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代传奇杂剧发展历程中存在着一种可称之为传统主义的创作现象。这种现象在思想主题、艺术结构、文体形态等方面均有突出表现,既有对传统的眷恋和坚守,也有对传统的适度改造,其思想观念和艺术品格表现出复杂多变、思虑深沉的特点,反映了戏曲家哀婉与感慨交织的创作心态。近代传奇杂剧中的传统主义产生于特殊的戏曲、文学与文化背景下,具有特殊意义,其价值不仅是戏剧史、文学史的,也是文化史、思想史的。  相似文献   

2.
《申报》与近代上海剧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申报>是中国近代创办最早的中文报刊之一,它与近代上海戏剧艺术尤其是近代上海剧场的发展具有良性互动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了社会文化环境对于戏剧艺术发展的重要作用,是近代中国文化与艺术传播史上的重要个案.  相似文献   

3.
随着外来文化的涌入,中国近代戏剧形式发生了微妙而深刻的变化。传统戏曲重曲轻白、重歌唱轻表演、重表现轻再现、重写意轻模仿的倾向受到有力的挑战和冲击。从古老的传奇杂剧、昆曲到风靡海内的京剧,都明显表现出“向西看”的趋势。新产生的评剧、越剧等,由于溶入话剧形式而显得生机勃勃。中国话剧更是近代中西文化交融的产物。外来文化推动了戏曲的戏剧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正> 中国戏曲经历了古剧时代、杂剧时代、传奇时代、昆曲时代,发展到近代,则进入乱弹时代。乱弹是对昆曲以外的京剧及地方戏的统称,也称花部。乱弹时代与以前相比,应是中国戏曲最盛时期,剧种已过二百多种,京剧及地方戏的剧目已达几万种。这两个数字已几倍于近代以前戏曲的总和。然而,无论是中国文学史,还是中国戏剧史,对近代戏曲的成就都估价不足。而论戏曲文学者,则多以南洪北孔为殿军,偶有延及,惟藏园、笠湖而已,乱弹以后再不言戏曲文学。这是十分不公正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大约有三。其一,文学史向来以作家为纲,以作品为目。但近代戏曲已进入以演员为中心的真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戏曲的叙述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进入近代 ,动荡剧变的社会形势反而给已经趋于衰落的传统的戏曲形式杂剧和传奇带来了短暂的兴盛。但是为适应政治形势创作的戏曲作品在保有旧有叙事特征的前提下 ,可以不考虑戏曲故事的情节设置 ,而以突出剧作家的主观意图为主要目的。演员作为剧中角色的叙述功能减弱 ,作为剧作家代言人的叙述功能加强 ,戏曲作为“戏”的特点被忽略。  相似文献   

6.
近代报刊的发展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绅士阶层着眼,考察了他们在中国近代报刊发展史上所扮演的角色。通过对中国近代报刊史的研究,发现绅士阶层对近代报刊在中国的诞生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之中,有些人为近代报刊的出现和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有些人直接创办和主持近代报刊,更多人为近代报刊提供稿件,还有些人为报刊提供了政治、经济条件。这些开明绅士共同促进了近代报刊的发展,但也有一批顽固守旧绅士对近代报刊进行了抵制,他们设置重重障碍阻碍近代报刊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绅士阶层概念的梳理,考察绅士阶层与近代报刊发生联系的原因.揭示了绅士阶层与近代报刊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戏曲文化发展的历史,以清中叶为界明显地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即古典时代与近代,我们把那些古典时代的戏曲形态——包括宋元南戏、元杂剧以及明清的传奇和杂剧统称为古典戏曲,而把近代流布全国各地的花部乱弹诸腔总称为近代地方戏,这两种  相似文献   

8.
一明代中叶是我国戏曲史与宋元南戏、杂剧一度衰落以后的复兴时期。这时,传奇代替了杂剧,盛行于世。从万历年間至明末清初先后出現了許多有价值的传奇,成为南曲的黄金时代。湯显祖是明万历間传奇作家群中,成就最大的人物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有数的古代戏剧大家。  相似文献   

9.
论近代报刊与中国现代化意识的交互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两方面论述了近代报刊与中国现代化意识之间的关系。近代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对于近代中国主要社会思潮———现代化意识的萌芽和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是现代化意识的引进者、培育者、刺激者和普及者;另一方面,中国现代化意识的发展也给近代报刊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特殊的生存环境,使得近代报刊具有了与时代相适应的特殊性质、功能、地位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报刊诗话得到了长足发展,近代小说家,尤其是鸳蝴派作家的创作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鸳蝴派作家群是过渡型知识阶层的典型代表,他们在产出大量小说的同时,也创作了许多诗话作品.据统计,1870-1919年,至少有25位小说家(含小说理论批评家)创作了近55种报刊诗话作品,对报刊诗话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论近代中国留学生报刊的内容、特点及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时期,中国掀起了留学之风,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分析了留学之风盛起后,留学生在海外所办报刊──留学生报刊的内容、特点及其在近代史和报刊史中所起的作用。文章通过留学生报刊的兴衰,展示了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变迁以及它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近代以降,西方人纷至沓来,在中国创设了近代最早的报刊,传播了西方的新闻传媒理念,促进了其时国人对于近代报刊传媒社会功效与社会责任的认知,推动了中国报刊史上的一页新篇章。  相似文献   

13.
当前党报发行不仅受到大量靠行政手段发行的报刊的严重干扰,而且受到因党报结构失控造成的磨合性发行竞争的影响,还出现了一些行业、部门拒订党报的新情况。针对这些问题,一方面要采取严格控制报刊发展规模、对党报党刊治散治滥等行政对策,疏通党报发行空间,彻底根除党报发行中的强摊强派现象;另一方面党政机关也要逐步从对所办报刊的直接管理中逐步退出,消除党报发行中的行政干扰。同时,党报自身也要在观念转换、人才配置、声誉提升、价格定位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迎接党报发行走向市场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海派文学与现代媒体:先锋杂志、通俗画刊及小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刊媒体可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催生剂,而具有商业气息的海派文学总是经由报刊进入读书市场的.先锋性的同人海派杂志有助于推动新潮,但如不与"流行"结合便难以为继.海派画报的市民文学化以及海派文学杂志的画报化,是海派报刊兼顾通俗流行与品位的行销策略.与海派文化具有同构性的上海小报,其文学以饮食男女为基本主题,在趋新趋美、实用实利、琐屑媚俗之下,也不动声色地给市民们带来新的观念,一定程度增进着都市的文明.  相似文献   

15.
期刊规范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刊是图书馆的重要文献,但是由于期刊开本的不统一和一些期刊封面设计的不合理、不科学、不规范,给读者阅读和图书馆工作带来诸多的麻烦。以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为根据,对期刊开本及封面设计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以实现期刊杂志开本的统一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6.
女性要求解放的声音历来置于民族国家构建的语境之中,这是中国女性解放运动的一大特征,辛亥革命时期大量涌现的女性报刊记载了这一特征。潜藏在这一特征背后的,则是按照男性的观点来塑造新女性。在男权社会,女性声音是无法逃脱男性的影响的,而辛亥革命时期的男权社会,通过缔造"母性"和"救亡"两个神话来形塑当时的知识女性,亦影响着其时的女性解放思想以及女性报刊的集体发声。女性的声音自然地融入民族国家构建的话语之中,也带来了一个巨大意义,那就是为中国女性奠定了其作为"社会人"的意义。但女性报刊终究未能创立自己的公共话语空间,这也说明了女性解放道路的艰难。女性报刊要成为真正的"女性声音",知识女性就应该站在女性主义的立场,用自己的话语模式发声。  相似文献   

17.
现代信息技术对科技期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信息技术影响着传统科技期刊工作的各方面 ,决定了科技期刊的发展趋势 ,也对科技期刊编辑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
有关历史学内容的报刊的出现,既是史学近代化的产物,又促进了史学近代化的发展。近代报刊为新史学产生、发生提供了平台,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近代报刊,就不可能产生近代新史学。近代报刊促进了史学理论更新,成为学术争鸣、争论与交锋的阵地。在这一过程中,近代史学学科产生,锻炼与培育了新型的史学人才,产生了有影响的史学大师;形成了不同学术旨趣的史学流派和史学思潮。近代报刊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1世纪,信息化对报刊的形态、发展提出新课题。应当从振兴民族大业、学术创新,从时代性、民族性的要求,思考报刊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以戊戌维新时期出现的民间政论报刊《时务报》为主要文本考察对象,重点探讨山大批民间政论报刊和学会组织共同构建的近代的"公共空间"与戊戌维新政治思潮兴起之间的内在关系.首先,维新报刊是戊戌维新政治思潮兴起的重要载体;其次,"过渡型知识人"是推动戊戌维新政治思潮兴起的主体角色;最后,对"公共空间"的价值进行理性审视.简而言之,它不仅需要有现代意义上的传播媒介作为其滋生的土壤和流布的平台,还需要有传统文化的突破者和超越者作为其构建和发展的主体.  相似文献   

20.
叩问:我国期刊改革发展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新闻出版业的产能比较中,分析传统出版业书报刊的出版发展状况,再从书报刊体制改革的进程比较中,分析得出期刊出版体制改革落后于图书与报纸。在探其原因的同时,结合我国期刊出版现状,提出扩大总量,科学调整结构;鼓励"抱团",品牌期刊"选择兼并"、同类期刊"引导组合"、部门期刊"跨行牵手";加快期刊的数字化出版进程,创建新媒体等几项具体的新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