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通常所说的“鲶鱼效应”,是指一个单位有意引入一些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鲶鱼般人物,以打破单位上沉闷松懈的气氛,变得紧张活跃起来从而使单位生气勃勃,办事效率倍增,这种“鲶鱼效应”的用人之道,实为科学精明之举,很值得倡导发扬。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另一种“鲶鱼效应”却需要我们加以警惕和防范. 时下,在一些单位和部门中,有这么极少数鲶鱼般的人物,他们大事干不来,小事不愿干,不琢磨事,专琢磨人,一见别人取得了成绩,就冷嘲热讽,横挑鼻子竖挑眼,他们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搞阳奉阴违,两面三刀,故意在领导之间、同事之间制造矛盾,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这种人不靠实干去进取,而是千方百计拉关系,走门子找靠山,挖空心思地博取领导的欢心,甚至不顾廉耻地去跑官要官,他们一朝权在手,就欺上压下,玩弄权术,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对外大慷国家之慨,对下吃拿卡要,勒索基层和群众,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搞得单位上人心惶惶,相互设防,无心搞事业。可见这种以  相似文献   

2.
在员工管理中准确合理运用“马太效应”与“鲶鱼效应”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使工作效能到达最优。  相似文献   

3.
段俊平 《人才瞭望》2014,(10):93-93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虽然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却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船长严格保守着秘密。  相似文献   

4.
时下,一些企业在选择人才时,不考虑企业实际情况,一味贪求高学历,使原本在实际工作中高中生、中专生就能胜任的工作,偏要招聘本科生、研究生来做,致使许多单位出现了大才小用、高能低用的人才浪费现象。苏北某市一食品公司招聘推销香肠、烧鸡、牛排骨业务员时,居然一律要求应聘者必须具备大学本科学历。  相似文献   

5.
这里所说的“官场托儿”,是指在贿赂案件中那些穿梭于行贿人和受贿人之间,为其牵线搭桥、介绍贿赂的中间人,他们混迹其间,上下其手,左右逢源,是贿赂的“牵线人”,腐败的“催化剂”。 最近,浙江省查处了著名的四大“官场托儿案”,他们是擅抓小辫子、被称为“地下组织部长”的“阿太”陈仕  相似文献   

6.
7.
据报载,鄂东某地明文规定:凡是一个村的工农业总产值达到一亿元,村支书的身份就由农民转为国家干部,同时享受副县级待遇。怪不得有顺口溜说:“不管贤不贤,只要能赚钱,就会有头衔。” 由此我想到,在选人用人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任人唯“钱”的问题。 诚然,全党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选拔任用干部时,当然要考察他能不能把经济工作搞上去,也就是说,要看其有没有为社会增加  相似文献   

8.
游本根  孙华 《人才开发》2004,(12):32-32
近年来,不少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不惜用轿车、别墅、高薪为诱饵,广招人才,大有求才若渴、嗜才如命之感。然而,值得玩味的是有些领导对本单位的人才却视而不见,见而少用,让好端端的人才在那里撂荒,群众称这种钟情外才、轻薄内才的现象为人才"灯下黑"。 一些地方、单位和部门的领导为何不用"灯下"人才,而偏要花重金外  相似文献   

9.
“赝品”人才,就是人才中的假冒伪劣,但又不是百分之百的假冒伪劣。这种人,虽然并非技术上的尖子,管理上的行家,写作上的能手,但本事还是有一点的。他们精通“交际学”、“关系学”,头脑活络,口齿令俐,交游广阔,手腕“精明”,纵横捭阖路路通,能量极大。 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这种人也有需要,还可以派点小用场。不过,领导头脑一定要清醒,对他们要控制使用,让他们在鞍前马后做些具体工作,而不宜  相似文献   

10.
王景龙 《人才瞭望》2014,(10):50-51
一、防范诱人高薪和头衔中的骗局案例简介:城市男孩王某毕业三年.去了多个招聘会.递出数十份个人的信息资料.却一直没有找到招聘单位.一天他在网上看到了一则招聘“男女公关”的广告.广告称某公司招用“男女公关”二人.月薪五万.对于王某来说“五万”是一个极有诱惑力的数字。王某立即按广告上留下的地址.去某高档写字楼应聘。  相似文献   

11.
近闻,原云南省人事厅副厅长束开泰因受贿被依法逮捕;原中共天津市委委员、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事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志平因为其母办丧事敛财、用公款吃喝玩乐等问题,被撤销党政职务。 闻之,让人愕然。常常听到这样的议论:人事部门的干部都是经过认真挑选而来的,原则性强、素质较高,尽管大胆使用;人事部门是“清水衙门”,没有产生拜金主义和腐朽  相似文献   

12.
从今年一季度开始,省、市、县、乡四级党委将集中换届。能否正确对待个人的进退留转,对领导干部是一次严肃的考验。长期以来,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 大多数领导干部都能正确对待个人的进退留转,也有一些领导干部经受不住考验。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考察干部谨防“缺点失真”谭福森考察干部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一种不正常现象:缺点失真。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影响了党组(党委)的科学决策。一、缺点失真的表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一个同志都不可能不存在缺点和不足。然而,在考察组找人谈话时,谈话者却往往不提...  相似文献   

14.
岗位轮换制是企业有计划地按照大体确定的期限,让职工(干部)轮换担任若干种不同工作的做法,从而达到考查职工的适应性和开发职工多种能力、进行在职训练、培养主管的目的。岗位轮换在企业经营上也有很重要的作用。首先,岗位轮换制有助于打破部门横向间的隔阂和界限,为协作配合打好基础。其次,轮换有助于职工认清本职工作与其他部门工作的关系,从而理解本职工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全国自上而下不少地方的党政机关都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公开招考副厅(局)级干部活动。公开考“副”,使得一部分年富力强、有管理能力的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这是  相似文献   

16.
时下,在社会上,特别是一部分干部中流传着有关干部年龄和任用方面的几句顺口溜,即所谓:“三十亮相,四十吃香,五十识相,六十不响。”对此,我们有必要进行一定的分析。 应该说,三、四十岁的年轻干部,确实要抓紧培养使用。因为他们年富力强,思想敏锐,容易接受新事物,也比较有朝气和干劲。在迈向新世纪的伟大事业中,他们中的佼佼者理所当然地要被推上各级领导岗位。特剐是在目前我们的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从总体上看还比较老化的情况下,更应加大对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力度。但是,凡事都不能  相似文献   

17.
提起“第三者”,人们自然会想起插足别人家庭,导致夫妻离异、家庭破裂的卑劣小人。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还有插足领导之间,挑拨领导关系的“第三者”。我们不少本来团结战斗的领导集体,就是由于“第三者”挑拨而造成离心离德,无法正常工作,甚至一些过去同甘共苦的战友,反目为仇,相遇如路人。 插足者的用心是要毁别人和睦而谋私利。较之插足别人家庭的“第三者”,领导之间的“第三者”更为隐蔽和阴险,这种人往往都装着是局外人,事不关己的样子,或捕风捉影,在干部群众中散布流言蜚语,造成领导相互猜疑;或阿谀奉承,拉拢个别领导干部,取得信任后趁机诋毁他人,造成领导离心;或(?)弄是非,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竭尽挑拨离间之能事,适成领导不和;或推波助澜,抓住领导工作上的一些意见分岐,大肆渲染,大做文章,激化矛盾,造成领导反目。贻误本地区本单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俗话说:“篱笆扎得紧,野狗钻不进。”夫妻之间谨防第三者在于坦诚相处,相互谅解,亲密无间。  相似文献   

18.
一位足球行家曾经指出,中国球员与欧洲、南美球员的差距在于足球意识,特别是缺少那种一往无前,勇猛顽强的作风。人家踢球时,只要裁判不吹哨,他就拼命的抢,狠命地踢。而中国球员则不敢贴身拼抢,有时动作稍大一点,就会自动停下来等裁判吹哨。这种自己判自己犯规的结果,不仅坐失良机,而且屡战屡败。 由此我联想到现实生活中“自己判自己犯规”的问题。在经济建设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怪现象,一条改革的思路刚刚形成,一项改革的设想刚刚提出,当事人不是考虑怎样尽快地付诸实践,而是提出一连串的疑问:这样作上面有红头  相似文献   

19.
李震 《人才瞭望》2014,(3):58-58
在享受完原单位的优厚待遇和优惠政策后,立即转投其他地方或单位继续享受待遇和政策,由于“跳”得频繁.人们往往把这种行为称为“跳蚤式”行为。当下.随着全国各地大力招揽人才.一些人才钻人才招引的空子.出现“跳蚤式”行为,亟需警惕。  相似文献   

20.
人们易于接受耳闻目睹的事物,所 以有时也就难免不为耳目所欲。正因为如此,很多有识之士劝告世人:“切不可尽信耳目”。 事实也确是如此,在我国历史上为耳目所欺者就不胜枚举,不仅有凡夫俗子,也有帝王将相乃至圣人贤达,亏吃得小一点的,损害了自己的名声,如那个魏王就留下了“三人成虎”典故。亏吃得大一点的,则导致国家灭亡,如那个吴王夫差,耳闻目睹越王勾践对自己的“殷勤”,深感亏负了他,于是放“虎”归山;当看到回国的勾践,月月进贡,今天送钱财、美女,明天又送良材、巧匠,接着又高价收购吴国的粮食,便以为越王真正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