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炳兰 《南都学坛》2012,32(6):106-109
大学生通过网络恶搞经典名著诗词、标志性图像、英雄模范人物和主旋律影视,实现嘲弄、讥讽、张扬、宣泄、自娱的目的。网络恶搞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负面讲导致大学生道德价值认知错位、道德价值标准判断偏离、道德价值评价模糊,影响其道德价值取向的正确选择。因此高校要坚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能力,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提高网络技术和监管水平,搭建网络道德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的应用和普及,当代大学生越来越离不开网络,而网络依赖对大学生的学业、身心健康以及人际交往都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因此,高校教育工作应借助互联网,因势利导,采取网上教育和网下教育相结合等方式,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网络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网络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社会各个领域.文章就网络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进行全方位分析、探讨,在充分肯定网络对青年大学生的正面影响的同时,着重指出网络对青年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如何消除负面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网络的普及,青年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模式、交流方式、娱乐形式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网络在给青年大学生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应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进行正确引导,倡导网络文明,保证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对网络迷信的态度之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北京、上海、福建、湖南、辽宁和陕西等六省(市)20所高校的4000名大学生为调查样本,分析了大学生对网络迷信的态度与个人属性、与大学生面临不同问题、与网络影响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治理大学生网络迷信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单亲家庭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单亲家庭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从意义、方法上进行了研究探讨,从而找出以下对策:强化交往意识;发展“亲社会行为”;改变偏常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7.
网络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发展的影响是多层次、多角度和多方面的 ,呈现出积极与消极同时并存交错影响的复杂状态 ,因此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理智认识网络的挑战和影响 ,采取相应对策 ,防止和减少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维护和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8.
从大学生心理特征看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特征与网络信息特征的分析 ,揭示了网络时代对大学生的诱惑与危害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时代,基于互联网技术形成的网络文化已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大学生的影响尤其如此。作为使用网络的重要群体,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受益于网络文化的同时,又受到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从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数据和访谈结果来看,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学习、人际交往等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积极应对和消解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需要通力合作,以建构安全、和谐、共享的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10.
网络恶搞流行现状及其管制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恶搞作为一种奇特的网络现象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网络恶搞大致有五种典型类型,流行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其夸张的发泄形式迎合了网络青年的心理需求,二是宽松的社会环境对娱乐化的纵容以及网络媒介的技术支持为网络恶搞提供了孳生土壤。管制网络恶搞主要需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如何维护基本的道德底线;二是如何界定网络恶搞是否构成侵权、是否合法。  相似文献   

11.
网络给当代大学生带来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网络对当代大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并针对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及教育对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网络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探讨网络条件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地策,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 ,既为大学生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科学地分析与把握互联网对大学生在生理、心理、思想、人格四个层面上的负面影响 ,有利于网络条件下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从心理、学业两方面分析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提出把握思想倾向、占领网络阵地、加快校园文化网络建设、加强正面引导、奏响“主旋律”、培养大学生网上自教自律的能力、完善网络规范、保护大学生心理及行为安全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障碍的关系。方法:运用Youg编制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问卷对就诊的130名偏头痛大学生进行调查,其中对于符合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再运用SCL-90自评量表进行测试评分,同对,选择相同人数的非网络成瘾大学生进行对照。结果:130名偏头痛大学生中符合Yong临床诊断≥5分指标的人数为52人,诊断为网络成瘾症。SCL-90自评量表对52名网络成痛大学生测评结果显示因子分≥3分者45人,检出率为86.54%。非IAD大学生中因子分≥3分者12人,检:出率为23.08%,经统计学处理,检出率有明显差异(x2=42.28,P〈0,01)。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障碍成正相关,且网络成瘾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合并程度明显高于非网络成瘾的失学生。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网络成瘾是近年来国内外的热门研究话题,本文对网络成瘾的定义、概念、诊断标准、形成机制以及治疗手段作了综述;分析对比了各主流学说的观点,并提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是接触网络较为普遍的群体 ,网络在为他们了解世界 ,拓宽视野 ,获取信息 ,丰富知识 ,交流思想提供宽阔舞台的同时 ,也可能导致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及行为方式的冲突与失范。在网络时代如何选择和运用有效的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 ,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对其进行理论探讨和研究 ,使我们能够重新审视和反思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模式 ,也为全方位、多渠道、科学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凸显其时代性 ,增强其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以福建省大学生为被试,介绍了大学生网络成癌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化过程。结果显示,大学生网络依赖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为0.81.分半信度为0.91,重测信度为0.72;结构效度较好。网络依赖群体在本量表中的得分为79~104,小于79分的为正常群体,104分以上为网络成瘾群体。  相似文献   

19.
网络成瘾与其孤独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究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与其孤独感之间的关系,采用Young网络成瘾量表(IAII)和Russell的UCLA孤独量表(UCLA Loneliness Scale)对274名大学生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在无网络成瘾大学生中,19.23%的人出现了严重孤独;在轻度网络成瘾大学生中,29.03%的人出现了严重孤独;在中度网络成瘾大学生中,70%的人出现了严重孤独.大学生的网络成瘾与其孤独感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r=0.46,P<0.01).特质孤独是导致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20.
2006年,由《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引领,一批网视短片用“解构—重构”的形式和手法,颠覆了人们心目中的经典作品及其所负载的价值观(其行为被人们称为“恶搞”),从而在传媒界、文化界乃至思想政治工作领域触发了至今尚未停息的激烈争论。“恶搞”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媒介的新的传播媒介,其滥觞与生成、其性质与作用、其是非与功过、其做法与启示,引起了我国编辑出版界的高度关注。王振铎教授主持的《网视短片编辑创新专题笔谈》所要探讨的正是上述背景下“编辑的时代使命与自主创新问题”,认为:恶搞是草根文化对经典文化的一种调侃和戏谑,是其制作者个性的张扬,对其主流不能简单地说“不”,而应冷静地思考,认真地研究;恶搞的产生得益于媒介技术的进步,它在与网络媒介的交合中发展并达到极致;恶搞具有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在其荒诞不经的表象下,凝聚着普通民众对坦白人生等朴素价值的希望和执着;恶搞表明了权威话语权的分流和民间主体在话语权上的觉醒,其社会寓意不容低估;恶搞在解构了传统思想教育体系表达方式的同时,对新的思想教育思维方式正起到积极的重构作用。《笔谈》严重关切网络媒介编辑队伍参差不齐、素质普遍低下的现状,认识到:党和政府需要代表民族和国家利益的高质量的编辑对网络传播进行把关、调控和创新;广大人民群众需要优秀的编辑为他们审选、整流和提供价值更高的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