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岁时节庆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共同创造和认同的群体活动.就文化分类而言,岁时节庆属于俗文化范畴,而文章正是力图透过各种节俗现象,挖掘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态,包括重农心态、忠孝意识、团圆情结、人际和谐、自然和谐以及对爱情的追求等,并以此提示我们在中国传统节日日益淡化的今天,如何按照岁时节庆的特点,提升其潜在的文化内驱力,为建构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2.
中秋节形成于唐宋之际,历史并不悠久,却跻身于中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中.通过对中秋节形成的宗教、政治及社会学考察,可以发现,这一节日的产生,与唐代道教尤其是玄宗时期盛行的的道教长生观念有着密切关系,这种思想观念又因千秋节祝寿的需要而得以普及.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社会的动荡,满月象征的团圆观念更加广泛地深入人心,使中秋节获得了长久的生命力,并逐渐在宋代确定下来,成为中国人心中认可的节日.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有着悠久的节日传统,一年四季中国人会经历不同的节日.这些节日和时间制度紧密联合在一起.传统节日经过改革成为国家法定假日,不仅对我们的传统节日体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和继承传统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节日:生命意义的生发及其教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节日是古代社会的人们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特殊寓意的纪念性活动.传统节日作为不同民族文化的载体,充分体现了各民族对待生命的不同态度、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传统节日不但为生命教育提供了系统的生命归宿主题,提高了感受生命多元性的可能性,而且为生命教育搭建了体验生命整体性的平台,为生命教育直面生命的冲突创造了良好契机.为此,我们需要充分运用各种教育渠道彰显传统节日的生命内涵,对传统节日的生命特质加以日常性体验.使个体与其进行全方位深度沟通,并加以时代性地阐释和运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节日近代以来经历了从衰微到复兴的过程,当代传统节日处在复兴与重建的历史关口,如何使传统节日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并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针对传统节日在现代的处境,提出了对节日传统的继承与更新,并对传统节日复兴与重建提出了三点建议:一、重建传统节日的物质系统;二、复兴传统节日的仪式与习俗活动;三、重视传统节日精神核心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民族复兴的一个重要标志。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一大载体——传统节日,特别是春节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和象征。绵延几千年以春节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传统节日一直在国人的脑海中经久不息、澎湃荡漾。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世界多元化并存、东西文化激荡的今天,加强以春节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发展,对植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着重要的脊梁源泉。加强以春节为主要代表的传统节日传承发展,既要认清当前保持中国传统节日不变的民族凝聚情结,又要结合新时代特征不断创新继承发展,传承民族感,体现时代性,切实以文化自信的理念、文化软实力的魅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  相似文献   

7.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而成为一种情感内蕴深厚的庆典的过程.传统节日丰富的民俗、庆祝活动,凝聚着这一国家或民族稳定的心理、情感和祈盼.它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文化标志和民族文化情感的认同和皈依.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目前,国家法定休假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这四个节日都各自充满着深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8.
"大团圆"是中国传统悲剧文学戏剧化倾向在文本结构上的重要表现,中国现代作家对"团圆"问题的客观辨析与理性认识贯穿于新文学建设的始终,这种认识不但形成了中国现代作家特有的悲剧观念,而且对中国现代悲剧文学的创作起着重要的制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传统节日文化是民族文化构成诸要素中最具普泛性、丰富性的要素.我们把中西传统节日文化纳入比较的视野中进行研究,可以发现二者之间的异同:其一是节日娱乐中狂欢的内敛与狂放;其二是宗教信仰的世俗化与神圣化;其三是二者的集体意识与个性追求;其四是二者分别侧重的饮食文化与感情文化.在各具魅力的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的比较研究中,重视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民族性与独特性的传承.  相似文献   

10.
传统节日成为法定假日的文化意义与未来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节作为法定节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就是如此.而从2008年起,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三个传统节日也纳入法定节假日,受到民众的热烈欢迎和普遍关注.传统节日成为法定节假,有多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其文化意义广泛而又深刻.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重要载体,具有厚重的文化内涵.传统节日成为法定节假日是法规层面的突进,更重要的是既要弘扬传统文化,又要适应新时代的生活,真正对民族文化的延续与发展起着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这才是未来应用的追求与关键.  相似文献   

11.
传统节日是一个由符号组成的象征系统.节日文化必定要借助一定的外在形式即符号才能得以表现和传播。利用商业化途径,推进传统节日的"符号化"生存,可以实现文化传承与文化软实力的双重发展。把中国传统节日及其文化作为商品与产业来经营。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三大传统节假日为积极对待传统节日的产业化策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相似文献   

12.
读毕郝亦民《“大团圆”新论》一文(《晋阳学刊》1991年第3期),受益之余也想提出几点难解之疑,以便使这一问题的研究能够深入下去。一、“大团圆”是中国的规律吗?郝文认为“大团圆心理恰恰表明了我们民族不断向往和追求幸福快乐的乐观精神”,并借赵树理之语和盘托出了“外国人不懂团圆”,“团圆是中国的规律”这一观  相似文献   

13.
《琵琶记》在整体结构上是“大团圆”与“不团圆”的复合,其中,“不团圆”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自然灾害频发却救济不力,二是传统社会管理体制中不合情却合理的选择,三是蔡伯喈与赵五娘细腻而深刻的悲剧性心理。高明的独特经历与个性是《琵琶记》“不团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传统节日的民族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感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充分发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文化精神,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祝薇 《家庭科技》2014,(1):18-19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值得继承、弘扬和推广。同时,这一传统节日还蕴含着丰富的家教智慧,是教育孩子的重要契机。有眼光的妈妈,会让孩子熟悉中国的传统,坚定自己血液里中国人的价值观与传统精神。而学习这些,其实不用特别刻意,和孩子一起认真度过传统节日,就是最好的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6.
天主教传入山西时与主流文化结合在一起,其本土化的主要趋向是儒教化.清禁教时期,山西教徒把民问信仰的观念、方式渗入天主教,使其民间化.他们用放鞭炮、贴对联、叩拜神父等中国传统方式庆祝天主教的节日;过中国传统节日时,也没有完全放弃传统习俗,甚至外国传教士也用中国传统方式庆祝中国传统节日.山西教徒的婚礼、葬礼等人生礼仪继承了大部分山西地方传统礼仪.这些都体现出教徒信仰的礼仪一定程度上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喜剧手法的成功使用,使中国小说的审美情趣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民族特色。主要表现在:用喜剧手法揭示悲剧主题、以喜剧场面刻划人物复杂性格、以乐衬悲的反衬艺术、喜剧化的“大团圆”结局等。这与中国古代人特有的生活方式、民族心理、民族审美观甚至宗教观,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正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值得继承、弘扬和推广。同时,这一传统节日还蕴含着丰富的家教智慧,是教育孩子的重要契机。有眼光的妈妈,会让孩子熟悉中国的传统,坚定自己血液里中国人的价值观与传统精神。而学习这些,其实不用特别刻意,和孩子一起认真度过传统节日,就是最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所谓节日,其实是人类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化、全球化的影响下,与传统农耕文明关联密切的中国传统节日正面临着严重的传承危机.如何使传统节日走出困境重现活力,如下方面值得特别关注:在体现国家文化认同的法定假期不变的前提下,以省区或市区为单元实施弹性放假制度;以节日体验为途径,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积极促成传统节俗的现代性转换;以兼容并蓄的开放态度对待外来节日文化.  相似文献   

20.
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的有机结合与共生关系一直是学者们努力探索以期解决的热点问题.文章以四川凉山彝族火把节的两次转型为研究对象,指出一条旅游背景下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嵌合的有效途径,这条途径使民族传统节日在旅游驱动下摸索出一条生存和发展之道,实现了民族文化与旅游经济的互动发展,成为中国民族地区传统节日在旅游开发中的典范,具有代表意义.同时也为当下的热点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作出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凉山彝族火把节由乡村蔓延至城市,由边缘走向中心的成长过程代表了中国未来民族地区传统节日的成长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