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近代文学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变与不变中国历史的近代概念,起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战争的失败,使古老的中国开始沦为世界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这条历史分界线诚然是较清楚的,但不是说满清统治者的种种腐朽、落后弊病,只在这时才开始。实际上战败乃是早已产生的种种弊病的第一个结果。没落的封建统治加上满清统治者的特别愚蠢、残暴和无能,使它再也无法既狂妄得可笑,又衰弱无比地继续安然维持下去。很多开始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文学翻译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文学翻译理论是在中国近代翻译文学实践中逐步产生的有关翻译的倡导、认识、标准、方式等方面的论述。在翻译理论方面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建忠、梁启超、严复、周桂笙和鲁迅兄弟,他们的翻译理论或主张,特别是严复关于翻译标准信、达、雅的主张,在近代翻译文学界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由于近代翻译文学的实践历程只有短短的三四十年,翻译理论相对来讲还比较粗疏与不完备,理论色彩不强,这都是幼年时期的翻译文学在理论表述上所难免的局限。  相似文献   

3.
论理论批评     
陆扬 《学术月刊》2020,(11):121-128
理论批评以广义上的文学理论为叙述和描述对象。理论本应高屋建瓴,但如一些批评家所言,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文学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恰恰是在传布怀疑主义。理论与批评经常被视为一途有特定的时代原因,但是如保罗·弗莱所言,两者毕竟大有不同,文学批评视为理所当然的东西,文学理论恰恰是缺失的。乔纳森·卡勒在理论批评中异军突起,其对理论的热情一如既往,如果说他当年的《论解构》是为德里达解构主义这一新潮理论做普及示范,那么到2007年的《理论中的文学性》,毋宁说是在理论联手批评经历峰回路转之后,重申它舍我其谁的王者风范。对理论的质疑事实上与理论的一路高歌同步。卡勒本人对克纳普理论批判的质疑,应是再好不过说明了这一点。"理论"历经浴火后,建立"理论批评"这样一门与实践结合更为密切的关于理论本身的学科,当不是奢望。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文论,表现在外部形态上,是新旧并陈、旧中寓新、中西交汇、新质萌生。而在深层次的“内部形态”方面,中国近代文论则有五个突出特点:一是鲜明的反传统精神,以及求变、求新和经世致用的近代意识;二是打破了杂文学观念,由以诗文为文体中心转向了小说和戏剧,形成了近代文体中小说,戏剧、诗歌、散文互为依存的文学体系;三是主张言文合一,倡导文学的通俗化;四是汲取西方先进的哲学、美学和文学思想,以新的理论武器和思维方式试图建构中国近代新的文学理论体系;五是翻译文学的出现为中国提供了中西文学比较的可能,从而产生了中国比较文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清朝政权曾有过显赫一时的“康乾盛世”,但作为封建社会制度,早在明后期就现出衰败的征象,所以清朝政权建立后,文学领域在意识观念、思维方式、艺术创造等方面就明显地呈现僵化、老化的现象。综观有清一代文坛,传统的诗词,虽然诗人众多,派系林立,作品之多也大大超越唐宋,  相似文献   

6.
设若从批评家的认知结构和职业取向来考察,历来的文学批评和批评家主要有以下三类:学者型批评、作家型批评、专门家或职业批评家的批评。三类批评之中,显然不应低估后者在批评史上的中坚作用。著名批评史家郭绍虞说过,文学批评发展到“为批评的批评”的产生,“才发挥了批评的力量,文学批评的意义和价值就在这一点。”(《中国文学批评史》第1—2页)例如我国以笺疏派、诗话派、评点派为代表的  相似文献   

7.
一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一个风云多变、民族灾难空前深重的时代,也是一个呼唤风雷、变革求新的时代.八十年的历史固然有中华民族耻辱的纪录,但更引人注目的还是中国人民的英雄气魄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作为时代艺术反映的中国近代文学,形象而真实地反映了多灾多难而又充满生机的这段历史进程.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读者看到了清王朝的腐败颟顸的面影,帝国主义残暴贪婪的本性,以及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和艰苦探索的战斗风貌;在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史剧理论以非艺术批评的边缘性批评替代具有本位意义的戏剧艺术批评 ,其主要表现为以史论代置剧论、以文论代置剧论、以伦理论代置剧论。代置式批评范式的渗透 ,使得中国古典曲论呈现出多种边缘话语形态 ;同时 ,代置式批评范式在古典曲论中的广泛存在 ,又使得古典史剧理论的独立性相对减弱 ,从而难以产生有关历史剧批评的独立概念与理论  相似文献   

9.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八十年间,中国社会动荡之剧烈、矛盾斗争之复杂,是前所未有的。在这个风雷激荡的历史时期,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也特别活跃。其中,小说创作和小说理论尤其引人注目。这个时期的小说理论,呈现出了一种中国文学史上从未有过的新的风姿,促进了当时小说创作的繁荣,也为现代小说理论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研究这个时期的小说理论,正确估价它在中国小说理论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对当前的小说理论和小说创作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按照理性主义者的说法,美是本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同时就已经存在的.关于美,从亚里士多德、柏拉图、黑格尔、克罗齐等西方先哲的言论中早就有所描述.  相似文献   

11.
对于日本人来说,“中国”恐怕从来都不是一个明确的实体,她的庞大和复杂使亲身体验到她的存在的日本人也只能触摸到她的一个微小的局部,因而她的整体形象无法建立在某一个人经验的基础上。日本人的“中国”来源于日本人对中国的叙事。这些叙事既包括在普遍意义上属于虚构叙事文  相似文献   

12.
<正> 文学与时代,正如舟楫与江海,总是紧密相关,文学是时代的文学,文学思想也是时代的文学思想.一个时代的文学思想,就其思想倾向来说,具有二种相互对立的文学思想存在.在封建社会,文学思想的双向性,一种是代表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反映着进步的社会思潮的要求,导引着文学向前发展的文学思想,一种是与此相对立的,体现封建政权的需要,反映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意识的文学思想,这种文学思想对文学发展起着一种消极的阻碍作用.本文讨论的是后一种思想倾向的文学思想,即产生于中国近代的具有封建性、半封建性或殖民性的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文学起始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毅然 《社会科学》2005,1(4):107-111
文学分期的决定性依据不应根据历史事件或社会性质,而应根据文学实绩之本身。作为介于中国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之间的过渡性桥梁,中国近代文学的实质内涵应定位于一个“变”字,即产生实质性之变化。将近代文学的起始点定于1 84 0年,乃是政治影响下的界定。中国近代文学的起始点应定于1 894年维新改良文学运动生发之时,即以文学活动本身发生某种质变为依据,惟此才与文学史之实际保持了同步,也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真正保持了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它具有独立的历史地位和无可替代的价值。近年来,学界有一种消解近代文学的意向,极不利于全部中国文学史的深入研究和中国文学史学的建构。中国文学近代化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中国文学学习西方,以及在西方文化的撞击下中国文学求新求变的过程。因此,八十年的近代文学(18401919),既不是古代文学的继续和尾声,也不是现代文学的前奏和背景,它有其独立的历史地位。近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建构中提供了一些"新的东西"(列宁语),这些"新的东西"既为古代文学所无,又对现当代文学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古典小说理论批评遗产是丰富而宝贵的。它不同于我国的诗歌理论批评和散文理论批评,而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概括起来,有以下七点。一为小说争生存权,争地位,反复阐明小说的意义和作用,是我国小说理论批评的第一个特色。先秦时期,儒家把小说视为“小道”;即使是庄子,思想算是比较解放的,也说过“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庄子·外物》)。虽然先秦诸子的“小说”并不等同于后来的“小说”概念,但他们的片面看法却对后代统治者和一般读书人产  相似文献   

16.
主体性批评是关于叙事文本的意识形态批评之重要维度,它力图在对叙事形式的分析中把握文本建构接受者主体性的内在机制。贝尔西、詹姆逊和西弗曼分别在文学批评和电影批评中展示了对叙事形式的主体性批评的理论路径,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叙事形式的主体性批评理论在逻辑起点、推演过程、对象定位等方面依然存在着一些值得推敲的问题,但无论是对于叙事批评还是意识形态批评来说,都不失为一条值得探索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后殖民批评是西方后殖民理论登陆后,中国学界借助其理论视角和方法考察中国当代文化、文学问题而提出的理论命题。中国后殖民批评强调民族文化的本位性,把文化批判的对象指向西方文化霸权,这就既误读了后殖民理论的要义,又遮蔽了中国文化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的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分为四个时期。其中 ,2 0世纪 2 0至 40年代 ,是近代文学研究的第二时期 ,也是现代学术体系的建立时期 ,以胡适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和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为代表 ,而陈子展是最早使用“近代文学”这一概念的学者。 2 0世纪的最后 2 0年是近代文学研究的第四个时期 ,近代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研究视野趋于开阔 ,研究水平有较大提高 ,高质量的学术论著纷纷问世 ,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学术群体 ,并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山东、河南、江苏、广东、东北为主的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随着人们对近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所具有的特殊意义的深入理解 ,随着研究者思想观念的更新和研究视野的扩大 ,随着近代文学学科队伍的不断壮大 ,近代文学研究将显示更加美好的学术前景  相似文献   

19.
郭延礼 《东岳论丛》2002,23(6):125-128,124
阿英是继胡适和鲁迅之后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开拓者。阿英的近代文学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资料的整理与出版 ;二是编写书目 ;三是研究论著。此外 ,他对近代小说理论、弹词、翻译文学等 ,也多有研究。阿英的近代文学研究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及学术个性 ,如经世致用、为现实服务的治学精神 ,重视资料建设 ,重视考证 ,重视俗文学研究等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研究是五十年代的事.但对这段文学史的研究,则早在建国前就开始了.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中国近百年历史的研究,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说:"对于近百年的中国史,应聚集人材,分工合作地去做,克服无组织的状态.应先作经济史、政治史、军事史、文化史几个部门的分析的研究,然后才有可能作综合的研究."周扬同志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意见,更明确地说:"中国文学遗产的整理、研究工作是最艰巨的,首先需要做的是中国近代文学史和现代文学史的研究工作."①但,认真地系统地研究近代文学则是建国之后的事.从建国开始到1966年"文革"前,是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第一阶段.这时期突出的成就是开始把近代文学作为中国文学史中独立的一段来研究,并有了"近代文学"这一明确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