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天中文化是大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当年周公测日影而定天下之中的汝南为中心,范围达今豫东南的七个地市和安徽西部.天中文化以北方中原文化的典雅、厚重、朴实、尊礼为基础,又吸收了楚文化的神奇、浪漫、清灵、隽秀.这些特征在北南文化的典型代表<诗经>和<楚辞>中得到充分展现,诗骚与天中文化密不可分.天中文化既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流之一,又是南北文化融和的典范与样板.天中文化以其内容的丰富性和兼容性,在中国文化和文学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五四"以来楚骚源于楚地民歌之说占了上风,但其实从格式上说,楚地带"兮"民歌仅有两首,且有一首还来自越地,而<诗经>有带兮诗53首,有些格式与楚骚完全相同,有些则提供了基本构架.诗经中许多四言诗疑本是带"兮"的准骚体,是因为硬凑四字而强行点断的.楚地民歌基本没有"幽忧愤悱"的骚义,而<诗经>带"兮"诗中则大部分含有"幽忧愤悱"的骚义,楚骚作者如屈原又熟知<诗经>,因此可能还是<诗经>为楚骚提供了基本的格式与骚义资源,加之楚地文化、民歌的巫神内容与诡奇浪漫,最终形成楚骚总体特征.<诗经>到底还可能是"骚赋之大原".  相似文献   

3.
在先秦,文言不但发生在散文领域,亦发生在诗歌领域。《诗经》中的作品均经过文言,在组句上采用复叠手法是《诗经》文言上的一大特点。《楚辞》中的作品有更鲜明的文言特征,句式上的对偶和辞藻上的求丽是《楚辞》文言上的两大特点。《诗经》、《楚辞》,尤其是后者,对吾世之文言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经典与经学、影射与诗骚学术传统、猜谜与六书、象征与还原、视野的拓展与融合几个方面,阐述索隐派红学与诗骚学术传统的是非得失。  相似文献   

5.
《诗经》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向来有着特殊的地位,这一特殊地位也充分体现在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对《诗经》,刘勰一方面充分肯定其作为儒家经典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他又着眼文学创作而将其还原为诗歌创作的成功和典范之作,进而总结出文学创作的根本规律:以情为本,文辞尽情。对"楚辞",刘勰一方面着力澄清汉代以来以经立论的楚辞观,同样还原其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另一方面则强调其"笼罩雅颂"的"惊采绝艳"之美,从而要求文学创作"酌奇而不失其贞,玩华而不坠其实"。  相似文献   

6.
《诗经》与《楚辞》,各自的风格特色是鲜明的,语言方面也不例外。然而由于她们使用同一种语言,又同属诗体文学作品,加上楚地士人时中原文化采取自觉学习的态度,所以两部作品在语言的某些方面又呈现出近似的状态。例如在句法上就有相当多的一致性。本文具体比较了两郑诗作的节奏、关联词的运用、并列结构及其他句法现象,试图从一个角度说明《诗》《骚》的传承情况。  相似文献   

7.
刘勰论《诗》、《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和《楚辞》,有如两颗各具异彩的明珠,两千多年来,一直在我国文学史上大放光芒。《离骚》是《楚辞》中的代表作,故人们以《诗》、《骚》并称。这两部艺术珍品,不仅以其不朽的艺术生命,给历代人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养料,而且为我们总结古典文艺理论,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有价值的依据。我国古代卓越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他的杰作《文心雕龙》中,对《诗》、《骚》作了多方面的评论,并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在今天还具有借鉴的意义。他说:“若能凭轼以倚《雅》、《颂》,悬辔以驭楚篇,酌  相似文献   

8.
汉代拟骚诗是对屈骚的解读之作,在语词、句式、修辞手法、体式等方面均受到屈宋辞的影响;但受汉大赋的影响,又表现出重铺排罗列、描写细致以及骈偶化、整饬化的赋体特征。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爱读《诗经》和《楚辞》,曾经抄录、熟诵、引用和评论。“诗言志”、讽喻、风雅、比兴以及《楚辞》的积极浪漫主义,都对毛泽东诗词创作艺术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点疑义     
读了开封师院学报上管金麟同志《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七七年第五期)一文后,受益非浅,启发很大。但对有的诗句的理解,与管金麟同志有分岐。现提出拙见,以供研讨。 “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这句诗应该如何理解好呢?据管金麟同志文中分析说,“‘太阳’指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这就是说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永远和  相似文献   

11.
屈骚鲜明的语言艺术,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其缘情重丽的特征.比兴、设韵、错落、对偶、铺陈,以及语气助词"兮"和结篇所用"乱"皆使诗篇形式华丽,情长意绵.其语言艺术与中国传统诗词也有着诸多共通性,并且表现出国人共同的诗歌审美心理特质与情趣追求.  相似文献   

12.
诗五首     
  相似文献   

13.
《离骚》疑义例释黄灵庚俞氏荫甫《古书疑义举例》,发明条例,迢迪后学,叹为旷代不刊之作。余治屈赋,窃师其法,以揭橥剩义,凡得二十馀事,今移录其十例如下。(一)“盼……,又……”句中,下句述语多承上旬而省例“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王逸注:“言...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的佛理诗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纯粹演说佛理,表示对佛理的深切体悟与自己的宗派倾向,且展示其时佛教发展大势;另一类,则是在言理中加进景物的描写,景与理相合相融,使作品具有文学的情味.柳宗元的佛理诗,又与他的贬谪经历紧密相连,贬永州时的作品,因回归朝廷的希望尚存,在言理之中,表现出一种理性的冷静与平和;继贬柳州,对回归朝廷彻底绝望之后,作品借佛理、佛教中事,来表现其内心凄怆哀怨之情,与其诗骚怨的主体风格相合.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先秦文学作品的《诗》、骚对汉代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影响的表现又有不同。《诗》的影响主要在精神上,骚的影响主要在抒情上汉人在感情上,对骚的接受更自然一些,而对《诗》形式上的学习相对于骚来说,更自觉一些骚作为一种地域性文化,对汉代诗歌创作群体的影响,远没有《诗》的影响大。《诗》骚又对具体作家、作品同时起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诗骚传统”作为中国文学精神的价值归属,在时间纵向上贯通整个文学史的发展,在创作横向上覆盖诗、文、词、戏曲、小说等各个文体。“诗骚传统”对花间词精神向度的牵引与塑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理论层面,花间词人延续“诗骚传统”中雅正观念与瑰丽文辞相统一的创作精神,将“清绝”之质与“侧艳”之辞融合一体,超越传统诗教而释放艺术活力;二是创作层面,花间词人以“诗骚传统”中的现实精神为价值皈依,秉持“比兴寄托”的创作原则,赋予词体特定的时代精神与思想内蕴。对“诗骚传统”与花间词精神向度的探讨,意在说明以“诗骚传统”为内核的中华文学精神不因文体转换发生断裂,而是贯通不同时代并辐射于不同文体,从而使中国古代传统文人精神不断绵延升华,使中华文脉得以贯通融汇,彰显出中华文学的本土特色与精神气象。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和古汉语知识 ,结合王维生平思想 ,对王维两首诗的诗义进行了辨析。《使至塞上》可看作王维人生转折点的一个留影。《山居秋暝》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赞美 ,“竹喧”二句只是以一种灵动的笔法描绘“空”的境界 ,并无其它思想上的深意。王维后期山水诗中的“人”不承担抒情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黄昏已从村里走近身旁,小鸟都鼓起归巢的翅膀,薇,这还不是回家的时光?” “我们就举起脚步,  相似文献   

19.
论美诗五诀     
诗歌创作,力求精美。如何写出好诗,这是经常困扰诗歌作者的一个问题,对此许多诗人、诗论家都作了探讨,专论、专著春笋林立。笔者不揣浅陋也拟呈芹见。笔者认为要想写好诗,要想诗作出前贤之新,启迪后昆,命笔时要善于处理五个关系:即形式与意境关系;正面与侧面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