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们在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必然会碰到下列问题:如何对待历史上的思想材料和文化遗产?如何对待外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精神文明?如何处理精神文明建设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等。一句话,就是如何认识和处理精神文明的阶级性和继承性。因此,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索,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古为今用的问题,实质上是正确地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经典作家有过不少明确的指示;最近几年在报刊上反复地展开过讨论,发表了许多文章。一般说来,大家对于这个问题都很重视,而且在理论上似乎没有什么分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又不免发生这种或那种偏差,这是什么缘故呢?我看,归根到底还是思想认识问题,下面谈一谈我个人的体会。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态度,既不是虚无主义的简单否定,也不是不加分析的复古主义,而是批判地继承和总结。社会主义文  相似文献   

3.
真理是否包含(隐藏)着错误,这是当前哲学界讨论的问题之一。它涉及到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人类认识的历史,如何对待现有的认识成果,如何避开错误,求得真理,如何对待哲学和科学上各个流派的学说、观点,以及如何切实贯彻在一切学术领域开展百家争鸣等诸多问题。所以,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开展讨论,是有着重要意义的。我不但认为真理中可能包含错误因素,而且认为错误中也可能包含真理因素。就是说,真理和错误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对待封建社会遗存下来的徽州文化,必须以冷静清醒的理性思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去探讨分析、阐述评价它的本质特征、历史价值以及现代意义,既不能以过于浪漫的态度和言不符实的话语将其理想化,也不能割断历史,抛弃传统,凭空建造现代精神大厦。  相似文献   

5.
怎样理解民族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讨论什么是民族精神以及如何弘扬民族精神的时候,有一个重要问题必须首先解决,这就是怎样理解民族精神?这不仅仅是一个方法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基本前提和出发点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界限——我们同历史的界限。如果不跨越这个界限,我们就还没有理解民族精神,也就谈不上弘扬民族精神。我以为,只有立足于当代,从历史意识、主体意识、开放意识和批判意识出发,积极对待传统,理解传统,才能实现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合,也才能使民族精神之花结出现代化的丰硕之果。  相似文献   

6.
哲学史发展中的批判继承问题,是一个长期争论正在解决而没有很好地解决的问题,要继续深入研究哲学史及其他历史文化遗产,这个问题又必须妥善地解决。但要真正弄清并为人们所接受还是要依靠学术界、教育界各方面的群众智慧。笔者本此精神,拿出自己的一孔之见,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问题是解放后三十多年来中国近代史学界一直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讨论,是认识和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也是合理地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行分期和建立完整的中国近代史体系先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过去对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讨论,主要侧重于从中国近代史的前半段(1840—1919年)的过程中去探讨,这样势必会割断历史,使有的问题找不到明确的答案。本文试图从完整的半殖民  相似文献   

8.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首先是要将它“保”下来,更重要的是要考虑让它“活”下去,也就是在对文化遗产整体保护的前提下,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在理念与实践上有创新,形成了整体性、多元化的特色.以可持续发展视角对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应做到:妥善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整体长远规划;强化创意,促进文化遗产多元化开发;遵循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客观规律,“循序渐进,有机更新”;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社会公共形象,动员公众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9.
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人们共同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自己的传统,也都要发展进步。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民族传统和民族进步问题,既是一个理论认识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因此,探讨研究这个问题在当前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下面分几个问题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赫哲族聚居区的城镇化进程也不断加速,但与此同时,赫哲族传统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境"遭到破坏,如何协调城镇化建设与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是我们必须面对并需解决的问题。笔者对赫哲族的主要聚居区———佳木斯市开展个案研究,探寻在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开展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1.
如何对待形而上学,这是被一些论著搞得相当混乱的一个问题。而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均有重要意义。恩格斯在批评费尔巴哈简单地对待黑格尔哲学时指出:“仅仅宣布一种哲学是错误的,还制服不了这种哲学。象对待民族的精神发展有过如此巨大影响的黑格尔哲学这样的伟大创作,是不能用干脆置之不理的办法加以清除的。必须从它的本来意义上‘扬弃’  相似文献   

12.
<正> 解放前青海省的社会性质如何,对此,虽有不少学者作过探索,但始终未有定论,而在研究地方经济的许多现实问题时,又无法割断与历史的联系,因而,深入讨论这个问题的必  相似文献   

13.
生态博物馆在保护西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方面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历程,在保护对象方面,经历过从单一器物、建筑单体、建筑群体、历史地段、整体环境的扩展过程;在保护范围上,经历了从城市向乡村的延伸过程,在保护方式上,则表现出从收藏展示、就地保护、原真性保护、功能动态保护的发展趋势。在这个过程中,生态博物馆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探索历程。生态博物馆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保存在农业社会中长期形成发展的民族文化和地区文化,从更长远的观点来看是如何在日益全球化和商业化的当今世界保持文化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崇高的信仰。我们信仰马克思主义 ,首先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认真面对“在变化的条件下 ,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个深层次的基本理论问题。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最根本的是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动摇 ,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 ,教育人民  相似文献   

15.
必须继承文学艺术遗产人类社会生活的历史,是有继承性的。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这种创造工作并不是随心所欲,并不是在由他们自己选定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是在那些已存在着的、既有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情况下进行的。”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是否承认历史的继承性,尊重历史还是割断历史,随心所欲地还是遵从客观规律来进行创造历史的活动,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一个根本分歧之点,因而也是我们的世界观、方法论里的一个重要问题。历史,历史遗产,历史发展中所造成的情况和所遗留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是客观存在的东西。割断历史,抛弃遗产,离开前人  相似文献   

16.
文化遗产的传统传承和数字传承,既经历了并正在经历着传承使命的变迁,也面临着相互对话、相互交流的共生处境。在此处境中,如何对待他者与自我的互解与互换,如何处理俯视、仰视与平视的角度,如何实现相互的议程设置,都应该被提到议程上来。这些问题的提出及其结论关乎到民族文化遗产本身作为主体的话语权,而这是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时,至少应准确把握住以下几个要素:第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不是由阶级或阶层决定的,而是以掌握传统知识、传统技能与传统技艺的多寡决定的;第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是历史的产物,但同时又必须以活态的方式传承至今;第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具有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第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分布在民间文学、表演艺术、传统工艺、传统节日、传统仪式、生产知识、生活知识及文化空间八大方面。而那些与此有关的各种"工具"、"实物"、"制成品"即或对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特殊意义,也不能视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
我体会到,学习毛主席著作,一定要在思想改造上狠下功夫,这就要紧紧抓住两个根本:改造的根本问题——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人生观;改造的根本途径——积极参加革命实践。紧抓根本问题不断开展思想斗争思想改造的实质,就是用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世界观,改造自己的资产阶级世界观。首先的和最主要的,就是要解决为谁服务、为何活着的根本问题。我们对待工作、学习,对待艰难困苦和生活享受,对待集体和同志,对待批评表扬,……等等问题的态度,都是以这个根本问题的如何解决为转移的。解决这个问题对理论工作者还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决定着我们能不能彻底了解与真正掌握毛泽东思  相似文献   

19.
在历史科学中,如何对待和处理论与史的地位与关系,是一个极为重要而又争论未决的问题。这个问题,过去不少同志虽曾提出一些有益见解,但都没有作出正确而又全面的论述。我认为:在历史科学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保护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想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首先要弄清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按固有规律对其实施保护.在这个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保护好传承人是问题的关键.在处理"保护"与"经营"这对矛盾上,只要坚持历史上走市场的继续走市场、历史上不曾走市场的不要走市场、介乎两者之间的谨慎走市场的原则;在处理"保护"与"开发"这对矛盾上,只要秉承"保护"与"开发"可以"同时并举"、但务必"分别实施"的原则,通常都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必须重申的是,我们可以利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但万不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成专门伺候GDP的婢女.此外,要想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必须学会既能以历史的眼光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能站在时代的高度发掘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