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吴玲 《老年世界》2008,(20):16-16
在鞍山市建设银行鞍钢支行里,一个满脸泪水的中年男子蹲在担架前握着母亲的手低声说:“妈,不是儿子想折腾你,实在是你不来就换不了这张银行卡呀。”担架上的大娘点了点头说:“妈没事,别哭了。”  相似文献   

2.
隐瞒     
阿莲 《老年世界》2009,(12):8-8
早晨,张大爷洗脸时,无意间发现颈部有一肿物,用手一摸,蚕豆大小,生了根似的梆硬,当时心里“咯噔”一下:不会是那种东西吧?这时,大娘一眼看见,走过来问,脖子咋啦?大爷忙背过身说没事。大娘见状起了疑心,拉过来伸手便摸——心里也“咯噔”一下,这么硬,怕不是好东西,千万不能惊动他,要不露声色。于是,便故作轻松地说,让你多吃菜,就是不听,看看,上火了吧!一会儿我去买点药!大爷闻言松了口气,谢天谢地,她还真没往“那”上想,不然非吓趴下不可。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中国人,对这一幕应耳熟能详:节假日,系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来到军烈属大娘家,担水劈柴、洒扫庭院。收拾停当后,挥手作别。大娘追出院门:“孩子们,我还不知道你们叫啥名字呀……”孩子们笑着说:“我们都叫雷锋。”  相似文献   

4.
笑话     
《中国社会导刊》2011,(14):58-59
一老太太带着她的猫在马路上散步,突然一男子骑自行车急驶而来,把猫给撞死了。男子连忙停下来,抱歉地说:“大娘,我愿意补偿您。”“那太好了,你捉老鼠的本领怎么样?”’  相似文献   

5.
64岁的刘大娘,近年来变得体态丰腴,皱纹减少,面色红润。见到她的人都说,刘大娘越活越年轻了,看上去只有50来岁。而更令刘大娘奇怪的是,皱缩的乳房又逐渐丰满了,绝了10多年的月经又重现了。同时,她还觉得全身不适,疲乏无力,小腹胀痛。儿女们只好带她去医院妇科检查,确诊为“卵巢颗粒细胞瘤”,及时为她做了手术。  相似文献   

6.
意识唤醒———一种心理激发的说服术□黄中建演说与论辩什么是“意识唤醒”呢?我们先举个例子来说吧。有个7岁的男孩看病时不愿打针,护士会对他说:“哟,男孩子还怕痛!”7岁的男孩已懂得“男孩子”意味着勇敢、顽强了,护士这一说他会感到不好意思,便会勇敢地接受...  相似文献   

7.
留钱干什么     
郑达 《老年世界》2008,(5):31-31
一向健康的被称为“机器人”的邻居陈大娘,终于病倒了。 陈大娘今年七十有三,早年丧夫,靠自己微薄的工资,给公婆养老送终,把一双儿女抚养成人。儿女结婚成家后,她也退休了。  相似文献   

8.
一位年轻漂亮的护士小姐在与男友发生性关系时突然重度昏迷,送到医院紧急抢救3天后不幸身亡。男友及其朋友均认定和证实死者是因性交时过度兴奋而导致窒息死亡(俗称“性猝死”)。但医院领导感到护士小姐死得可疑,遂向警方报案。在警方侦查过程中,法医对死者尸体进行了解剖检验,终于使这一震惊全县的“年轻护士性猝死”疑案真相大白。  相似文献   

9.
据统计,我国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进行手术治疗,大家往往都对手术本身十分关注,而对术后的一些康复知识和注意事项却知之甚少,有些人甚至因此发生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威胁健康与生命。【生活实例】:缺少活动会延迟康复 小舟因急性阑尾炎住院做了手术,家人轮流严密看管,为了防止伤口裂开,“保证”伤口长得好,他们要小舟绝对安静地卧床,既不让翻身,也不让多说话,更不用说下床大小便或下地活动了。除了把门窗关得严严的以外,还让小舟严严实实盖着棉被,生怕小舟受寒感冒。尽管医生、护士查房时多次指出他们这样做不对,但家属每次都是“虚心接受,坚决不改”。他们的观点是:还是小心点儿好。  相似文献   

10.
正小孟(孟锦云,毛泽东的贴身护士)来到主席身边时,主席已患了白内障,很多人劝他做个手术,他却总是不愿意,就像劝他吃药一样。他常说:“医生的话不能听,最多只能听一半。”一天上午,小孟对主席说:“你做个手术吧,很简单,手术之后,你就能看清楚我了。”不知为什么,这次主席没有表示反对,但也没  相似文献   

11.
1.紧急护理产房里响起了婴儿的啼哭。护士:“祝贺你生了个女孩。”产妇:“那您就别护理我了。”护士:“为什么?”产妇;“您快到门口紧急护理一下我的丈夫吧!”2.妻子的担心文夫是个十足的足球迷,正在全神贯注地看电视上的足球赛。妻子站在梯子上粉剧墙壁,回过头来对丈夫说:“亲爱的,如果我从梯子上跌下来,你能不能在比赛休息的送我上医院?”3.别逗了一对夫妻就掌管钱财问题吵不可产交。最后,丈夫嚷嚷起来:“如果没有我的钱,这台电视机会在这里吗?如果没有我的钱,你坐的那把安乐椅会在这里吗?如果没有我的钱,这所房子子…  相似文献   

12.
《上海科学生活》2003,(5):88-89
美国纽约的卡布瑞尼临终关怀院既不是医院也不是养老院,他们的工作是照顾在家里的临终重病人,情况紧急时将他们转入医疗中心进行加强护理。1990年,有600多位病人在这里由他们的家人陪伴安祥地逝去。进行家庭护理的护士、社会工作者、修女和热情的自愿者包括各个种族的人士,他们自愿参加这样的社会工作,因为在这里他们所遇到的临终的病人可以有家人的陪伴,这同医院和养老院不一样。一位护士说:“临终关怀院给病人提供的护理不仅仅是技术的,而是整体的。”  相似文献   

13.
冬天 《女性天地》2008,(8):14-16
2008年4月3日11点30分,一个只有5个月大、名叫张曼丽的小女孩因呼吸衰竭被送进了阜阳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刘晓琳赶到抢救室时,小曼丽各项生命指标都在急剧下降。儿科副主任毛国顺忧心忡忡地告诉刘晓琳.“这名患儿也吐粉红色的痰。”一听这话,刘晓琳心里一震,在这之前,已有5个孩子因吐粉红色痰而去世。刘晓琳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她一边让护士准备呼吸器,  相似文献   

14.
苏永生 《老年世界》2013,(12):10-11
新学期开学了,内蒙古老年大学舞蹈排练厅内,舞蹈中级班学员们正在舞蹈教师的带领下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在众多学员中,67岁的李凤英大娘跳得特别投入。  相似文献   

15.
我十八岁时,已是有三年军龄的老兵了。那一年从三个月的护训班毕业,上了一个月的护士班后,就开始排特护班。“特护”就是对病情相对重的病人进行一对一的特别护理。  相似文献   

16.
我对无锡的认识,最初是因为两句话。 一句是“无锡锡山山无锡”,这是无锡人引以为豪的“绝对”。无锡在苏南,因锡山而得名。锡山在今无锡西郊,相传周秦时产锡,故名“锡山”。秦将王翦带兵过境时,锡被采光,又名此地为“无锡”。新莽时锡复出,遂又改名为“有锡”。到东汉初锡又采尽,复名为“无锡”。  相似文献   

17.
正所有的一切,在她的剪子下,都变成了有生命的东西。她被称为“世界民间工艺大师”,也是首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杰出中国民间艺术大师”称号的中国人。听着大家称她“大师”,这位76岁的大娘咧着几乎掉光牙的嘴说:“我就是一个农民。”她叫库淑兰,出生于陕西旬邑县的赤道乡王村,在一个没有围墙的土窑洞里住了一辈子。村里人都以她为傲,这个认字不多的小脚女人,用一把  相似文献   

18.
小儿出生时有一头浓密的头发。第一个说这话的是母亲。当时她刚从护士手中接过婴儿。母亲小心翼翼地捧着婴儿,欢喜不已:“瞧,小东西多美呀,眼睛多么大,头发多么浓,这是咱家的传统哩。”  相似文献   

19.
国内资讯     
《金色年华》2013,(5):7-7
我国注册男护士不足1%或成为职场“香饽饽” 截至20]2年底,中国注册护士总数达2497万人,但是,男护士所占的比例却不足百分之一。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男护士总数小,而实际需求却很大,有望成为未来职场的“香饽饽”。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李秀华表示,近几年,随着护士总数的大幅增加,男护士人数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20.
“能帮我引荐上门输液的护士吗?我爸爸上下楼困难,最近因支气管炎发作要输液,已经输了两天,今明两天还有两次,我家住在南京市第一医院旁,我们愿意出劳务费。跪谢啊!”这是南京市民林老师向好友群发出的求救短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