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校英语专业汉英翻译课是一门培养高年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课程。教英语句法,引导学生对常用句式进行再认识,是汉英翻译教学的一部分。第一阶段的教学应培养学生具备敏感的句法意识和过硬的汉英句法转换能力,促使学生的英语知识转化为技能。在此基础上,第二阶段的教学应以几种常用实用文的翻译为主要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处理语篇的能力,从而实现汉英翻译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
英语诗歌是英语文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文学形式之一.作为吟诵性很强的文学体裁,了解英诗的音韵对于欣赏英诗至关重要.本文的目的不在于尽述英诗的韵式和各种传统诗体,而是以几首耳熟能详的短诗为例,从语音能够给读者带来的联想和感受入手,分析具体的元音、辅音、以及能够激发特殊情感效果的语音运用到诗歌中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诗歌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文学形式,我国的《诗经》、楚辞、唐诗、宋词,英国的古典主义诗歌、浪漫主义诗歌都是世界文学发展史上的绚丽瑰宝.诗歌的翻译也吸引着古今中外的众多译者.而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在汉英诗歌互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诗歌翻译过程中,意象的传达对于诗歌的理解也至关重要.介绍了意象的定义,通过引述许渊冲、王玉书、杨宪益和戴乃迭对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一诗的三种译本,分析了意象对诗歌翻译所起的作用,并探讨了古诗翻译中对意象的处理,从而说明意象的理解对于翻译诗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许渊冲先生的文学翻译理论———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的引入与解释,继而论述了许先生 的这一理论在其文学翻译作品、尤其是在《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中的体现。通过对阅读许译唐诗三百首的具体例 子的一些分析,阐述其翻译理论中的音美、意美、形美的内涵,中国古代诗歌汉译英的诗体论原则,翻译即“再创”的 观点,强调汉译英时重视“神似”,以及在翻译艺术风格上运用“从心所欲,不逾距”的规则等,表明许先生的理论在 中国文学翻译、中国文学以及让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方面具有巨大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翻译要达到“信”,仅做到严复所要求的是不够的。艾略特的“非个性化”理论给了译者达“信”的新启示。文章举人文思想在中译文中的得失,来讨论英诗的翻译。因为人文思想是英美文化的组成部分,贯穿英美文学,在英美诗歌中表现尤为显著。翻译大师的某些译作在形式内容等方面均可与原文媲美,但因未曾顾及诗歌中的“人文思想”而显得有些逊色。  相似文献   

6.
自由体和格律体的翻译形式在英诗汉译中因为原诗体例的不同而备有所长.以克里斯蒂娜·罗塞蒂《歌》的翻译为例,主张对于英语诗歌中的传统爱情诗歌,应以中国古体汉诗尤其是词体的形式进行翻译,以便更好地传达原诗意蕴,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任何其他文学形式都无法比拟的重要地位,原因就在于汉语本身具有与生俱来的诗性特质。诗歌翻译不能无视诗性汉语的特点。在对汉英两种语言文字及其诗歌进行分析比较后我们发现,以普遍的翻译标准衡量性质完全不同的诗歌翻译是不切实际的。此外,本文还指出,诗歌翻译的实践性不仅需要译者具备较高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也需要更大的胆识。  相似文献   

8.
汉英诗歌第一人称指示词隐显模式的美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一人称指示词在汉英诗歌中有着迥然不同的表现形式,即汉语诗歌中第一人称指示词常常处于隐匿状态,而在英语诗歌中则表现得彰显.这种不同的隐显模式并不只是由于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而且反映了汉英诗歌不同的美学追求与审美实践.该文旨在从诗歌美学观、诗歌解读以及读者的期待视野等方面对汉英诗歌中第一人称指示词隐显模式的美学功能进行探讨,以期引起人们在诗歌阅读和翻译中关注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9.
论译者主体性在许渊冲古体诗歌英译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是文学世界里的一朵奇葩,诗歌翻译倍受译界的青睐.译者主体性是文学翻译中的客观存在.著名诗歌翻译家许渊冲在中国古体诗歌翻译中所表现出的主体性突显在以下几个方面:诗歌翻译的本体论、方法论和目的论.  相似文献   

10.
格律诗英译的三个层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音韵、词汇与修辞、意蕴三个层面分析格律诗英译中的翻译和变通问题.结合翻译实例论述翻译诗歌要尽可能保留原诗的音韵之美,格律诗中的平仄押韵等与英诗的音步韵格之间存在可译性,因此可在不损原意的基础上表现出原诗的音韵之美;中国诗歌的用词、文法和修辞要有适当的译入语与之对应;上乘的译品能再现原作的意蕴.  相似文献   

11.
从英汉诗歌的对照分析中看英语诗歌的形式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诗歌与汉语诗歌既有相同之处 ,又有不同之处 ,只有在对比分析中才能更好地掌握英语诗歌不同于汉语诗歌的形式特点 ,特别是节奏韵律方面的基本要求 ,并由此出发 ,进而弄清不同类型诗歌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2.
诗的语言是文学语言中最美的,而诗歌的优美和内涵往往依靠隐喻得以实现.隐喻在诗歌中发挥着修饰功能、陌生化功能、认知功能等.本文意从隐喻在英语诗歌中所发挥的功能入手, 探究如何理解和把握英语诗歌,展现它所带来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3.
唱诵类短诗在英诗中为数甚多,其节奏明快,意象突出,音律所占诗意比重高。在有原文可鉴的同 时,着力点燃译作的“意象之灯”,寻求原作的诗美诗情在译作的美感氛围内落脚,应是译者的主要着眼点。  相似文献   

14.
中西爱情诗亘古不变地演绎着对爱人的的依恋、思念、期盼.当这种盼望变成失望,失望变成绝望,埋怨之情油然而生.但此"怨"--男子对女子的"男怨"与彼"怨"--女子对男子的"闺怨"不尽相同.本文撷取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男怨诗和中国封建社会闺怨诗的些许奇葩,拟从背景、主题、意象等方面比较其异同,以期更好地理解两种文化下的怨情和两种怨情所反映的文化.  相似文献   

15.
英文诗歌创作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文诗歌创作要考虑选词与意象、节奏与形式、主题与意境问题。选取蕴涵丰富意象的词语,根据内在节奏创造诗体形式,通过象似性联想提炼主题相关意象,并按照逻辑规律构筑有序化意象结构。  相似文献   

16.
诗歌一般拥有新鲜的、独特的想象、又常被说是“带有音乐性的思想”,而且语言特别优美和精练。比喻、象征等手段用得多而巧妙。但是在视觉方面,诗人也有所创新。这表现在书写形式变异的英文诗和中国的回文诗。本文通过分析麦克高夫和卡明斯的两首英文诗,以及苏轼等人的回文诗,探讨中外诗人力图通过书写形式的安排,从视觉方面展现诗歌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文章指出了当前我国诗歌翻译存在的问题。文章认为,译诗的出发点就是要寻找既符合中国读者审美情趣又符合原诗意境的合适体裁,并介绍了“仿古、定势、存美”3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由于汉诗悠久的传统,导致汉诗独特的意象系统,具体表现在汉诗意象的象征义方面,并不同于英诗的意象系统。因此,汉诗意象的英译,应该采取以意为主、以意为先的翻译策略。具体而言,对于名词意象的英译,应注意其联想义;对于动词意象的英译,应注意其精确到位。译诗应避免浅层理解之上的浅层之译,并努力做到深层理解之上的深层之译。  相似文献   

19.
围绕英语诗歌所涉及的一些语言现象进行研究,分别从英语诗歌用词、英语词汇外延与内涵意义、英语诗歌意象创作表达手法、英语诗歌比喻表现形式、英语诗歌象征意义表现手法等五个方面具体对英语诗的遣词作以分析,从而阐释英语诗的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20.
早在1936年,在伦敦出版的《现代中国诗选》一书,就收了卞之琳14首诗的英文翻译,那都是他自己译的.后来,在不同的时候,他曾把自己的其他一些诗译成英文,发表在不同的地方.在把自己的诗译成英文时,卞之琳更多地显现了他的诗人本色,随意、洒脱、变化甚至放纵,以意译为主.他对自己诗歌的英译不作"亦步亦趋"的严格要求,至少不如他对外国诗歌的汉译要求那么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