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中国语境中的后殖民文化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殖民理论以话语霸权理论来重构东西方文化的关系,为消解西方文化中心主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其解构主义言说策略与殖民地文化历史主义重建目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落差.后殖民理论传入中国,使一直纠缠中国近现代学界的中西文化关系命题有了一个重新梳理的机遇,但后殖民理论在中国语境中的传播强化了对西方话语的批判,却忽略了对中国现有话语结构的深层分析,于是也就遮蔽了对中国现实话语复杂性和混杂性的体认.在此种话语场景下的民族文化重建,只能是一种缺乏比较文化视野的自我想象.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文化的重建,关键要做的是对自身的文化属性做出准确地把握. 相似文献
2.
吴琳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149-151
后殖民理论已成为世界性的学术热点。通过对该理论产生的背景、主要观点的分析,加深了人们对该理论的理解,有利于进行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文论建设。 相似文献
3.
谈后殖民理论与翻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务刚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100-103
从后殖民理论对翻译研究进行了探讨。后殖民主义的文本理论启示译者在翻译时应译出文本的世界性 ,而文本的语境规范着译者及其翻译。另外 ,译者通过对文本的批评显示其社会意义和创造性。赛义德对东方主义者的批评启示译者在翻译时不能抹平文化差异性。在西方文化面临危机 ,东方文化重新书写身份之际 ,译者应通过翻译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译者在译介西方文化时 ,应对文化产品合理取舍。 相似文献
4.
顾明栋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1):179-188
在跨文化研究领域,后殖民理论可以说是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但许多学者发现,后殖民理论虽然提供了发人深省的新颖视角,但并不完全适用于跨文化研究,特别是中西研究中出现的种种现象。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中国学界提出了“汉学主义”这一受东方主义启发但又有别于东方主义和后殖民理论的替代理论。对东方主义和后殖民理论的政治层面进行反思,可以探讨意识形态和政治批评如何影响学术的客观、中立和公正性,认识后殖民理论在跨文化研究方面的不足,也可理解汉学主义理论为何是一个可以弥补后殖民理论之不足、促进文化自觉和学术创新的可行性替代理论。 相似文献
5.
张鹿鹿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3)
西方对东方进行的从经济到文化的控制和支配,激发了主要以具有东方血统的知识分子为主的后殖民理论家从意识形态、两性平权、劳动价值和民族特性的角度对殖民主义及后殖民主义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和批判。后殖民主义理论揭露了西方殖民者对东方传统文化的曲解和对第三世界女性的妖魔化塑造,反思后殖民地国家人民惯于作宗主国的附属而缺少身份意识,强调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里的平等对话,以杂糅策略解构殖民者的霸权意识。呼吁人们重新建构对当今东西方文化关系的批判视角,摆脱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多维度地审视世界各国各民族平等共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黎跃进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6(5):83-88
后殖民理论的先驱是一批旅居西欧的非洲知识分子 ,他们在 2 0世纪 5 0、6 0年代对殖民主义给殖民地遗留的问题进行思考。 2 0世纪 80、90年代 ,后殖民主义成为流行世界的文化思潮。作为后殖民主义的原创性理论 ,主要包括赛义德的“东方主义“、“文化霸权”理论 ;斯皮瓦克的“边缘中心化”理论 ;霍米·巴巴的“含混矛盾的杂糅”、“文化差异性发布”、“第三度空间”理论。后殖民理论呈现出复杂性、理论对抗性和两重性的特点 ,但其文化贡献和社会意义非常明显 :对“欧洲中心论”文化立场的批判、东方民族的文化建设和民主进程的推进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西方学者有关人道主义干涉的理论争论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 ,人道主义干涉成为国际关系各理论流派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可以把西方国家相关的理论争论大致分成三派 ,即现实主义、理性主义与全球主义 :现实主义反对以抽象的“人道主义”道德原则为指导的人道主义干涉 ;理性主义在承认人道主义必要性的同时 ,主张给以不同程度的限制 ;而全球主义则认为 ,人道主义干涉不仅是国际社会的权利 ,也是各国的义务。这三派分别强调国际政治的某一个侧面 ,因此各有合理之处 ,也存在着很多理论的偏颇。通过对比 ,我们可以加深对人道主义干涉问题的认识 :人道主义干涉固然有其合理与道德的一面 ,但其对国家主权与现有国际秩序更存在巨大的侵蚀和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蔚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2):114-117
世纪之交,有关“国民性”的话题展开了一场讨论。冯骥才、刘禾从后殖民批评角度,认为梁启超、鲁迅等提出的“国民性”命题是“中了传教士的奸计”,是对“欧洲人本来用来维系自己种族优势的话语”的“屈从”。对此,不少批评者从不同的角度有力地反驳这种观点,并通过各自的论争,揭示了刘禾所谓“国民性”是一种“神话”的命题本身就是一种神话。 相似文献
9.
萨义德的《东方主义》之后——20世纪90年代国内后殖民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建高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26(1):26-32
后殖民理论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被介绍到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一度成为90年代学术界译介和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这一理论的传播和深入研究在极大地促进国内后殖民批评展开的同时也出现了误读的问题。认真地梳理这一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出现的问题,对于国内学术界的现代西方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苑尧奇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9(4):87-90
以电影为切入点,分析了近年来西方电影中的中国元素,阐释西方电影在对中国进行描绘时所带有的东方主义和后殖民主义因素.认为在西方人眼中,东方文明依然是一种"他者"的存在,西方对东方依然具有很强的误读性,想在文化上再现他们殖民主义时代的"辉煌".对于中国人来说,要打破这种现状,必须重建自身的文化主体性,并加强自身文化的输出. 相似文献
11.
段方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3):42-46
<吉姆老爷>中的吉姆是一个帝国主义话语操纵下的文本人物.帝国主义话语为他编织了自我理想.吉姆在"帕特那"跳船事件中的表现充分说明了这种理想的脆弱性.帝国叙事者又借助话语的力量为他创造了一个文本境界,在那里他的帝国主义想象变成了"现实".但是,小说中有意识的文本性又让读者体会到叙事背后的欲望与强权,从而对文本的虚构性产生警惕.从这个意义上讲,康拉德在参与建构帝国文化和殖民文化的同时又对其进行了批判,对帝国的未来建设者所受的文化教育表现出深刻的怀疑和忧虑. 相似文献
12.
一位西方学者的中西阐释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清良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3(4):62-67
美国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Stephen Owen)从中西文化的真理观与语言观出发,深入考察了中西阐释学的最初关注点和核心假定,并据此辨析了中西阐释传统关于作者——文本——读者之间关系的基本观念。虽然他并未全面涉及中西阐释学的所有问题,但其基本思路与观点却颇具启发意义,值得中国学者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张德明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7(1):79-86
当代圣卢西亚诗人德里克·沃尔科特的长诗《奥梅罗斯》是一部后殖民时代的史诗.史诗利用来自地中海和加勒比海的文化资源,运用双重化叙事策略,并挪用《荷马史诗》、《圣经》、《神曲》中的基本情节、场景和人物原型,通过对创伤、战争、追忆和寻根等文化隐喻的双重化处理,既借助西方经典文本的话语权和传播力量发出了被压抑的声音,又重写和颠覆了西方经典文本.通过双重化叙事策略,诗人最终在立足本土的基础上,确认和建构了混杂的文化身份,显示了多元文化在对话中共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晶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6):42-45
本文从后殖民主义角度分析,不仅看到了摩尔人奥赛罗是白人主导的威尼斯社会的"他者",同时也亲眼目睹了为了摧毁"他者"和这场异族婚姻,依阿高的阴险计谋、丑陋嘴脸和尔虞我诈。从而得出,标榜"文明的"依阿高才是真正野蛮的,这显然是对东方主义话语和霸权文化的有力抗击。 相似文献
15.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422-425
借用后殖民主义理论家霍米·巴巴模拟的相关理论,将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拯救溺水鱼》对西方文学作品《消失的地平线》的模拟做了后殖民主义理论意义上的解读,试图证明谭恩美在该小说中解构了西方传统的种族及文化优越论的抵抗式写作是其招致西方批评家及读者不解和争议的根本原因。这种讽刺性的模拟不仅是对西方传统性别话语的颠覆,更是对东西方权力关系和文化霸权的倒置。 相似文献
16.
罗克凌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4):101-106
通过梳理后殖民理论的知识谱系,后殖民思想大体可以分为殖民主义批评(反军事殖民)、新殖民主义批评(反经济、政治殖民)、后殖民主义批评(反文化殖民)和内部殖民主义批评(反少数话语殖民)四个阶段。探讨了后殖民理论与后现代理论、女性主义理论、民族主义理论有密切的渊源关联,以及存在诸多异差之处。分析认为:后殖民思想在中国的"理论旅行"既取得一定的文化反响,引起中国文化界一度的批评热潮,然而因为理解的偏颇和某些学人的剑走偏锋,又出现一些歧误偏差。 相似文献
17.
《吉姆老爷》的后殖民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蹇昌槐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康拉德的《吉姆老爷》编造在亚洲重建殖民主义秩序的白色神话 ,乃是 1 9世纪英国小说帝国叙事的重要文化档案。不过 ,由于康拉德只是一个来自欧洲边缘的帝国雇员 ,所以他的小说在宣扬帝国意识的同时又伴随着一种破坏性的解构 相似文献
18.
李应志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1,(5):1-10
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总体上看,资本主义批判的文化转向是一个大的趋势,它不仅与西方自身的现代性反思结合,进而在程度上从宏观的文化政治向微观文化政治深入,而且也在全球化背景下越出西方范围,为资本主义殖民历史中的文化反思提供了契机。正是从这个角度,本文认为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可以看成是马克思主义批判传统的延续,有着共同的精神实质和逻辑上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9.
从作为"应用美学"的日本美学、依据文艺美学的日本文艺学、通过德国文艺学实现国学到国文学的扬弃、接受海德格尔的质问等方面.论述了近代日本美学对西洋荚学的成功受容及影响关系,分析了"日本美学"不借助于西洋美学的框架而自成一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朱述超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17-20,31
全球化是我们今天面临的事实,也是理论家们所持续关注的领域。在这种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与后殖民主义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如何有效介入后殖民批评都值得思考。在具体的实践中,杰姆逊的"第三世界文学"观在后殖民批评中引起多方面的强烈反响。马克思的"世界文学"观对把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学状况仍有启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