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人生     
走着,人生是一条路;跑着,人生是一阵风;飞着,人生是一片云。 站着,人生是一杆旗;坐着,人生是一尊佛;躺着,人生是一场梦。 垂头丧气,人生是一团乱麻;消极堕落,人生是一片废墟;不思进取,人生是一旋陀螺。  相似文献   

2.
人生     
走着,人生是一条路;跑着,人生是一阵风;飞着,人生是一片云。站着,人生是一杆旗;坐着,人生是一尊佛;躺着,人生是一场梦。  相似文献   

3.
从革命与斗争哲学,到改革与建设哲学,再到发展与和谐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逻辑。从哲学的角度来解读,社会和谐的本质包含九个方面的涵义:和谐是一种社会趋势;和谐是一种社会理念;和谐是一种社会状态;和谐是一种社会理想;和谐是一场社会建设;和谐是一种科学方法;和谐是一种人生境界;和谐是一种理想人格;和谐是一种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4.
文化创意是多元的,以文化创意积淀文化底蕴体现了经济和社会双重价值。文化底蕴是一所大学、一座城市安身立命的根基,也是一所大学、一座城市创新发展的依托。文化底蕴的积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历史上的文化创意为现在积淀了文化底蕴,现在的文化创意为未来积淀文化底蕴,以文化创意积淀文化底蕴是无止境的,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文化创意是积淀文化底蕴的主要手段。一所有文化底蕴的大学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一座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是一所大学的地域优势,大学与城市共荣共生。  相似文献   

5.
在海德格尔那里,反冲有两个维度,一个是采集着的置放,采集作为统摄性的"一",将分散的"多"归入一起,这是多向一"袭来"的过程,也是一集中自身的过程。同时,集中之际的"一"从自身出发把"多"提供和投送出来,这是"一"自行敞开、"到达"多的过程。另一个是"透视",一是能观,多是所观,能观之"一"在将"多"收入眼帘之际又把"多"从自身中置放出来,从自身出发透视着自身。在一与多的"之间"领域,人与物、世界与大地在交格之际进入对本有的庇护中。  相似文献   

6.
曲赞坤  宋海鹰 《理论界》2005,(6):187-188
隐喻是一种修辞格,是一种语言现象,是语言中最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它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某一事物。语言中的隐喻是人类认知活动的结果与工具。本文试图通过对隐喻特点及应用的论述,说明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主要的是我们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从前,一位国王准备处死一名使节。为显示自己的公正,国王召集了很多民众,并当众拿出一个布袋,说布袋里有两粒石子,一粒是白石子,一粒是黑石子。现在由使节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如果他从布袋里摸出的是一粒白石子,便无罪释放;如果摸出的是一粒黑石子,便立即被处死。  相似文献   

8.
身边无风景     
阮直 《家庭科技》2006,(12):1-1
美国《幸福》杂志在前不久的读者征答专栏中登过这么一道题——假如让你重新选择,你将会做什么?一个军官的回答是:回家乡开一间杂货店,过太平的日子。一位议员的回答是:到海滨经营一家小酒店。一位市长的回答是:当一名人像摄影家。一位作家的回答是:当一位从事手工制作小提琴的工匠。一些平常百姓的回答则是,  相似文献   

9.
资本是一种最重要的现代性现象,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它是一种普遍的价值;就其功能而言,它是一种普遍的方法;就其实际的存在状态而言,它是一种普遍的实在;就其作为一种扩张性的力量而言,它是一种普遍的过程;就其存在方式而言,它表现为普遍的个体。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实现党的根本任务的保障。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理论,是企业在经营实践中形成的文化成果,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是一种以团队人为本的管理理论,是一种以团队人价值共识为本的管理理论。二者都是润滑剂,企业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我们必须将它们结合起来,共同为企业、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坚毅 《青海社会科学》2003,2(5):113-116
我国著名学者黄楠森教授在《学术研究》上发表了重要文章——《论辩证唯物主义体系的不变与可变性》。文章中关于“一分为三”问题写了这样一段话 :“许多人认为一分为二不普遍 ,一分为三才是普遍的甚至认为一分为多才是普遍的 ,因此 ,应以一分为三或一分为多取代一分为二。其实辩证唯物主义没有否定一分为三与一分为多 ,第三者其实就是中间状态 ,一分为三不过是一分为二的引伸 ;一与多、整体与局部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对重要范畴。但是 ,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的是一分为二 ,一分为二是普遍存在的 ,这就是任何事物的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 ,内部…  相似文献   

12.
杨婷  王秋菊 《青海社会科学》2002,45(5):62-64,83
(一 )“一”和“多”的范畴贯穿着中国哲学史的始终 ,“宇宙人生一切事理 ,均可按一多关系 ,简单归纳 ,要言不繁 ,朗若列眉。”1佛教华严宗和禅宗都提出过“一多”范畴 ,并且论证了一多相摄的关系。华严宗认为 :在觉悟者看来 ,宇宙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事物与事物之间、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都是圆融无碍的。法藏在描述法界缘起时说 :“初义者 ,圆融自在 ,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 ,不可说其相状耳。”2 “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是华严宗表述相即观念的基本命题 :“一”指一事物 ,即佛身 ;“一切”是指其他一切事物 ,即众生。这一命题的意思是 ,一事物…  相似文献   

13.
霍益辉 《云梦学刊》2010,31(4):72-75
从哲学的角度来解读,和谐的本质包含九个方面的涵义:和谐是一种社会趋势;和谐是一种社会理念;和谐是一种社会状态;和谐是一种社会理想;和谐是一场社会建设;和谐是一种科学方法;和谐是一种人生境界;和谐是一种理想人格;和谐是一种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4.
《论语.宪问篇》"高宗谅阴,三年不言"的解释,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对"谅阴"的解释,一是对"不言"的解释,一是对"三年之丧"的解释。从汉至于清代,"谅阴"之义存在两种主流的解释,一是指居丧之处,一是指信默。"不言"之义亦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是指不言政事,一是指不说话。对于"三年之丧",则多无异议。相比较而言,《尚书大传》"高宗居丧时,三年不言政事"的说法显得更合情理,这与孔子的解说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一、编辑工作是创造性劳动长期以来 ,许多人认为编辑工作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是一种服务性工作 ;编辑仅是一部咬文嚼字、做纠正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的“机器”,刊物的质量完全取决于稿源。这是对编辑工作偏面的理解。实际上 ,编辑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 ,编辑过程就是一种创新的过程 ,刊物所发表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编辑辛勤劳动的结晶。选题筹划反映一个编辑的学识、思维的敏锐和创造的才能。成功的选题筹划是编辑运用自己的学识 ,从围绕某一事物的众多零碎、散乱的信息中发现别人尚未发现并有组稿价值的主题 ,并围绕这个主题将一系…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哲学界有的同志提出,说矛盾都是一分为二的,这太绝对化了,虽然有的矛盾确是一分为二,但是也有许多矛盾是一分为三,甚至一分为多。因此,一分为二要用一分为三和一分为多来补充。 我不同意这种观点。我认为,所谓一分为二、一分为三、一分为多,其实是不同的分析方法。至于究竟应该把一个统一体分成几个方面或几个部分,则不能一概而论,而应看抱何种分析目的,运用怎样的分析方法。若是进行矛盾分析,那就只能是一分为二;若是进行构  相似文献   

17.
汽车时代的到来,车贴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个体评价活动,也是一种民众评价活动,更是一种交流和沟通方式。张贴个性车贴属于个人的自由,要理解和宽容这种话语表达行为。权威机构要倡导一种健康积极的车贴语言,来构建和谐的话语环境。  相似文献   

18.
摘法律和道德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社会调控方式。法律是他律,具有外在强制性,法律发生作用的方式是“治”;道德是自律,具有内在自觉性,不具有外在强制性,道德发生作用的方式是“化”。法律是一种“阳性”调控方式,道德是一种“阴性”调控方式,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  相似文献   

19.
张鹏翔 《理论界》2013,(8):99-102
组织是"事物",是"新"事物,是"一"个事物;是"一个新质的事物"。组织不是集合、范围、结构、概念,而应该是现实事物;不是自然事物,而应该是自然事物之外的新质事物;不是组成、构成的众多事物,而应该是原初固有的一个事物。得出这些结论都需要一种新的方式,即"看见"。也就是说,组织不仅可以被想象,可以被思考;还应该可以被"看见"。只有在直接看见这种方式里,组织才是现实事物。这个直接看见又不是眼睛的看见,而应该是心灵的领会。这是另一种直接看见,是一种真正的组织智慧。组织在这另一种直接看见里显现自身为"新事物",并且是以"一"的形态出现的新事物。由此组织才能发挥"六大于六"的组织功能和组织力量,并最终委托自身于一件事、一个事物、一个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讨论了翻译在外语学习中的位置,指出翻译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重要的是语言教学的一个目的,是一种交际活动。翻译应该是由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思维迁移,必须在理解之后,且语言知识服务于语言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