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人才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资源和关键驱动力,为抓住人才这个关键变量,全国各省市“各显奇招”,大力出台人才引进相关政策,全方位打造“引、育、用、留”人才服务生态链,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各地在人才发展上竞相发力,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从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流动以及服务保障等方面打造人才竞争优势。学术界对于人才政策研究较多,普遍认为科技人才的集聚,有助于优化内部人才结构、提高各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最近几年以来,随着我国人才政策的放宽、人才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以及企业用人和求职者就业观念的变化,人才租赁在我国逐渐升温。各地的众多的人才租赁机构姑且不谈,自1999年5月南京市出台《人才租赁暂行办法》以来,有关各地方政府出台与人才租赁相关的政策法规的报道也同样不绝于耳。进入2002年后,深圳市更是在全国率先对“人才租赁与转让”进行了立法,青岛市和河北省紧随其后。这一切都已  相似文献   

3.
林跃晓 《人才瞭望》2016,(22):77-78
人才发展不平衡是各地、各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为实现人才区域协调发展,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基于“543”区域联动模式,组织开展了跨单位的技术技能人才交流,带动了粤东西北等欠发达地区人才发展,促进了各区域人才融合、技术融合和管理融合.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逐渐形成一体化的全国市场;人才和经济紧密结合,一方面人才资源向发达地区集中,另一方面随着经济规模扩展,经济中心的人才向周边地区和落后地区流动。这种突破地域界限的跨地区人才流动,数量上和范围上不断扩大,正在成为一种大趋势。 一、改革开放后,跨地区人才流动的发展。跨地区人才流动大致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后,人才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南方特区流动。在全国开始大力开展人才交流后,内地的人才纷纷流往沿海,出现所谓“孔雀东南飞”现象。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决定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之后,又开始出现大量人才涌向深圳、珠海的热潮,目前在深圳、珠海约200万人才都是通过人才流动落户在深圳、珠海的。 1988年,海南建省,实行比经济特区更加开放的发展政策,一时间形成了三十万人才争下海南的热潮。 第二阶段,自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上海浦东经济开发区建立,各省纷纷出台优惠的经济发展政策。上海浦东吸引了大量人才,同时随着各地经济的搞活,南方特区人才数量的大幅增长,向南方特区人才流动量大大减少,许多已经流往特区的人才开始回流。  相似文献   

5.
所谓“软流动”即是在不迁户口、不转关系的情况下,广泛吸引科技人才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使科技人才拥有的知识向企业流动。 人才“软流动”,对那些目前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和经济实力不强的企业很有启发性。一是降低了对人才投入的成本。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地区和企业  相似文献   

6.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世界各国面临人才供给不足的严峻局面;加入WTO后,我国面临的人才竞争也更加激烈,表现出“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特点。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更加有效地实施人才战略呢?不拘一格引进智力,实现人才的柔性流动,走借“脑”发展之路,则不失为一种较为现实有效的途径。他山之石———上海、浙江的基本做法所谓“人才柔性流动”,是指打破传统的国籍、户籍、档案、身份等干部人事制度中的束缚,在不改变…  相似文献   

7.
时下,各地、各部门重视人才、引进人才已形成一股巨大的热潮,有不惜重金聘请人才,有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有给予优越条件争取人才,这无疑是件大好事。但有少数地区和部门不考虑本地实际需求,引进人才时一味地追求高学历、高职称和高名声的科技工作者,有极少数部门甚至只看学历、文凭、职称,出现本科生热、研究生争、博士生抢的现象。由于盲目地引进人才,导致引进的人才有的 “骏马成了犁田牛”作用发挥不出来;有的因专业不对路,无施展才华的空间;有的因条件设施不具备,高科技无法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其结果,前边引进,来后…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又有差异,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各地都在纷纷出台有关政策。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查阅到有关这方面的系统研究。本文对我国各地的人才政策进行了初步的归纳分析,提出了现存的两种人才开发模式,结合某地的具体情况,提出了高层次人才开发的柔性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9.
人事档案在我国已有很长的历史,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它是我国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它在选才用人等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的并行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才自愿放弃“铁饭碗”,离开国企、机关等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成为“流动人员”,加入了非公经济所有制行列,随之人才社会化服务机构应运而生,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也提上了日程,国家和各地相继出台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规定,为流动人员合理流动,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作用,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提供保障,搞好服务。  相似文献   

10.
近3年来,我市认贯彻落实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加大人才开发力度,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具体作法和主要经验如下:一、完善政策措施,创建“人才兴市”的良好环境1、制定出台政策,促进人才开发工作的实施。2004年12月,市委、市政府为加强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市人才工作的若干规定》。在招录人才  相似文献   

11.
6月30日,在以"创业基地与人才特区建设"为主题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发展论坛上,科技部副部长杜占元介绍:目前各地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已汇集4万名优秀海归,兴办15000多家企业。各高新区已出台80多个专项计划,建立了140多个国家级孵化器,吸引和帮助海归创业。各地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已成为海外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地和建设“人才特区”的试验田。  相似文献   

12.
刘玉鑫 《人才开发》2006,(12):32-33
作为一个地区的组织人事部门,在履行“党管人才”的职责中,如何在打造产业经济中激活产业人才的话力,为产业经济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笔者有以下几点不成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树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科学人才观,即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以人为本的观念。欠发达地区若要在经济发展中不被边缘化,就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人才观,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着力发展知识经济与“人才经济”,以“倍增、提速、加压”的要求实现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兴邦之要,惟在人才。离开了人才,加快发展、追赶跨越将无从谈起。计划经济时代,各地人才基本上是“自给自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同其它商品一样,具有流动性。人才流动遵循价值规律,从大局上讲,人才流动有利于人才这一资源合理有效配置,使人才这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但作为欠发达的地区,在目前“人才的争夺战”中,如何吸引人才、留  相似文献   

15.
李建奇 《人才开发》2006,(12):36-38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和社会快速发展,特别是自中央提出“人才强国”战略以来,人才问题日益成为各级、各界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由于人才在数量、质量、结构、流动、配置等方面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不协调,影响了社会进步和发展,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本文试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谈谈作者对社会转型时期江苏北部地区(以下简称苏北地区)人才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一段时间,长江三角洲地区省市间、城际间正在进行和将要进行的一系列“人才开发一体化”项目,以及为“打破地区行政壁垒”、“降低流动成本”而相继推出的一系列措施,对于长三角地区渴望“流动”的人而言,无疑是“利好”消息。作为世界第六大经济圈,地域相连、经济相融、文化相近、人缘相亲的长三角地区正在成为拉动中国经济腾飞的火车头。在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打造一体化“人才圈”的现实促使政府部门终于走到一起,扛起“城市联盟”的大旗,共同拉开了“破冰行动”的帷幕。  相似文献   

17.
近日,长春市出台了《长春市“十五”人才发展规划》和《长春市“十五”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划》,对今后五年人才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作了明确的规定,同时为新形势下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十五”人才发展规划指出,“十五”期间我市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人才人事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十五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九届四次全会、市委工作会议和全市技术创新大会要求,紧紧围绕“科教兴市”、“外向带动”、“县域突破”三大战略和经济建设中心,立足于人才资…  相似文献   

18.
王爱华 《人才瞭望》2013,(11):45-45
当前.全国各地为了打破人才瓶颈,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出台各种优惠政策.以招揽优秀人才。但是笔者也注意到.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地方花费重金引进的人才没有释放出应有的经济效益。笔者建议.主管部门在人才引进中应当强化成本一效益意识.着力提高人才的“投入产出比”.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及人才汇集机制”。历史经验反复告诉我们,人才聚则一个单位来说十分重要,对于发展经济,全面建设小鉴于此,本期特编发一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促进科技创新和创业资本运作事业兴。汇集人才,集聚人才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社会更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筑中原人才高地”的文章,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人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及人才汇集机制”。历史经验反复告诉我们,人才聚则一个单位来说十分重要,对于发展经济,全面建设小鉴于此,本期特编发一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促进科技创新和创业资本运作事业兴。汇集人才,集聚人才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社会更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筑中原人才高地”的文章,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