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康德在认识论上完成了如他自己所说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其实质就是他提出了关于主体能动性的思想,在认识史上高扬了主体性。皮亚杰则继承了康德的这一思想,从而创立了发生认识论,他说:“我把康德范畴的全部问题重新审查了一番,从而形成了一l河新学科,即发生认识论。”’‘惊德哲学对皮亚杰的深刻影响,主要表现在认识形成中主体能动性的揭示方面。主体能动性思想是康德和皮亚杰认识论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可以说,没有主体能动性,也就没有康德和皮亚杰。但皮亚杰的主体能动性又的确不完全等周于康德的主体能动性。因此,分析比较他…  相似文献   

2.
在讨论认识能动性时,人们总要引用马克思的这段话:由于旧唯物主义的缺点和局限,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16页)。至于唯心主义究竟如何发展了主体的能动性,哲学界比较重视分析和考察黑格尔,却很少谈到康德。实际在哲学史上,第一次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认识能动性的正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者康德。而且两人对此问题的论述有较明显的区别:康德主要是在认识论范围内谈主体能动性,黑格尔则进一步扩展到本体论,在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统一的前题下论述了绝对精神的能动作用;从内容上看,康德偏重吸取自然科学和心理学成果,黑格尔的论述则更富于思辨性和历  相似文献   

3.
主体功能性的研究是认识论由机械性向能动性发展的关键一环。康德正是通过这一环,在哲学上实现了一场所谓“哥白尼式逆转”。他把以往认识论中以客体为中心扭转到以人为中心上来,开拓了以主体为主导的主客体统一考察的新方向,把认识论的开发主要引向了主体自身的能动性方面。  相似文献   

4.
康德先验逻辑对形式逻辑的奠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康德先验逻辑与形式逻辑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澄清,指出康德表面上是从形式逻辑的判断机能中引出先验逻辑的诸范畴,实际上却是以先验逻辑的范畴为形式逻辑的诸判断形式奠基,从而使形式逻辑建立在认识主体的能动性上而“认识论化”了。文章最后结合康德先验逻辑的古代思想渊源和后世影响对其历史地位进行了初步的定位。  相似文献   

5.
康德开创了主体论思维和研究方式,建构了西方近代第一个具有典型性和转折意义的实践哲学。康德实践哲学以自由为核心,将主体性问题研究由认识论提升到主体论的高度,使之由纯粹的认识问题升华为道德实践问题,展示了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广阔领域和深刻内涵。康德实践哲学对现代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它的局限则暗示人们,建构彻底唯物主义的、科学的实践观,运用实践论思维方式,是建立合理形态的实践哲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在西方哲学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突出的要算它最先提出并系统地论证了认识主体能动性的思想。尽管这个思想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但它对哲学的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不能否认的。一、知识的性质和主体的能动作用提出认识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思想,首先是康德基于他对科学知识性质的独特理解。研究认识论的目的在于获得科学知识。什么是真正的科学知识?在这个问题上,康德与以往唯理论和经验论的理解不大一样。在他看来,真正的科学知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它要有普遍性与必  相似文献   

7.
康德的先验哲学,以考察人的认识能力、研究认识何以可能为目的。它标志着人类开始从自身入手来探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使哲学的发展从以本体论为中心转变到以认识论为中心。本文拟对康德认识论中的主体作一粗浅的考察。一康德先验认识论中的认识主体是能动的功能性主体。康德认为,在人们认识之前,就存在着一套先天的直观形式和思维形式,这些形式逻辑地先于认识,它们是进行认识的条件,是人们认识的可能性。先验哲学就是这样一套先天的直观形式和思维形式所组成的体系。这个体系分为感性、知性和理  相似文献   

8.
关于“主体认识图式”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浩东 《兰州学刊》2003,8(6):62-64
认识的能动性具有主观方面的根源,主体认识图式就是认识能动性得以产生的主观根源.本文在康德的"先验图式"、皮亚杰的"认知图式"以及库恩的"范式"基础上,构建起我们自己的"主体认识图式"理论.本文试图通过对"主体认识图式"理论的研究,以期不仅仅是原则地,而且是具体地来认识"能动性"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论直觉的创造认识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敏中 《天府新论》1997,(3):47-50,56
创造认识论就是研究主体的创造认识的一般过程和具体环节的认识理论。创造认识是指主体探索人类未知领域、提供独创性的认识成果或者产生新的认识方法的认识活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能动的反映过程本身就包含了选择、建构和创造于自身之中,能动性和创造性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特征。在这种意义上说,创造认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它又是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即是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研究的特殊部分——创造认识作为专门研究的对象。(-)认识的能动反映本质也是创造认识的本质,不过这是创造认识…  相似文献   

10.
“时间”的概念是贯穿于西方哲学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描述世界的基本方法和角度.康德在继承莱布尼茨的基础上把时间和主体的能动性结合起来,但是受其根深蒂固的认识论立场的影响,他的时间观具有“直观形式”和“能动性”的二重性.经过胡塞尔、柏格森等人的过渡,海德格尔提出了存在论的时间观,深入探讨了存在与时间的关系,从而使时间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也将现代西方哲学引向了更加广阔的领域.  相似文献   

11.
和以往一切认识论不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它首先承认客体对于主体认识的制约性,但同时又特别强调主体的能动方面,强调人对于自然、社会的改造,强调人的认识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强调应该从主体的能动性方面来理解实践活动。因此,认识创造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时间"的概念是贯穿于西方哲学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描述世界的基本方法和角度。康德在继承莱布尼茨的基础上把时间和主体的能动性结合起来,但是受其根深蒂固的认识论立场的影响,他的时间观具有"直观形式"和"能动性"的二重性。经过胡塞尔、柏格森等人的过渡,海德格尔提出了存在论的时间观,深入探讨了存在与时间的关系,从而使时间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也将现代西方哲学引向了更加广阔的领域。  相似文献   

13.
一、皮亚杰的认知结构与康德先验范踌的不同 皮亚杰的确深受康德的影响。他的认知结构与康德先验范畴一样,都强调了主体、理性认识在认识过程中的能动性、创造性,二者在功能上的确相似。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哲学史上,明确提出自己在哲学上实现了哥白尼式的革命的有康德和杜威。康德的革命强调了主体的能动性,对笛卡儿以来的自我(主体)中心论作了重要改革,使西方哲学中的认识论转向获得了一种较完备的形态。杜威的主要贡献则在于总结了近代实验科学的方法并将其运用于哲学,揭示了认识论转向后形成的康德等近代哲学的片面性,明确反对以自我为中心,要求代之以自我与环境、心与物、主体与客体等的相互作用为中心;而这种相互作用就是人的经验、生活、行动或者说实践,在哲学中具有核心地位。杜威由此明确地论证了西方哲学的实践的转向,比康德的革命具有更为进步的意义。杜威与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具有某些共同之处,但二者在阶级基础和理论形态上存在原则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其中特别是关于认识的能动性问题的研究,富有启发意义。应引起我们重视。皮亚杰关于认识能动性思想,主要表现如下几方面: 一、同化和顺应是使主体认识发生量变和质变的两种功能  相似文献   

16.
论康德的主体与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不赞同康德的哥白尼式的主体革命仅局限于认识论领域,认为康德是在形而上学领域内进行这场革命,目的是在主体之上建立形而上学大厦。本文第一部份追溯了哥白尼式的主体革命为形而上学奠基的大致行程:第二部份则揭示了康德在主体之上建立形而上学的秘密是主体与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科学认识主体能动性的实现,体现在科学认识成果即知识体系中。由于科学认识活动本身固有的二重化过程,主体认识活动的结果不可能总是与其目的相符的。由此产生了科学认识主体能动性之二重实现的问题,即积极实现和消极实现的问题。因此,在科学认识论的研究中,有必要考察科学认识的二重化和科学认识主体能动性的二重实现,阐明科学认识主体能动性之积极实现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在深入研究认识论的过程中,主体成为一切研究的根本前提和基本课题,成为认识论研究的中心。现代哲学的逻辑起点不是外在实体,而是无需前提设定直接给予的自我意识。连接笛卡儿和康德的一个重要核心问题就是关于自我主体问题。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突出了主体的作用,康德哲学先验主体的"知性为自然立法"、"理性无处不立法",揭示了康德哲学的性质和精神。笛卡儿和康德在理解主体和处理主体问题的方法与观点方面存在异同,本文试对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达到澄清主体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透过现象看本质”一直被视为认识论的经典思维 ,它预设了一种主体与客体、现象与本质等范畴的先验性存在 ,认识直接就是主体对客体绝对本质的认识。但是得益于康德现象学认知的马克思历史认识论则一举粉碎了这种认识的直接性 ,提出了一个意义重大的认识论命题 :认识主体与客体并非是一种先验性的存在 ,而是一种历史性的存在。与此相连 ,认识主体与客体是一同作用于人的认知结果的。这就要求一种革命的批判的实践介入其中 ,摒弃认识理性的原子式的个人直观及其虚假优先性 ,以达到一种社会地完成了的历史性认知结果  相似文献   

20.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是主体和客体在相互作用中进行双重建构的理论。确切地说,也就是在平衡和自我调节机制的控制下,主体首先通过内化建立了自己的认识结构——图式,图式既是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改造的场所。又是对其进行改造的能力,然后,主体利用自己的图式通过外化建构客体。在这个过程中,主体图式的建构是最根本的前提。无疑,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充分肯定了主体的能动性,但是,随之便产生了另一个问题:既然客体(认识论意义上的)是主体通过创造性活动建立的,那末它如何具有客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