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藏传佛教班丹拉姆护法神信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丹拉姆是藏传佛教护法神之一,自佛教后宏期始传播到了雪域高原,后经过各教派高僧大德的传播和渲染,渐渐成为各教派主要的护法神灵,特别是对于格鲁派而言,她与乃琼护法神组成了格鲁派红黑护法神的信仰体系。对于班丹拉姆护法神的历史、文化考证,能够使人们清楚地了解藏传佛教护法神信仰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脉络,更能展现信仰与世俗之间所存在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格鲁派变成西藏的执政教派以后,主要受政治、宗教、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藏传佛教的活佛中出现了高与低的等级差异,而且某一活佛的等级高或低也会在一定条件下上升或下降,甚至出现转世资格被去除的变动.  相似文献   

3.
藏传佛教,在历史的长河中,随其不断发展蔓延,逐步形成了一个极其庞杂的佛学理论体系。教派林立,卷帙浩瀚,主张各异,底蕴难识。仅就格鲁派寺庙而言,虽系宣扬宗教说理的场所,然而就其修习内容却远远超出了原先限于宗教的范畴。在它身上融集着藏族人民巧夺天工的雄伟建筑;汇集着多少高僧撰著的浩如烟海的藏文卷帙;汇聚着琳琅满目的奇珍异宝。僧众修习内容包罗了藏族文化艺术的全部学科。拉卜楞寺亦然,它系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在建立以来的270余年中,经历辈寺主  相似文献   

4.
王维强 《中国藏学》2006,(2):217-226
藏传佛教格鲁派第一座寺院甘丹寺的法台即甘丹赤巴在格鲁派中享有极高地位,其选任制度有别于其他寺院寺主的传承方式,重学识而不重出身,通过严格选拔方可担任。作为宗喀巴法位继承者的历任甘丹赤巴,在藏传佛教的发展历史上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创建教派、建寺弘法、著书立说、培养人才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叶治中 《西藏研究》2004,17(1):35-38
藏传佛教各宗派都极为推崇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应成派的见解,但在具体的理解上,各教派又有所不同.文章分析了格鲁派和噶举派在"见"上的不同和相同之处.认为噶举派以心性论为基础是为了便于传教,以一种藏族人的思维来解释佛教的理论;而格鲁派的出现则阻止了继续密教化,重新维护了中观应成派在佛教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在全民信教的藏族地区,藏传佛教历经一千三百多年的发展和演变,以斗争的方式求得了一定程度的“佛苯融合”,派生、演化出较为复杂的大派小系,从清初开始形成格鲁派独占鳌头,在整个藏区占绝对优势的局面,其它教派则势单力孤,以零星分布的形式显示其存在于川、青、藏三省区交界区域,即原德格土司所辖德格、邓柯、石渠、白玉、同普(西藏江达县)五县地和西藏贡觉县,青海玛多县、称多县、达日县部分地区,在这些地区不是格鲁派“一枝独秀”,而是出现了一个藏传佛教五大派并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自宗喀巴改革藏传佛教创建格鲁派开始,就非常注重佛教人才的培养。拉萨三大寺的相继建立,其目的之一就是“以养生徒”,广收僧徒以扩大格鲁派的社会影响和宗教势力。为此三大寺建立了一套不同于其他教派的寺庙教育制度,它经过了二百余年的探索、补充修改,到五世达赖喇嘛建立甘丹颇章政权以后就基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  相似文献   

8.
格鲁派之所以能在藏传佛教各教派中异军突起,与其完善的寺院制度和健全的僧侣组织密不可分.而拉萨三大寺又为格鲁派寺院的最高学府和学院制度的典范.深入细致地叙述寺中知识分子也即僧侣组织中的脊柱--"贝恰哇"的修学制度和管理体制,旨在反映格鲁派宗主寺在培养和管理宗教人才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大威德教法属藏传密宗四续部之无上瑜伽父续,是一部实修“大威德”本尊的教法,通常汉译为“阎摩敌”或“大威德金刚”等。它是藏传佛教各教派共同修习和依止的一位本尊,格鲁派称它为“多吉久谢”,宁玛派中以“文殊身”来命名,是文殊菩萨以威猛姿态显现的一种本尊。根据藏文文献可以发现,因旧译和新译密宗教法的传承不同,其教法最初在古印度盛行、传承途径以及入藏后的传承路径也有所差异。它们分别是以旧译宁玛派密宗大师为主的传承派系和以新译格鲁派等教派中的传承流派。虽然传承史不同,但其教义理论却无异。  相似文献   

10.
藏传佛教教派(五)觉囊派觉囊派是藏传佛教的一个重要派别。主要分布在今四川、青海交界一带,觉囊派的渊源,据《觉囊派教法史》记载,可追溯到无著论师。认为无著论师“非常明确地提出了他空大中观的见修”。他空思想传入藏区后,许多人便热衷他空思想的修习和宏传。大...  相似文献   

11.
在明代西藏历史上,仁蚌巴家族是一个重要的家族,曾一度利用军事扩张和政治联姻等手段篡夺帕竹地方政权的统治权。在15与16世纪交替之际,仁蚌巴家族将势力从后藏扩张到拉萨一带,掌控西藏中部大部分地方,成为当时西藏最有权势的贵族。15—16世纪也是藏传佛教各派风云争霸的年代。当时,格鲁派获得帕竹地方政权的支持,成为一支蓬勃发展的新兴力量;而萨迦派和噶玛噶举派等传统强势教派获得元明二朝中央政府的册封,在西藏拥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因此它们也积极寻求世俗力量的支持。文章通过梳理藏传佛教各派僧人的传记资料,叙述仁蚌巴家族与各派重要僧人交往的史实,以此来考察仁蚌巴家族面对不同局势时在宗教层面上作出的抉择,以及藏传佛教不同教派对世俗政治力量的抉择,从而进一步展现15—16世纪西藏地方的政教格局。  相似文献   

12.
藏传佛教诸教派中影响最大的格鲁派寺院——塔尔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被树为鲁沙尔镇、湟中县乃至青海省发展旅游业的特色品牌,在实现“旅游兴青富民”的发展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开发和利用塔尔寺蕴藏的丰厚文化资源,具有突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以往藏学界通常认为康区白利土司顿月杰是一个崇奉苯教、排斥一切佛教的宗教极端者,尤其仇视格鲁派,遂于1640年被与格鲁派联盟的青海蒙古势力固始汗所灭。文章通过对藏文史料的梳理发现,此看法有相当的片面性,导致对当时复杂政局的概念化、简单化理解。文章指出,顿月杰在其执政的大部分时期,宗教上均兼容和尊崇佛教各教派,并与噶玛、萨迦、宁玛甚至包括格鲁派等各教派高僧均保持着良好关系。顿月杰与格鲁派交恶也并非出于宗教异见与教派歧视,而是有复杂的政治背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乃是格鲁派"没有能保证蒙古人不进攻康区"。  相似文献   

14.
拉先 《中国藏学》2006,(4):87-94
分裂割据时期出现了藏传佛教的许多教派,随着这些教派的兴盛推动了后世藏族作家文学。这时期的文学,与吐蕃时期相比,其内容和形式都有了较大的转型。这种转型是基于各教派的不同法脉传承而形成的,它确定了后世作家文学的发展方向和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
藏传佛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蔓延、逐步形成了一个极其庞杂的佛学理论体系。其理论深奥,仪轨复杂,修习内容广泛,加之各教派主张各异,故底蕴难识。仅就格鲁派(黄教)寺庙而言,其修习内容已远远超出了宗教的范畴。属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的拉卜楞寺,在建立以来的270余年间,经历代河南亲王和历辈寺主嘉木样大师的精进经营,业已形成闻思、时轮、医药、上下续部及喜金刚六大学院的修习机构。犹如  相似文献   

16.
藏传佛教各教派的传承方式大致可以分为师徒传承、法嗣传承、嗣代(家族)传承和活佛转世传承四种.本文对这些不同传承制度的形成和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对于一个教派、一个寺院、一个经院来说,其传承系统是综合运用,错综复杂的,很难在一个教派内把它的传承系统完全分开.  相似文献   

17.
17至19世纪是藏传佛教绘画的大发展时期,随着格鲁派在全藏区取得政教领袖地位,格鲁派寺院建设热潮空前高涨,大规模的寺院兴建和扩建给藏传佛教绘塑艺术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藏传佛教绘画艺术由此进入一个全面繁兴的发展阶段.一时大师辈出,画风迥异,他们在前代画派风格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将藏传佛教绘画演绎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本文对当时流行的绘画流派及其代表艺术家进行了分析,从而大致梳理出17至19世纪藏传佛教绘画风格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8.
热振寺述略     
热振寺系噶当派(教戒派)的首寺、创始寺,创立于十一世纪中叶。噶当派是西藏佛教“后宏期”最早形成的一个教派。由于此派重视宣扬善恶报应、因果轮回、解脱生死等,顺应了农奴主巩固统治的需要,所以发展很快,遍于全西藏。十五世纪初,宗喀巴根据噶当派的教义并融合其他教派教理创立了格鲁派。因此可说噶当派是格鲁派的前身,格鲁派是噶当派的进一步发展。热振寺后来也改宗格鲁派。因热振寺创建年代较早,该寺又有两世活佛曾任西藏摄政王,故在西藏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觉囊派是藏传佛教史上一个特殊的教派,主张"他空见",在佛教思想方面与藏传佛教其他教派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本文在研究觉囊派教法"他空见"的基础上,对该派与其他教派之间在见解方面的差别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觉囊派在藏传佛教史上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功能及其改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藏传佛教的寺院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8世纪中叶,赞普赤松德赞为进一步发展佛教教法,在西藏山南扎囊县境建立了第一座寺院桑耶寺,并聘请印度和藏族僧侣13人为教师,招收学僧25人,学习藏文及佛教教法,这就是藏族历史上最早的寺院教育。此后,随着格鲁派的形成,藏传佛教发展到了全民信教的程度,随之大大小小的寺院星罗棋布,遍立整个藏族地区。据乾隆二年(1737年)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申报理藩院的数字:达赖所属寺院3150座,僧侣302560人;班禅所属寺院327座,僧侣13670人。①如果把格鲁派以外的各教派所属寺院和僧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