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分别利用结合环境管理策略的自然可处置和管理可处置径向DEA方法测度了中国大陆地区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2000-2011年的合成效率得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区经济效率和环境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地区;中部地区经济效率和环境效率则强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十一五"期间经济效率和环境效率相对于"十五"期间无显著变化;中、西部地区"十一五"期间经济效率相对"十五"期间显著下降,而环境效率并无显著变化。结合自然可处置和管理可处置环境管理策略,研究表明:东部地区应对更严格的环境管制拥有相对较低的机会成本,而中、西部地区为应对"十一五"期间更严格的环境管制不得不控制其经济增长的投入,从而导致经济效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环境技术效率与污染减排成本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利用方向性距离函数考察了2001-2010年期间中国农业环境技术效率,并评估了中国农业污染减排成本。研究发现,中国东部地区农业环境技术效率水平最高,西部次之,中部地区最低。在样本期间,各地区农业环境技术效率水平都有所提升,尤其是东部地区增长最快。中国农业污染减排成本巨大,严格的农业环境管制政策将造成94.52亿元的农业生产损失,占农业总产值的7.88%,且各地区减排成本在样本期内均呈增长趋势。此外,东部与中部地区减排成本高于西部地区,在三大地区内部,减排成本最高的均为农业大省。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综合环境污染水平指标,运用1991--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创新性地通过因子分析法,分析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结果表明: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均呈“N型”,但地区之间正处于不同的阶段,东部地区的综合环境污染水平随经济增长呈下降趋势;中部和西部地区综合环境污染水平随经济增长呈上升趋势,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来自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资源禀赋效应和环保规制效应。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法建立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采用改进的TOPSIS法对来自不同行业的66个中小企业的发展能力差异进行评价,所选取的样本企业都是来自于东部地区,从而消除了区域差异的干扰.通过建立量化的行业差异折算系数来揭示各个行业的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存在的差异,并建立了剔除行业差异后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提升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地区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晶 《统计研究》2012,29(9):24-3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参照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标准的有关研究,利用2010年工业和服务业数据,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地区分布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08-2010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2010年增加值达到25513.71亿元,占GDP比重为6.36%,比2008年提高0.54个百分点。从地区分布上来看,东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模较大,行业优势明显;中西部在发展规模和程度上均相当,其中西部略好于中部;东北规模最小,发展也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6.
西部开发:政策涵义与发展体系构建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康君 《统计研究》2003,20(2):29-4
中国经济能否保持稳定、持续的长波增长 ,一个关键因素是能否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解决好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问题。如果说沿海和中部地区的问题更多的是如何解决好与国际规则接轨以及从数量型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 ,那么西部地区则同时面临着生存、改善、提高和进步的一系列问题。如果不能找到西部地区发展的特有模式 ,而简单地套用发达国家或东部地区曾经使用过的发展模式 ,可能导致的后果将不是开发西部 ,而是破坏西部 ,从而进一步扩大西部与东、中部地区的差距。中国西部的落后不是哪个单一要素的短缺 ,而是体现为整个系统的低效——…  相似文献   

7.
王丹丹 《统计教育》2007,(10):53-54
基于经济普查数据,对外资经济的地域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如下基本特点:从区域分布来看,外资经济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从具体投向来看,外资经济的产业投向以第二产业为主;从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分布来看,中部地区外资经济从业人员数及劳动报酬逊于东部和西部地区;从经营绩效看,东部地区具有明显优势,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水平。  相似文献   

8.
建立中国居民消费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各地区综合消费能力大小,分析各地区居民消费能力的变异系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消费能力的洛伦茨曲线,给出了基于人口不等分的消费基尼系数计算方法。对2008-2011年中国居民消费支出数据进行分析,并与多项式法计算消费基尼系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变异系数与消费基尼系数的相关系数达到0.993,消费基尼系数的设计是合理的;中国三个区域的消费差异有所不同,东部地区的消费基尼系数最大,中部地区的消费基尼系数最小,西部地区的消费基尼系数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9.
农民家庭收入对城镇住宅价格支付能力强则有利于推进城镇化进程,反之则不利于推进城镇化.通过构建农民家庭收入与城镇住宅价格支付能力评价指标,对全国以及各地区农民家庭收入对城镇住宅价格支付能力进行评估可知,从全国平均状态看,支付能力较弱.分地区看,东部除河北、山东、江苏地区外,其他地区支付能力不足,北京、上海与海南为严重不足;中部地区支付能力略强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与东北大部分地区支付能力强于全国平均水平,四川、陕西支付能力存在不足,内蒙古支付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Super-SBM模型测算中国2006—2018年工业企业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绿色创新效率,在此基础上,基于区域异质性视角,通过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中国工业绿色创新效率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并表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异特征;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效应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依次通过单一门槛、双重门槛和三重门槛检验;各地区行业规模、人力资本和市场竞争力显著促进工业绿色创新,而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因此,应因地制宜设定环境规制政策,充分考虑地区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把握好环境规制的有效强度,从而实现环境保护和绿色创新效率提升的双赢。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中国产业部门在环境影响下的综合发展绩效,文章基于2002—2017年中国投入产出数据,利用三阶段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我国产业部门环境效率及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结果发现:(1)剔除外部环境因素后的中国产业部门环境效率有所上升,但其潜在提升空间仍然较大。(2)2002—2017年中国产业部门的环境改善潜力主要来源于SO2减排潜力,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等产业部门的环境改善潜力较高。(3)中国产业部门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技术因素,其他服务业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高达59%。  相似文献   

12.
运用DEA与Malmquist分解方法对“十一五”期间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能源效率进行了测度研究.得出结论:从DEA模型结果看,上市公司的节能潜力大,总体能源效率提升空间接近20%,技术效率提升的空间在15%以上;2006-2009年一半左右的公司规模报酬递减,发展规模有待改善;按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将钢铁公司分为能源效率优良、有待提高、不足、有潜力四类;钢铁公司年能源投入冗余在5%左右,但公司差异较大.从Malmquist指数分解结果看,能源效率提高主要由技术进步引导,管理水平的提高与规模经营起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最新的全国42部门投入产出表,创新性地编制出2007年全国能源投入产出表、全国绿色能源投入产出表,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两表间的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及能源部门环境成本弹性系数,结果表明:煤炭开采业、石油开采业、火电业和炼焦业对其他部门的制约程度更大;石油开采业、石油加工业、火电业和炼焦业对其他生产部门的“拉动”作用明显下降;天然气开采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有明显改善;煤炭开采业、石油开采业、火电业和石油加工业的生产成本受环境治理成本变化影响较大.鉴此,提出中国“十二五”期间能源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吕冰洋等 《统计研究》2021,38(11):101-114
在完全竞争市场假设下,不同地区资本回报率应趋向统一。基于这一前提,本文首次将微观数据汇总到地区层面,借鉴“价格法”的思想,基于“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引导资源配置”提出资本要素市场分割测算方法。本文使用1998—2013年的工业企业数据库,分别在省份、地市层面测算工业、重工业、轻工业、高端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的全国资本要素市场及省份内资本要素市场的市场分割程度。研究发现,第一,整体来看,1998—2013 年各类资本要素市场分割程度大幅度下降,下降幅度在50%左右,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下降尤为明显。分阶段来看,资本要素市场在第一阶段(1998—2002年)及第二阶段(2002—2008年)均趋于整合。第二,基于地级市层面的测算发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地区的市场分割下降幅度大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地区,且在样本期末前者的市场分割程度低于后者。第三,基于省份层面的测算发现,全国各行业市场分割平均下降幅度大致在49%~63%之间,东部沿海地区市场分割程度相对低于内陆地区。第四,增加市县级政府税收共享比例在调动地方积极性的同时会加剧市场分割,而中央政府在更大范围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推动资本要素市场整合。  相似文献   

15.
余静文等 《统计研究》2021,38(4):89-102
中国银行业在金融体系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一直是金融发展的重要部分。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银行业以国有银行为主的结构出现了重大变革,银行业竞争程度不断提高。关于银行业竞争的经济效应存在“市场势力假说”和“信息假说”两个假说,本文尝试在银行准入管制放松政策的背景下和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情境下,利用匹配的微观层面数据来实证检验以上的假说,主要得到以下几个结论:首先,银行业“松绑”有助于企业“走出去”; 其次,采取倾向性得分匹配方法应对样本选择问题, 并用工具变量方法应对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最后,银行业“松绑”引起的融资成本下降是银行业“松绑”影响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渠道,企业“走出去”的分析结果也支持了中国情境下银行业“松绑”的“市场势力假说”。本文的研究为银行业改革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提供了重要证据,并验证了中国情境下银行业“松绑”的“市场势力假说”和“信息假说”,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评估中国银行业改革的经济效应,对更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苏为华 《统计研究》1996,13(5):34-37
论统计指标的构造过程苏为华ABSTRACTTheconstructionofstatisticalindicatorsisaprocessofcomplicatedlogicthind-ingthatcanbedividedintoaseriesof...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earlier contributions of Bross (1985) and Millard (1987) who point out that when conducting conventional hypothesis tests in order to “prove” environmental hazard or environmental safety, unrealistically large sample sizes are required to achieve acceptable power with customarily-used values of Type I error probability. These authors also note that “proof of safety” typically requires much larger sample sizes than “proof of hazard”. When the sample has yet to be selected and it is feared that the sample size will be insufficient to conduct a reasonable.  相似文献   

18.
吴璟  徐曼迪 《统计研究》2021,38(9):75-88
本文围绕城镇家庭户自然增长、城镇家庭户机械增长和城镇存量住房拆除三项需求来源,设计了基于人口普查等公开统计数据定量测算城镇新增住房需求规模的系统性方法,对2001—2010年和2011—2015年间全国和各省份城镇新增住房需求规模进行测算与分析。在此期间新增住房供需关系经历了从基本均衡向供过于求的变化,同时存量住房拆除引致的被动需求取代城镇家庭户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引致的主动需求,成为新增住房需求的最主要来源。东、中、西部省份在新增需求规模、新增供需比、需求结构等方面表现出明显差异。本文还进一步对2021—2030年的发展趋 势进行了定量预测。由于三项需求来源均趋于下降,2021—2025年和2026—2030年间全国年均城镇新增住房需求规模预计将较2011—2015年间分别下降33%和53%。本文设计的城镇新增住房需求规模测算方法和预测思路能够为各级政府“十四五”住房发展规划编制、房地产企业战略制定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翔  何欢浪 《统计研究》2021,38(7):64-75
本文基于我国企业微观数据,利用清洁生产行业标准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对清洁生产标准实施后的制造业企业“产品质量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清洁生产环境规制尽管在短期内存在“负向挤出效应”,但会通过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成本投入效率两大途径在长期显著促进企业产品质量升级,并且政策的影响存在“时间堆积效应”。拓展性分析发现,合规成本规模的差别性、要素密集度的异质性与政策执行的严格性是清洁生产环规规制对企业产品质量产生分化影响的重要原因。进一步通过行业产品质量的动态分解发现,行业产品质量升级的54. 80%源自清洁生产环境规制带来的资源再配置效应。本文对于认识如何通过绿色转型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间品进口作为国际技术溢出的主要途径,对促进一国生产及出口结构升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2000-2011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统计数据库的合并数据,基于进口产品种类变化的利得视角,考察了中间品进口种类扩张对企业出口复杂度提升的影响效应。研究显示:企业从国外进口更多种类的中间品有助于促进其出口复杂度的提升,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处理、更换核心指标测度方法等多种检验后,具有较好的稳健性;从影响机理上看,中间品进口种类扩张主要通过“产品创新”的直接途径和“生产率提升”的间接途径来推动企业出口复杂度的提升;此外,受进口来源国类别、企业所有制形式以及行业技术特征等异质性因素的影响,中间品进口种类扩张对出口复杂度提升的影响程度存在不同。本文从经验上证明了“以进口强出口”发展模式的合理性,对评估我国当前正在实施的“扩大进口”政策的经济效益,以及推动“贸易强国”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