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用人十忌     
纵观古今,约有十种弊病,为用人之大忌: 一是任人唯亲。不问贤愚善恶,只要是“三亲四老”,即亲属、亲友、亲信、老同学、老同事、老部下、老乡,总要想方设法安排“肥缺”、“美差”。经营“家天下”。 二是顺我者用。以“我”划线。喜欢唯唯诺诺。“听话”乖巧的干部,排斥不同意见者,对反对过自己的人——不管自己是否正确——更是一概不用。极而言之,宁用奴才,不用人才。 三是党同伐异。醉心于搞山头主义和宗派主义。对本山头、本宗派的人,无原则地包庇、重用;对其它的人,则无原则的排斥、打击。不讲党性,只讲派性。 四是“势利”取人。拿人事权作交易,专看对方有没有“势”,对自己有没有“利”。以安置、提拔某人或某人的亲属子女,巴结讨好上级,换取自己的晋升之阶或其他好处。 五是嫉贤妒能。生怕别人超过自己,所谓“武大郎开店”——凡比他高的都不用。为突出自己“高明”,处心积虑地压制、打击人才和内行,甚至特意起用庸才和外行,全不顾  相似文献   

2.
“你是以为你是谁?”面对敢于顶撞自 己的下属,领导露出的是一脸 的鄙夷。 “你以为你是谁?”面对飞扬跋扈的 老板,职员露出的是满脸的无奈。 强者的嘲讽,弱者的自艾,使得“你 以为你是谁”被涂抹上了一层深厚的流 行色。 西哲有言:“认识你自己’;中哲有 言:“人贵有自知之明”。从哲学意义上 说,喊一句“你以为你是谁”倒是清醒的 棒喝。 “你是谁?”你就是你。你就是一般 中的“个别”,你就是人群中的“这个”,你 摆脱不了“关系”的网络,你逃离不掉“环 境”的制约。你只能干力所能及的事情, 你只能在既定条件下生活。揪…  相似文献   

3.
讨债公司美国有家“讨债公司”,专门雇用相貌丑陋怪异,行为粗鲁的大力士,到欠债人家门口恐吓威胁,并大打出手,但这都是老一套讨债的方式。还有一些讨债者,他们将自己打扮成各种卡通人物,紧紧跟随在欠债人的身后,形影不离,并派人从旁拍下录像,在电视广告中“广而告之”——我跟住谁,谁就是赖帐者(当然,上电视的高昂广告费都算在债权人头上)。台湾的讨债公司也绞尽脑汁,设计出更新颖更有创意的方式。他们聘请了“艾滋病”人,对欠债人穷追不舍地讨债;出动美女用温柔的纠缠方法,以柔克刚令欠债人烦不胜烦,无处安身以达到追回债…  相似文献   

4.
再走半步     
你听说过“高尔丁死结”吗?据说当初制造这个死结的人设定:谁解开了这个结,便让他做亚洲王。成千上万的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都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智能双全的亚历山大决定不惜一切代价解开这个结,可是他用了许多办法却没有奏效;突然他心头一亮“我不能总走别人的老路。我得自己想个办法把这个结弄开。”于是,他挥起手中的宝剑,将结分为两半。这时,一个纸团滚了出来,上面写着:“无论多么难做的事,只要你善于用自己的智慧和办法,都可以做成。祝贺你,伟大的亚洲上王。”后来人们才知道,这是一个“无头结”,除了用利刃割开,再…  相似文献   

5.
何为“第五深度培训”“我是怎样一个人”问这个问题时,请你暂时闭上双眼,然后在心里想象自己的样子。你会把自己想象成什么模样呢?其实,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的一个形象,不同的是,有的人自我感觉好,有的人自惭形秽。但是,专家告诉你,不管你怎样看自己,高看也好,低看也好,你永远都是把自己看低了,真实的你,比想象中的你要好很多。很多的人,几乎是所有人,都不能认识到这一点。现在,有一种方法和途径能够帮助你打开自我认识之门,帮助你发现真实的你,认识真实的你,并超越现在的你,实现自我的飞跃。这一种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忠诚     
爱一个人,最起码的要求,是忠诚!三个月前,妻子的单位派她去外地出差半个月。在火车站刚送走妻子,我的手机响了起来。“喂,是马明吗?”一个十分熟悉的声音从电话那端传来。“是,您是哪位?”我一时真猜不出她是谁。“我是徐晶!你怎么连我的声音都听不出来  相似文献   

7.
盯住他     
一场激烈的足球比赛中,教练把最小的运动员派上场,并对他说:“你一定要看住4号,不管他到哪里,你一定要盯住他。”过了一会儿,教练发现自己的场上队员少了一个人。教练急忙四处找,只见那名小队员正挨着对方那个刚替换下场的4号队员坐在板凳上。  相似文献   

8.
扯掉面纱现真容 长期以来,干部提拔总是带有一种神秘色彩。组织上派去一个干部,不知根不知底的人总少不了妄猜他来自哪枝哪叶,即便是正道来的,也要看他新官上任的“三把火”,火灭了要看他“头三脚”,折腾差不多了,人们才明白他是“老几”。难怪任人唯亲、任人唯钱、 “暗箱操作”等用人不正之风的报道屡见不鲜。 在民风淳朴的湖北省南漳县不是这样,近年来在用人制度上他们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干部提拔前先拉出来“亮相”,让人们“掂量”个“半斤八两”,群众在说长议短中识别了干部,干部一旦走马上任已是连皮带瓤的熟悉面孔。 拉…  相似文献   

9.
交浅不言深     
我常遇见这样两类人。一类是你才和他见两次面,没说过几次话,彼此一点都不了解,他却和你开很过分的玩笑,说一些在他看来很搞笑实则庸俗无比的话。这种人口才其实并不好,可非要当众展示一下自己所谓的幽默,他不了解你却开你的玩笑,不管你爱不爱听。  相似文献   

10.
离职的技巧     
任何“跳槽”,都很难做到“好聚好散”,阴影是显在的。作为离职者,你需要表现出绅士风度,尽量不给离职公司以伤害,为离职公司留足面子,也为自己进入新公司留个好名声。“轻轻地我走了,不带走一点遗憾”,这也许是“跳槽”的最佳结局。在离职的时候,你该做些什么呢? 首先,感谢原公司的栽培和关心,这是最起码的职业人的要求,无论离职的原因是什么,都不要逞口舌之快说出“谁叫你们以前不好好重用我,现在才想到留人,没门”之类的气话,即使心里这样想, 也要忍住不说,毕竟这曾是你工作过的地方。切记这是反映一个人涵养的最佳时…  相似文献   

11.
近日时常碰到一些年轻的朋友,对自己的职业各露心木.有些人为自己谋得一份轻松而报酬丰厚的工作而沾沾自喜,似乎能长期下去就心满意足了;也有人感叹自己命运不好,关系不硬,找了份又苦又累、收人又低的苦差事,似乎这辈子的希望成了泡影;更有人潜心研究拉关系、走后门找一份好工作的“诀窍”,想以此尽快改变自己的处境;还有的人抱定“宁肯迟工作,也要选一个好岗位”,对组织分配的工作挑三拣四,不愿报到上班。诚然,谁都想一开始就有一份好工作,但事实上偏偏又不可能每个人都能有好工作。回想当年,在动乱的年代,我高中毕业待业…  相似文献   

12.
李磊 《人才瞭望》2010,(4):66-66
班彪在《王命论》中,把汉高祖“其兴也”.归纳有五条原因.其一便是“知人善任”。可见.“知人善任”对中国运隆盛的关系之大。此后,“知人善任”说便盛行于世。不过,其方法不同,一种是广揽,不分亲疏.唯才是举,张榜招贤,广征博聘,以至“高筑黄金台.广延天下士”。然而也有只盯住五亲六眷、七姑八姨,以及“亲我”“近我”“私我”者,任人唯亲。  相似文献   

13.
郎潜白发     
有一次,汉武帝乘着车子到郎署去,看见一个头发、胡子都白了的老人,穿的衣服也不像个样子。汉武帝就问他:“你什么时候到这里当郎这个小官的?现在怎么这样老了呢?”老人回答说:“我姓颜名泅,文帝时就到这里做郎的小官了。”汉武帝说:“怎么到这等年纪还没得到提拔重用呢?”颜泅说:“文帝喜爱学文的人,而我偏偏是学武的;景帝得用年纪大的,而我当时还年轻;你呢,信任年轻力壮的,可我年纪已经大了,所以三代都没有得到重用,现在台了仍在郎署里。”汉武帝听了他的话,很感慨,于是就提升他任会稽都〔点评]这则故事使人很容易想…  相似文献   

14.
一提到猫论,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邓小平的那句名言: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但我这里所指的猫论,是毛泽东提出的。萧诗著的《毛泽东谋略》一书中提到,在50年代的上海,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毛泽东会见资本家后,召见刘少奇和周恩来,向他们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你们怎样才能使猫吃辣椒?刘少奇说:“这还不容易7你让人抓住猫,把辣椒塞进它嘴里,然后用筷子捅下去。“毛泽东很不满意地摆了摆了手,说:“决不能用暴力,每件事应该是自觉自愿的。”周恩来说:”我首先让猫饿三天,然后,我把辣椒裹在一片肉里,如果猫非常饿的话,就会囫囵吞枣般地吞下去。”毛泽东显然也不同意,因为在他看来,不能用欺骗手段愚弄人。他的办法是:“这很容易,你可以把辣椒擦在猫的屁股上,当他感到火辣辣的时候,它就会自己去舔掉辣子并为能这样做而感到高兴不已。”  相似文献   

15.
最近在很多场合流行一句话:“你以为你是谁。”这句话实际上就是告诉你,你不是谁,你只不过是一个平平常常的自己。 那么这个“谁”到底又该是谁呢?这就要看说话的背景了,比如,你想给某个亲友弄个一官半职,有人说“你以为你是谁啊”。这个谁恐怕得是县长市长,或主管部门  相似文献   

16.
人生大抵有这么几种状态,容易迷失你自己:一是一段感情,你爱对方爱到生心魔而完全被对方掌控,渐渐失去了自己的世界;一是“玩物丧志”,痴迷一件东西到达了忘我的境界,倾家荡产、众叛亲离也在所不惜;还有一种是看得太透彻,什么都懂,什么都明白,反而不知道真实是什么,活着是为什么,从而怀疑否定人生的意义及宇宙万物,就是找不着真理了。这三种情况,存在的人不在少数,而且我的身边也有这种人。他们大抵走不出来,别人也走不进他们的世界,只有等他们自己醒来时,方感悟:我当时怎么那么傻。  相似文献   

17.
王泽 《人才瞭望》2010,(4):75-75
蒋介石爱才,有时真到了“求贤若渴”的境地.犹如刘备和曹操一般。特别是对自己权力集团以外的才俊.极尽招纳延揽之能事.花样百出。对已招至自己帐下的文臣武将,能用则用.无用则弃.不加珍惜.卸磨杀驴。“德才兼备”者是上品.退而求其次则宁用“有德无才”不用“有才无德”.按他的逻辑.“有德无才”顶多误事.而“有才无德”却是要坏事。这个“德”主要是对“领袖”的绝对忠诚和绝对服从。  相似文献   

18.
同课桌文学,厕所文化,“长明灯”、“餐厅浪费进行曲”等诸景观一样,大学里的“款哥儿”、“款姐儿”的闪亮登场也构成了高校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谁来 CALL我” 大学城里的BP机族队伍不断地壮大起来,先前每个班里凤毛麟角,而现在有的班里都“半壁江山”了,不管是摩托罗拉精英三代中文机,还是火凤凰888数字机,抑或是别着一个BP机“模型”,尤其是在社交场合,一旦听到BP机或清脆或急促或柔美的有节奏响声,就会不由自主地摸一摸,看一看,BP族会郑重其事向你解释:“对不起,我要回机!”在当今信息化、数字化、智…  相似文献   

19.
一、良好的心态 你的心态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一个人能否成功,就看他的态度了!成功人士与失败者之间的差别就是:成功人士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和最辉煌的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  相似文献   

20.
与人初次见面,总要天经地义地问一句:“在哪儿工作?”随便点便是“你是干什么的?”或是新潮点:“在哪儿发财?”但对方常常神秘一笑,或作深沉状,下面没准儿就是“你猜呢?”这算好的。要是来句:“什么部干”或“什么都不干”,叫人就不好再问什么了。资质愚钝的往往就不知如何应答了。 初识郑小姐,她扔给我的就是句“什么都没干”。那你每天做什么?我不解。“玩!”她一派天真烂漫。不过,她玩的可不是过家家,她从湖北“玩”到新疆,义从新疆“玩”到浙江,“玩”出了自己的服装店,“玩”出了自己的咖啡屋,“玩”得高高兴兴、快快活活,但还没“玩”够,她还想“玩”出家公司,“玩”出家厂子呢。 “什么都干”。这话大家可能听得多些,赵辉就常常这样说。他先是在一家火锅城当大师傅,老板在报上吹嘘他是“重庆名师”。在和人侃大山时,他便回忆当初在长江上当海军的逍遥,在广州当倒爷的惊险,常令听众翘大拇指,说声“佩服”。3个月不见,他又结束了当餐厅老板的历史,在不久的将来,他也许是一家镭射厅或服装店的老板,谁知道呢,反正他自己这么说。 也不是所有的人部在有意或无意地隐瞒自己的职业,初次见面,大多数人还是会主动向人介绍,自己在什么单位,是干什么的。然而即使这样。有时你也搞不清他或她到底是干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