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基于关键期假说,从四个方面讨论了年龄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通过分析认为,年龄只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因素之一,关键期并不是决定第二语言习得成败的分水岭。文章还结合我国外语教学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外语学习主体是外语教学理论研究中的重要因素,而关于初学者曩佳年龄的争论更是一个热门话题.是否存在"年龄越小,外语习得的效果就越好"这种说法?成年人和儿童在二语习得方面究竟有哪些异同?本文从年龄对二语习得的速度和效率的影响入手,结合本国情况,分析其对当今中国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综述国内外学者有关二语习得与年龄因素的研究,其中对关键期假说,年龄对语音、语法、词法、句法习得的影响及其原因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从而探讨这些研究成果对目前的外语教学有什么启发。  相似文献   

4.
从“随着年龄的变化,学习者情感、认知方式和文化因素有哪些变化?”这个问题着手,分析各年龄段在外语学习上的优缺点,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5.
未成年人犯罪出现低龄化趋势,这对我国的法律实践和社会治理带来了新挑战,适当引进“恶意补足年龄”,弥补我国“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对解决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和刑法的社会保障功能与保护功能的统一协调,是“恶意补足年龄”补充适应的理论基础.在实际操作中,应当从明确“恶意补足年龄”在刑法中的地位、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独立、确立专业的社会辅助机构、建立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使用符号分布检验法对我国“五普”中百万人口以上少数民族年龄申报准确性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发现,维吾尔族和黎族的年龄申报准确性较差,在资料分析时需要修正数据;在年龄尾数偏好上,回族和蒙古族偏好程度最轻,苗族、彝族、侗族、瑶族、壮族、傣族、哈尼族、布依族对0、2、8结尾的年龄有偏好,而对1、9结尾的年龄存在回避,藏族和雏吾尔族对奇数年龄回避,对偶数年龄有偏好。这一结果将对我国“六普”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英美法系恶意补足年龄规则表明低龄未成年人的主观恶意具有推翻低龄未成年人不承担刑事责任的效力。在普通法判例中,由于行为人尚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司法机关可以依据“青年折扣”量刑条款对行为人的罪责程度进行人为削减。在恶意补足年龄规则的启发下,我国刑法采用弹性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取代刑事责任年龄“一刀切”的立法。修订后的刑事责任年龄制度不仅有利于打击低龄未成年人的极端恶性犯罪,而且有利于实现保护社会利益和保障儿童权利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从儿童抓起,培养更多的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外语人才。根据儿童的心理、生理方面的年龄特点,探讨我国儿童学习和掌握外语的最佳年龄及途径。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世界性难题。面对当前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的趋势,通观我国古代、国外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关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立法,并基于维护社会治安和教育、保护未成年人的考虑,适度降低我国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对于完善刑事责任年龄制度,有效遏制未成年人犯罪具有重要意义,亦符合我国当今的社会背景和未成年人的成长现状。  相似文献   

10.
国外外语教学理论虽然对我国的外语教学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但却无法解决我国外语教学中的许多具体问题。要彻底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加强外语教学理论研究,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  相似文献   

11.
语言具有社会性、工具性和时空属性。语言的社会性可反映出人的心理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语言的工具性是人们交流的基础;而语言的时空属性突出表现为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发生的明显变化。概括性或简约化已经成为当今语言使用的一大特点。结合对语言的属性分析,探讨了在语言教学中运用这些属性的意义和方法,认为语言教学必须以交流活动为主,教学双方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更多地重视高科技给语言传播带来的影响,同时指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对语言属性合理利用、适度控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论语言功能和语言价值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结构、交际和社会文化三个方面的功能构成了相互依存的互动功能系统.从语言结构的价值观看,人类语言只有结构和形式上的差异,没有"发达"与"原始"、"复杂"和"简单"之分,更没有"优秀"与"低劣"之别.从语言社会文化价值观看,人类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以及不同的文化和文明,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只有通过渐进的、和谐共处的方式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才能真正把人类的社会文明不断推向前进.从语言研究的价值观看,各种语言变体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研究方法的不同价值取向,会影响语料获取的路径以及对语言事实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语言具有社会性、工具性和时空属性.语言的社会性可反映出人的心理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语言的工具性是人们交流的基础;而语言的时空属性突出表现为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发生的明显变化.概括性或简约化已经成为当今语言使用的一大特点.结合对语言的属性分析,探讨了在语言教学中运用这些属性的意义和方法,认为语言教学必须以交流活动为主,教学双方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更多地重视高科技给语言传播带来的影响,同时指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对语言属性合理利用、适度控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语言教学交际法涉及的基本概念“usage”和“use”的阐述,力图证实语言教学交际法的科学性和有助性,以期推动它的深入普及。  相似文献   

15.
语言嫉妒是语言态度的一种表现。世界语言系统中,语言嫉妒主要表现为国际地位低的语言对国际地位高的语言的嫉妒、本土语言对殖民语言的嫉妒、民间(土著)语言对官方语言的嫉妒等。语言人的语言嫉妒主要表现为操弱势语言的人对操强势语言的人的语言嫉妒、单语单言人对双语双言人或多语多言人的语言嫉妒、语用能力差的人对语用能力强的人的语言嫉妒等。语言嫉妒的产生跟语言地位和语言人的地位、语言矛盾和社会矛盾及民族矛盾、语言政策的制定是否合理得当等有关。提倡语言平等、反对语言歧视;注意兼收并蓄、化解语言矛盾;调整语言政策、完善语言规划;增强语言习得、适应语用环境等,是消解语言嫉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17.
不同语言间既存在个性特征,也存在共性特征,语言的共性是形成中介语的基础之一。语言共性源于语言产生的基础,这种共性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体现。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交通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交际日益频繁。人类交际带来语言接触;语言接触加剧了语言竞争,导致语言霸权与语言濒危。语言的本质、社会价值和语言态度促使语言权利的产生,语言权利促使语言维护。国际社会濒危语言维护的措施与经验对中国汉语国际传播及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们自身在自觉不自觉中形成的语言偏见或语言歧视,使得语言的使用者给语言穿上了身份高低等非语言因素的外衣。通过对一些自发的语言事实利用社会语言学家拉波夫、历史语言学家徐通锵和人类语言学家萨皮尔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得出语言并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即语言平等的事实。  相似文献   

20.
语言的ICM和语言研究的ICM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许多语言现象都具概率性、或然性和模糊性 ,因此不可能用逻辑性很强的语言学理论来分析研究。本文认为语言研究涉及的最为现实的模型 ,应该是人感知世界时产生的含有诸多因素的ICM(理想化认知模型 )方式。以客观主义哲学为基础的语言学理论 ,虽给人以对真实世界客观模拟的假象 ,但在解释模糊性质的语言结构或语言使用状态时 ,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而以体验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带有人的因素的ICM ,则能更现实地揭示语言使用的真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