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好心的狗熊     
有时候你的“好心”反而是对他人的伤害。熊看见鱼在水里游,它害怕鱼被淹死,忙把它“救”起来放到岸上。不一会儿,鱼张张嘴咽气了。熊自我安慰说:“我是好心啊!”小鸡看见一群小鸭在水塘里玩耍,羡慕得想哭。熊走过去说:“我帮你追他们去。”说着,捉起小鸡就往  相似文献   

2.
清华大学于2007年9月开设了“清华海外名师讲堂”,在国内高校中首次尝试将海外名师资源纳入全校选修课体系,这成为清华大学探索学生国际化培养新模式的创新之举。  相似文献   

3.
(一)一次在清华食堂吃饭,对面坐了两个女生,听到一位对另一位说:“我还没吃饱,想再吃一点儿。”另一位说:“你要什么?我去买。”前一女生说:“就是那种扇形锐角饼,你帮我再买两块儿。”我暗想:清华女生确实不一样,我们平时只是称那种饼为三角饼。  相似文献   

4.
年。所以经过多年的国外漂泊,如今他又选择回到清华园里,是回家,也是寻根。这次回北京回清华,对他来说是真正回家了。正因如此,尽管生活上一开始难免有些不适应,但他说“可以慢慢地学习和适应”,因为他是“回家了人生中三次“非理性”选择大学毕业前夕,正值“邹至庄经济学留学计划”的第一年,李老师和经管学院其他6个学生外加计算机系的一个同学代表清华参加考试,100%被录取。时全国唯有清华取得这样的成绩。获得第二名的李稻葵老师被邹教授推荐申请哈佛的留学资格。由于是第一年,一切都进行得较晚,错过了申请截至期。恰逢哈佛教授帕金斯来…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第二届“中国MBA发展论坛”在南京举行,本次论坛由南京大学商学院、南京大学MBA协会主办,云集了北大、清华等63所知名学校280名MBA学生,江苏省副省长王珉、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金碚,著名经济学家樊纲、茅于轼等50名嘉宾到会就本次论坛主题“中国MBA与中国职业经理人”展开了多方讨论。  相似文献   

6.
日前,“清华-东大周”在清华大学开幕。东京大学是清华大学合作举办大学周系列活动的第一所亚洲高校。大学周期间.两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术文化交流活动。“清华-东大周“是清华大学与东京大学加强全面合作、推动战略伙伴关系发展、合作并进、追求卓越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7.
三代清华人     
提起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网络中心副主任李星,清华人也许略知一二。当问起为清华水力实验室题字的李仪祉是何许人时,知道的人大概就不多了。其实,他们是祖孙二人,他们家祖孙三代都同清华有着历史渊源关系。 近代“水圣”李仪祉 李仪祉(1882-1938年)是我国近代著名水利科学家,两次留学德国,学习土木工程和水利专业。曾任河海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教授,1935至1936年期间任清华名誉教授、西北大学校长。李仪祉长期从事水利工程、江河治导工程和水利灌溉工程事业,为陕西现代化水利建设奠定了基础。他一生以科学治…  相似文献   

8.
在与上海隔江相望的江苏海门县,有一家名为“慧聚药业有限公司”的企业,它规模不大,但风格独特。企业入口处有一道仿建的“清华门”,凸显出企业主人的人才意识。凡是熟悉这家公司的人都知道,平时从这“清华门”里进进出出的,都是些具有博士、博士后、硕士等学历的高精尖人才,而正是他们,才合力打造了慧聚药业这个西药研发的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9.
杨振宁先生认为,中国现在教学方法,同他在西南联大读书时仍是一样的,要求学生样样学,而且教得很多、很细,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弊病在于,它把一个年轻人维持在小孩子的状态,老师要他怎么学,他就这么学……”而这样的学生,不大可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大可能比他的老师更高超。杨振宁先生说他到北大、清华去,见学生们的物理课本有4大厚本,学生被压得喘不过气来;而“一个喘不过气来的学生,今后不可能做得很好。他必须是一个活生生的学生,将来才行” 目前,中国教育专家们普遍呼吁:“填鸭式”应试教育要“急刹车”,而向素质教育转轨。长期以来,我们的基  相似文献   

10.
人们采取了诸多行动以杜绝食物浪费,但一位年轻人正在用科技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23岁的清华学生柳济琛开发了一款名为“光盘打卡”的微信小程序。用户可在就餐后打开小程序,对着空盘拍照。人工智能识别出照片后,学生们就能获得积分购买礼品或者爱心餐,捐赠给贫困乡村地区的孩子。  相似文献   

11.
清华的魅力     
编者按:一直被誉为东方的“麻省理工学院”的清华大学几十年来不仅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科学技术、工程、教育英才,还培养出了一批举足轻重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清华现象”是人们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本刊特邀清华大学毕业的教育史专家吕文浩、黄延复撰写“清华的魅力”一文,他们对清华的育才之道自有比他人更深的理解。0此生有幸,在清华园里读了几年书,此后一直在母校工作了几十年。开阔的地面,庄严凝重的建筑,错落有致的满园花木,如茵如席的草坪,映照垂柳的婉蜒小河,这一切秀丽的绝的景色仿佛在向人无声的诉说:大学就是应该这样的…  相似文献   

12.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事业因得人而兴,因失人而衰。这是古今相通的道理。毛泽东同志说过:“领导者的责任,归纳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而这两件事都与人才密不可分:出主意要使用好人才,用干部必须善于发现人才。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既是领导干部的基本职责,又是体现领导干部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一个清华博士到外企工作,老板派给他的活竟是打扫工地──当清洁工。 朱荣辉,6岁时是一个放牛娃,13岁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县重点中学,16岁考入清华大学,成为所在地区恢复高考后第一个考入清华大学的学生,27岁清华博士毕业后进入跨国公司,1997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2000年初,他在上海创业大厦创建“美髯公科技发展公司”,主要从事电子管理系统软件开发,用网络在政府与社会间搭起桥梁。  相似文献   

14.
忽悠     
聂明军 《人才瞭望》2009,(11):104-104
今年的高考成绩刚出来,在一次饭局上熊区长就说了一句:“我的小舅子的儿子今年考上复旦大学了。”第二天,熊区长就在城区的大富豪酒店预订了三十桌酒席。这个消息像自己长了翅膀似的,一下子在城区传开了。酒席这天,全城区有头有脸的人物蜂拥而来。五号包厢的那十个客人,本来就是酒中“神仙”,今天能到区长大人这里喝酒,更是高兴。  相似文献   

15.
“八月里的喜事儿说不完,周总理来到了清华园。天上的太阳格外暖,地上的花儿格外鲜。总理参观咱展览,满面春风笑开颜。总理拉住咱的手,千言万语说不完……”这是40年前流行在清华园中的一首歌,它生动地表达了清华人对周恩来总理的尊敬、爱戴之情。周恩来生前曾多次亲临清华大学,与清华的很多师生、校友有过交往。他自己并没有读过大学,可是对大学师生、对知识分子却爱护倍至。因此,虽然这位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已逝去二十多年,但他关心清华大学、关怀清华师生的许多佳话,在清华园中传颂至今。“我向你们订货”1958年8月,清华大学19…  相似文献   

16.
曾经有一次,李国杰院士应邀去清华大学演讲,在清华计算机系门口,看到清一色的几十块外国公司培训部、实验室的牌子,心里堵得慌。“这绝不是清华的骄傲!这是我们民族工业尚未崛起的象征,什么时候这些招牌换成了国内的联想、方正、曙光……”当他在台上情不自禁地说出这番话时,心里却暗暗担心会得罪主人而不好收场。没想到,话音刚落,台下一千多清华学子立即爆发出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听着这个故事,我有些振奋,但是却一丝也不感到轻松。李国杰所从事的研究被认为是我国继原子弹。氢弹。卫星之后,象征国防实力和综合同力的“重武器”…  相似文献   

17.
1985年,彭培根发起并与多名中外著名专家共同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建筑师事务所——大地建筑事务所(国际)。20年来,彭培根的大地建筑事务所(国际)在中国共设计过2000多个建筑或规划工程项目,其中有20多个重大工程。北至沈阳的中国银行大厦,北京的中旅大厦、德航燕莎中心及政法大学;南至深圳鲸山别墅、华侨城;东至上海华侨大厦和厦门的总体规划。与此同时,大地建筑事务所还捐献了209万元人民币,通过各种方式为中国农村培训了无数“赤脚建筑师”。彭培根回国22年,在清华当了22年老师。他是清华建筑学院唯一用英语开课的教师,也是清华大学第一个(15年前开始)在每学期末要学生给老师在六大项(每项A、B、C、D四个等级)不记名打分数的教师。在1992年,他曾作为在华工作的优秀外国专家之一,荣获该年度国家“友谊奖”。  相似文献   

18.
当谈到“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是否会对目前我国教育及科技界普遍存在的近亲繁殖现象有所冲击时。北大65%的学生持乐观态度.认为这将是教育及学术界的一剂强心针。必然刺激其发展并将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新鲜血液.另35%的学生则对其带来的后果很消极。认为力度太小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并对随之而来的教育体制改革的效果表示怀疑.清华学生对此的看法可谓五花八门.持肯定态度的认为”可以改善不合理的状况.或者至少可以起到缓解作用”;“可使教育界逐渐进人良性循环轨道”;“可以引入新的学术思想打破自我封锁.开阔眼界”;“可激发教授、…  相似文献   

19.
100年来,清华大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清华17万毕业生中,很多成为了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世界上首获诺贝尔奖的两位华人,杨振宁和李政道先生也曾在清华学习。在清华培养的人才中,还有钱学森、朱光亚、钱三强等著名学者,他们为中国的科学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耶鲁以清华大学为荣,因为耶鲁从清华大学建校初期就与清华有紧密联系,清华的前5任校长有4位部曾在耶鲁学习过。  相似文献   

20.
据不完全统计,北大某些院系有76%的毕业生在美国;清华毕业的学生在美国硅谷的有1万人。中关村的人才优势在日复一日地、一点一滴地“流失”着。 1999年6月5日,国务院批复北京 市政府和科学技术部《关于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请示》,中关村作为中国高新技术的火车头,在新千年到来之时“全线提速”。从1988年在“电子一条街”基础上创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到11年后在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中担任“中国队”的“领跑”,历史两次选择中关村,与她得天独厚的人才资源有密切关系。 中关村是我国智力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