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由何为     
龚群 《天津社会科学》2015,(2):39-42,52
自由是当代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它在不同的思想家那里具有不同的内涵。汉娜·阿伦特通过思想史的研究,指出自由概念在古希腊城邦国家时期是与政治公共领域内在关联的,而自由是城邦国家与公共领域的内在构成基质。然而,随着城邦政治公共领域的消失,自由从外在政治领域移到了内在意志领域,从意志自由生发出来的现代政治自由概念,已经变型。施米特的政治概念、现代自由主义的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概念都可以从这种意义上来理解。  相似文献   

2.
从领域合一到领域分离的转变,是每个领域的核心价值逐渐彰显并形成自己领域固有价值属性和运行机理的过程,由此不同领域相互区分并行不悖发展。核心价值是各领域存在的意义,也是不同领域相互区分的重要特征。政治领域和行政领域具有不同的核心价值与行为逻辑,西方国家政治与行政关系的发展历程,即政治统合行政、政治与行政二分、政治行政化和行政政治化。政治与行政的适度分离有利于各自核心价值的凸显,但同时也必须保持必要的张力,实现政治与行政关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政治稳定与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勤 《社会科学》2002,1(11):2-6
本文从政治学视角 ,对思想政治教育在政治领域的作用作了学理分析。文章从“扩大政治认同、形成政治共识 ,维护政治稳定、平衡利益冲突 ,营造舆论氛围、进行社会动员 ,造就一代新人、促进政治发展”四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4.
从政治哲学视域来看,公共领域是一个在与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相对关系中获得其规定性的关系性范畴。一方面,作为依托于市民社会又与之存在交叉关系的概念,公共领域与政治国家相对应并从市民社会中获得其规定性;另一方面,作为不同于市民社会的范畴,公共领域源于民族国家并从政治国家中获得其规定性。所以,从分析性意蕴来看,我们既不能把它简单地化约到市民社会之中,也不能将它化约到政治国家之中,而要看作存在于二者之间和之中的一个分析性的中介性关系存在。其本质特征是公共性。  相似文献   

5.
《东岳论丛》2019,(6):146-152
"文艺大众化"是上世纪30、40年代大众话语的核心部分,其话语言说经历了从"大众化"到"文艺大众化"的嬗变过程,是一场从政治领域到文艺领域的话语实践。实际上,"文艺大众化"是借助文艺的工具达到"政治动员"的目标,也即完成对知识分子改造的"新启蒙"任务。这样一来,"文艺大众化"的生成就遵循着从政治领域到文艺领域,然后再指向政治领域的话语逻辑过程。  相似文献   

6.
加强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当前 ,大家普遍感到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比较难 ,其原因主要在于 :1、从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的关系来看 ,认为非公有制经济从根本上来说是非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形式 ,非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形式同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具有对立和互相排斥性 ;2、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来看 ,近几年来 ,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在整个社会严重削弱 ,特别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其魅力锐减 ,许多人已对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产生怀疑 ;3、从教育对象上看 ,非公有制经济业主除一般具有排斥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外 ,还存在思想认识上的两个疙瘩 ,而雇佣工人对思想政治教育则不感兴趣 ;4、从教育主体来看 ,教育主体不仅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高 ,而且普遍缺乏科学的关于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政治信任研究兴起的学理基础与社会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个独立知识领域的政治信任研究兴起于1970年代.政治信任研究以政治学及其他学科相关理论为基础,而世界各国出现的政治信任危机则从另一个方面推动了人们从学理上深刻思考政治信任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社会中,衡量一个国家的政治开放及进步的一个重要判断标准,就是该国家的民主政治程度,以及对于国家中的个人权利的维护和其政治权利的伸张和行使。从公共领域的角度切入,证明处于一国当中的公共领域的发展和该国的民主政治进程之间的互动关系及两者之间的不可割舍。同时表明公共领域的发展和兴起,无疑将促进国家的民主政治进程。  相似文献   

9.
政治艺术的涵义、结构及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艺术概念是建立在艺术概念基础之上的。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因此,政治艺术也是一种审美活动,其涵义也应当从政治审美的角度加以界定。从政治艺术的结构来说,它是由政治技术、政治行为、政治审美和政治作品等4个方面构成。政治艺术以其特有的方式在政治生活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思想三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意旨深远,涵义丰富,是一个集思想内涵、社会意义和政治功效于一体的综合性概念,绝不能仅仅局限于思想史视域来理解并揭示公共领域概念的价值和意义。从厘清公共领域概念是历史范畴还是规范概念、公共领域与市民社会关系以及公共领域的政治功能三个方面对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做些宏观性分析,有助于完整地把握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思想。  相似文献   

11.
性别政治视阈下女性话语权建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在政治视阈中话语权缺失是西方文化传统上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二元对立和中国传统父权制的超稳定性造成的.赋予女性政治领域应有的话语权必须建构先进的性别文化、和谐的性别角色、平等的性别制度,从而实现女性话语权从缺失到在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有英 《理论界》2005,(7):68-69
从"应然"走向"实然",逐步减轻研究中在诸如国家起源与本质等问题上的研究比重,将目光转向对国家的治理等政治现象进行实证分析,用实证的方法解决政治实践领域的相关问题是当代西方政治实践领域中认知理论发展的一大趋势.  相似文献   

13.
网络政治:信息化进程中的“公共领域”衍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旭玲  刘京 《兰州学刊》2007,1(1):65-67
网络政治的缘起既是信息化进程的必然产物,更使得"公共领域"从古希腊的广场政治衍生至网络聊天室,从一个物质世界步入纯粹数字化的虚拟世界.在这一衍生态状的"公共领域"空间中,不但人与人的交往方式、信息的处理与传递方式发生了量扩与质提的变化,而且网络政治也通过数字化方式延展出新的特质.  相似文献   

14.
在加拿大政治哲学家查尔斯·泰勒看来,公共领域是一个元主题性的、极端世俗化的、外在于政治的公共空间,其中的社会成员能够在不受权力约束的情况下进行关于权力的理性对话并达成共识,从而形成制约权力的公众舆论。公众舆论的价值在于它以不同于权力相互制约的方式对政府发生作用,而政府不论从明智的视角还是从道义的视角来看都应当听从于公众舆论。相对于政治领域而言,公共领域具有规范性地位。  相似文献   

15.
近二十年我国政治社会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总结了二十年来国内政治社会化研究的状况 ;在此基础上 ,从五个方面具体分析了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内容 ;最后 ,提出政治社会化研究中需要改进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虽然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影响深远,但笔者认为他的公共领域概念是狭义上的,他着重分析的是近代资产阶级的政治公共领域,而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还有着一些潜在的影响和制约政治和经济权力的公共领域形式,因此公共领域概念也应该从广义上进行理解.基于这种考虑,我们分析了广义的公共领域概念的内涵、类型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伦理文化情境与经济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政治、经济和伦理的层面 ,探讨伦理文化情境对我国政治、经济领域的规范作用 ,以及对人们道德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汉娜·阿伦特从人的存在为起点,提出了赋予极高政治意义的一对相互对立的概念——公共领域和私有领域。本文通过对阿伦特关于公域和私域的理论解读,试着对其理论的政治意义作一些剖析,以期能给我们今天的政治民主建设、保护个人合法权利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政治发展是比较政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经济现代化过程中 ,随着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从传统向现代的变迁 ,政治领域也必然经历一个变革和发展的过程。经济现代化与政治发展两者具有正相关性。本文试从文化世俗化、政治结构分化、政治体系能力的增长以及政治参与的扩大四个方面分析战后香港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20.
哈贝马斯在政治统治秩序的合法性问题上所持基本立场是,政治行动领域是根植于生活世界情境之中的,只有那些与公共领域具有实效性联系的政府行动才容易获得公众的支持与忠诚.可见,公共领城,主要是政治的公共领域与合法性密切相关.政权的合法性需要由政治公共领域理性地提供.这是哈贝马斯合法性理论的主题.哈贝马斯从两个角度详细论述了这个主题: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哈贝马斯着重论证了政治公共领域的衰落必然导致政治的合法性危机;而在<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中,哈贝马斯则重点阐明了政治合法性的重建有赖于公共领域及其政治功能的重构.在哈贝马斯心目中,理想的公共领域应当被构建成一种能够提供自由、平等、开放的"民主商谈程序"的"交往共同体",公众可以自由而平等地介入其中,自由论辩以形成公共意见,借助公共舆论的监督功能将公共权力限定在合理范围内.并为政治的统治秩序生产出经过公众论辩、审视及批判的服从和忠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