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琼州学院学报》2019,(4):72-75
周汝昌的书学思想体现于《书法艺术答问》《永字八法——书法艺术讲义》《兰亭秋夜录》三部专著及一些论文中。他在20世纪上半叶开始研究书法,后来写成专著,并继续深入研究。他在笔法、书法审美、书法定义等方面都有精到的见解。周汝昌的书学思想对当代书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南方论刊》2011,(12):I0024-I0025
深圳市龙岗区爱联小学创办于1940年,是一所具有光荣历史传统的以书法艺术教育而名扬特区内外的公办小学。学校高度重视艺术教育,确定了“以艺辅德,以艺益智,以艺陶情,以艺健体”的艺术教育理念,制定了《书法教育发展五年规划》,将提高学生书法艺术水平与发展综合素质相结合,采用课内打基础、锤炼基本功,课外求发展、为艺术专才铺路的人文教育新模式,形成了鲜明的书法艺术教育特色,是爱联书法特色在特区教育界脱颖而出,成为深圳、广东乃至全国书法教育的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3.
书法艺术的创作与发展和书法环境是密切相关的。自然界的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社会的更替变迁、日新月异;文化的繁荣昌盛,无时无刻不在给从事书法艺术活动的人以一定的影响,为书法艺术活动构筑了一个大环境。我们把来自于客观世界对书法艺术活动产生直接或间接、积极或消极影响的一切因素所形成的书法氛围,称为书法艺术的环境。可以说,书法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书法艺术活动的展开。它可以使书法艺术不断走向辉煌,也可以使书法艺术逐渐走向没落,如果没有书法艺术活动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那么,书法这一民族瑰宝也将像恐龙一样永远地…  相似文献   

4.
儒家思想曾给中国的书法艺术以巨大影响,其“中和”观就是儒家最重要的书法艺术观。所谓“中和”艺术观,就是通过书法艺术结构内部的各种审美因素间的对立和变化,达到“中和”或“和谐”的理想境界,以求充分扩大其艺术表现力,最大限度地展现书法的艺术魅力。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王羲之就是唯一达到这一理想境界的人物,后来众多的书法家只是继承王氏书法艺术的某一方面的特点而无法与之比肩的原因,就在于后来者都没有达到这一理想境界的缘故  相似文献   

5.
清代乾嘉学者在学术上有彪炳千秋的巨大贡献,他们在治学之余,雅好书法,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精美的书法艺术作品.不过,书法理论界对乾嘉学者的书法艺术却素来没有太多的注意.现对乾嘉学者的书法艺术进行专文探讨,以期引起书界同仁对于乾嘉学者书法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漫谈书法艺术李国梁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是典型的东方艺术的代表,是以象征写意为特点的中国古典文学美学思想的浓缩,是线条的空间艺术,是无声的音乐和语言,是人际联系和交流的工具,是中国之瑰宝。一书法以汉字为载体,字体的变化,经过大篆、小篆...  相似文献   

7.
李汉兴 《学术探索》2014,(9):103-108
刘熙载是晚晴一位涉猎很广的美学家,其书法理论收在《艺概·书概》及《游艺约言》之中。刘熙载的美学思想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其书法美学思想也不例外。刘熙载将儒家的"中和""狂狷""乡愿"引入其书法美学思想,使得其理论极富文化底蕴。细细品味《书概》、《游艺约言》,能够使读者深入到文化的层面去领略中国书法艺术的意蕴。  相似文献   

8.
东汉时期,草书的流行使草书书法理论产生.崔瑗的<草书势>、赵壹的<非草书>是草书书法理论的代表作品,分别对草书产生的原因、草书的特点、草书的形态美等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草书持有截然相反的态度.东汉时期的草书书法理论是书法艺术发展以及书法艺术在汉代步入自觉时代的重要反映,在汉代书法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商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研究及其风格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周青铜器铭文是我们研究商周历史的第一手史料。青铜器铭文的书法特征为青铜器的断代提供了重要依据,深入研究商周青铜器铭文的书法特征,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商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风格的判定作些客观铺述,以求教于诸位学者。以西周为例:青铜器利器是政治权力、财富、身分等级的象征。“西周铜器铭中所记‘命书’很多,都是派史或内史册命,《师部篮》由作册内史册命,《师展鼎)}、《免篮》、《走篮》、《休盘》,则都由作册尹册命,可证”。①《周礼》卷六“大史··,…与群执事谈礼书而协事,祭之日.执…  相似文献   

10.
国画     
《青海社会科学》2008,(6):F0003-F0003
张小琴,女,汉族,1955年出生于青海省西宁市。曾任青海省建行干部,现为西域书画摄影艺术研究院高级书画师。自幼喜欢书法、绘画.潜心研究始于近十余年。尤其喜欢花鸟、人物,兼学书法。由于多次身临老干部大学进修,在诸多名师指导下,书法绘画不断长进。书画作品曾被国内著名人士收藏,并先后在《中国老年教育》、《老年大学》及《书画艺术》、《西宁晚报》等报刊发表。  相似文献   

11.
书法美学是书法艺术的审美本质,也是人类从审美心理结构、审美心理活动、审美创造、审美鉴赏对书法艺术美的再创造,从书法艺术内在的审美要素、审美功能、审美特点来阐释书法艺术美的本质和根源,不同的审美形态以及审美规律,说明书法艺术的再现与表现、时间与空间、有限与无限、直接与间接、虚与实、动与静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2.
蒋维崧研究是山东书法乃至中国书法研究的重要内容,徐超是山东书学研究的重要代表.徐超用“清”字概括蒋维崧为人、为学、为艺的特点,奠定蒋维崧研究的基调;记录并阐述了蒋维崧书法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基本理念,推动学界对于传统书学重新认识与研究.《崧高维岳——蒋维崧和他的书法篆刻艺术》是徐超进行蒋维崧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徐超注重资料的收集整理,擅长在丰富完整的资料陈述和演示分析中揭示蒋维崧的艺术特点及深层原因,并试图从现代学科发展建设角度阐释传统书学研究的特色与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黄绮先生是著名的语言学家,又是书法大师,善于写大字,并在作品上题写款跋。我跟随黄老学习多年,把与书法艺术有关的款跋抄录集中起来,试着分为15类:笔法、墨法、结构、性质、形象美、真和美、修养、创作活动、创新、风格、境界、欣赏、书教、评论、论书诗等,然后集结成册,征得黄老同意,定名为《书法款跋》,又幸喜武汉书法家协会韩伯邨主席为本书题名,欣然承印。《书法款跋》在内部发行后,受到书法界同人及美术界一些人士的好评。后来,《中国书画报》将书稿要去,连续刊载。在此基  相似文献   

14.
古代书法传播是以现场传播、个人收藏鉴赏以及小规模展示为主。当代书法传播伴随着整体社会文化环境的改变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书法的现场传播方式依然存在,但已经退居次要位置,大规模的书法展览活动和日新月异的大众传媒成为当代书法传播的主流渠道,书法艺术传播模式实现了市场化转型。一方面,书法传播模式转型,为书坛引入了展览竞争机制,推动了书法文本信息的广泛传播,促进了当代书法艺术的复兴。另一方面,书法传播模式转型催生书法界重形式、轻内涵的浮躁心态,严重影响当代书法艺术文化身份的确认和整体艺术水准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生态学这一崭新的视角对中国书法这一传统艺术遗产的保护和发展问题作了深入探讨。文章首先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书法与环境的关系进行历时性考察,提出书法艺术应与文化、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点。其次,文章为中国书法引入“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书法环境的重建和书法艺术在新世纪的发展进行了前瞻性思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书法学习的角度,探讨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和书法欣赏的内在规律,强调书法欣赏是书法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7.
靳永,1970年出生于山东章丘,毕业于山东大学文学院,跟随蒋堆崧、徐超两先生攻读古文字与书法方向的研究生,获博士学位。他读书、治学的主要兴趣集中在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和古典文学,受到章黄学派的很大影响。同时,他对中国古典艺术有浓厚兴趣,特别是书法、策划和绘画。这一方面受到蒋维崧、启功、徐超诸先生的影响最大,书法研究、与书法相关的文物研究是他现在读书、治学的重点,以后也想在这些方面有所迷作。近现代学人和书家中他于沈尹默、黄季刚两先生最为服膺,圆以伏沈黄室名斋。他有《艺术之旅》、《老子解说》等著作,整理过…  相似文献   

18.
当代书法表现出鲜明的“非传统”性质,具体表现在重碑轻帖、重民间书法轻名家书法、重崇高美轻娟秀美、重视觉感受轻心灵内涵、重艺术性轻文字性等方面。究其原因,则在于人们要尽量突出书法艺术的艺术品位与时代特征,并尽量追求书法艺术的表现自我与表现情感功能。  相似文献   

19.
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影响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得以发展繁荣的因素主要有:文字作为一种政治实用工具,从而使书法艺术得以产生;文人参与书法创新,使这一艺术得以升华;帝王崇尚书法,对这一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书法教育制度的建立,使这一艺术规范并呈“多元”模式;书法理论的形成,使这一艺术实现了“理性———实践———理性”的螺旋式前进。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书法艺术,历时悠邈,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书法大师灿如群星,给后人留下无数书艺精湛、风格各异的艺术珍品,是祖国艺术宝库中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演变和历史的发展,书法艺术不断得到完善和创新。在今天,书法艺术的普及和提高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开创书法事业的新局面,要求广泛地介绍具有时代精神的书艺精品,《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