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1 毫秒
1.
试论社区矫正评估对象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评估体系的构建对于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而评估对象内容和范围的确定是整个评估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评估对象的确定是一个科学的过程,因此必须在一定的方法论指导下进行。美国的项目评估方法非常先进,可以作为确定评估对象的方法论。现阶段我国社区矫正评估对象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对这些内容进行细化,可以得出具体的评估对象。  相似文献   

2.
分类矫正是将具有不同的心理结构特征、策略集合、行为模式、决策结果的服刑人员进行类型化区分,针对不同的类型施以不同的反馈机制,运用类型化"一揽子"矫正方案和措施配合个性化辅导,在服刑人员、监管者、社区参与者多方良性合作博弈的过程中,实现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正、行为矫正基础上的"再社会化"。少数民族地区分类矫正是社区矫正工作提高矫正质量和效率、科学矫正的必然选择,然而少数民族地区社区服刑人员具有异质性,分类矫正就转换成为一个多层次多目标选择的激励共容问题。  相似文献   

3.
社区矫正在调动社会积极性、帮助社区服刑人员悔过自新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及其配套措施不完善,制约了社区矫正功能的实现。本文以S省社区矫正运行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S省社区矫正现状、问题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结合司法现状提出了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推行社区矫正制度可以增强服刑人员的自律意识,减少重新犯罪,提高罪犯改造质量等重要的意义.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社区矫正还存在明显的缺失.应通过更新刑罚观念,建立健全社区矫正机构,明确适用社区矫正对象的范围和条件,对矫正对象进行分类分层次管理,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5.
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权利保障及其立法贯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对象与监狱服刑人员一样,属于“犯罪(受刑)人”群体。当前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必须突出对矫正对象权利的保障。鉴于社区矫正立法的阙如,在中国未来的社区矫正法中,应明确肯认宪法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并在规定社区矫正实施机构的管理职权和社区矫正对象的义务与权利等方面,要创设人道、科学、系统化的制度来保障社区矫正对象的法定权利。这既是落实宪法和有关国际人权规约的立法要求,也是革新社区矫正制度的根本价值所系。  相似文献   

6.
社区矫正是一种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当前青少年犯罪社区矫近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A是安徽省某县社区服刑人员.通过对A的个性心理特征、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家庭状况的分析,社区矫正工作者对A进行了4个月的社区矫正,A从思想到行为各方面都有很大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社区矫正审前评估程序中引入担保机制,是近年来成都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着力推进的一项重要内容。部分试点地区的司法实践效果表明,通过运行担保程序,可充分调动社区力量参与到社区矫正监管工作中来,这有利于充实监控力量。本文对审前评估程序中引入担保机制的重要意义、审前评估程序中担保机制的制度设计(包括担保主体及具体要件、担保程序、担保人职责等)以及进一步完善担保制度需要解决的问题等进行了探索,希冀对充分发挥该制度的作用以预防和减少刑释人员再犯罪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社区矫正制度无疑有助于预防和降低再犯罪的可能,以促其矫正对象能够有序地“回归社会”。本文以矫正社会工作为视角,以酒驾服刑人员及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展开定性研究分析。研究发现:(1)酒驾行为社区矫正实践在社会效益、矫正对象效益等方面有成效;(2)社会工作介入酒驾行为社区矫正服务的实践逻辑,即:理念转变—服务介入—制度性建构;(3)社会工作介入酒驾行为社区矫正实践中的现实困境——资源性困境和专业性困境。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对其进行了反思与讨论,以优化社会工作介入酒驾行为社区矫正服务,助推矫正社会工作服务质量的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治已成为提高社区矫正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就目前上海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来看,心理矫治作为其工作重点之一,已在上海市各区县全面推广开来,但目前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为了心理矫治工作更加全面、深入的开展,必须在矫治的观念、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矫治人员的配置、矫治内容、物质保障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社区矫正工作.  相似文献   

10.
判前调查评估作为社区矫正的基础性工作,是法官判定犯罪人人身危险性以及能否适用社区矫正的重要依据。判前调查评估应坚持判前调查和风险评估并重,而不应只强调判前调查环节。在当前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社区矫正判前调查评估的制度层面和具体运行都存在着许多问题:制度建设层面缺乏确定和明晰的规范,制度运行层面有流于形式的危险。针对这些问题应做具体的完善:调查评估应被确定为社区矫正判决前的必经程序;调查评估主体应做确定性规定;判前调查的内容设置应科学明确;矫正风险的测评标准应尽快出台。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正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太原市迎泽区的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使用频率偏低、软硬件水平落后、监管乏力、队伍素质不高等。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如下:建立行之有效的、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建立一支专业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建立帮教基地,潜移默化中改变服刑人员;建立判决前的人格调查制度;加大基金投入,提高矫正机构的软硬件水平。  相似文献   

12.
对中部地区七市社区矫正工作者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发现:社区参与式的社区矫正效用机制,即是社区矫正机构采纳多元互动的监管方式与监管实践。以服刑人员个体主要社会关系尤其是情感关系为核心,构建和维系其赖以生存的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进而向外扩展,可提升其资源利用度、减少犯罪性需要、提高重返社会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社区文化:社区矫正的门槛与酵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犯罪引发于文化冲突,终结于文化调适。社区文化既是实施社区矫正的门槛,又是促使犯罪人由犯罪人格向社会人格回归的酵母。社区矫正应从文化接纳入手,加强宣传和引导,促进人们树立“以人为本”的刑罚理念,加强相应的组织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提倡人文关怀,为服刑人员设计共性与个性相兼顾的行为规范,整合构建开放、和谐、互动的动态文化环境,促进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4.
部门联动,加强社区矫正检察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区矫正制度的正式确立,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工作处于更加重要的地位。由于基层力量薄弱、立法有所不足、执行存在盲区等,社区矫正检察监督存在一定的理念落后、势单力薄现象。秉持保障人权的理念,通过检察机关的侦查监督部门、公诉部门、监所部门的合力联动,夯实社区矫正的基础,提出社区矫正的建议,监督社区矫正的执行,进一步做好社区矫正检察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15.
社区矫正的概念及其性质新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社区矫正的概念和性质问题,是决定能否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正确定位和能否科学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新型犯罪矫正模式的基本问题。社区矫正是矫正机构将罪犯放在社区里进行矫正教育,在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矫正教育罪犯的新型矫正方式。社区矫正的性质并不是刑罚执行活动,而是对罪犯的管束保护或观察保护,具有限制人身自由的保安处分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李传厚 《社区》2013,(7):48-48
为进一步做好社区矫正工作,提高矫正对象教育管理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司法局山城司法所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结合工作实际,探索实施了"三分"管理办法,有力提升了社区矫正工作水平。分类管理增强针对性。根据矫正对象犯罪的情节轻重、在监狱服刑表现情况及居住地党员干部群众的评议情况,划分为宽管、普管、严管三个类型,  相似文献   

17.
社区矫正是矫正机构将罪犯放在社区里进行矫正教育,在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矫正教育罪犯的新型矫正方式。从目前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实践来看,现行刑罚制度还难以适应社区矫正工作快速发展的需要。改革与社区矫正相关的刑罚制度,是保证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8.
社区矫正是矫正机构将罪犯放在社区里进行矫正教育,在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矫正教育罪犯的新型矫正方式.从目前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实践来看,现行刑罚制度还难以适应社区矫正工作快速发展的需要.改革与社区矫正相关的刑罚制度,是保证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社区矫正的重刑倾向使司法工作者较少关注到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失权”处境。增权既有利于帮助该特殊群体提高适应生活的能力,又有利于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再社会化。对广西河池市X司法所的介入研究发现,从个人、人际和环境3个层面为未成年犯增权,有助于将“他助”转化为“自助”。同时存在案主客观问题易被忽视、社会工作者在矫正社会工作中缺乏独立性、工作成效受限等问题,建议从丰富增权理论运用模式、提高社会工作者地位认同、凝聚多方力量群策群力等层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按照"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运行、社会多方参与"的总体思路开展社区服刑人员矫正工作,社区服刑人员社会支持服务是其中重要一环。本研究通过对社区服刑人员社会支持系统的分析发现:在社会层面,上海市形成了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化社会支持体系;在社区层面,社区非政府组织是社会支持服务体系的主体;在家庭层面,家庭是社区服刑人员社会支持服务的主体;在个人层面,专业社工是社区服刑人员社会支持服务的主体,社会帮教志愿者发挥辅助作用。在此多元化社会支持系统中,各主体都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了多种形式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