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厉华 《科学咨询》2010,(16):20-20,63
重庆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红岩精神、三峡移民精神交相辉映、光芒四射。其中,红岩精神不仅在革命传统教育中独树一帜,而且也是重庆旅游文化中最成熟和最具有成长性的红色资源。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它是重庆历史中积淀升华了的一种带有民族性的精神张扬,它与中国人民奋斗的历史,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紧密相连,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生动教材。  相似文献   

3.
以“爱国、创造、清贫、奉献”为内涵的方志敏精神,是中华革命文化中的“精气神”。它像一盏明灯,指引着人们前进,像一颗明珠,历经岁月仍光芒璀璨;像一座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更需要方志敏精神。  相似文献   

4.
巍巍歌乐山,滚滚嘉陵江,承载着重庆三千多年的文明史。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红岩以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彰显着一种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的一红岩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不管是谁,只要您走进红岩这片热土,心灵都会受到震撼,思想都会受到洗涤,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教育。在党风廉政建设的今天,红岩作为爱国主义和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它的宣传教育功能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是我党巨大的精神财富,将其融入医卫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将产生巨大的教育价值。因此,医卫类高校应在思政教育课堂中融入革命精神、在校园文化中大力宣传革命精神、在社会实践中体悟弘扬革命精神、在教师队伍中持续开展革命历史教育,从而提高医卫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新时代德才兼备、勇担使命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6.
我们要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军队和全国各族人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浴血奋战的伟大历程,弘扬崇高革命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承德广播电视台新媒体平台围绕“传承红色基因、推进绿色发展”为主题的采编实践,总结提炼开展红色教育、产业振兴为主线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实践经验,研究评估创新新媒体传播思路、手段和渠道,拓展红色教育实践、丰富绿色发展内涵的执行过程、传播方式与路径展望。  相似文献   

8.
红岩精神,作为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所蕴含的革命道德,对我们今天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加强各类学校学生道德情操修养,提供了极好的教育资源。一、继承发扬红岩精神,培育无产阶级勇敢精神勇敢是同怯懦相对立的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范畴。马克思主义认为,真正的勇敢是指为了人类的正义和进步事业而不畏艰难险阻,不怕困难牺牲的精神和品质。它包含着两方面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对信息化有了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并在各自岗位的实践中推动了信息化发展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延伸。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是普遍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观在当今信息化社会有了更充分的体现。从技术创新和打破、重组原有秩序和结构方式上看,信息化正在逐步深化一场精神革命。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权观念的进步,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我国现行立法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规定却不完善,理论界也存在很大争议。本文着眼于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逐一分析了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功能,并就我国民法精神损害赔偿适用范围的有关规定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1.
崔佳 《决策导刊》2010,(3):32-33
作为一个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由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和歌乐山烈士陵园组建而成的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在近10年的发展历程中,以"依托红色革命文化,创新产业经营理念"为方针,不断整合旅游资源、加速市场运作,  相似文献   

1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如何,创新精神怎么样,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大学生中培育民族精神和创新精神,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学生民族精神和创新的弘扬和培育是统一的,在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同时培育其创新精神,将更有效地实现大学德育的目标,使大学生毕业后更好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功立业。  相似文献   

13.
从1945年到1966年,安子文同志在中央组织部先后担任副部长和部长。我们有幸在不同时期与他一起工作,他那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宽广的革命胸怀,高尚的道德品质,给我们留下无尽的记忆和怀念。  相似文献   

14.
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已经出版了超过250年,在这长达两个多世纪里,书中呈现的思想不仅成为了西方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思想,而且成为了大众的普遍认识。随着西方资本主义革命的铺开,资本主义共和政体开始成为西方国家政体的主要组织形式。虽然存在不同的表现方式,但其内核都是由法律精神构成。在书中,孟德斯鸠比较了三种政体模式,并对其运转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作为着墨最多的共和政体,孟德斯鸠在当时提出其法律内核框架时,是基于什么考虑的呢?经历过众多变化后的世界,他的思想又有什么新的意义?这是本文试图回答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社会,民事纠纷层出不穷。精神损害赔偿作为一种对精神层面法益予以保护的诉求誉一直引起司法界和学术界的关注.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精j神损害赔偿的规定还不完善,因此有必要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进行深入研究,以推动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不断走向完善。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大指出:"建设知识+技能+创新型人才,大力弘扬工匠、劳模精神,营造精益求精的敬业风尚和劳动光荣的社会风气"。这一陈述突显了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的时代内涵,对我们做好新时期地质调查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内蒙古地调院要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引导全院践行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培养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建设亮丽内蒙古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7.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是维系本国、本民族人民生存发展的根基。中华民族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以伟大的民族精神为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18.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塑造民族之魂。 一个前进的时代,总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一个发展的民族,总有一种积极进取的意志。  相似文献   

19.
陈琛 《经营管理者》2009,(22):252-252
近年来,精神损害赔偿一直是法学界和司法实物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也是对我国相关法律和法规进行反思性检讨的研究课题。确立并完善精神损害制度,是出自维护权利的需要,也是权利人维护自身精神利益的必然前提。本文尝试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人文内涵和价值追求的角度出发,对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基本概念的理解、原则方面做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张国强 《经营管理者》2009,(24):362-363
本文旨在切入以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等哲学家为代表于继承和碰撞中确立的道路,探索"悲剧精神"启蒙现代之可能性!为焦虑、浮躁、沉沦的现代人寻求生存意义!较之东方,"悲剧精神"一直是西方人文核心范畴,"悲剧精神"的复兴甚至成为西方人文兴盛的标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