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从民族宗教到帝国宗教——基督教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爱兰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
基督教产生于罗马帝国的全盛时代 ,初始是犹太人的民族宗教 ,是被压迫者的宗教。但基督教在成长过程中信徒的民族成分、阶级成分、教义以及与罗马帝国的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最终一步步发展为罗马帝国各阶层人士都信奉的帝国宗教。 相似文献
2.
厉永平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5,33(6):79-82
本文以社会道德为出发点,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早期基督教迅速发展的原因。作者认为,基督教能够在罗马帝国的残酷镇压下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基督教填补了罗马帝国的“道德真空”,给予人民群众以强大的精神力量。因此,早期基督教发展最大的动力就是“深入民心”。 相似文献
3.
陈舒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5(1):60-63
基督教与罗马帝国几乎诞生于同一历史时期,这虽是出于偶然;但随着帝国皇权的日益加强,基督教也发展为帝国内范围极广、极其兴盛的宗教,这却决不是偶然的.皇权的加强摧毁了罗马的传统,为基督教的骤兴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吴天明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3,(4):34-37
人殉本是古人食人礼俗的延伸,故其初衷是为死者提供肉食,但其中又隐含着两大目的一是征服异族,所以大量杀殉异族奴隶;二是推动本族进化,所以同时也杀殉本族老弱病残者.因此,人殉虽极野蛮,但在当时亦有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5.
宋佳红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58(1):32-37
英国宗教改革时期,教士结婚的合法化进程一波三折,已婚教士的命运也随之起浮变化。这主要是由都铎政府的宗教政策缺乏连续性,民众对教士结婚存在心理障碍,以及教士婚姻本身存在问题。教士结婚是对人性与理性的回归,它促进了新教教义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周剑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1):22-25
欧洲中世纪的文化是经过日耳曼、基督教和希腊罗马三重文化因素的整合运动,逐步形成的一种共有的基督教新文化。在这一文化构成中,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和蛮族文化,分别提供了理性、信仰和习俗三大基本要素。当未被教化的日耳曼蛮族人接手罗马世界时,不去也无能接纳原已衰落的高度智力化的希腊罗马文化,却接受了具有神秘性的基督教信仰文化,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相似文献
7.
8.
试论早期基督教的产生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建武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1(2):41-45
基督教初兴之时 ,具有一定的社会改革意义。原始基督教运动是当时罗马帝国境内被压迫人民要求解放的运动 ,在基督教的教义里面 ,潜藏着被压迫阶级渴望解放的宗教激情。不过 ,原始基督教在本质上是消极的 ,它除了发泄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情绪外 ,没有任何革命运动的实践 ,只能引导人民耽溺于宗教的幻想。基督教这种虚幻、消极的属性 ,终致被奴隶主阶级所利用。经过剥削阶级的改造 ,原始基督教的阶级憎恨和复仇情绪逐渐淡薄和消退 ,被压迫阶级性质的宗教逐渐蜕变成为维护罗马帝国统治的最有效的政治工具 相似文献
9.
杨茂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5):94-97
自春秋中期始,楚人牲、人殉习俗迅速发展,春秋晚期达到鼎盛,战国之世开始衰落。楚人牲包括三种形式,即献俘祭社、祭河神和奠基牲。根据殉人身份不同,楚人殉分为三类,妻妾从死、嬖宠从死和奴隶从死。与秦文化区相比,楚人牲、人殉习俗较为少见,这与楚国进步人士反对、人本主义思想的发展以及俑葬的兴起等相关。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作为欧洲压力集团之一的基督教工会通过其国际组织———国际基督教工会联合会 ,以个人活动和参与欧洲机构正式协商机制的方式 ,试图在欧洲早期一体化进程中维护基督教工会和工人的权利及利益。该组织的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 ,但从总体上讲 ,其对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的影响仍然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1.
奥古斯都时期罗马帝国城市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一方面是对希腊化时期以来古代世界城市化运动的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也与奥古斯都在位时期所推行的各项改革政策有关。因此,它是历史继承性和客观条件成熟双重作用的结果,它不仅为罗马帝国,而且为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创造并且传播了文明。 相似文献
12.
陈可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3):128-130
罗马共和末期和帝制初期,家奴和被释奴由于和主人关系密切,往往作为主人的亲信参与罗马的政治斗争,在罗马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相比较而言,被释奴要比家奴的影响更大,他们有些被权势人物和帝制初期的元首委以重任,甚至担任重要官职。 相似文献
13.
王振霞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77-81
城市库里亚等级是罗马帝国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公元一世纪到三世纪,库里亚等级从自愿捐赠变为被迫捐赠,由乐于担任市政职位变为逃避任职。这是因为,随着罗马帝国政治体制从元首制向君主制的过渡,元首及其官僚机构控制了城市的经济、司法和行政大权。 相似文献
14.
何立波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1):119-124
与古代世界其他国家不同,罗马帝国的财政体系分为国库和元首私库两种。前者属于国有,元首不能继承;后者为私有,元首可以继承。作为罗马帝国元首制的经济基础,元首私库在奥古斯都创立之后,随着元首对它不断进行扩充,其财力日益强大,而国库则逐渐衰落。从弗拉维王朝时期起,随着国家财经大权悉归元首,国库和元首私库的差别不断缩小,到公元3世纪时二者差别消失。 相似文献
15.
李大维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2):119-124
为当前打击海盗提供借鉴和参考,就罗马帝国时期海盗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认为,海盗的存在有其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当时海盗已影响到罗马帝国的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全;罗马帝国采取组建帝国舰队、特设专职官吏等措施打击海盗;蛮族海盗的入侵加速了晚期罗马帝国的灭亡。 相似文献
16.
孙鹏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6(1):55-58
城市化广泛传播了城市生活方式和罗马文化 ,促进了帝国社会和文化转型。扩大了帝国的统治基础 ,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城市自治制度 ,解决了兵源和官吏短缺问题 ,巩固了帝国在行省的统治 ,促进了帝国城市经济的发展 ,加速了西欧凯尔特人的文明开化 ;发达的道路交通系统加速了基督教的传播。但是政治因素的介入和过度忽视经济基础的作用 ,片面追求生活方式城市化 ,造成城市财政困难 ,削弱了帝国的统治基础 相似文献
17.
罗马帝国时期农民的负担体现出其随意性、不公平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导致农民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在于帝国机构臃肿, 各种费用剧增, 从而加重了农民的负担。这不仅对罗马帝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而且加剧了罗马帝国衰亡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王瑞红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8(3)
纵观罗马历史,军权方面存在从元老院集体手中日益集中到一派、一批人,进而集中到一个人手中的嬗变过程.这种嬗变使皇帝一手执掌军政大权的体制得以确立,加之帝国没有严格的继承制度,因而军权时常失控,进而导致帝国政局混乱、内战频仍,赋税沉重、经济衰弱,军队堕落腐化、国防松弛,最终使帝国走向灭亡. 相似文献
19.
张晓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导致罗马帝国三世纪危机的原因很多 ,但军队的堕落是重要原因。军队发动内战 ,动辄废立皇帝 ,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军队忙于内战 ,疏于边防 ,选择能够给予他们最多战利品的人作皇帝 ,使帝国长时间遭受血腥内战和外族入侵的折磨。持续不断的内战中 ,军队像侵略者一样劫掠城市 ,罗马帝国陷入无政府状态。三世纪危机对罗马帝国是致命的打击 ,帝国从此拉开衰落的帷幕 相似文献
20.
王恒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2-15,28
罗马法的世俗化是罗马法历史发展演进的结果。世俗化的本质是去宗教化,反映的是人对神的驱逐。罗马共和国前期发生的罗马法走出神龛、为平民所知悉并不是"世俗化"的表现,而是大众化过程。因为当时不具有"去宗教"的社会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