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小波小说对两性关系的命名和处理,有着深刻的主体建构的意蕴。他逆转了中国文学"男强(主)女弱(次)"的常规设置,构建了"女强男弱"的两性关系模式,在"医/患"、"师/生"、"警/犯"、"帮教/被帮教"等有着鲜明上下格局的二元(二人)对立关系中,占据"在上者"位置的总是女性。在这种两性位格发生特殊变化的关系中,作家剖析了"婚姻"和"爱情"的虚伪性,由名实裂解的表相揭示其主奴关系的实质,并藉对"婚姻"和"爱情"的否定,从两性关系的角度阐明了主体自由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代上海的"洋场化"使得妓女成为受都市化、商业化影响最深,观念转变最为突出的女性群体。女性主角的变化使得古典青楼小说所设立的"女卑男强"、"才子佳人"的男女关系模式被打破,海派狭邪小说中,妓女俨然已成男性狎客之"梦魇"。  相似文献   

3.
<正>关于"女强男弱"组合,我们采访了温州知名心理治疗师叶敏捷:"女强男弱"这话题,现在比较流行。关于强弱的评价,受文化积淀的影响。现在感觉女强男弱可能是男性骨  相似文献   

4.
白先勇以弱势的男性和强势的女性作为建构其小说世界的基点。男女角色易位颠覆了男强女弱的传统人物塑造方式,揭示出单个人边缘化生存所不为人知的痛苦。父辈影响、生活经历及其性取向是产生这一特色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儿女英雄传》及其序文揭示了文康的小说创作理论。斯理论具有较充实的内蕴:"其旨少远、词近微、文可观、事足鉴者"方为上乘小说;提倡塑造既具"英雄至性",又有"儿女真情"的复合式人物性格;严格区分"正附、主宾、伏应、虚实",潜心设置"闲笔闲墨"的结构法则。文康的小说创作理论表现了重视反映社会现实,强调文学的讽谕作用,着意发挥章回体小说的艺术功能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华裔美国作家黄玉雪被誉为"华裔文学之母",其自传体小说《华女阿五》在文学主题上反映了作为第二代华裔的女主人公在唐人街的艰辛成长历程。文章从华裔美国人在自身的族裔身份接受过程中的"both…and…"型心态入手,试图阐明一个事实:华裔必须把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国新型文化价值观念有机结合起来,方能实现"美国梦"。  相似文献   

7.
穆时英的都市小说不仅体现了现代都市人的生活空间,更值得注意的是,在穆时英的小说中构筑了一种全新的两性关系的秩序女强男弱的结构,解构了男尊女卑传统观念.创造出一种新人物形象游离于社会道德之外的摩登女郎形象.它所赋予女性角色的新内涵,于日后女性主体性自我形象的确立,极具意义.  相似文献   

8.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角色深受社会性别的影响。社会性别不同于性,是由社会构建的;而性是由生物因素决定的。社会对两性的期待、要求和评价而构建起来的男女之间的文化差异体现在因性别角色不同而造成的言语差异上。本文拟从英语言语合作原则、英语言语行为及英语语义三方面剖析受性格特征及社会化因素影响的性别角色在英语语言中所反应出来的男强女弱的性别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9.
对照男女传统命名格局,以某校女大学生为考察对象,总结出90后女性的命名特点为:仍沿袭传统常用类别和高频用字,特有的构词方式是叠音和儿化,辈分用字淡出,出现"父姓+母姓+名"形式,使用阴阳五行用字和男性名用字等。说明传统的"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等性别刻板印象仍存在并影响着90后女性的命名,但"男女平等"的思潮使90后女性命名出现性别淡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晚明士人“尊女”观集中体现为李贽“男女平等”说和士人“女胜于男”说。两者在其构建路径上都存在挖掘女强典范来对比男弱的思维取向。士人“女胜于男”说旨在彰显女性崇高的道德和行为,有从两性道德向日常生活层面拓展的过程,也是明代士人“尊女”观影响逐步加深的表现。李贽“男女平等”说是明代士人“尊女”观走向伦理纲常对立面的结果,亦反映出明代国家与社会思想领域动态统一被打破,社会思想独立性的凸显。对李贽“男女平等”说既不能脱离时代和历史发展去过誉和捧杀,也不能过于强调封建社会的本质而忽视其进步性。  相似文献   

11.
“虚弱国家”是指介于失败国家与正常国家之间的一种国家形态,政府履行公共管理的能力下降,社会结构涣散,国家内部冲突,但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暴动,社会依然正常运行。新军人集团执政期间的缅甸,政府与反对派、少数民族武装力量之间存在激烈冲突,国内经济发展滞后,国际上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制裁。内忧外困,存在政治转型期间的新旧结构的冲突,多民族文化的冲突和来自外部世界的压力,这些特征使得1988-2010年间的缅甸呈现出典型的“虚弱国家”形态,其根源在于军人长期专政、多民族冲突和国际干预使得其民主进程受挫、社会分化严重、民主进程缓慢。处于复杂国际环境中的缅甸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2.
"周汝昌根本不懂<红楼梦>"是聂绀弩先生对周汝昌<红楼梦>研究一针见血的评价.周汝昌对神瑛侍者与绛珠仙子转世人物贾宝玉与林黛玉关系的错解,造成了他以后研究<红楼梦>的步步错.企图改变宝玉、黛玉相爱的事实,极尽歪曲"木石前里"和"金玉姻缘"之能事;曲解<红楼梦>诗词,生硬地把描写人物性格的诗词变成胡适早已批评了的猜笨谜;...  相似文献   

13.
《儒林外史》题名中的“儒林”和“史”字都透露出它与史传文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儒林外史》的艺术构思在人物出场的线索设置、人物退场方式以及主旨确立等方面受到《汉书·儒林传》的诸多启发。《儒林外史》虽日“外史”,却是依托“正史”进行艺术构思,从而探索出了一条汲取历史营养进行小说创作的新路。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优良的传统伦理文化和传统美德有很多,诸如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等。这些优良的传统文化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因为它们是使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连接在一起的纽带。可以说没有这些传统的凝聚,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今天。但是,这些传统文化、传统思想,应该有选择的继承和发展。选择那些利于当今社会发展的传统文化,而抛弃那些阻碍社会进步的传统思想,弃其糟粕,取其精华。  相似文献   

15.
在高校的现当代文学教学中,胡适的讲授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问题在于:胡适的文学功绩往往被他"右派"文人的身份所淡化。要正确把握胡适讲授,只有还原历史真相:既全面认识其文学功绩,又驱散笼罩在他身上的政治阴霾、准确把握其政治立场。  相似文献   

16.
四十年代的小说家师陀未完成的长篇小说《荒野》以土匪为题材,反映时代巨轮下的一类特殊小人物在乱世中的挣扎,其渴望幸福家园的生命意识与现实生存的困境造成的悲剧性矛盾具有时代的普遍性,但小说人物刻划的独特视角以及小说别致的意境和内蕴,使它显得与其他的土匪叙事格外不同,尤其是小说呈现出的匪性、人性和诗性交织的特点对于作品悲剧性审美意蕴的深化,值得我们加以关注和审视。  相似文献   

17.
石介对《春秋》素有研治,撰有《春秋说》一书。考多种宋元《春秋》著述曾征引"石氏曰",而这些"石氏曰"即指石介之说,应该都是出自今已无从获睹的《春秋说》。就诸书所引,综加辑考,得《春秋说》佚文凡八十四条。这些佚文是研究石介其人其学以及宋初《春秋》学发展演变的宝贵材料。从佚文来看,《春秋说》原书体例大概是先条列所要阐释的经文,再次以解说,形同札记。石介与孙复一样皆不专主一家,对三传及诸家注说皆有取有弃。在褒贬问题上,石介贬多褒少,亦与孙复近似。在具体经说上,《春秋说》佚文与孙复说相同和互补者占据绝大多数,足见二人《春秋》学存在着广泛的一致性。不过,石介仍然有着自己独到的思考,并非亦步亦趋。  相似文献   

18.
人类认知、句法、语义、语用的综合因素造就了判断动词"是"。判断动词"是"在西汉时处于发展期。"是"由用于句首的复指代词演变为表判断的系词,有多个动因。副词修饰"是"的例子对"是"成为判断动词起到了重要作用。西汉时期"是"字判断句的格式有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魏韶华 《东方论坛》2013,(4):76-79,96
伟大的文学文本总是有着无限的阐释空间,它永远向一切时代和个体敞开。自鲁迅小说《阿Q正传》进入文本流传史以来,对它的言说可谓汗牛充栋,正是伟大文学文本之佐证。将之视为一篇心理小说,以"怨恨"切入,发现小说主题内涵的深层极微。实乃中国民族国家现代走向的寓言式表达。  相似文献   

20.
《醒世姻缘传》通过谐音、照应、拆字、用典、白描等方法给人物命名,利用人名寄托作者对这一人物的品格、职业和在故事中的功能的评价和暗示。这些人名具有强烈的诙谐感和反讽效果,体现了作者对世道人心的评价。通过谐音法还可推测作者“西周生”可能是“戏诌生”、“戏众生”或者“戏诸生”的谐音,而“环碧主人”可能是“幻笔主人”的谐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