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艺术创作是艺术家精神创造实践活动的产物,是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理解、评价经过艺术构思,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艺术的表现生活。艺术创作应该在自己熟知的文化层面、历史背景下进行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艺术创作重在积累,一定要扎根于本民族的土壤来汲取养分,这样才可以创作出不朽的画作。没有艺术家的创作个性也就没有民族艺术。所以,倡导艺术民族性时必须同时提倡艺术家的创作个性。艺术创作讲求个性,个性的存在形成了艺术风格的多样化。有风格的作品才能有其生命力,风格越鲜明其作品的生命力就越强,风格的特性越经久,艺术“永恒性”的程度也就越大。  相似文献   

2.
论孤独体验     
王蕤 《社科纵横》2006,21(12):110
艺术家的孤独体验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审美体验,能对艺术创作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在分析孤独体验成因的基础上,概括出孤独体验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鹏 《学术交流》2003,(11):160-163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上典型的情绪化作家,他的艺术创作以伤感忧郁的浪漫风格为人所瞩目。童年经验对一个人有着很大的影响,对于郁达夫来说,童年经验尤其是对于爱的缺失和贫穷两方面的童年创伤经验,影响了他人格气质的形成,并成为他艺术创作的重要动因,同时也是其艺术创作魅力的底蕴所在。  相似文献   

4.
兰一斐 《唐都学刊》2009,25(5):60-63
影视艺术创作与文学创作是同根同源的创作行为,有所区别的是前者使用活动影像讲述故事.<三十里铺>是一首经典陕北民歌,如何将一首民歌演释为长达30集的电视连续剧,需要进行缜密细致的艺术思索与形式结构的营造,分析这一艺术创作过程对于电视剧艺术创作的规律和创作心理研究必然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无意识与艺术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意识与艺术创作的关系问题,是文艺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难题。本文首先回顾了前人对这一问题的论述,接着从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联系意识阐释了无意识的本质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无意识与艺术创作的关系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作者认为,艺术创作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实践,是在意识与无意识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进行的。在创作活动的整个阶段,意识与无意识都必须协同发挥作用。无意识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作为一种心理机制,无意识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能够起到调节作用。(二)作为一种心理内容,无意识的东西能够经过意识的整合,转化为艺术作品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由艺术创作过程的本质特征所决定,艺术创作过程是以艺术家为审美主体、以客观生活中的审美客体为审美对象、由艺术家的艺术(审美)实践所构成的审美过程。“真正的审美括动,应该建立在创作过程、或艺术欣赏过程之中,也就是说,应该在艺术的审美活动中,来考察审美过程的各种中介联系。”①本文将从艺术家(审美主体)的审美心理入手,大略地考察艺术创作过程必经的各个阶段和中介环节,以及在此过程中艺术家的审美感觉、知  相似文献   

7.
在艺术创作活动中,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居于何等地位,起着怎样的作用,是历代文艺家和美学家们探讨的一个问题;然而,对于创作过程中的情感逻辑和情感性质这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迄今却很少涉及。前几年,美学界在讨论形象思维问题时,有人曾提出艺术创作中的形象思维有自己的情感逻辑,至于这种情感逻辑在创作活动中是如何发展的,表现特点是什么,则没有详细说明和论述。因此,本文仅就情感和艺术创作的关系,以及情感逻辑和情感性质的问题,发表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8.
也论艺术创作与欣赏活动之间的相互创造汪振城如何正确把握艺术创作和欣赏之间在整个艺术流程中的作用和内在关系,是当前我们每一个文艺工作者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艺术是艺术家以审美的方式把握世界的产物,是艺术家审美意象的物化形态。艺术品必须进入读者的欣赏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9.
贺征 《社科纵横》2006,21(4):111-112
本文从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论入手,着重就性本能、俄狄浦斯情结、幻想等方面探讨了他的文艺观,即文学、艺术创作是性本能冲动升华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张建生 《社科纵横》2007,22(11):112-113
"边缘化"是艺术创作规律的内在要求,是作家审美感悟的独特状态。当前,对文学创作日益"边缘化"的认识,在更大程度上是基于非文学立场的名利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