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柯力 《社会工作》2009,(4):36-37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社会的顽疾,它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家庭是青少年适应社会的基本媒介,家庭社会资本的影响是决定—个儿童是否成为犯罪者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综述了家庭社会资本与青少年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具体分析了决定家庭社会资本的因素以及家庭社会资本的缺乏对青少年犯罪行为产生的可能性影响。研究探索青少年犯罪与家庭社会资本的关系,也是为了制定积极有效的措施,更好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2.
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的正常现象,其产生主要是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无论是罪犯在生理上的特殊性,还是在心理上的缺陷,都必须通过其周围现实的社会环境才能转变为生理和心理上的致罪因素,因此社会因素不仅成为联系犯罪人生理、心理因素与犯罪的纽带,而且也成为探求犯罪原因的渊源以及制定刑罚的出发点与归宿.由于现实中存在着大量的未知情况,在犯罪学视野中刑罚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犯罪,刑罚的预防目的始终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从宏观来看,刑罚还应借助与其威慑性功能,把遏制犯罪作为刑罚的预防犯罪目的的补充与延续,将犯罪控制在社会可容忍的尽可能小的范围内.但是,毕竟社会是刑罚的本位所在,所以刑罚的终极目的应是通过实然地控制犯罪追求应然的社会防卫,而不应仅限于预防与遏制犯罪.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社会的顽疾,它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家庭是青少年适应社会的基本媒介,家庭社会资本的影响是决定一个儿童是否成为犯罪者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综述了家庭社会资本与青少年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具体分析了决定家庭社会资本的因素以及家庭社会资本的缺乏对青少年犯罪行为产生的可能性影响。研究探索青少年犯罪与家庭社会资本的关系,也是为了制定积极有效的措施,更好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4.
浅谈网络犯罪的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中坚 《社科纵横》2008,23(2):108-109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网络犯罪案件的数量迅猛增加,犯罪案件的智能化水平也有较大提高,对社会带来的危害程度也在加大.与传统犯罪相比,网络犯罪具有智能化、多样化、隐蔽化、危害严重化等显著特点,这些都给公安机关侦破案件带来很多困难.显然,网络犯罪一旦发生,公安机关的侦破"成本"是较高的.因此,在加大打击犯罪的同时,应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有力因素,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减少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网络经济犯罪及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各种网络犯罪中,网络经济犯罪是主流.网络经济犯罪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利用计算机及其网络实施侵犯财产罪;另一类是利用计算机及其网络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罪.由于网络经济犯罪手段的特殊性,它具有犯罪主体的一般化、客体的突出化、手段的多样化、方式的智能化等特征.当前,网络犯罪呈现侵犯公私财物的案件多发趋势,侵害目标相对突出,青少年网络经济犯罪增多.网络经济犯罪防控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努力,全社会的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6.
网络犯罪是信息化发展中人类面临的新课题,面对网络犯罪的日益猖獗,现有法律对网络犯罪的表述仍然很不完善,诸多已成定论的网络犯罪立法变得不适应现实而略显滞后。我国内地网络犯罪立法在定罪制度、刑罚制度和追诉制度三个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和差距。对于定罪制度应该完善网络犯罪的罪状表述,降低网络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对单位实施的以网络为犯罪对象的严重危害社会行为增设单位犯罪罪名;对于刑罚制度的完善要根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酌情考虑加重刑法关于网络犯罪的设刑,完善刑罚种类,设立剥夺行为人在互联网上行为资格的新型资格刑;对于追诉制度应将电子证据增加为一种独立的证据类型,并从法益角度完善刑事管辖权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一、犯罪和刑罚初学刑法的人,首先面临的问题必定是通过论点弄清楚刑法学派的对立,特别是旧派和新派的对立、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的对立,以确定对犯罪和刑罚基本观念的态度.与犯罪作斗争是人类社会长期以来早就存在的问题,镇压犯罪、抑制犯罪最有效的手段是人类智慧创造出来的刑罚制度.刑罚可以剥夺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等,或者剥夺作为社会成员的荣誉,使受耻辱,对受刑者来说,它是一种夺去最宝贵的东西带来极大痛苦的严厉制裁.从经验上讲,刑罚,由于它的可怕,使  相似文献   

8.
对于今天网络中的怨气,现有观点或从现实社会找根源,或从网络技术进行归因.这种思维逻辑面临着治理的风险.本文基于网络社会分层视角,提出研究假设:网络社会分层将那些原本处于现实社会分层体系中边缘位置的阶层群体推到了网络社会精英位置,网络社会中弥漫的抱怨不过是网络社会中的精英们对现实权威进行挑战的工具,是网络社会中的精英们对现实社会分层体系中的权力与财富机制的质疑,是对现有社会秩序与传统权威挑战.本文实证研究结果验证了上述假设.这暗示着今天在进行网络社会治理时,如何从网络社会分层的角度切入是推进社会秩序与进步的重要面向.  相似文献   

9.
拜荣静 《社科纵横》2006,21(9):82-83
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是社会的热点问题,本文以青少年网络犯罪为对象,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对青少年网络犯罪进行心理结构分析,找出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戚攻 《社会》2004,(2):50-52
无论是把网络社会视为“现实社会的延伸”(戚攻,2001)、或一种“全新的社会存在方式”(童星等,2002)、一种“我们潜在的家”(埃瑟·戴森,1998),还是视为一种“流动空间”、“另类空间”(M.卡斯特尔,2001;胡泳,1999)等等,都表明网络社会(Network Society)作为一种社会实存已为学界认同。然而,关于网络社会的已有研究,主要在于探讨它的虚拟性特征,以及“人在两种互动环境中”的活动及方式的差异性;而对于网络社会这种“实存”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以及它与现实社会结构的关系的研究,却是较为薄弱的,笔者拟从这一方面解析网络社会。  相似文献   

11.
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概念的一个重要的和本质的特征。这是一个公认的刑法原理。但是,犯罪的社会危害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它的一般要素包含有哪些内容,对此,我国刑法学界大多只是根据刑法条文作了一些解释性的论述而已。这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本文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犯罪的学说,作一初步的探讨,就教于法学界。任何一部刑法所规定的犯罪都是以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为基本要素的。这一要素决定着某个行为是否属于犯罪,或者犯罪的轻重程度。所谓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乃是指因行为人侵犯了刑事法律规范而给受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带来危害的行为属性。为了理解这一定义的方便起见,我认为有必要说明一下人的行为属性问题。我们知道,人的行为属性包括人的行为的自  相似文献   

12.
刘军 《探求》2014,(6):59-63
互联网族群文化作为一种亚网络文化现象,对人类生存空间产生了一定辐射和影响。这种文化现象是研究网络文化的一个全新视域,具有不容小觑的现实文化价值。互联网族群化现象的兴起与涌现,反映了社会发展中人的现代性的多元化。在互联网空间内的各类互联网族群,其行为不单是一种社会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新的社会交往场域,互联网族群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社会场景给现实社会中的人们选择,它是比社会空间更加合乎心意的交往空间。在这种交往空间中,虚拟生存投射和延伸了现实生存。通过网上与网下的联动,充实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实现虚拟与现实的"和谐互动",进而实现良性循环的"虚实共生"。  相似文献   

13.
钟其 《浙江学刊》2007,3(5):196-200
社会控制理论是当代犯罪社会学中最有影响力的理论工具,其为预防和遏制青少年犯罪作出了重要贡献。该理论在结合我国转型社会的现实国情基础上可为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提供一种路径。本文以社会控制理论为核心,通过对犯罪青少年自身因素,国家公权力对青少年犯罪的引导、预防、处置之道,以及影响青少年犯罪的诸种社会环境情势等的深入剖析,发现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主要是个体身心失衡、政府防控缺位和社会环境失序等因素。  相似文献   

14.
毒品引发的犯罪问题已经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各国出台了各种措施防控毒品引发的犯罪,基本形成了一套普遍性和针对性相结合的社会政策体系。本文总结区分3个层次:针对社会整体状况及一般公民的普遍性预防政策、针对极有可能成为毒品相关犯罪的受害者或犯罪者的特定防控政策以及针对参与过毒品相关犯罪人群的专项防控政策;并以此为线索系统梳理评价政策实施效果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为我国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相关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杜燕 《社科纵横》2012,(10):72-72,76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犯罪也成为人类社会信息时代特有的社会现象。本文主要分析计算机网络犯罪的特点和原因,并提出预防计算机网络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犯罪与犯罪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的推进必然引起社会结构的变革,伴生着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矛盾和冲突,从而导致犯罪的变化。现代化与犯罪之间的关系机制大致是通过社会价值变量、社会结构变量、犯罪条件变量来发生作用的,因此对现代化进程中的犯罪现象,应进行冷静而理性的评估,以确立有效的社会控制手段,这种社会控制手段是基于犯罪控制主客体关系的变化来确立的,它包括提高权力关系制度化的程度,经济关系民主化的程度,文化关系的现代化程度以及确立法律至上的价值观。犯罪的变化带来的社会控制机制的转换或重建,是谋求现代化的国家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课题,其意义旨在为社会最大限度地发展提供必需的社会稳定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一、刑法和刑法学所谓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所谓刑法学就是研究有关犯罪和刑罚理论的学科。犯罪在人类社会中,特别是在阶级社会中是一种必然现象,为了防止犯罪现象发生,必须依靠作为国家权力的最有力武器——刑罚。可是,刑罚剥夺犯人的自由和财产,有时甚至夺去人的生命,这对于被处以刑罚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难以忍受的痛苦,是一场灾难。因此,近代国家,为了保护公民的权利,避免罚不当罪,必须根据国民的代表机关——议会预先制定的法律,规定什么是犯罪,对这些犯罪应科以哪些种类和什么程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网络创建了独特的网络社会.网络社会不是思想的真空地带,它是由人主宰的社会,既具有个性、社会性,也具有政治性和阶级性;既充满了人性,也滋长了人性中的劣根性;既具有有序性,也具有无序性.  相似文献   

19.
当前网络犯罪的特征、形式及其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士国 《社科纵横》2005,20(4):110-11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已形成了对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巨大障碍,其严重危害性已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阐述了网络犯罪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从技术、法律、教育及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预防与规制网络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一个人的行为结构中,动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它也是对个人从事某种活动进行解释的基础,但是要对一个人的行为动机作出分析不能脱离社会现实.社会学家在对动机进行研究时,大都通过对个人行为的社会心理分析揭示动机和社会现实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