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论断,是对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是硬道理的观点的深化和拓展。发展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江泽民伺志关于发展的论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其基本途径就是要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开放中求发展,在创新中求发展,在稳定中求发展,在抓机遇中求发展。我院的生存、出路和振兴关键都在于发展,发展是我院教育事业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作为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然而.安全与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安全发展,才能从深层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进一步拓展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因此,以人为本,首先是以人的生命为本:科学发展,首先是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的全面发展与发展的全面性潘光利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人类其他一切活动都必须服务于人的发展这个中心。例如,经济发展要得到社会的承认,经济发展的成果必须要在人的发展中体现出来,偏离人的发展目标,不管增长速度多么快都是无效劳动。那种...  相似文献   

4.
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发展的内容是多方面的,除经济发展外,社会关系或社会结构的调整、人们精神文化的提高以及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等都是发展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所追求的发展,决不能仅仅是某方面的单一的畸形发展,而应该是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文化素质的提高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文化的发展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实现人民群众在文化方面上的发展。我们要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弘扬主流文化,以人民群众的文化实践为本,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政府发展的涵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政府发展是最近刚刚提出的新概念。政府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政治发展的主体,是政府系统变迁的过程,是政府能力提升的结果。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政府发展日益凸显其作用。政府发展只有在深化改革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7.
如果对发展范围进入深入的研究,人们不难发现,发展是一个与人类的生活、本质、追求和理想密切相关的范畴,发展包含有丰富的价值属性。因此,发展是一个属人的范畴。发展首先是一个关系范畴,只有人才有关系发展是从比较中获得自己本质规定的。所谓发展,是指一事物相对...  相似文献   

8.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科学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世界意义日益彰显。在全球视域下,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人类关于发展的理论。实践科学发展观,有利于维护世界的长期和平,有利于推动世界的共同发展,有利于实现全人类世世代代的永续发展和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9.
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内涵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这充分体现了更快更好的发展要求,无论是对全国发展还是地方发展,无论是对当前发展还是未来发展,无论是对经济发展还是人与社会和谐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和实现途径,是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观,更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校内教育均衡化发展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学校落实均衡发展理念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要实现当代中国的发展,首先必须走出发展认识上的误区,确立科学发展观。一是走出“发展就是经济增长”的误区,确立发展是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二是走出“以物为中心”的误区,确立人是发展动力中心,人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最高目的和根本条件的观念。三是走出在人与自然关系上“至上论”、“难免论”、“对立论”的误区,确立人与自然是有机统一的现代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以及地球整体和人类整体观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是对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过程的本质特征和运动规律的科学总结和概括,是中国社会发展“历史必然性”的理论表达,集中表现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历史环节的逻辑关系。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依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基础,是中国社会发展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是我们理解和把握中国社会变革历史进程及其发展方向的重要方式,是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支点。研究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旨在把握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本质和主流,探索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规律,保持历史耐心,增强历史主动、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特别是增强历史使命意识和历史规律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强化历史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3.
在《赞尔巴哈论》中,恩格斯有一段论述发展观的话,我们长时期以来只认为是强调发展的必然性,而对其中关于“退步”的叙述没有在意。要更加彻底地贯彻辩证法,贯彻辩证的矛盾观,就应超越以往关于世界是发展的观点,将世界看成是发展与退步的统一,在发展与退步的绝对性、相对性及其矛盾运动中把握发展,从超越与扬弃退步的意义上理解和推进发展,这才是更为彻底的辩证发展观。  相似文献   

14.
民族性是体育发展的突出特征。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从原初开始的嬗变过程大致上包括三个阶段,一是体育元素的出现,二是民族体育的成形,三是民族体育的发展。民族文化是民族传统体育的决定因素。齐鲁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主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民族特色的基本决定因素。从源头上看,齐鲁文化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为三点,一是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思想观念的形成,二是推动了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发展,三是提供了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直接动力。  相似文献   

15.
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马克思关注的核心是个人及其个性的发展。全面发展是指个人能力、全面关系及个人需要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启示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大学生应当尽可能多方面地发展自己的能力,但全面发展不是均衡发展;第二,大学生应当从理想与现实的结合上来理解自身的全面发展;第三,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惟一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其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规律主要包括: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发展,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发展,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发展,在继承和创新的辩证统一中发展,在汲取党和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基础上发展,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推动下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和创新是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创新对先进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科学技术创新作为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它又是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要杠杆。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一定要发挥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大任务,绿色发展是其题中应有之义,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必然逻辑,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国古人“天人合一”智慧的弘扬。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必须培育和提升农民绿色发展主体意识,构建农业绿色发展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实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协同发展,以科技引领创新,完善农业绿色发展法律法规,强化监督机制,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激烈的竞争中,高等学校面对生存和发展的挑战,走有特色化建设的发展道路,既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中揭示出的一条有效的发展途径,又是我国经济转型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外在要求,同时也是高等教育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面向21世纪,高等学校进行特色化建设,是跨世纪大发展的必要准备和需要。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发展思想的基础上,不仅提出了科学发展问题,还高度重视民族发展问题,并就民族发展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和观点,突出强调了民族发展问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发展观。胡锦涛的民族发展观突出强调了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民族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基础是经济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重点是推动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前提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