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0 毫秒
1.
将天一阁藏<明史稿>之<郝杰传>的朱墨文和<明实录>、313卷本<明史纪传>、416卷本<明史>、162卷本<明史列传稿>、185卷本<明史稿列传>及通行本<明史>中的<郝杰传>进行详细比较,可以断定,天一阁藏<明史稿>之<郝杰传>的撰成时间在实录之后、其他诸卷本之前.诸卷本<郝杰传>的排序大略为:实录本→阁藏本→313卷本→416卷本→162卷本→185卷本→通行本.这有助于解决天一阁藏<明史稿>的作者问题.  相似文献   

2.
天一阁藏<明史稿>中有两篇<赵佑传>,一为草稿,一为誊写稿.通过整理基本可以确定:各卷本清修明史的<赵佑传>均以天一阁藏稿为基础,在史料上没有增加,文字上加以删改;416卷本<明史>与天一阁藏稿的关系最近;天一阁藏稿<赵佑传>内容主要来自<实录>.因此,天一阁藏稿<赵佑传>对于研究<明史>的修撰及赵佑其人均具有较高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3.
天一阁藏稿本<明史稿>的第7册与第10册<忠义传>部分,经与国家图书馆藏万斯同416卷本<明史稿>相关内容对读,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承继关系,基本可以断定天一阁藏稿本<明史稿>是后者的草稿.另外,在第7册中出现的初始作者"徐潮",可以初步断定为和康熙十二年的进士徐潮是同一个人.  相似文献   

4.
将天一阁藏<明史稿>与著录为万斯同撰清钞本以及<明史>修撰中产生的其他卷本比对后,初步认定,天一阁藏<明史稿>中墨、朱笔所改内容,符合万斯同信赖<明实录>并倾心焦兹<献征录>的史学思想,该稿具有两个显著特点,反映出万斯同编纂<明史>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成果:一是他亲笔誊改的手稿;二是经他编纂的初稿.前者由万斯同本人誊录与删改,属于手稿的性质;后者是<明史>形成过程中分撰稿的综合编纂稿,部分卷首标明"明史卷"若干,"列传"若干,以改定初稿的面貌出现.重要的是,两者具有共同的一点,即万斯同的史料选择、取舍、分合、排列状况,均清晰可见.因此,天一阁藏<明史稿>便具有清修<明史>重要底本的性质,拥有其他卷本<明史>所不具备的独特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5.
《明史·舆服志》自康熙十八年至乾隆四年,经过了三个阶段的纂修。第一阶段由清初著名史家万斯同初步删定,成《明史》四百一十六卷,其中《舆服志》共四卷。收载了极为丰富的史料,奠定了《明史·舆服志》的基本框架。第二阶段由总裁官王鸿绪在万氏《明史》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加工,经过多年的删改、润色加工后,最后成《明史稿》三百一十卷,其《舆服志》仍为四卷,在《明史·舆服志》的形成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第三阶段由总裁官张廷玉对王《志》略作删改而成定稿即今之《明史·舆服志》。  相似文献   

6.
《汉书·艺文志》著录小学类文献琐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小学类"文献进行细致考证,认为周秦时代的小学文献具有综合职能的特点;<八体六技>应是<八体>六篇,"技"为"篇"之讹;"训纂"类作品是增补性质的识字书;<别字>十三篇即<方言>十三卷的别称.  相似文献   

7.
修订点校本《明史·张居正传》随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修订点校本张廷玉<明史·张居正传>中,笔者阅读了<文忠公行实>等13种关于张居正的传记.这些传记对张居正或基本否定,或基本肯定,或全面赞扬,或回避对张居正的政治活动进行记载.这种状况的形成,各有其时代背景.了解这些情形对正确看待和使用这些传记,甚有必要.前人对张廷玉<明史·张居正传>曾作过一些有益的校订,而尚有不少因失实而应予继续校正之处,其他传记与之相异之处也有须加考辨者;对此,文中皆有具体论列.  相似文献   

8.
有学者认为《明儒学案·师说罗汝芳传》中邓先生指邓以讚,罗先生指罗洪先,“罗近溪汝芳”这一传目是误置增入,此篇应并入前一篇《师说罗洪先传》。这种说法实际上破坏了《明儒学案·师说》原来完整而严密的思想体系。通过对罗汝芳、邓元锡、罗洪先、邓以讚生卒年代及地域关系、学术师承及特点、邓元锡《祭罗近溪先生文》的分析,可知邓先生指邓元锡,罗先生指罗汝芳,《师说罗汝芳传》逻辑清晰、结构完整,完全能够独立成篇。  相似文献   

9.
《明史·兵志》作为人们研究明代军制时经常征引的基本文献之一,其成文过程亦不容忽视。与整部《明史》的成稿过程一样,该《志》自康熙十八年至乾隆四年,经过了三个阶段的纂修。其阶段性的成果分别是万斯同《明史·兵志》、王鸿绪《明史稿·兵志》、张廷玉《明史·兵志》。  相似文献   

10.
<明史·周遇吉传>(中华书局1974年本,页6900)载:"遇吉巷战,马蹶,徒步跳荡,手格杀数十人.身被矢如蝟,竟为贼执,大骂不屈.贼悬之高竿,丛射杀之,复脔其肉.  相似文献   

11.
<明史·艺文志>"史部·传记类"认为<东嘉先哲录>的作者为王佐.经过凭籍<四库全书总目>和<续文献通考>的考证,<明史*艺文志>记载有误,<东嘉先哲录>一书的作者应为王朝佐.  相似文献   

12.
《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采用了《春秋》创立的编年体结构 ,其可贵之处为在继承的基础上富有巨大创造性 ,结构更为完整 ,线索更为清晰。因此《左传》是自成体系的详尽而周密的编年体史书 ,对后世叙事性作品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天津图书馆从清管延芬《待清书屋杂抄再续编》一书中发现的数页抄自明范大冲编制的《天一阁书目》资料,为研究天一阁提供了新的宝贵材料.但经与三种有代表性的天一阁书目的核对,管氏摘抄本只占康熙间抄本所录书目的百分之二、三,不能代表范编书目而称之为“现存最早”的天一阁藏书目录.而刘尚恒先生对范编书目的考证文章则一误将黄宗羲字“太冲”与“大冲”张冠李戴;二误范钦的生卒年。  相似文献   

14.
明清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重要阶段,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开始就对其有分类研究。对比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谭邦和《明清小说史》等几种代表性著作,就其中的明清小说分类体系进行比照研究,可以发现这几种分类体系各有其优点,也皆有其不足。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尝试建立一种新的更为合理的明清小说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15.
罗贯中是古代伟大的通俗文学作家,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诞生于明代初期不是偶然的,完全符合文学自然发展演进的规律。《三国演义》成书后数十年间不见于文献记载,那是明初错误的文化政策造成的结果。罗贯中具备创作《三国演义》的时间、艺术素养和生活阅历,其著作权是不可否认的。  相似文献   

16.
天一阁藏明嘉靖刻本《范司马奏议》,以第一手资料反映了明代抗倭斗争某些方面的重要史实。作者对此作出评介 ,使读者能进一步了解范钦 (1 5 0 6—— 1 5 85 )的抗倭业绩 ,并提出功过评论 ,以弥补历来研究范钦的学者侧重其藏书事业而忽略其他方面的缺憾  相似文献   

17.
《新编天一阁书目》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波天一阁是我国现存最古的藏书楼.其创建者明代范钦主要致力于收集当代的著作和文献,形成了天一阁以收藏明代地方志、科举录为主的特色.天一阁藏书目录的编制,从范钦时代开始,其后不断有新编出现.这些书目,记载着天一阁盛衰变化的历史.骆兆平编著的《新编天一阁书目》,是建国后第一本公开出版的天一阁藏书目录,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天一阁藏书的现状和历史,著录谨严精到,信实可靠,具有学术性。  相似文献   

18.
吴漫 《南都学坛》2012,32(5):30-37
明代的宋史研究成果众多,凡123种,两千多卷,较多地彰显了时代和学术的要求,具有鲜明的历史特点,并与宋代《春秋》学、清代元史学等一起构成中国史学史上特殊的史学现象。明人宋史著述在史料学、编纂学、历史思想,以及考察历史的视野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学术史、史学史以及宋史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明诗话》传本罕见,甚为宝贵。辑本采辑诗家130余条。所录诗作有的是苏之琨在游历探访中随手采集而得的,为诗人遗落乡间郊野之作,所以苏氏有拾遗补缺之功。苏氏录诗崇尚高格,钟爱淡雅,倡导"性情",重视"意似",对"雅"、"郑"诗风演变也有自己的见解。但《明诗话》也有明显缺陷,诗歌理论探究不深,所录诗歌涉及面比较窄,还有徇私之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