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认识论的认识和认识主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什么是认识和认识主体,是认识论研究中两个常被忽视的根本性问题。维也纳学派认为知识性认知才是认识论所探讨的认识,而摒除了直观体验,这是应该予以肯定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则阐明了认识的主体不是个体、个人,而是人类总体。只有立足于人类认识的总体,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否则必然陷入主观主义、相对主义的泥淖  相似文献   

2.
康德提出的“直观形式”、“知性范畴”以及“先天综合判断”等概念,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曾遭到西方不同哲学流派的否定与批判。而这一方面却是康德哲学的独特贡献。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观点是解决这一哲学难题的指导思想;而现代自然科学和进化认识论则为康德先验论提供了合理的解释和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考察和说明主体与客体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之中具体展开的。客体决定主体;主体作用于客体的基础是实践;实践的程度受实践的条件制约。我认为这是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三个紧密的”链条”。紧紧抓住了这个“链条”,我们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本文试对此作初步探讨。客体第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是用来标志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相互影响的对立面。所谓主体,是指能够进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的人;所谓客体,是指能够被人们认识和改造的客观物质世界。在解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时,马克国主义认识论坚定地把客体第一、客体决定主体,作为首要的、根本的观点,作为整个认识论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4.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提出的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认识论三者"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的论述,从三者一致的角度,提出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辩证)逻辑证明也是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人类世界发展学说的观点,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认识论,都只是在思维与存在同一的基础上、在人类实践活动中才发生的问题,都只是确证着世界、自然、运动、物质等统一之普遍原则的人类实践活动客观规律的不同表现形态或形式,深刻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辩证法、逻辑学、认识论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5.
认识的本质是什么?对此,不同的哲学派别有不同的回答。唯物主义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个前提出发,认为“意识总是反映存在的。”所以,认识的本质是反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则认为,不管人的认识多么复杂,认识的本质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与此相反,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代表人物却提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决不是反映论而是创造论,并指责反映论忽视了认识主体——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我国哲学界也有类似观点,即否认认  相似文献   

6.
吴畏 《湘潭工学院学报》2004,7(6):F002-F002
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通过真理标准问题、认识本质问题、认识过程问题、认识主体性问题、社会认识论问题等讨论和研究,我国哲学界涌现了一大批新的研究成果,但存在着客体认识论或主体认识论的片面化倾向,在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质的理论探索和科学把握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通过真理标准问题、认识本质问题、认识过程问题、认识主体性问题、社会认识论问题等讨论和研究,我国哲学界涌现了一大批新的研究成果,但存在客体认识论或主体认识论的片面化倾向,在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质的理论探索和科学把握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马克思开始走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重要著作之一,每一次的分析和论证都是建立在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经济事实的分析基础之上的,这种扎根物质基础和现实社会关系的分析方法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形成与发展。马克思的早期认识论正是从作为认识主体的本质而存在的劳动概念出发,将人的现实存在性与能动性统筹起来,在认识主体与劳动对象的互动过程中围绕劳动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9.
列宁说:“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分地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当前的问题。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都应用于同一门科学,而唯物主义则从黑格尔那里吸取了全部有价值的东西,并且向前推进了这些有价值的东西。” (列宁:《哲学笔记》《列宁全集》第三十八卷,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九年版第357页)。由列宁这个著名论断所引起的许多争论,集中起来主要是两个问题:一、列宁讲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它们是同一个东西”这个命题是特指还是泛指?即仅仅是指在《资本论》中,还是泛指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三者是“同一个东西”;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是怎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 马克思、恩格斯于1845——1846年间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这在我国理论界是一致公认的,但其中丰富的认识论思想,却一直被人们所忽视,弄清楚这一事实,对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史,都是颇有意义的。笔者认为,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史中,《形态》一书构成一个转变阶段,马、恩正是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提出并解决了一系列认识论的根本问题,从而实现了认识论史上的伟大革命变革。  相似文献   

11.
《实践论》是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部哲学理论著作,它同马克思主义的同类著作有其共同点,论述和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时唯物主义反映论原理。但也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其最突出的是这篇论文的立论和出发点。毛泽东的《实践论》把认识论的内容作了系统的阐述和论证,并且用副题作了注释性的说明:是讲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即知  相似文献   

12.
认识论领域的变革离不开唯物史观。旧哲学之所以没有建立起科学的认识论 ,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唯物史观。科学实践观的确立、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确定、认识论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一的实现等这些哲学上的重大课题 ,都只能在历史唯物主义创立过程中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公开发表后的半个世纪以来,围绕着其中的异化、人道主义问题展开了全世界性的讨论。这一讨论至今仍在继续着。然而,对于《手稿》中的认识论思想,却并没有象异化、人道主义那样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和讨论,甚至有的研究者断言,《手稿》的哲学思想是本体论而非认识论的①,否定《手稿》的认识论意义及其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形成史上的地位。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研究,而且涉及到马克思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我们认为《手稿》中提供了马克思科学认识论的思想萌芽,它所阐发的许多认识论思想的新质,比人道主义重要得多,而且更具有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向科学认识论转变的前进性。  相似文献   

14.
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一个伟大的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啥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认识论,也是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中最系统的。他的认识论虽然和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一样,是形而上学的,但是在一些问题上却闪耀着辩证法的火花。然而,这些火花,直到现在还往往为人们所忽视。本文仅就费尔巴哈认识论中的辩证法因素作一些粗浅的说明。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公开发表后的半个世纪以来,围绕着其中的异化、人道主义问题展开了全世界性的讨论。这一讨论至今仍在继续着。然而,对于《手稿》中的认识论思想,却并没有象异化、人道主义那样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和讨论,甚至有的研究者断言,《手稿》的哲学思想是本体论而非认识论的,否定《手稿》的认识论意义及其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形成史上的地位。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  相似文献   

16.
在先秦哲学中,荀子哲学具有时代性的总结性,这一特色明显地表现在他的认识论上。本文认为,旬子的认识论明确定位出心和物的并存,所以在形式上有二元特点,但正因为能在心──物的并存中认识问题,故使其认识论具有了一定程度的辩证内容。从这一角度讨论旬子的认识论,比只仅仅定性他的认识论为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关于人类认识的对象、来源以及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发展史上的崭新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在认识论上,它彻底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原则,贯彻了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它不仅认为人们对自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它以承认思维是存在的反映这个唯物主义原理为自己的基础和出发点。然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却把哲学基本问题和认识论割裂开来,认为承认思维是存在的反映,就是“崇拜所谓的‘客观’的物质世界”,是把“思维和存在非辨证地分划开来”的“僵硬的二元论”,是否认“主体的自主性”去“消极地”、“直观地”反映存在的“照相理论”。这几年,“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诸如此类的观点也影响了我们中间的个别同志,这就有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19.
认识论是关于人类认识的本质、对象、来源和认识发展过程的理论。人类之所以能够存在和发展,就是因为离不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了自己对认识的来源及其作用的看法。本文就我国少数民族的认识论思想,作一些粗浅的探讨。在认识论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对立的认识路线。唯物主义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前提出发,它坚持的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反映论。唯心主义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前提出发,它坚持的是从感觉和思想到物质  相似文献   

20.
上个世纪后期学术界在认识论这一领域出现了所谓的“超前认识”的提法。自此,超前认识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但在笔者看来,超前认识没能区分这种认识是否是对未来实践的正确反映,因而不能有效指导实践。本文尝试用前瞻性认识这个定义来弥补这个缺欠,并提出前瞻性认识的定义及其意义。一、超前认识存在的缺欠近几年,学术界关于超前认识的内涵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1、以刘泽民为代表的:“它是以人们认识未来、把握未来、创造未来的实践为认识对象与任务的,要求我们不但要把客体未来运动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与规律(客体事实)纳入认识论的视野之内,而且要把未来主体改造世界、创造未来的实践(主体事实)也纳入认识论的视野之内,同时还要把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规律也纳入认识论的视野之内……亦即超前认识论。”2、“超前认识是人的思维依据生活实践的需要对未来活动过程和结果以及人们活动所牵涉到的环境的未来变化过程和结果的提前反映和设计。”3、“超前认识是指主体在实践活动基础上,立足并超越当前现实状况而对于尚未出现或发生的自然事件或社会事件以及人们未来实践活动过程、结果及其效应等的一种前瞻性认识。”4、“所谓超前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