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利用2006年"北京市1‰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分别考察来自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在京流动劳动力的就业身份构成,并运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人力资本对流动劳动力不同就业身份选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流动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提升对改善其就业身份有显著正面影响;受教育年限和健康状况对中西部地区流动劳动力更为重要,对流动劳动力成为雇主的正向影响明显高于来自东部地区者。据此认为,在提升劳动力人力资本之外,针对流动劳动力的系统性边缘化制度安排需要打破。  相似文献   

2.
新疆人文、地理、体制的特殊性形成了特殊的劳动力市场。该文主要运用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及相关数据来分析新疆劳动力市场中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认为新疆劳动力市场的城乡、行业、兵团地方的区域分割导致就业的不公平与工作转换成本提高,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对完善新疆劳动力市场、促进大学生就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高技能劳动力短缺现象的新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高技能劳动力短缺的现象日益凸显,企业高薪招聘高技能劳动力未能如愿的报道也常见诸于报端,媒体称之为“高技能人才荒”,这一现象背后有其深刻的经济学原因。通过对我国技术进步与技能需求之间的关系分析可知,目前我国企业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特点,明显增加了对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带来高技能劳动力所占就业比重和收入比重的增加,进而造成了很大的技能缺口。要消除这一技能缺口,一方面需要企业加强职工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国家要真正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振兴经济、增强国力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改革向纵深发展,正在形成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也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如何科学调控大学生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显得尤其重要。从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多层次职业技术教育、地区之间劳动力的平衡供给和积极参与国际劳务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对缓解正在我国形成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开始出现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而与此同时,在东部地区又出现了严重的“民工荒”现象,这表明我国区域间的生产要素流动呈现出新的趋势,劳动力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在区域间发生动态转化.本文从劳动力流动和产业区际转移的角度着重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程,在新一轮产业转移和我国区域格局发生变化的趋势下,解决“民工荒”问题就要协调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一是东部地区应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二是中西部地区应发挥资源优势,改善投资环境;三是合理引导产业区际转移,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劳动力市场分割条件下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从劳动力需求和制度角度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市场的分割 ,一方面 ,非正规劳动力市场的不规范 ,不能为求职者提供较好的就业环境和工资待遇 ,因而大学生不愿到非正规部门就业 ;另一方面受正规部门发展所限 ,正规劳动力市场对大学生的需求增长缓慢 ,正规部门职位的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因此 ,必须规范非正规劳动力市场 ,增强正规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吸纳能力 ,以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7.
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分阶段验证了1979-2007年劳动力的平均教育程度、新增劳动力中的大学及以上学历人口和大学以下学历人口数与中国城镇就业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与1979-1994年相比,在1995-2007年阶段,随着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增长,中国城镇就业增加值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大学及以上学历劳动力增长对就业的促进作用降低;大学以下学历劳动力增长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增强;进而提出应调整教育结构,使得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匹配,以此促进就业增长。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农民城市化路径外在宏观条件和内在微观机制的分析,可以更完整呈现城市化的社会规律,反观当前的相关理论及城市化政策的问题。与中西部农村地区农民家庭的不完全城市化不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民趋于完全城市化。多个发达地区的田野调查表明,发达工业化基础上建立的本地劳动力市场是农民城市化的前提,其特征是就业机会丰富、就业时间充足与就业成本低廉。就家庭策略而言,农民家庭通过提升人力资本、家庭充分就业和家庭婚姻联结将本地劳动力市场优势转化为融入城市的家庭发展能力,实现完全城市化。  相似文献   

9.
刘易斯拐点对甘肃地区“民工荒”现象的验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甘肃地区出现了"民工荒"现象,是否意味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通过对二元经济模型和刘易斯拐点的理论进行重新梳理,确定拐点的判断标准,即劳动力转移引起农业部门制度工资上涨,进而引起工业部门实际工资上涨。结合甘肃地区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地区出现的"民工荒"不能认为是刘易斯拐点的到来。解决"民工荒"的对策应该是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加大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科技文化素质;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  相似文献   

10.
回顾以往文献,对1990年代中期以来东北地区劳动力逆城市化配置现象进行实证研究和经验分析。阐释模型设定、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从地区层面和分省两方面对回归结果进行初步和进一步经验分析。得出结论与政策启示为从整个地区看,东北地区劳动力逆城市化配置现象与其市场化进程相对缓慢、人口城市化步伐与就业实现严重脱节、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加以及城镇持续高失业率有着密切联系;从分省层面看,人口城市化与乡-城转移劳动者的稳定就业相分离以及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就业条件改善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同时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而经济和环境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研究两者对就业的影响方向及作用机制,对实现充分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有别于已有研究考察经济或环境单个因素对就业的影响,选取2008—2017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将经济和环境纳入同一分析框架,研究经济增长、空气污染及两者交互项的就业效应和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经济增长、空气污染的就业效应有所不同,经济增长有利于扩大劳动力就业规模,而空气污染对其产生不利影响。不同性别人群具有异质性,相对女性劳动力而言,男性劳动力就业对经济增长和空气污染更加敏感。第二,经济增长、空气污染的交互作用进一步对劳动力就业产生影响,全国和东部地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中部和东北地区产生显著抑制作用,西部地区交互项对劳动力就业作用不明显。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改善空气质量以增加劳动力供给、因地制宜推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以扩大地区就业规模等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生产相对过剩与劳动过剩并存的宏观经济形势下 ,如何扩大需求与就业日益成为我国改革与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之一。近年来 ,虽然我们采取了多种扩大需求与就业的政策和措施 ,但是 ,市场需求不旺和就业难以扩大的问题 ,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好转。收入分配是影响需求和就业的重要因素 ,我国收入分配中贫富差距过大是市场需求不旺与就业难度加大问题的一个重要成因 ,因此 ,我们在继续采用其他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的同时 ,还应启用公平分配政策 ,才能实现经济高速增长与就业不断扩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劳动力人口具有存量多、增量大、质量低等特点,使得该地区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高适性、应用普遍性等特点。为西部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一方面为西部地区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为西部的发展积累资本。  相似文献   

14.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就业形势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集中表现在:周期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同时冲击就业;东部地区稳定就业的压力巨大;中西部地区增加就业岗位的潜力巨大,安置农民工的压力也空前增大;无技能农民工就业难度加大,技能型农民工则供不应求;大学毕业生就业受增量太快和金融危机双重压力的冲击;失业结构与金融危机冲击同步,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  相似文献   

15.
过度劳动及其就业挤出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过度劳动界定为“人力资源在较长时期的过度使用”,即就业者在较长时期处于一种超出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和强度的就业状态。中国许多行业存在过度劳动现象,从业人员的过度劳动造成了很多就业机会被挤占,从而造成一些具有就业能力的人员的失业;而过度劳动并不影响所在行业的资本盈利与经济增长。资本盈利与经济增长所应带来的就业增长均被过度劳动所抵消,甚至在某些行业或领域还出现了就业负增长的情况。过度劳动的存在可以对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二者之间的“非一致性”做出部分解释。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就业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目前大学毕业生数量及其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就业选择地区和专业差异较大,就业单位对毕业学校、身份和性别歧视依然存在,大学生就业难与高等学校就业率虚高相悖,存在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荒并存的结构性矛盾.究其原因是政府在扩招政策制定、就业模式调整、就业引导和相关政策扶持等方面缺少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效果远低于预期;用人单位在用人标准、招聘程序和工资待遇等方面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歧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低、虚高就业率和大学生能力差是主要问题,直接导致大学生在面对用人单位时的被动局面.因此,高等学校破除大学毕业生就业困境需要综合措施,政府是改善大学毕业生就业困局的主导力量,制定科学务实的就业方针政策,用人单位尽快完善大学毕业生相关工作,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搭建服务平台;高等学校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职业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17.
依据1978~2005年山东省所有制结构、GDP和劳动就业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协整分析方法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从GDP和劳动就业两个方面检验了山东省所有制结构调整的效果。检验结果显示,只有集体经济与山东省经济增长、劳动就业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即集体经济对山东省经济增长和劳动就业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合理的就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关键。通过对辽宁省近十余年来就业结构变动对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影响效果的实证分析,指出辽宁省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的劳动力资源重新配置的效果为负,显然不利于辽宁经济的发展,并总结辽宁省就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利用江西省随机调查样本数据,选取多元Logit模型对江西省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区域选择的主观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自身特征是影响其选择不同区域就业的最主要因素,包括农村劳动力的年龄、性别以及健康状况等变量;农村劳动力家庭因素是抑制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特征中劳动力流动就业从事行业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区域选择同样存在较大影响;而外出务工的主观评价因素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区域选择的影响略小。  相似文献   

20.
运用 AHP 方法构建包括4个层次16项指标的非农就业能力评价体系,并利用来自贵州农村的1245个有效样本,计算各地非农就业能力综合指数。结果显示:就贵州而言,人力资本对非农就业能力的影响最大,家庭环境因素对非农就业能力的影响最小;贵州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能力普遍较低,非农就业能力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贵阳市和铜仁市。建议加大对农村人口人力资本的投入力度,提高劳动力非农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