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永萍 《社会科学》2022,(1):94-107
在家庭现代化过程中,不同区域农民的家庭发展能力具有显著差异。家庭发展能力是家庭策略的产物,家庭、村庄和市场三者共同定义了农民家庭策略的基本结构。"半工半耕"的强度、代际合力的强度以及家庭目标的调控共同塑造了农民家庭策略的实践形态,导致农民家庭发展能力的分化。根据家庭发展能力的强弱,可以将农民家庭划分为生活型家庭、维持型家庭和发展型家庭三种理想形态。基于此,农村家庭政策需着眼于农民家庭形态差异,采取富有针对性的"分类治理"策略,这是激活家庭发展能力、回应农民家庭生活需要、实现家庭政策有效落地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论及家庭核心价值,源于现代家庭生活萎缩、家庭功能转换不良、家庭责任有失担当、家庭伦理道德突变和家庭文化生活缺失坐标。面对市场化、信息化及多元化叠加而致的社会大转型与家庭的新变化,认识现代家庭核心价值,既追问家庭核心价值因家庭关系"比翼连枝"、"血脉相缘"、"同居共财"的特征和家庭文化"共生为根"、"相依为命"等特质而真实存在,又辨识家庭核心价值在现代家庭生活中的独特地位,以增强家庭关系免疫自稳、家庭生活固本开新、家庭文化价值自觉与家庭伦理精神构建的集体意识。进而探究"孝道、关爱、民主、责任"对于现代家庭核心价值理念的涵养需要,以确立家庭核心价值的重建方向,挺立现代家庭的价值底气,激活家庭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3.
家庭变迁和家庭问题的大量出现引起了社会政策的关注。社会政策经历了从注重在家庭之外对市场和社会的干预以弥补家庭功能,到投资人力资本、支持家庭、建立发展型家庭政策以增强家庭功能的转变。发展型家庭政策以预防家庭问题产生、帮助家庭行使责任,投资家庭、巩固家庭固有能力或"优势"为特征。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自然要以和谐家庭建设为基石,和谐家庭建设需要家庭政策支持。为此,我们应该摒弃视社会政策为被动应急、缺陷修补的做法,而应发挥其预防与发展功能,强化社会政策的"家庭视角",制定和完善家庭政策。  相似文献   

4.
农民家庭的教育观念是在家庭策略的实践中形塑而成。家庭策略既取决于家庭资源禀赋的强弱,也取决于家庭目标的定位。文章基于家庭策略的视角,从家庭资源禀赋和家庭目标两个维度分析农民家庭教育观的形塑机制。家庭资源禀赋奠定了农民家庭教育投入的经济基础,而家庭目标定位则塑造了农民家庭教育投入的动力。总体而言,江浙地区农村由于其本地市场的区位优势,农民家庭资源禀赋较强,而发展导向的家庭目标进一步强化了教育投入的动力。西南地区农民家庭的资源禀赋有限,家庭目标的维持型导向弱化了农民教育投入的动力,农民家庭普遍不够重视子代教育,倾向于采取选择性投入的教育策略。教育是实现农民家庭发展和向上社会流动的有效途径,要引导农民家庭树立正确和理性的教育观,合理配置家庭资源,将家庭资源更多用于教育等人力资本投资方面,从而提升家庭的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5.
论现代家庭     
现代家庭的特征: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结构简单化、家庭主权夫妻化、家庭利益自主化、家庭教育知识化、家庭消费精神化、家庭劳务社会化。现代家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离婚率上升、内部离婚、家庭暴力等。构建和谐的现代家庭,经济是基础,家庭美德是核心,家庭教育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家庭是一个社会的细胞,又是一个道德的实体。不同家庭构建着不同的家庭道德实体。传统型的家庭形成了整体性、权威性、继承性的家庭道德。现代型的家庭产生了多元性、本位性、功利性、冲突性的家庭道德。正确地认识家庭结构与家庭道德,对于新形势下确立新的家庭形式和形成新的家庭道德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农村家庭转型过程中,家庭不仅是被现代性力量改造的对象,而且是回应现代性压力的能动主体。新家庭主义的伦理形态是现代化进程中农民家庭功能调适的产物,体现为“虚分实合”的家庭结构。发展目标的嵌入、村庄竞争的激活和家庭风险的内化定义了现代性压力对家庭转型的路径和机制的影响,激发了功能导向的家庭伦理实践原则。不同于传统家庭主义的伦理本位,新家庭主义的伦理形态具有鲜明的功能本位色彩。在家庭转型过程中,家庭政策既要引导和调动农民家庭的能动性,也应适当疏解家庭压力和维系家庭的伦理韧性。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消灭家庭”思想包含着三重维度,从宗教批判维度看,世俗家庭是“神圣家族”即宗教世界产生的土壤和根基,消灭“世俗家庭”就是消灭使宗教存在的不合理的社会现实;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看,分工和私有制的发展使单个分开的家庭经济成为必需品,“消灭家庭”需要在变革生产方式基础上消灭家庭作为经济单位的属性;从资本主义社会家庭关系看,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家庭所产生的家庭关系是私有财产关系即支配关系,“消灭家庭”这一思想需要消灭家庭中的剥削压迫,重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消灭家庭”思想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其并不是指消灭家庭这一制度,而是要推动家庭向更高层次发展,最终指向是在生产关系变革、家庭关系变革基础上人的关系的重构。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推动家庭文明建设,与马克思主义“消灭家庭”思想并不相悖,现代家庭建设正是“消灭家庭”的实现过程,只有正确把握“消灭家庭”的历史进程与当下家庭建设的关系,才能构建促进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家庭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家庭养老是中国社会重要的养老模式,对家庭养老功能进行研究有助于积极应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形势。国内外家庭养老功能的变迁说明:家庭养老具有扎实的社会文化根基,家庭养老的亲情价值难以替代,社会养老发展的不成熟需要家庭养老,国外家庭养老的重新回归要求重视家庭养老。对于目前存在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观点,要从经济供养与服务提供两个维度,对新时代家庭养老功能进行重新认识。加快制定家庭养老支持的政策体系,深度挖掘家庭养老支持的社会资源,加强支撑家庭养老文化体系建设,是促进新时代家庭养老功能发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人口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社会人口的变化。而家庭人口的变化,又主要受家庭功能变化作用的影响。了解和掌握城乡家庭功能的特点及其对人口生育率的影响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掌握人口过程的社会规律,利于我们制定切合各地实际情况的人口政策,同时也便于我们采取控制人口生育率增长的正确合理的措施。家庭功能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家庭的基本功能,这是任何社会形态中的家庭都具有的功能,例如家庭的生育功能。第二类是家庭的主要功能,这是保证人们基本生活需要的功能,例如家庭的生产功能、教育功能、抚养功能、消费功能等。第三类是家庭派生的功能,这类功能不是每个家庭都具备的,例如家庭的宗教功能、家庭的政治功能。本文侧重探讨城乡家庭的生产功能、家庭的抚养功能和赡养功能,家庭的消费功能、家庭的教育功能等家庭主要功能的差异及其对人口生育率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1.
赖希"消灭家庭"的本意是要用"自然的家庭"来取代"强制性的家庭",用"母权制家庭"来取代"父权制家庭".赖希"消灭家庭"理论的积极意义在于,揭露目前流行的家长制家庭、"父权制家庭"的消极功能,并批评这种家庭模式压抑人的性需求.但赖希把从"母权制家庭"向"父权制家庭"的转变视为人类历史上的灾难,是缺乏历史的眼光,没看到这一转变历史必然性.至于他对"自然的家庭"的描述,对人类恢复"母权制家庭"的呼吁,则带有强烈的乌托邦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2.
家庭从产生到现在,家庭形式发生变化的同时,家庭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探寻家庭价值观的流变,现实把握家庭价值的失落及其原因,为家庭价值的重构提供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家庭组织的演变和重建家庭保障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社会的家庭组织呈现出核心化的发展趋势。家庭组织的演变也促使家庭功能转变,但家庭功能的转变并不表示家庭保障功能的削弱。要重新认识家庭对社会成员的基本保障作用,重建家庭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4.
家庭文化是一定社会的家庭物质文化生活形态和精神文化生活形态。家庭的物质文化表现为家庭的建筑、陈设、生活资料、服饰形式、饮食状况、家庭结构、种族等物质性内容。家庭的精神文化表现为家庭功能,伦理原则、家庭关系,生活方式、价值观、文化、教育、宗教信仰等精神活动特点,以及社会关于家庭的法制。家庭是社会文化的载体,家庭与社会文化具有同质进化的紧密关系。因此社会的变革也引起家庭生活的变革。 一、家庭是社会的“文化集成” 不同时代的家庭是不同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载体和表现。家庭文化与社会、民族、历史的文化具有趋同性。因为家庭生活是社会的物质文  相似文献   

15.
郭稳 《家庭科技》2021,(10):24-25
家庭投资规划概述 家庭投资活动范围较广,包含家庭成员利用资产进行购买的各项投资产品,例如银行理财产品、银行定期存款、保险产品、信贷产品等,而家庭投资规划就是对家庭投资活动进行提前计划,从而更好地进行投资活动.对于家庭投资来说,投资活动的稳定性和收益性是家庭选择投资产品的首要因素,因此家庭应当对投资活动进行合理规划,确保家庭收益的稳定,且可以收回投资本金,提高家庭生活质量,保证家庭后续生活的正常支出,例如儿童教育、家庭养老,同时进一步优化家庭资产的结构.  相似文献   

16.
家庭是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载体,提高残疾人家庭应对困境的复原力是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的焦点,也是未来残障人士专业服务和研究发展的趋势。依据复原过程中的表现,残疾人家庭可分为三种类型:复原重构型、复原适应型和复原不良型。不同的残疾人家庭类别预示着不同的家庭功能,理解家庭的类别和动态评估家庭需求非常重要。基于此,培育残疾人家庭复原力的社会工作干预关键在于:以残疾人家庭为服务中心,动态评估家庭需要;将家庭应对残疾困境的能力作为介入点,关注家庭力量的动态变化;注重家庭特殊需要,细化类型,设计复原机制。  相似文献   

17.
家庭金融资产主要包括债券、股票、银行存款、保险等,通常不具有实物性质,而是依靠合同进行约定的非实体性资产.家庭金融资产的实质性选择指购买金融资产的本质是获取收益,而不是寻求其他用途. 合理选择家庭金融资产的意义 优化家庭金融资产结构 家庭金融资产结构是指不同的金融资产占据总资产的比例,该比例是否符合家庭经济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金融资产的收益程度及收益回报期限.优化家庭金融资产是在家庭经济情况稳定的前提下,科学控制购买各项金融资产的比例,避免某项金融资产过高,导致家庭无法将金融资产变现,影响家庭正常的生活支出.合理选择家庭金融资产有利于优化家庭金融资产的结构,使金融资产结构更加符合家庭状况,以及满足家庭以后的生活支出.  相似文献   

18.
家庭抗逆力是指家庭在困境或压力下的恢复与适应变化的能力,家庭抗逆力水平影响了家庭功能的发挥和家庭成员的良好适应与发展。本研究采用家庭生活实践的质性分析视角,在对46例长期患病家庭深度访谈的基础上,探索家庭在成员长期患病压力下的应对模式和适应过程,进而提出针对长期患病家庭的福利服务建议。研究发现,长期患病家庭因为疾病的存在导致需要承担超常的照顾压力、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家庭内部照顾者的理性选择模式、家庭生态系统的经济支持和亲情基础的精神抚慰作为家庭的重要保护性资源,与疾病及其继发风险进行博弈,共同构建了家庭抗逆力的适应过程。针对长期患病家庭的福利服务可通过将家庭照顾纳入福利体系,提升政府支持资源的有效性和可及性,并加强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心理支持服务,有效提升长期患病家庭的抗逆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它是人口再生产的基本单位,在我国现阶段,农村的家庭还是社会的基层经营单位和基层教育单位。家庭是人类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和人口再生产方式决定家庭的产生、发展,决定家庭的数目、家庭的规模和家庭的类型构成等的变化;而家庭数目、家庭规模和家庭类型等的变化又反过来对物质资料生产和人口生产产生重要的影响。家庭无论是在延续人类生命的生产和再生产方面,还是在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方面以及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广西解放以来的户口统计资料和第三次人口普查的资料,对广西的家庭数目、家庭规模和家庭类型等家庭状况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家庭建设的瓶颈是造成家庭功能不良与缺失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主流话语弱化家庭责任、大众传媒扭曲家庭角色、家庭发展能力欠缺、家庭的社会支持薄弱等。破除瓶颈的当务之急是我国政府要承担主导责任,进行家庭政策制度体系和社会支持机制的整体规划设计,强化对大众传媒的监测评估和家庭研究成果转化,建立政府支持、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的专业化家庭服务和家庭危机干预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