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苏轼在任职凤翔期间创作了138首诗歌,其中写景记游诗比重较大。这些诗歌描绘了关中西部的锦绣河山,表达了苏轼对关中西府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了苏轼反对暴政、关心民瘼的仁政思想以及苏轼淡薄名利、超然物外的人生追求,具有极为丰富深刻的思想文化意蕴。在艺术上突破了此前诗歌的局限,采用了以文为诗的创作手法,呈现出豪放清雄的风格特征,形成了苏轼写景记游诗特有的结构模式,表现出了更为成熟的艺术技巧,奠定了此后苏轼写景记游类诗歌创作的基本风貌。  相似文献   

2.
李因笃不仅是清初著名的关学学者,而且是著名的诗人。为了探明李因笃的诗歌成就,确定其文学史地位,采用知人论世、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其诗歌创作历程、诗歌思想内容以及艺术特色进行探讨,认为他的诗歌主要表达了追思故国、抱道守节的遗民情怀,明道济世、笃爱亲朋的士人精神,以及徜徉山水田园之间的豪情逸致,体现了经世致用、躬行礼教、崇尚节操的关学精神传统。在艺术上,他宗法杜甫,风格雄放,具有浓郁的关中地域特色,是清初关中诗人群体中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中国,诗歌的生存空间已经相当狭小,这既有社会的、经济的、价值的因素,也有诗歌创作、诗歌理论方面的偏颇。通过对徐志摩诗歌的代表作品《再别康桥》创作特色的分析,认为诗歌所具有的内在韵律是诗人生命的轨迹和节奏,因此,在诗歌创作中要强调诗歌的音乐性特质,但是,在当代诗歌创作中其音乐特质已经发生了相当的变化,远远不是过去一般意义上的押韵和节奏,而必须提升到新的理念和高度。  相似文献   

4.
明清诗歌创作和理论纷争具有四大特征:1.对创作范式的总结;2.对诗歌性情的体认;3.对诗歌新变的追求;4.对诗歌才气的称许。明清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在总结诗歌创作经验的过程中力图超越前人,并走向分化和深化,因此有必要给明清诗歌进行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5.
郑敏诗歌创作的艺术来源虽然深受冯至和里尔克的影响,但这只是她诗歌创作的主要艺术来源,而不是全部来源,并且是在其后期诗歌创作中;在这之前,影响郑敏早期诗歌的有四个艺术来源,从而形成她早期诗歌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第三代”诗歌是八十年代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环节,诗歌在89年的断裂使得八、九十年代诗歌创作上有很大差别,本文从“第三代”诗歌入手,以它和九十年代个人化诗歌创作的内在联系为着眼点,试图在二者的联系中找到诗歌发展至今的一脉相连的内在精神的延续和创作的积累,达到正确审视当代诗歌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章德益于20世纪80年代步入诗坛,创作了诸多优秀的新边塞诗歌,被誉为“新边塞诗三剑客”之一。此后随着人生阶段的变化,章德益的诗歌创作不断发生着新变。大体而言,章德益的诗歌创作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诗歌以现实为基调,描摹西部风物,吟唱时代精神,诗艺尚处于探索阶段;离疆返沪后,注重书写个体经验,艺术上呈现出超现实主义的倾向;晚年则追求情感的抒发和哲学的沉思,诗艺已臻化境。综观章德益的诗歌创作流变,一以贯之的是始终坚守西部、坚守诗歌艺术的本心,其创作实绩对丰富西部诗歌创作、探寻诗歌艺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康海作为"前七子"之一,在当时文坛上有重要影响,其诗歌作为时代和作者个体的重要资料,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康海诗歌的情感取向是多面的,主要有关中情结的流露,有儒家情怀的抒写,有老庄思想的宣泄,有日常情感的表达.这样的诗歌内容正是康海自身生活、情感和性格的真实体现.因情命思、缘感而发、比物陈兴的风格正是康海诗歌创作动人之处.  相似文献   

9.
南北朝以后,对曹丕、曹植兄弟诗歌的评价基本是抑兄而扬弟,甚而谓曹丕“去植千里”。本文在考察、分析曹丕存世诗作的基础上,认为曹丕诗歌创作不仅成熟较早、风格刚柔兼备,更在“三曹”中形成了以清隽秀逸为主导的创作个性,独树一帜,体现了建安诗歌与汉末诗歌的内在联系。后人贬抑曹丕诗歌根本原因在于对“建安风骨”的误解。“建安风骨”是当时开放活泼、张扬个性的时代精神在诗歌创作中的体现,雄健刚劲之作是其中的一种风格,曹丕诗歌则反映了“建安风骨”的另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0.
英国桂冠诗人泰德·休斯以其阳刚、野性的诗行闻名欧美文坛。他的诗歌成就主要得益于他度过了快乐童年的家乡西约克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西约克郡是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诗歌创作源泉。休斯的诗歌创作虽然深深植根于西约克郡,但是他在诗歌创作中关注的是整个人类的境遇。  相似文献   

11.
诗歌创作理论与实践,是毛泽东诗歌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诗歌创作的精神实践性质、主客体条件、思维特性及诗歌语言等方面,可以探讨毛泽东关于诗歌创作规律和方法的理论,这些理论在毛泽东的诗歌创作实践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戴望舒将法国象征派诗歌和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精华,融化于充满现代情绪的诗歌创作中,形成了沉郁、细腻、柔和而又浪漫、飘逸的诗歌艺术风格。从戴望舒诗歌艺术风格的形成、发展可以看出,他始终在自己独创的诗风中前进,诗人的诗歌生命在他独特的风格中得到永生。  相似文献   

13.
诗歌创作理论与实践,是毛泽东诗歌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诗歌创作的精神实践性质、主客体条件、思维特性及诗歌语言等方面,可以探讨毛泽东关于诗歌创作规律和方法的理论,这些理论在毛泽东的诗歌创作实践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陈毅同志不仅是一位戎马倥偬、能征惯战、挥戈杀敌、叱咤风云的将军,也是一位才华横溢、文韬武略、倚马赋诗、出口成章的天才诗人,还是一位有着深厚艺术功底、精湛诗歌修养、精通创作规律、追求创新发展的重要诗歌理论家,其既重视理论对诗歌创作的指导,又注意在诗歌创作实践中总结、提炼、发展诗歌理论,进而取得了诗歌创作实践和诗歌理论发展的双丰收,为中国现代、当代诗歌创作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杰出而重要的艺术贡献。  相似文献   

15.
李梦阳的诗歌创作理论是李梦阳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李梦阳的诗歌创作理论主要有四点:(1)重视"情"在诗歌创作中的主导作用;(2)认为生活实践是诗歌创作感情产生的前提;(3)主张诗歌是作者主观思想与客观世界相交往的产物;(4)重视中国传统诗歌比兴手法的运用。李梦阳既把情感与生活实践确定为诗歌创作的基础,也把它确定为诗歌创作的根本法则,而且由此建立了"情会说"之创作心理论。李梦阳不仅重视诗歌主题思想产生途径之生活实践,还重视传统的诗歌主题思想表现之比兴手法。李梦阳关于诗歌创作的理论,是具有科学性和创新意义的诗歌创作论,是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  相似文献   

16.
从诗歌思想与诗歌张力方面比较了朦胧派诗人舒婷、美国后现代主义诗人E.E.肯明斯诗歌创作的相似点。两位诗人引 领时代潮流,肩负时代重任,圆满展现了诗歌的独特价值,完成了诗人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7.
东晋永和年间,会稽聚集了众多的名士、名僧,成为重要的佛教中心。其中支遁等高僧不仅富有名士风度而且长于诗歌创作,“言咏属文”成为会稽士僧交往的重要内容。在佛教的推动下,会稽发展为东晋中后期诗歌创作的中心。会稽是浙江诗歌之路中的重要区域,与钱塘江诗歌之路、瓯江山水诗之路、浙东唐诗之路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会稽的诗歌创作风气,以及会稽士僧在迁移、流动中对会稽诗歌的传播,促进了剡县、天台山、钱塘、永嘉等地诗歌创作的发展,对浙江诗歌之路的形成具有早期的开拓之功。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全面考察彝族青年诗人阿苏越尔近年来诗歌创作历程的基础上,抓住贯穿其诗歌创作始终的“雪”意象体系,从而把握其独特的诗歌表意方式。对其诗中所展示出来的强烈而深沉的民族文化变迁忧思和纯正执著的诗歌精神作审美阐扬。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中国,诗歌的生存空间已经相当狭小,这既有社会的、经济的、价值的因素,也有诗歌创作、诗歌理论方面的偏颇.通过对徐志摩诗歌的代表作品<再别康桥>创作特色的分析,认为诗歌所具有的内在韵律是诗人生命的轨迹和节奏,因此,在诗歌创作中要强调诗歌的音乐性特质,但是,在当代诗歌创作中其音乐特质已经发生了相当的变化,远远不是过去一般意义上的押韵和节奏,而必须提升到新的理念和高度.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20-40年代是冯至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在其诗歌创作中抒情诗、叙事诗和哲理诗三体兼备.冯至的抒情诗、叙事诗与哲理诗在现代中国诗歌发展史中均有一定的重要地位,其抒情诗与哲理诗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其叙事诗兼具文化、思想与审美的多重意义.冯至的诗歌创作既开拓了现代中国诗歌王国之疆域,又丰富了现代中国文苑诗歌之花的品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