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无锡市为研究对象,在定量分析无锡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展规模、速度等问题的基础上,采用通径系数分析法,对促使地区建设用地扩展的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主要驱动力,其中,城市道路扩张是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主导因素;年底营运车辆数、非农业人口增长通过城市道路扩张、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增加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展起到间接影响作用;经济总量提升、房地产开发投资和人均住宅使用面积增加并不是推动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直接原因,而城市建设思路、城市规划政策的不连续性、多变性是导致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周期波动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集约利用建设用地是长株潭土地资源利用机制创新的关键.长株潭城市群应以交通建设为契机,推广人车人流节地模式、开发园区土地集约模式等成功做法,建立节约集约利用建设土地约束机制,加强建设用地控制标准建设评价工作和相关配套制度建设和改革,推动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约束下建设用地需求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是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对其需求推动和制约因素的合理分析是准确预测的前提。水资源作为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间接影响了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规模。把城市可利用水资源作为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初步建立了水资源约束下建设用地需求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了人口、经济和建设用地供应3个子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流图,阐明了各子系统内部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了建设用地需求的推动和制约因素。为进一步通过计算机模拟方法确定建设用地需求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基于经济发展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前提下预测城市建设用地总量与增量的方法,并以长春市为例进行分析测算.研究结果表明:未来5年长春市年均新增建设用地应该控制在2 000 ~3 500公顷,才能实现可持续增长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最后提出控制城市建设用地低效快速扩张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轨迹及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6—2009年辽宁省土地变更数据,运用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分析了辽宁省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轨迹,研究发现辽宁省农用地呈下降趋势,建设用地呈上升趋势,其中耕地和牧草地下降趋势明显。在此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辽宁省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对辽宁省土地利用结构起驱动作用的社会经济因子主要有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和城市化因素。根据分析结果,针对推动辽宁省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化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预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扩展潜力对掌握开发区土地利用平面拓展空间和转变开发区土地利用方式具有重要作用。以SD仿真模型为工具,建立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扩展潜力预测动态仿真模型,并对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拓展潜力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应用SD仿真模型预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拓展潜力是可行的,其潜力预测结果对促进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用地和制定土地集约利用政策措施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两型试验区"是我国探索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新尝试,其土地的集约利用应当成为"两型试验区"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比较武汉城市圈1996-2007年农用地、建设用地与未利用地总体变动,对2007年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效率进行可持续分析,提出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的土地转化与利用不能采用武汉市的土地利用模式,而是应当赋予占补平衡以新的环境保护意义,重视土地集约利用在"两型试验区"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及创新武汉城市圈的土地利用机制,选择不同的土地开发利用战略:土地开发透支的地区主要应当选择技术引进基础上的土地集约利用;土地有潜力的地区主要应当选择在保护环境基础上的土地高起点开发,从而实现土地与技术的双引进。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咸阳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旨在解决当前咸阳市经济发展与用地矛盾,为咸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与发展以及城市建设规划提供借鉴.利用2002—2006年咸阳市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和咸阳市统计年鉴数据,分析研究此期间土地变化趋势及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进而建立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指标体系,利用软件进行分析,寻找出驱动土地利用变化的因素;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研究各个主要驱动因素.研究表明:咸阳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为人口、经济发展、农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将全国268 个地级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水平划分为低效、集约、挖潜三类,选取指标并利用因子分析和多元逻辑回归方法探索出了影响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城市建设投资水平是提高集约用地水平的关键,土地利用集约度高的城市有着更高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强度;而在实现挖潜用地时,则需要将发展重点放在提高交通的便利性上,警惕可能出现的由城市空间结构和用地模式对交通便利性产生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0.
基于德国农业经营学派农业集约经营理论的借鉴与分析,论文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影响因素、目标设定、形态结构进行了理论解析,将集约的目标锁定为"对土地资源的节约和土地利用效益提高",根据城市土地投入类型的差异,将"集约"解构成经济因子、土地因子和组织因子三大集约度。  相似文献   

11.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潜力研究,为政府制定土地政策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条件基础、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利用效益、集约利用发展趋势等5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域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结果表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水平为中潜力,属于低度利用,潜力较大。运用障碍因子分析法找出阻碍北部湾经济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因素,主要有综合容积率、地均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地均国内生产总值等。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重庆市丰都县为代表研究三峡库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并分析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趋势,为制定合理措施提高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法。(1)丰都县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主要受经济投入———产出水平和土地闲置率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投入———产出水平是影响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因素。(2)随着对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全县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上升趋势。以丰都县为代表的三峡库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主要受经济水平、人口密度和人均用地数量等因素的影响,该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自1996年以来呈上升趋势,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该地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将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13.
为探求更合适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文章以南京市11个典型开发区为例,运用模糊物元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并与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各开发区之间的集约用地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只有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级别为“高度集约级”,其余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级别为“中度集约级”和“轻度集约级”;南京各开发区集约用地主要限制因子各不相同,但主要为综合容积率、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工业用地产出强度等;与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相比,采用模糊物元模型不仅能反映评价对象的综合集约等级,也能反映评价对象单项指标的集约等级,还能反映评价对象或评价对象单项指标在所属集约等级的稳定状态和转化趋势,反映的信息更丰富,是一种更适应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武汉市1998—2011年建设用地面积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相关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的时间序列数据,应用STIRPAT模型分析人口、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对建设用地面积变化的影响及富裕度与建设用地占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1998—2011年,武汉市建设用地年平均扩展速率为9.36%;1998—2005年为低速扩展阶段,增长速度为每年2.42hm2;2006—2011年为快速扩展阶段,年均增长速度为62 hm2。2)人口、人均GDP、第二产业贡献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率对建设用地扩展的边际弹性系数分别为0.5526、0.5030、0.1320、0.5346、0.0886。在过去的14年里,武汉市建设用地扩展的主要驱动力为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  相似文献   

15.
由我国政府主导的城市化对宏观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很大贡献。在推动高增长的因素中,土地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成为地方政府实现城市化的工具,但由此也引发了农民土地权利受侵犯、农民失地后被城市边缘化等问题。严格保护耕地,实行节约用地和集约用地,是我国土地管理的政策主题。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权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6.
科学的土地资源配置机制是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保障。针对目前城乡发展一体化中土地资源配置存在的主要困境,提出了土地资源配置机制创新对策: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切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改"外延扩张"为"内部挖潜",完善城镇化土地资源的配置机制;改革农村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提升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改革土地征用制度,优化人口城镇化环境,努力实现人口与土地城镇化的同步;创新土地整治机制,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土地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城市群实际情况,首先构建长株潭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然后利用模糊数学方法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据此对长株潭3+5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定量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除长沙市和岳阳市处于基本集约外,城市群其它各城市及城市群整体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在时间上呈现总体上升趋势;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区域差异明显,并与区域经济的差异高度相关;影响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因素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该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城市规模、城市土地投入、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之间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经济发展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最大,城市土地投入次之,城市规模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最小。要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一要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加快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发展;二要进一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强度,反对"摊大饼"的城市扩张模式;三要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科技投入;四要加强土地生态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建设用地供给十分紧张的背景下,实现土地集约利用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保证。一直以来,由于农地产权主体虚置及征地制度的固有缺陷、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过度依赖、土地规划缺乏科学性与权威性等原因,导致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着地方政府对城镇建设用地重“增量”而轻“存量”、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闲置浪费现象严重等问题。为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必须明晰农地产权、改革征地制度、完善财政分权及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制度、强化土地规划在引导土地集约利用方面的调控职能。  相似文献   

20.
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例,构建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德宏州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现状和动态变化进行了评价,并分析总结了德宏州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促进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土地集约利用的保障措施,以期为德宏州乃至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实施土地集约利用战略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