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公共问题意味着社会公众的共同期望不能转化为现实,公共价值和公共利益遭受威胁,社会发展受到影响。公共问题管理就是在公共问题发展到危机之前,公共权力主体作出决策,改变公共问题的发展进程,维护公共价值和公共利益,实现社会和谐。公共问题的成功管理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公共问题生命周期由问题起源、扩散影响、问题成熟、公共焦点四个阶段组成。公共问题管理程序实质上就是公共政策过程,包括问题初识、问题分析、作出决策和决策实施等阶段。有效地管理公共问题必须运用适当的策略和遵循正确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我国《电子签名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认证机构的设置问题、相关法律法规的协同问题、技术标准问题、诉讼管辖权问题、隐私保护问题、诚信建设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就《电子签名法》顺利实施提出了相关的配套措施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问题的分析框架与类目建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致力于建构互联网问题的分析框架与类目系统,从三个方面梳理互联网问题,即时间延伸产生的互联网问题、空间延伸产生的互联网问题、人类行为延伸产生的互联网问题。在此基础上,以三级类目结构囊括所有问题,即在网络内容问题、网络行为问题、虚拟人及关系问题的一级类目之下逐级类分,以此将互联网问题的分析与管理推向更加系统、理性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关于撒拉族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撒拉族研究已有近100年的历史,但这仅仅是开始,撒拉族研究中许多问题诸如族源问题、语言问题、经济问题、社会发展问题、教育问题、宗教问题等等,还需要利用多学科的力量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研究。本文仅就族源、早期社会环境以及民族意识等几个问题做粗浅的分析,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5.
政治经济学热衷研究的许多问题是假问题,不是真问题。真问题是针对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提出问题,而且,对问题的理论关注具有广泛的社会福利含义。假问题是对尚不存在、而研究者希望出现的现象进行研究,或是在对现行的政策和制度的辩护中提出问题。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经济核算、国企改革等是真问题。先进的生产关系和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社会主义经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等是假问题。繁荣政治经济学的现实途径是更多地研究真问题。  相似文献   

6.
学术与人心     
惠林 《社区》2014,(11):58-59
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好多问题,譬如,环境污染、犯罪率高、离婚现象普遍、心理疾病层出不穷。人们一般都把这些归结为是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政治问题。说得似乎都对,但是都不到位。那么,怎么算说得到位呢?其实,所有问题的根本原因都可以归结为文化问题,而文化的核心就四个字:学术(学问)人心。  相似文献   

7.
核威慑问题涉及军事、政治、国际关系、科技、经济、文化、法律等领域,是一个极为敏感又牵涉面广且同人类的和平、安全、幸福以及身家性命密切关联的问题丛。核威慑关乎生命价值和尊严问题,关涉政治权利的正当性问题、传统战争伦理规范的适应性问题、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问题,涉及主权、人权与国际正义的困境问题。核威慑的伦理问题错综复杂且牵涉面广,人类迫切需要发展核威慑伦理理论,提升自身对核武器的实践理性能力。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形势纷繁复杂:霸权问题、战争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腐败问题、色情暴力问题、恐怖活动问题等。这些除了社会制度外,无不与人文主义精神失落有关。既然如此,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重温历史,悉数法西斯暴行,进而召唤人文主义精神复归,渴望人们更趋于理性,世界更趋于和平。  相似文献   

9.
对当前我院学生社团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发现,最近几年,随着我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实力、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社团数量迅速增加、质量也明显提高,并且对我院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社团发展的不均衡问题、地位问题、管理问题、指导老师问题、物质保障问题、活动档次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笔者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探讨了相对应的解决途径和措施,以期为我院学生社团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发展观中的五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的世界性问题、民族性问题、核心问题、全面性问题和持续性问题是邓小平发展观中的五个基本问题。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联系 ,共同构成了邓小平发展观的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1.
死刑制度变革优先策略、死刑观念变革优先策略和死刑制度变革与死刑观念变革相互促进策略是当代中国死刑观念变革可选择的3种策略。通过权衡比较,当代中国死刑观念的变革应该采取死刑制度变革与死刑观念变革相互促进策略。通过对我国报应主义死刑观、功利主义死刑观和人道主义死刑观考察分析,当代中国死刑观念变革的进路应该是:第一步,先用报应主义限制功利主义;第二步,再用人道主义超越报应主义与功利主义。  相似文献   

12.
余华小说完全背离了传统文学对死亡意识的阐释,他调动思维的超常想象与直觉体验,开拓死亡过程及死亡来临前后的艺术空间,对死亡过程进行创意性描写,诱发对死亡的客观命运的探询以及死亡意向的捕捉与死亡艺术的美学呈现,死亡成为一次具有革新意义的本体呈现。但是,在残忍的暴戾的死亡和随意放逐生命的背后,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作家悲悯人生苦难的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3.
屈原在他的作品中主要从两个方面表现其死亡意识:一是描述死亡,一是描写对死亡的超越。诗人的死亡观既受孔子、孟子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又有庄子死亡观的渗透。作品所表现的死亡意识,是诗人死亡观的艺术体现,是诗人人格境界的艺术转化,它蕴含着诗人对死亡的独特理解与阐释。屈原对于以死殉节的坚定选择是儒家"内圣外王"、道家"无待而游"人格境界的双重体现。  相似文献   

14.
基于现象学的视域,海德格尔的死亡思想在西方思想史上别具一格。根据现象学方法,海德格尔的死亡思考可以还原为三个时期:早期深思死亡的重点在于去掉日常态度对死亡的遮蔽;中期重点为去掉形而上学态度对死亡的遮蔽;晚期重点为去掉人类中心主义的态度对死亡的遮蔽。更为关键的是,如何在当下以海德格尔的沉思为契机领悟死亡对于建构和谐家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死刑复核程序是死刑案件的必经程序,是防止错杀、误杀的最后一道防线。为了保证死刑案件的质量,对最高人民法院即将收回死刑核准权的举措,本文持赞成态度。在此基础上,本文首次指出,死刑复核程序其实是由死刑复核和死刑核准两个不同的阶段组成的,死刑复核权和核准权是可以分离的,最高人民法院收回的只是死刑的核准权,而不是死刑的复核权,因此,高级人民法院仍然可以同最高人民法院共同享有并依法行使死刑案件的复核权,但不能再行使死刑的核准权。通过论证,本文就死刑复核和核准两个阶段的具体程序分别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设计了它们应当具有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6.
“庄周梦蝶”提供了一种沟通生死的方法——“梦”。对“死”的未知,带来对死亡的极度恐惧与对生命的极度热爱以及二者之间的深重矛盾;通过“忘”生进入“死”的状态——“梦”死,则沟通了生死,由此解除了对死亡的未知以及对死亡的恐惧;生死相互为梦,不辨梦里梦外,不知是梦是醒,最后等同了生死,达到了“齐物”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7.
庄子观生死,是立于"道通为一"的高度,将生死置于"命"中。他认为,"命"即为"道",生死皆是由命定,人在面对死亡时,如果能顺应生死在大道中的自然运化,洞察生死之理,做到"安之若命",就能化解"悦生恶死"的桎梏,安然"顺死",从而成为与道合一的得道者。  相似文献   

18.
大陆死刑的法典立法模式要优于台湾地区死刑的综合立法模式。大陆死刑适用条件比台湾地区具体复杂,而台湾地区对80周岁以上老年人不适用死刑。大陆死刑适用范围远远宽于台湾地区死刑适用范围。大陆刑法中存在绝对死刑,而台湾地区刑法则没有绝对死刑。通过比较得出对我国大陆死刑改革的启示是:刑法修正案是死刑立法改革的良好形式;要探讨死刑适用对象的年龄上限;在立法上缩减死刑的适用范围;取消刑法中的绝对死刑。  相似文献   

19.
运用西方死亡文化理论,研究了基督教的死亡观念和西方死亡哲学对海涅诗歌创作的影响,揭示了海涅诗歌中表现死亡艺术的文化蕴含:通过梦魇、死亡、潜意识和变态心理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以及拟人的艺术方法,赋予死亡生动的艺术形象和深远的寓意,不仅渲染了作者对不幸爱情的悲哀情愫,而且让人得到了难以忘怀的艺术享受。在海涅描写死亡的过程中,已经使艺术与死亡哲学达到了一种近乎完美的契合与和谐,死亡意象也成为他诗歌创作的最高的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20.
死刑存废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中国刑法理论界,废除死刑的主张似呈压倒之势.但是,以往的和现有的废除死刑的理由正是保留死刑的理由.因此,死刑的存废来不得一相情愿.当今中国的死刑问题应在理智、谨慎和务实中得到解答.而社会不再需要死刑之时便是死刑死亡之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