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是侵权行为法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能否正确确定其归责原则,涉及能否妥当地救济受害人和能否在道路交通领域内起到抑制侵权行为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侵权行为归责原则的分析,认为我国在机动车之间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应实行过错责任原则;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应实行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2.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作为交通事故行政处罚、刑事诉讼以及民事诉讼的重要讧据,对行政相对人的权益影响巨大。为了提高交通行政部门行政行为的公正性,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应当被列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3.
机动车交通事故的基本责任方式为侵权损害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基本责任形态为替代责任和自己责任.如果构成共同侵权,则形成连带责任,出现的责任形态是自己责任的连带责任和替代责任的连带责任.应当根据侵权责任形态的基本原理,确定机动车交通事故基本责任形态的一般规则.  相似文献   

4.
交通事故认定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据法律和相关技术标准,对交通事故的事实、发生原因以及相关当事人法律责任的判断和确认,完全具备具体行政行为的构成要件,属于专业领域具体行政行为中的行政确认行为,不应认为是一种鉴定结论。  相似文献   

5.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指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后,根据当事人的违章行为和交通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确认当事人责任大小的单方行为。按照《办法》的规定,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具有以下作用:其一,是公安机关对造成  相似文献   

6.
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之后,对赔偿主体的认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直接关系到受害人能否得到及时、合理的赔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给受害人人身、财产带来的损失.现实当中,事故车辆的情况非常复杂,所有人和使用人往往是不一致的,需要根据不同的所有与使用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研究,做出正确的认定.应当力图避免把不该承担责任的人当作责任方,更不应使真正的责任人逃脱法律的追究.  相似文献   

7.
目前司法实践中,在准确确定交通事故赔偿责任主体方面存在困难和问题。在参考国外立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的立法状况,可以提出我国确定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原则和垫付人承担垫付责任的原因及范围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是由于道路交通事故而发生的责任人对受害人应当承担的侵权赔偿责任,即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之后,造成了受害人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事故责任人对受害人依照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应当承担的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其构成要素为车的要素、人的要素、道路与交通的要素和事故与责任的要素。  相似文献   

9.
基于无人驾驶汽车的特殊性,传统交通事故责任规则难以直接有效化解纠纷、合理平衡各方利益,尤其是难以合理确定责任主体.考虑到无人驾驶技术应用场景之不同,有必要区分公用、商用及自用场景,通过严格责任、合同责任和公平责任予以应对,将其纳入既有侵权规范体系内,类型化解决责任认定问题.同时,引入新型责任保险和赔偿基金制度,并借鉴船东互保协会模式来解决其侵权难题,以保障受害人获得充分救济,从而实现科技发展创新与法律平稳运行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道路交通事故侵权归责原则,是指确认道路交通事故侵权责任归属所必须依据的法律准则,即依据何种标准来确定道路交通事故中的民事责任。一、国外关于道路交通事故归责原则概述美国从过错责任到无过错责任的演变。直至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大多数州的判决还对交通事故的加害人采取过错责任原则。虽然到目前为止,美国还没有以制定法明文规定在交通事故案件中彻底放弃过错责任,而直接采用无过错责任制度,但是,以保险制度为一种中间步骤,美国侵权法在道路交通事故领域的发展趋势正在逐渐向无过错责任制度演变。德国率先确立无过错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11.
在最高法院未颁布系统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司法解释前,各地法院分别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指导意见.针对地方性的指导意见,总结其收获和不足,在立法价值提升和深化、功能审视与定位、赔偿数额确定化和认定标准的人性化方面进行深刻反思.未来立法中除了在《交通安全法》和《侵权责任法》的框架内加以细化和补充外,还要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在责任分担方面反思支配论和利益受益论,在排列体系上更加规范,在处理机制上更加灵活,同时要修订一系列配套的司法解释,并建立配套的工作体制和机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道路交通事故呈上升趋势,由公安机关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引发的诉讼也在逐年增加.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否可诉,理论界与司法实践部门有着不同的说法.本文通过理论的分析,透过法律的规定,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可诉性以及是否属复议前置等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3.
侵权责任方式的类型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权责任法》第15条规定了八种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由侵权的后果究竟能否被债的效果所涵盖这一思考出发,在解释论上,可以将这些责任方式区分为损害赔偿型责任方式与非损害赔偿型责任方式。这一归类对侵权责任的构成具有重大意义:仅在适用损害赔偿型责任方式时,才在侵权责任的构成上要求损害、过错、因果关系等要件。  相似文献   

14.
王梦迪 《理论界》2020,(2):58-65
交通事故的发生与交通肇事罪的认定一直存在着交叉地带,对交通肇事逃逸的问题如何定性,应抓住三条线索进行判断:一是基于否定说认定合法行为不能作为先行行为引起作为义务;二是承认逃逸具有双重性质,但是都要在"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基础上才可认定;三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作为行政管理性质的文件,不宜作为刑事责任认定的直接来源。进一步讲,刑事处罚作为最后的保障法,应当遵循其谦抑性,在刑事认定时要避免行政违法行为入罪的扩大化。即使不能通过刑罚来消弭行为人造成的后果,还有民事赔偿、行政处罚等手段来对行为人进行处罚。  相似文献   

15.
《电子商务法》用三个条文规定了四种电子支付服务提供者的损害赔偿责任,即不符合支付安全管理要求损害赔偿责任、支付错误损害赔偿责任、未经授权支付损害赔偿责任和发现未经授权或者收到未经授权通知却未及时采取措施的损害赔偿责任,用以规范电子支付服务提供者履行电子支付服务合同义务的行为,并对造成用户损失的行为进行追责。这些损害赔偿责任都是在电子商务交易中,于电子支付辅助性法律关系即电子支付服务合同关系中发生的违约责任,同时符合《侵权责任法》关于侵权责任构成的要求,构成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竞合,受到损害的主体有权选择违约责任或者侵权责任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具体衡量,适用侵权责任规则保护电子支付服务合同关系中用户一方的合法权益更为有利,且《电子商务法》第54条、第55条、第57条主要是从侵权责任角度进行规范的。因此,将这些损害赔偿责任作为侵权责任进行解读是正确的。在司法实践中,应当正确理解这三个条文规定的四种电子支付服务损害赔偿责任,正确适用规范,以实现《电子商务法》的立法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机动车交通事故赔偿责任包括保险责任限额外机动车保有人的侵权赔偿责任和保险责任限额内保险人的保险赔偿责任.前者以公平与效率价值的平衡为基点确定责任归责原则利于各方利益均衡;后者乃保险人之保险义务,于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中,一旦交通事故发生,保险人即依照"限额无过失主义"赔偿原则履行义务.该险以利于受害人迅速、有效并且得到基本保障为目的,实效上却因该险的缺陷而减损.  相似文献   

17.
发生交通事故,应首先分清双方责任。如需提出损害赔偿,还有项目和标准的要求。据国务院1991年发布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规定: 第一、损害赔偿的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护理费、丧葬费、死亡补偿费、被抚养人生活  相似文献   

18.
《侵权责任法》第六章用数个条文具体规定了交通事故的责任主体。交通事故责任赔偿范围的确定应遵循完全赔偿原则和过失相抵规则,既要赔偿直接与间接财产利益损失,也要赔偿精神利益损失。  相似文献   

19.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实施对解决交通事故的赔偿问题,切实保护交通事故受害人的利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其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需要相关部门不断地在实践中完善这一制度。本文仅从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中的赔偿责任进行探讨,主要针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赔偿原则、赔偿范围及没有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情形下的赔偿规则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交通事故案件典型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事故引发的纠纷是司法实践中常见的纠纷之一,交通事故案件的处理关系到各方当事人的利益。在处理交通事故时,应当准确定性,明确交通事故案件中的当事人及其权利义务。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标准和损害赔偿计算期限方面,应尽快完善相应规定,以体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