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国民经济问题 1.第七个五年计划中的新方针正好在第七个五年计划(1985—1990)制订出来的时候,人们对印度实行经济计划的前景进行着猜测。有些人(特别是人民党内的“社会民主派”)认为,印度独立后曾抱有费边主义理想,许诺按“国家计划”发展经济,而拉吉夫·甘地现在却在把这种理想埋葬掉。在这种情况下,据说计划委员会本身已不再是制订公共政策的主要工具,新的方针正由计划委员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推进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提出一系列改革任务。要完成相应的改革任务,必须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包括收入分配制度不动摇,坚持多种所有制并存,并进一步规范劳动积累和资本积累机制,这是保障人民利益的制度基础;必须全面落实三次分配制度体系,规范运用三次分配的激励作用与公平功能,这是保障人民利益的关键举措;必须全力消除机会不平等,缩小二元体制等造成的机会差异,为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和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奠定基础,下大力气消除城乡差别,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3.
当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问题的讨论时,却忽视了对“相对贫困化”问题的研究、有的同志认为, “相对贫困化”已有定论,不需要去探讨了。果真如此吗?我们不妨把问题摆一摆。 列宁对“相对贫困化”的论证 在经典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直接提出“相对贫困化”,这个概念是列宁在一九一二年首先提出的。他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困化》一文中写道:“工人的相对贫困化,即他们在社会收入中所得份额的减少更为明显。工人在财富迅速增长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比较份额愈来愈小,因为百万富翁的财富增加得愈来愈快了”。①列宁是用国民…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成员收入差距的拉大,收入分配成为一个长盛不衰的热点话题。同时,伴随先富阶层的出现和扩大,人们开始把注意力更多地转向强调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贫困也一般被认为是现实社会中不稳定的重要根源。因此,自80年代中期以来,政府逐渐加大了扶贫攻坚的力度,到1997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由2.5亿减少到了6000万,消灭贫困的工作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进展。相应地,有人开始提出消灭贫困之后的下一个目标应当是消除贫富差距,更具体地说,就是要消除社会结构中相对于高收入者的低收入阶层。但是,如果说贫困因其…  相似文献   

5.
皮凯蒂在其著作《21世纪资本论》中,对过去300年欧美国家丰富的收入、财富数据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认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的收入与财富不平等已经扩大,出现了“两个世界”现象.本文借鉴其研究成果,认为中国的国民收入要素分配面临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与财富集聚的双重压力,这导致中国的收入不平等有扩大的倾向,通过实证检验,提出政策建议: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改变资本偏向型战略,实现收入代际流动以及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6.
沙占华 《创新》2021,15(3):11-22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百年努力取得了减贫的伟大胜利.中国的减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农村减贫经历了废除封建生产关系缓解贫困、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救济式扶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下的摆脱贫困、专项减贫计划下的消除区域性贫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下的消除农村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的阶段转换,不同阶段的减贫政策依据贫困范围和贫困程度进行了适时调整.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包括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把消除农村贫困当作全党全社会的重要工作;不断深化改革,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调整农村减贫政策;发挥好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最大程度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注重加强减贫的国际合作,共享先进减贫理念和经验.我国减贫的成功,引领了全球减贫事业的发展,为世界减贫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促进了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巴基斯坦自1955年开始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至今,已进行了五个五年计划,1983年7月1日开始实行第六个五年计划(1983—84年度至1987—88年度)。新的五年计划总的战略目标是:逐步调整各经济部门的结构,提高国民经济自力更生能力,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计划总开支按可变价格计算为4,950亿卢比(约合380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6.5%,工、农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各为9.3%和4.9%。同前几个五年计划相比,“六五”计划有以下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8.
发展农村工业是中印两国农村现代化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工业发展非常迅速。1986年中国乡镇工业总产值比1978年增长了五倍多。从1973-74年度到1984-85年度,印度乡村工业和小工业的产值也增加了1.5倍。1985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发展乡镇企业是振兴我国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中国的“七五”计划还规定,乡镇企业总产值到1990年要比1985年增长一倍。印度计划部长马德  相似文献   

9.
岔路口上的韩国经济与金泳三的经济政策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岔路口上的韩国经济与金泳三的经济政策及其影响金承权金泳三在竞选总统时曾许诺要当“经济总统”。1993年2月25日金泳三就任韩国第14届总统后,把重振韩国经济列为最优先和最根本的任务,在执政半年多时间里就接连推出“经济一百天计划”、“新经济五年计划”和...  相似文献   

10.
印度自独立后 ,历届政府都把消除贫困作为一项重要的施政纲领。几十年过去了 ,印度的贫困问题依然令人担忧。据印度计划委员会的统计 ,1 973— 1 974年度 ,印度贫困人口总计 3.2亿 ,占人口总数的 5 4.9%。其中 ,农村贫困人口 2 .6 1 3亿 ,占农村人口总数的 5 6 .4%。到了 1 993—1 994年度 ,印度总的贫困人口仍然有 3.2亿 ,其中农村贫困人口保持在 2 .44亿。尽管印度政府每年都制定各种消除贫困的计划 ,向表列种姓、表列部族和落后阶层提供各种福利和援助 ,但贫困人口总数并没有大幅度减少。虽然贫困人口在人口总数中所占百分比由 5 0 %以上…  相似文献   

11.
由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共同发起的一项联合国社会发展会议报告显示:如果发展中国家与工业化国家尽职尽责的话,那么到2015年,世界上的贫困现象将大幅度减少。该报告集中回顾了90年代订立的7个相关目标,即将每天生活费用不足1美元的贫困人口缩减1/2;保证所有的儿童入学;消除教育中的性别歧视,解放妇女;降低婴幼儿死亡率;降低产妇死亡率;大力推广生育保健服务设施;促进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分析发现:随着90年代中期经济增长的加快,亚洲的贫困人口急剧减少,而非洲收效甚微。在拉丁美洲,收入的不平等制约了这一…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独立的民族主义国家在实施农业发展计划、促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几乎毫无例外地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村社会两极分化加剧了。一头是财富的集聚,一头是贫困的加深,二者齐头并进。这种情况对于社会、政治和经济机体的危害性,已经而且必将更加彻底地显露出来。在这方面,孟加拉国可算是一个典型。孟加拉国是世界上五个最贫穷国家之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140美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支配地位,其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7%。然而粮食产量满足不了需要,每年需进口约200万吨来补充。不仅如此,严重的问题还在于,生产资料的占有和收入的分配极不平等。除极少数人外,大多数农民长期遭受失业、饥饿、营养不良和各种疾病的折磨。由于农村地区两极分化严重,孟加拉国贫苦农民人数急剧增加,处境日益恶化。  相似文献   

13.
一、战略和措施印度独立以后,经济上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为此,从1947年至1951年开展了“粮食增产运动”和“统一增产计划”。从1951年4月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起,开始了有计划地发展农业的时期,其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增加农业生产,实现粮食自给,满足工业和出口的需要;二是加强和巩固资产阶级在农村的阵地,发展农业资本主义。印度政府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政策和措施,通称印度农业的发展战略。由于印度历届政府在如何实现这两个目标上有不同的指导思想,因此提出的政策措施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在大的方面大致可以60年代中期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从1947年  相似文献   

14.
徐倩 《社会工作》2013,(5):113-119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相对健全的社会救助体系,但也应清醒的认识到,现行救助制度不仅高度依赖于财政状况、面临着“低保制度养懒汉”、“福利依赖”等道德风险问题,“贫困代际传递”现象依旧存在。这亟需从制度的救助理念、目标定位、救助主体以及实施方式四个逻辑层次对我国现行救助制度进行反思与重构。为了使救助制度更好地发挥作用,需要实现构建理念从消极到积极,从下游干预到上游干预的跨越,救助主体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型,救助目标取向从消除收入贫困到消除能力贫困的过渡,救助方式从款物援助到物质救助与非物质救助相结合的整合。  相似文献   

15.
贫穷,塑造了你什么?--看高校特困生的心理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霞 《社会》2001,(3):12-14
卢梭有句名言“人人生而平等” ,可时至今日 ,这句话只能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理想而已。不管我们承不承认、喜不喜欢 ,人类社会从来就不曾真正平等过。中国出现了潇洒倜傥的高收入阶层的“阳春白雪” ,也出现了窘境丛生的低收入群体的“下里巴人” ,而且两者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据调查表明 ,中国目前有80 %的财富集中于20%的人手里。相对于另外的80 %人来说 ,富者越富 ,穷者越穷 ,贫困正在肆虐着他们的生活 ,更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理。有谁在关心贫困中生活的人们的心理健康?又有谁在关心象牙塔内那挣扎在贫穷的阴影之下的特殊一群…  相似文献   

16.
中产阶级作为市民社会的主体,通过其对自由、平等、权利的理性诉求以及与集权和专制的对抗,成为法治社会的阶级结构性基础;中产阶级的多元财产诉求,通过对财富的占有、对技术的支配、对消费的拉动成为法治社会的经济均衡性支撑;中产阶级把追求平等和消除不自由作为政治目标,把自由贸易、平等交换、互惠互利、尊重规则和契约作为经济追求,逐渐形成了中产阶级的理性精神,构成法治社会的思想主流性导向.  相似文献   

17.
当前,贫富不均、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导致我国社会阶层分化和阶层矛盾进一步急剧化,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为此,"十二五"规划专门对解决收入分配问题提出了具体目标:"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中国老年社会调查"(CLASS)2014年度的全国数据,采用倾向值匹配方法(PSM)对城乡居民养老金减少老年收入贫困、 健康贫困和精神贫困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由于覆盖缺口和待遇水平较低,城乡居民养老金虽然有助于减少收入贫困,但减贫力度较小,同时对健康贫困和精神贫困的影响不显著.未来城乡居民养老金制度改革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养老金覆盖率,实现由制度全覆盖向人口全覆盖转变;二是建立科学动态的养老金调整机制,有效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缩小与其他养老金类型的差距;三是协调养老金制度与医疗保障制度、 社会服务制度之间的关系,提升养老金减少多维度贫困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19.
如何看待贫富差距扩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既然实行市场经济,收入差距扩大就有其必然性;中国老百姓没有天然的仇富心理,主要是对分配不公感到不潢;当前,小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民经成为现实,共同富裕的实现还相当遥远,现实的首选目标是消灭贫困。1996年上半年,北京某刊发表一篇文章,几个小标题是:“家财万贯与一贫如洗”;“黄金实与食不果腹”;“华丽时装与衣衫褴楼”;“高档别墅与缺房无房”;“奔驰1000与磨破草鞋”。文章列举了若干触目惊心的事例:四川某大款从裤袋里捧出一叠10元钞票,因懒得弯腰,竟用脚踢一下就走了。深圳某酒家推出豪门宴,不包括酒水,每桌…  相似文献   

20.
当代收入分配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认为,收入分配不平等不利于经济增长。而我国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里,一方面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国民经济持续增长。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一方面推动了消费结构升级,引起消费需求增长;另一方面又通过增加储蓄,提高了投资需求。但若使收入分配差距继续扩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会走向反面。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经济落后国家的收入分配不平等影响经济增长呈倒U曲线演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