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梅 《金陵瞭望》2011,(18):70-70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指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向符合贷款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的、在学生入学前由户籍所在县(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办理的一种贷款。建立健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制度.是完善国家助学贷款体系、落实惠民政策、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新机制”实施对西部农村儿童入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机制在西部农村地区实施已经两年有余,分析该政策对儿童入学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西部地区6省18个县的调查,探讨了新机制实施对西部农村儿童入学的影响。研究发现,新机制的实施降低了农村家庭的义务教育投资成本,对农村儿童入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也应该看到,少数贫困家庭儿童和女童的入学仍然存在困难,国家亟需建立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资助制度。  相似文献   

3.
为应对市场失灵,澳大利亚政府对处境不利儿童接受早期教育与照看进行了扶助,包括提供经济资助、支持优先入学及提前接受学前教育、创新服务提供方式、提升早教工作者为处境不利儿童提供服务的能力等。政府扶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相关计划资助水平较低、计划目标偏离、地方政府财力不济和合格工作者缺乏等挑战。澳大利亚政府在扶助处境不利儿童入学接受早期教育与照看方面所做的工作对我国有若干启示,如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职责重心应上移、应实施需求侧资助模式、应尝试建立一体化服务中心和提升幼儿教师队伍为处境不利儿童提供服务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4.
为顺利解决贫困大学生"入学难"问题,浙江省政府、社会各界、各高校都采取了一系列的资助政策和举措,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然而,综观当前浙江省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仍存在如间接资助比例偏低、勤工助学岗位偏少、部分贫困大学生对助学政策依赖性过强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贫困生资助的实效性,我们要积极倡导"授人以渔"助学新理念,构建"经济"与"心理"的双向扶贫策略,进一步拓展高校贫困生助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新生入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高度重视,传统的学生入学教育在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目标及全员育人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从坚持"以人为本"、明确入学教育目标、构建全员育人工作格局、新生入学教育内容设计等方面对如何开展新生入学教育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资助政策和运行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80年代末开始构建的以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俭学、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和绿色通道为主体的、多元化的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确保每一位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等事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对贫困大学生资助行运的不断深入,现行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要解决这些问题,应从健全贷款担保机制、加大违约惩罚力度、强化助学资助的教育功能、建立学生信用信息管理系统等方面入手,使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朝着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相一致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国际视野看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国家,研究生交费入学,即生均教育成本分担被视为必然现象。如何联系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实际,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研究生教育的经验,把制订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与资助政策作为推进我国研究生教育运行机制改革的有效手段,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建议在构建我国研究生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与资助政策的过程中,积极引进政策调节与市场竞争相结合的机制;实行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与资助的政策措施要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我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实效性低已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深入分析影响和制约因素,积极研究增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具有极其重要而迫切的现实意义。明确入学教育目标、创新入学教育模式、规范入学教育内容、优化入学教育载体,是当前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为了解决贫困大学生就学难的问题,已初步建立起了“奖、贷、助、补、减”及入学“绿色通道”六位一体的资助体系。经过几年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也显现出了不少问题。对这一资助体系,今后要在资助政策、宣传指导、项目拓展、程序规范及过程监督等方面,加强研究,不断完善,以使每一名贫困大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10.
中美研究生教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美研究生教育在许多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异。文章对中美研究生教育入学资格、导师队伍水平、导师教学风格、筛选与淘汰制、资助方式进行了比较 ,并指出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