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9 毫秒
1.
张翠莉 《晋阳学刊》2011,(1):106-109
1930年代商业银行对农村的投资是在都市银行剩余资金膨胀、农村金融需求加剧的情形下展开的。这一时期农村合作社的迅猛发展为商业银行在农村投资开辟了一个极好的渠道。商业银行通过农村合作社投资农村,对于调剂农村金融、挽救濒于崩溃的农村经济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商业银行的这一投资活动并非出于“救济农村”的本意,又使其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高利贷作为一种广泛的社会经济现象 ,对 2 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但是 ,高利贷也维持了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运转 ,尽管这种运转十分滞涩和残酷无情。从较长的时段看 ,高利贷猖獗不仅意味农村贫困化 ,而且也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引起的货币资本需求 ,并且小农借高利贷经营副业也获得了相应的比较利益。从全社会看 ,高利贷还在某种程度上维持了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小农经济是高利贷存在的前提条件之一 ,高利贷对社会经济的破坏作用是表层的 ,在社会经济衰落过程中 ,高利贷只会起到加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抗战前长江中下游地区地主城居述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畅 《文史哲》2002,1(4):153-160
抗战以前 ,尤其是 2 0世纪二三十年代 ,随着农村社会动荡不安 ,长江中下游地区地主城居的规模和速度日益扩大 ,并且呈现出与此前不同的特点。地主城居在政治上使农村社会基层权力结构中非官方力量制约减弱 ,加重了农村基层政权地痞化和流氓化的趋势 ,基层政权的合法性危机加深。在经济方面 ,地主城居虽然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乡经济联系增强 ,但是由于地主城居带走相当数量的现金并造成租佃关系形式的改变 ,加剧了 30年代前期农村金融枯竭和农村破产。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需要有一个强大的金融支持。历经几十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农村逐步形成了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多层次、多渠道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金融体系。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当下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运行却难以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其存在的制度缺陷对新农村建设融资已形成了很大制约。为了更好地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对庞大资金的需求,需要创新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农村金融组织,以形成适应新农村发展的融资环境和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5.
鲁涛 《云梦学刊》2012,33(1):148-148
《农村抵押与农村金融立法问题》于2011年12月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为左平良,该书共分七章。第一章至第六章集中探讨农地抵押立法问题,第七章是探讨与农地抵押和农村金融立法有关的几个问题。每一章分别由一至三篇相对独立的论文组成。该书涉及“农地”、“农地权利”、“农地抵押”、  相似文献   

6.
建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朝阳村镇银行的设立,对增加朝阳农村金融供给、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多元化、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已经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作为新生事物,朝阳村镇银行的发展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制约因素,应该从加强风险管控、加大金融创新等方面积极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以促进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抗战胜利后,美国援华救济联合会在湖南长沙、常德、岳阳、南县四地开展了农村重建工作,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将救济与善后相结合,并以"善后"为根本目的;二是将农村工作与地方自治相结合,注重民众的启蒙、农村风俗的改良和农民科学意识的养成。美国援华救济联合会在湖南农村的重建工作是美国民间对人道主义精神和慈善理念的发扬,构成了战后中美关系史上鲜为人知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8.
WTO与中国行政救济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众所周知 ,WTO是一个世界性的贸易组织 ,其协议内容构成了所有入世成员国都必须遵循的国际性法律规则体系。中国作为WTO的成员国 ,必将通过国内法的转换而执行这些规则。中国的行政救济制度 ,包括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国的入世 ,对现行行政救济制度无疑是一种冲击 ,特别表现在行政救济的范围、行政救济主体的地位、行政救济中的审查标准、行政救济的程序等诸方面。本文在分析与行政救济有关的WTO协议内容的基础上 ,提示其与中国现行行政救济制度的差异及冲突 ,最终提出行政救济制度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农村金融贫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丽萍 《江汉论坛》2004,(11):50-54
从金融供给的视角分析,中国农村金融贫困的主要原因为农村金融投资软化、农村金融资源流失以及农村资本流动梗阻。经济基础薄弱抑制了农村金融的产生与发展,农村金融的萎缩与弱化又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国农村金融贫困问题并不仅仅是市场经济本身的问题,它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市场经济条件下医治中国农村金融贫困必须借助于超经济的力量——政府的力量,政府解决方案包括有条件补助与无条件的政府援助、政策支持等。中国农村金融贫困也是金融部门的问题,因此金融解决方案也是医治中国农村金融贫困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要构建和谐农信,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一、农村信用社“垄断”经营的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的商品化和货币化水平不断提高,由此也对农村金融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顺应这一要求,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也得到了相应的改革,到90年代中期,基本上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以农村信用社为基础,以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主体,农村合作基金会及农村民间借贷为补充的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但是,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由于金融风险加大,国家对农村合作基金会进行了清理整顿,农业银行为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而大量撤并农村网点,农业发展银行在农村的业务非…  相似文献   

12.
农村问题是中国当前最大的问题,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金融抑制,中国的金融系统在金融资源的配置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城市化倾向.为此,从农村金融组织结构、农村居民进入金融市场壁垒、农村储蓄流向以及农村资金供给等几个方面来具体分析政府金融管理形成的农村金融抑制.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与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兴起,使农村金融需求出现了新情况和新特点。当前农村金融供给存在诸多问题,与农村金融需求很不对称。推进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则需要从农村的现实金融需求和潜在金融需求加快激活的情况出发,坚持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相一致等一系列重要原则,建立合理的农村金融组织结构,积极而稳妥地发展多种类型的农村非公金融企业。  相似文献   

14.
一、实现农村劳动力第二次转移是我国全面发展的需要   2 0世纪 80年代 ,中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经过近 2 0年的发展 ,吸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近亿人 ,实现了中国农村劳动力的第一次大转移 ,为中国农村发展、经济腾飞、社会稳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农村劳动力第一次转移的主要特点是 :转移方向单一 ,主要转移到乡镇企业为主的第二产业 ;转移的空间有限 ,“离土不离乡” ,主要在村和乡的空间范围内转移 ;转移主要依靠国家和集体投资兴办企业来实现的 ,政府行为起着主导作用 ;转移的结果 ,农村劳动力成了走进工厂的农民。中国农村劳动…  相似文献   

15.
精神分析理论与批评作为 2 0世纪最有影响的一个学派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传播中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 :二十年代是精神分析理论传播的初期阶段 ;三十年代是精神分析理论传播与影响的兴盛期。它在传播过程中极大地影响和促进了中国现代文学创作与批评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主要农村金融理论与实践范式进行梳理和整合,提出了一个替代性的局部知识范式。在对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特点和需求满足状况,以及农村金融机构的供给状况与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局部知识范式,论证了推行农村金融组织和活动多元化的重要性。文章最后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我国农村市场机制不完善问题的对策与思路。总体思路是要推进农村金融组织和活动的多元化,拓展农村金融市场过程,增进农村金融市场机制的发育,建立农村竞争性金融秩序,以此更好地满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洪 《兰州学刊》2008,(5):89-92
文章利用1982年—2006年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以及农村经济增长方面相关的七个变量及数据进行协整检验,发现变量间存在五个协整关系。继而建立VAR模型,对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并不能对该地区的经济增长提供长期有效的支持,而反过来,农村经济增长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影响在某些方面却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8.
对农村金融发展缓慢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可操作性建议,目的在于加强农村金融发展速度,建立适合中国农村实际的金融体系,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金融长期实行政府主导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这种非需求导向型机制演进抑制了农村金融的发展.针时河北省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政府要转变干预方式,通过为农村金融体系确立公正有效的竞争规则,提供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采取各种市场化手段,引导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货行为和农村内生金融秩序的生成,构建起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乡镇企业的崛起及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镇企业是在我国农村特殊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新的经济组织形式 ,是 2 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农村商品经济的一个核心力量 ,是在独特的条件下产生、发展的 ,走过了一条极不平坦的历史道路。在 2 0世纪的最后 2 0年中 ,它以自己全新的姿态和面貌 ,独特的发展道路 ,顽强的生命力 ,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