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律》早已亡失,其内容已不可详考。《晋书·刑法志》记载:魏明帝“命司空陈群、散骑常侍刘劭”,“议郎庾嶷、中郎黄休、荀诜等删约旧科,傍采汉律,定为魏法,制《新律》十八篇。”《三国志·刘劭传》也说:“明帝即位,(刘劭)出为陈留太守,敦崇教化,百姓称之。征拜骑都尉,与议郎庾嶷、荀诜等定科令,作《新律》十八篇。”又《唐律·名例律》疏议曰:“魏因《汉律》为一十八篇。”《魏律》共有一  相似文献   

2.
人才心理议题作为现代心理科学的新分支,近几年方见于我国学术论坛。然稽诸我国古籍,朴素的人才心理思想,已见于三国时刘劭所若《人物志》。刘劭字孔才,建安中为吏,魏文帝、明帝时官至散骑常侍,是当时著名学者(其著作大多亡佚)。文帝时,行九品官人法,选择人才,考核名实。刘劭善辨识人才,其《人物志》即为向曹魏统治者提供鉴别人才的原则与方法,以便“劳聪明于求人,获安逸于任使。”故《人物志》实为一部品评、鉴别人才的专著。全书三卷十二篇,著作  相似文献   

3.
南京因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北朝)建都于此,史称六朝古都。其中刘宋时代的8个皇帝中第六个名叫刘彧(史称宋明帝),是个幼年丧母,历经战乱险境,仅活34岁的君主。面对频繁的战争、皇室争夺、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的社会惨状,他感慨命运无常,人生短暂。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以“才性理论”为核心的人论与文论,于汉魏之际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此时期思想界对人之关注与研究,其理论重心逐渐由“伦理”转向“心理”,由对正统儒家整体性道德规范的恪守,转向对个体气质、性情、才藻、智能的崇尚。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刘劭《人物志》具有精典意义及丰碑价值。  相似文献   

5.
建邺区教育局局长潘谷平,给人最深的印象便是务实和有责任心。在采访中,他谈及最多的就是“科学规划”、“实效”、“责任”这些词。在他眼里,振兴建邺的教育,让教育发展成为百姓之福,不仅仅是本职工作的要求,更是—份他不能推却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刘劭的《人物志》一直以来被当成是一部人材学著作,而该书中所渗透的逻辑思想却不太受重视。笔者将谈谈《人物志》中隐含的“名实观”、“论辩思想”、“推论方法和分类形式”等逻辑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刘劭的《人物志》内容兼综儒道名法各家思想,博采众长。《人物志》以儒家“中庸”思想为主流,对道家思想则采取了援道入儒的方法,为此后的玄学家提供了新的思考模式。针对当时名实不符的情况,刘劭在《人物志》中引入名家思想,具体而详尽地厘定了名实问题,并借助法家思想使《人物志》得以升华和深化。  相似文献   

8.
“每事务于宽厚”的汉章帝曹金华汉章帝刘但,是东汉第三代继世令主,也是以*宽厚长者”著称的封建帝王。在他统治时期,曾一反光武、明帝之“严切”政治,实行了“每事务于宽厚”①的政策。虽然其在位仅十三年,但这一政策却对东汉政权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颇有...  相似文献   

9.
~~臣以为便当显其身 ,用其言 ,使具为课州郡之法 ,法具施行 ,立必信之赏 ,施必行之罚。至於公卿及内职大臣 ,亦当俱以其职考课之也。”杜恕不仅赞赏刘劭的《都官考课》之法 ,而且认为对于公卿及内职大臣 ,“亦当俱以其职考课之也” ,表明了支持考课法的鲜明态度。司空掾傅嘏则反对刘劭制定的考课法。《三国志·魏书·傅嘏传》载 :“时散骑常侍刘劭作考课法 ,事下三府。嘏难劭论曰 :‘……夫建官均职 ,清理民物 ,所以立本也 ;循名考实 ,纠励成规 ,所以治末也。本纲末举而造制未呈 ,国略不崇而考课是先 ,惧不足以料贤愚之分 ,精幽明之理也。……  相似文献   

10.
苏绰、宇文泰在西魏大统年间奏行《大诰》,模仿《尚书》文体改革官文书,试图改造秦汉以来突显皇帝权威的“王言”传统,利用上古文体与文风侵夺王言威权,实践宇文泰霸府权力话语的构建。宇文护全面继承了宇文泰的权位,也延续了霸府的政治修辞,明帝因而下决心改天王称皇帝,同时废止“大诰体”,恢复秦汉以来皇帝命令文书的传统,力图在文化象征层面突出君主的威望。西魏北周长期存在的帝室与霸府权力之争,既催生了“大诰体”,也最终将其埋葬。在“大诰体”之外,关中文坛另有一支文学潜流,继承了北魏洛阳时代文学传统,并为明帝所汲用。  相似文献   

11.
司马懿是魏文帝临终前委任的四位辅政大臣之一。魏明帝即位后,将司马懿从朝中派往荆州御敌,后委以方任,这样他不再能直接参与朝中事务。曹真病逝前,魏明帝将司马懿调到西线抵御诸葛亮的北伐。公孙渊拥兵反叛后,魏明帝又派司马懿远征辽东,并对司马懿统兵作战表现出相当的信任。魏明帝临终前委任的辅政大臣中本来没有司马懿,说明他对后者在政治上并不完全信任,但病中的他后来听信刘放、孙资的话,最终让司马懿与曹爽一同辅政。在魏明帝朝中,陈群与陈矫掌握实权并得到皇帝的信任,而他们对司马懿的态度耐人寻味。总体说来,魏明帝对司马懿可谓能用之于外而不会亲近之。至于司马懿对魏明帝的态度,可说是“饰忠于已诈之心”,并通过在外尽力国事以逐步巩固自己的声望。  相似文献   

12.
在刘劭看来 ,名 ,指某人获得的人才称号或官职名号 ,实 ,指其人的实际才能、德行或具体政绩。名实相符就是指人才的才能、德行与其人才称号相一致 ,官吏的政绩与其官职名号相一致。名实相符的前提是“质于理合”;实质是才 (才能 )与职 (职位 )合 ;标志是“能”与“任”宜 ;保证是“以实检名”  相似文献   

13.
“火射连石”辨析刘旭三国魏明帝太和二年(公元228年),诸葛亮与郝昭在陈仓(今陕西宝鸡)打了一仗,史称陈仓之战。在这次战争中,郝昭反攻诸葛亮使用了“火射连石”.有人认为,“火射连石”是一种新式火器①。这是很值得商榷的。我们首先看史籍对陈仓之战的记载....  相似文献   

14.
麟趾学士是北周明帝设置的文化著述职官。麟趾学士的主要执掌是“刊校经史”,主要的修撰成果是《世谱》。麟趾学士的设置为文士的集中创造了条件,客观上推动了南北文士的文化交流和北周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试论刘劭品德测评的系统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品德能不能测评?怎样测评?这是当前经济改革大潮中劳务市场人员素质测评中遇到的一个难题,也是教育深化改革中遇到的一个难题。人们对它看法不一,有褒有贬,众说纷纭。 品德能否测评以及怎样测评,实际上古人早有所论。然而在诸子百家中,对这一问题研究最为深刻和系统的要算刘劭了。对于刘劭的有关思想,虽然有过一些文章研究过,但专门从品德测评方面对其标准、方法等进行较为深入系统探讨的文章似乎很少见到。故本文从原文出发,结合现代品德测评的需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刘劭品德测评的标准与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想以此介绍一些有关我国古代品德测评的思  相似文献   

16.
元嘉二十八年到三十年间 ,鲍照先是自解侍郎 ,后离开始兴王任永安令 ,接着刘劭谋反 ,自己又被“禁止”,蒙受株连。仕途坎坷 ,几度沉浮 ,对照组诗的内容 ,有许多与此时景况暗合之处。《拟行路难》应作于此时。  相似文献   

17.
邹大勇 《社区》2003,(7):28-28
心里装着百姓事的官是好官,“事”从哪里来?坐在那里等着百姓向你说吗?不成!要主动去找,要走下去问,要创造条件方便百姓来说。 社区居委会的“官”是与百姓朝暮相处的“官”,是与百姓并肩走的“官”,他们更应该心里装 着百姓事。百姓的事怎么装、怎样办,下面的文章所说的做法就很值得我们借鉴。 编者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贴近读者、贴近基层和百姓,本刊“机关建设”栏目从本期起开设《百姓办事录》子栏目,实地记录百姓或企业办事的全过程,实话实说实评南京市级机关及区县等机关作风现状。 南京“12366”是全国首家采用国、地税联办的形式对外开展工作的咨询投诉中心,开创了全国税务系统国、地税联建“12366”的先河。1月23日,记者在南京市地税局咨询投诉中心现场见证了“12366”咨询员用真情架起一座与纳税人沟通的连心桥,真正成为纳税人服务的“知音”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2012,(12):3-23
今年“十一”长假期间,央视策划了“你幸福吗?”大型群众采访活动,并在每晚的《新闻联播))中播出。由于采访是随机的,在街头进行,参与者是普通百姓,被采访者事先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因而出现了各种神回复,引来网友一片热议。“你幸福吗”为何难以回答?“你幸福吗?”“我姓曾。”这组问答或许是最近最被人津津乐道的话题。百姓关于幸福的各种回答,是百姓幸福观的第一反应,反映了他们对幸福的朴素理解和认知,反映了他们所关注、关切、关心的事物,反映了百姓的心声。据知情人士透露,央视考虑以此为契机,将此类亲民和体现人文关怀的环节常态化。  相似文献   

20.
《成才与就业》2011,(19):11-11
慈溪市于去年4月开办“百姓课堂”至今,已累计举办培训45期,参训人数达1886人,颁发结业证书超过1500本。“百姓课堂”有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