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搞活事业单位内部分配,是促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深化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有不少事业单位在此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在实际工作中,也暴露出了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片面追求高工资。有的单位领导在单位效益好时,会大幅度提高职工的工资,而忽视了资本的积累;效益不好时,他们甚至于会采取吃投资、亏损经营等方式来保障职工的政策性收入增长的需要。有的垄断性行业的事业单位,利润比较大,工资基数定得过高,形成了行业之间、部门之间和单位之间较大的收入差距。究其根源,在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工资只能涨不能降”的定势思维。  相似文献   

2.
“工改”药检机构的津贴实施浅见杨朝阳,吴志坤1993年国务院《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分为固定的职务(等级)工资部分和活的津贴部分。对津贴“各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在国家规定的津贴总额内享有分配自主权”,但津贴的实...  相似文献   

3.
时下,除“跑官要官”之风侵袭了组织人事工作纪律外,悄然滋生且呈蔓延趋势的“挑官”现象也正干忧着干部任用制度。所谓“挑官”,就是被调整的干部,尤其担任一定职务的领导干部在单位、职务、岗位等方面向组织讨价还价,挑肥拣瘦。比如有的干部总是乐于到组织、人事、财税、公安、城建、土地等被社会认为“有油水”的部门,而不愿到群团、信访等“清水衙门”工作;有的干部总是声称自己如何适应城里机关工作环境,而不愿到企业、  相似文献   

4.
请问:我在一家公司已经连续上班八年时间了,按《劳动合同法》第14条“劳动者在该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可以与用人单位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的规定,再过两年,我就可以与该公司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了。可有的人说,这里的“十年工作期”不是从我来该单位上班时开始计算,而是从《劳动合同法》实施之日(2008年1月1日)起开始计算。请问,这“十年工作期”究竞从何时开始计算?  相似文献   

5.
l工作人员调动后工资办理程序豫政办[1994]5号、豫人薪[1995]7号文件规定,工作人员调动后,应先按管理权限明确其职务(技术等级),然后比照本单位同等条件人员工资水平重新确定,并按审批管理权限审批。2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工资制度相同的单位调动如何处理工资关系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工资制度相同的单位之间调动工作(指由机关调另一机关或由事业单位调另一事业单位),应先明确职务。职务没发生变化的,其职务(等级、岗位)工资、级别工资不变;若职务发生变化的,按新任职务重新确定工资标准;若调动后晋升了职务(技…  相似文献   

6.
在查处各级领导干部贪污受贿的案件中,人们发现了一个显著的特点:临近退休而大捞一把者占的比重很大,有人把这叫做“五十九岁现象”。 看这些大权在握,却又为自己谋私的“五十九岁”干部,确实让人可恨。像中央纪委通报的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韦泽芳,在任省政法委书记期间,竟敢知法犯法,受贿人民币6万元。再如云南省人事厅原副厅长束开泰,仅凭自己的地位,从某卷烟厂要了张低价烟的批条,转给不法烟贩后,就得到了“好处费”27万元,超过一个普通工人一生几十年工资的总和。怎会让人不气、不恼? 但他们也确实可怜,细想,大凡在“五十九岁”中枪落马者,都有过自己辉煌的历史。有的在战争年代,把脑袋挂在腰带上,硬是从枪林弹雨中冲过来了;有的在三年暂时困难时期与党一同爬坡,没说过一声委屈;有的在“十年动乱”时受到非人的折磨,仍始终相信马克思主义相信党。由于学习努力,他们一步步走向成熟,由于工作突出,他们一次次受到奖励;由于政绩显著,他们又一级级得到了提拔。实事求是地  相似文献   

7.
月薪职业阶层的职业活动相对比较稳定,因而工资可以每月发放和领取一次。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一些职业只能以“钟点工”、“临时工”、“应急工”、“季节工”和“局部时间”、“部分时间”的工作方式出现,从业人员的收入因而只能以小时来论定,有时也把时间折算到完成工作任务的多少来确定收入多少,所谓的计件工薪。对时薪职业阶层又可以分为体力或技能型、知识或智力型两类。 体力或技能型时薪职业一般由知识水平较低、来自贫困落后地区的人担当,这些职业包括:进城凭力气挣钱的农民“棒棒军”、保姆、护工、奶妈、清洁工、搬运工、服务员、计件工等等。一般说来,这些职业在一个单位时间内赚的钱要比月薪职业阶层的人平均时薪要高,因为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往往繁重、脏和危险,雇用方不必承担劳保福利费用,因而会付出较高报酬。但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工作不稳定,收入也不能完全有保障。  相似文献   

8.
现在有一些单位不接收实习生,因为实习生不会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什么好处,反而是个“累赘”。带着学校方面的任务,我在北京寻找了七、八家单位,其中有国家机关,也有公司、银行等企业性单位,他们有的婉言推辞了,有的干脆就说,“我们这里从来不接受实习”。我真想厉声喝问他们:你们可知,这是你们对社会所负有的义务! 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所有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流动人员日益增多,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工作也愈显重要。笔者在具体工作中发现,流动人员的档案材料流失现象时有发生,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材料归档不及时,造成档案内容残缺。有的人以各种形式取得学历后,把材料装入衣兜,形成“口袋学历”。待调整工资、晋升职称时方想起材料没归档;有的转出单位也只把原归档材料转出后形成的材料由于归档  相似文献   

10.
近年,有的地方和单位出台政策,屡屡以丰厚的薪酬、宽大的住宅、舒适的工作环境、优良的创业平台为法宝,吸引优秀人才“凤栖梧桐”。不过,当引来这些人才之后,这些地方和单位往往又是或引而不用,或大材小用,或工资  相似文献   

11.
新工时制实施以来,都市吹起一股“休闲风”,每到公休日,都市人都有一番安排:或走亲访友,或做东请客,或逛街购物,或举家旅游。然而机关中的一部分同志却休闲不得,他们照例匆匆忙忙,按时上班。南方某市纪委在一个双休日对市委、市政府大院检查时发现:整个大院工作人员不到2000人,上班的就有1180人。人们不禁要问:“上班族”究竟在忙些什么?  相似文献   

12.
水无压力不流动,人无压力轻飘飘。企业经营亦然。 最近,我走访了20多家企业后发现,经营好坏与“压力”成正比。干部和员工身上的压力大,就会没日没夜地豁出命来干,企业经济效益就比较好。调查的12家企业有一个共同特点:企业内部人人有压力,个个勇挑重担,压力“制造”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从厂长、书记到中层干部、职工群众,人人交纳不同档次的风险抵押金,让干部职工“风波浪里”搞经营;有的企业正副职及中层干部改月薪制为“年薪制”或“半年工资制”,把个人的报酬同企业较长时期的经营效益挂起钩来,按效取酬;有的有意识地向同行亮“家底”,把产品配方的秘密  相似文献   

13.
给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发放政府特殊津贴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级专家的关心与爱护。快捷高效地做好此项工作,对于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河南省现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101名,专家数量和离退休专家比例较大,来源渠道和工作单位变动较多.地域分布和涉及领域较广。发放工作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矛盾。为切实做好新形势下政府特殊津贴发放工作,河南省从实际出发,认真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事代理制度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行各业和被代理人的欢迎,为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起到积极作用。但是,人事代理工作中存在三个盲区,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考核工作的盲区。由于各级人事部门对被代理人员均按事业单位人员进行日常管理,而事业单位则要求对被管理人员进行年度考核,特别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必须有年度考核结果,才能晋升工资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但由于被代理的人员有的从事个体私营经济,有的则在外地工作,管理部门无法进行跟踪考核,造成考核“真空”。 二是继续教育盲区…  相似文献   

15.
王玉信 《人才瞭望》2006,(4):103-103
我是某私营企业的一名女职工,因生育后在家休息,近日,在我产假规定末到期的情况下,单位就通知让我回厂上班。我过完90天产假去上班时,厂长说:“厂里有多年自己制定的老规定,所有产假只能歇45天,产假期间每月只能发80元生活费。你因违反厂规,所以经单位研究才从你工资中扣出70元。请问:单位自行规定的厂规厂纪有效吗,用人单位是否应退回员工被扣工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某地对乡干部进行一次民主测评,其结果令人出乎意料,有几名在单位里工作表现蛮不错的干部,却被群众打了低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现象呢? 原因是因为他们的“业余形象”不佳。 所谓“业余形象”,其实就是干部在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圈、社交圈里的表现。一般说来,在工作上认真严谨的人,在生活上也是严肃正派的。但不用讳言,也有一部分干部在单位能严格要求  相似文献   

17.
王玉信 《人才瞭望》2006,(4):103-103
我是某运输公司的一名司机,同时又是一名老党员,今年3月份我在陕西的路途中亲眼目睹了个刑事案件的作案过程。近日,法院在两次开庭中通知我出庭作证,事后,单位发薪时确扣发了我两天的工资。理由是我那两天没有出勤,当我提出出庭作证是经单位同意后履行公民的职责,应当发放工资。但我单位坚持认为“谁干事由谁付钱”,不同意发给我两天缺勤工资,请问:公民因出庭作证被单位扣发工资这种做法正确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分为专业技术人员工资制度、管理人员工资制度、工人工资制度等。三种工资制度均分别由固定部分和活的津贴部分两部分组成。职务(岗位)标准工资部分由国家统一调整,统一管理。活的津贴部分的分配,地方和单位有一定的自主权。国家通过管理工资总额,宏观调控分配总量。这种以“经费由国家财政拨款”为基点设计的工资改革方案,难以满足门类繁多、规模庞大事业单位工资分配的客观需要。事业单位既有财政拨款的社会公益型,也有经费自筹以创收营利为目的经营服务型,现行的职务等级工资制虽然在工资构成上设立了活工资,但由于其所占份额相对较少,加上它与单位整体效益没有关联,它仍属直接干预微观分配层次的集权工资管理模式,它阻碍了市场导向作用的发挥和竞争手段的介入。问题主要是:  相似文献   

19.
随着干部制度改革的深入,许多年轻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刚出校门就入“仕途”,有的得天时地利,轻云直上。过快的升迁速度、高高在上的地位和一帆风顺的处境,使他们踌躇满志,以致有些人过于自信,从而轻视或放弃了学习。 在业余自修中,有的人看似学习热情高涨,读了专科读本科,本科读后又考“研”,实质上,他们看重的是文凭这块“敲门砖”。又有多少人想扎扎实实地学点东西?在党校培训中,学习成了“镀金”,成了休整期。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结果学友越来越多,学业却未见有多少长进。在平时,学习更是难入正席。眼睛一睁…  相似文献   

20.
在培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人们对人才的作用越来越多地给予注视,“人是最宝贵的财富”、“以人为中心”成了生产经营者的口头禅。 一,人力资源及其在企业中的作用 我们在对上海市交通系统企业进行调查时,看到人才环境对巩固职工队伍极其重要。有些企业在经济效益不好时人才流失严重,一旦经济好转人才流失少一些,但过不久又重蹈覆辙;有的企业效益不错,工资时有增长,但人才流失一浪高过一浪;有的企业效益好时人心稳定,效益差时齐心奋斗扭转局面,始终没有大量人才流失。究其原因,是人才环境关系,有的是放松了思想教育,舆论软弱,好坏不分,良莠不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工作松散,小道消息泛滥,学习无人关心,虚度时光极为普遍;有的是人际关系不睦,又无人关心,心情压抑,难以安心;有的是有钱多发以安人心,但缺乏有针对性的思想工作,职工多拿心安理得,“应该如此”,少拿则多有怨言,总之“企业欠他的多”、“给他的少”,一切向钱看,外因一旦引诱就想溜之大吉;有的是过多照顾高超人才,给下面关照少了,一旦他们掌握了技术,“翅膀硬了就飞”,对企业毫无感情;有的是企业家大业大,管理欠精,忙闲不均,不能人尽其才,更谈不上培养人才,上进心强的自然感到窝才,想另觅他途。 因此,特别需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