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杂带"油滑"的<故事新编>创作时间跨越13年,此间,鲁迅经历了一个由新文化运动旗手到颠沛民间甚至是众叛亲离的荡激过程,其创作心态和艺术手段也必然随之经历变化.油滑,符合这种人生转变时期的心理特征.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它仿拟了浙东民间戏曲的"二丑艺术",但却有利于保持韧战者的心理优势,同时也表现了鲁迅作为文化先驱的"无情面地解剖自己"和类似玩世不恭的"捣乱"与自嘲.循此理解,关于长期存在的<故事新编>"油滑"争议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现实丑与艺术美是对立统一的,两者的统一性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以卫为美,自然界的丑是对和谐法则的背叛,表现为粗犷美、狰狞美、个性美。现代主义艺术中,丑得到前所未有的张扬,审丑成为非理性的审美标志。二是化丑为美,现实丑通过艺术的形式,典型化的塑造和精神美的内化,使丑获得审美观照,从而实现审美超越和向艺术美的转化。丑的美,是更高层次的美。  相似文献   

3.
杂带"油滑"的《故事新编》创作时间跨越13年,此间,鲁迅经历了一个由新文化运动旗手到颠沛民间甚至是众叛亲离的荡激过程,其创作心态和艺术手段也必然随之经历变化。油滑,符合这种人生转变时期的心理特征。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它仿拟了浙东民间戏曲"的二丑艺术",但却有利于保持韧战者的心理优势,同时也表现了鲁迅作为文化先驱的"无情面地解剖自己"和类似玩世不恭的"捣乱"与自嘲。循此理解,关于长期存在的《故事新编"》油滑"争议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的出现,标志着古代小说的发展已从传奇走向写实.作品把现实丑引进小说世界,在对丑的审美过程中将生活丑升华为艺术美;运用情境化和情理化描写,促使性格形态由传奇化典型向生活化典型迈进;采用"家庭-社会"型叙事模式和纵横组合叙事笔法,拓展小说描绘空间,这些艺术创新,引发了小说观念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5.
<正>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经历了由重知识到重能力的转变、由重能力到重素质的转变.这种思想观念的转化标志着我国的教育又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由  相似文献   

6.
美与丑是对立统一的审美观念,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我们必须允许丑进入艺术,但丑的描绘应该在笔锋之外透露出某种积极的价值取向,使丑变成理想化的东西.美术表现中的丑的形式具有持久的力量,在一定情况下视觉丑更能达到"反审美"的刺激作用.艺术美不是对现实生活的简单重复,而是对它的强化,是现实生活的升华.  相似文献   

7.
从功能的角度来看,实践主要有肯定性的建构功能--转换性的转化功能--否定性的解构功能,它们对应着实践的自由--准自由和不自由--反自由,也就在审美的领域相应地产生柔美(优美)--刚美(崇高)和幽默、滑稽--丑.实践的这些功能通过审美形态制约和影响文学艺术的形态和发展.因此,实践的建构功能通过柔美(优美)的审美形态而产生自由的、和谐、阴柔的文学艺术形态;实践的转化功能通过刚美(崇高)和幽默、滑稽的审美形态而产生准自由的、激荡、阳刚的文学艺术形态和不自由的、矛盾、倒错的文学艺术形态,并实现文学艺术由古典型艺术转化为近代型艺术;实践的解构功能通过丑的审美形态而产生异化、变形的文学艺术形态,并实现文学艺术由现代型艺术转化为后现代型艺术.欧洲文学艺术经历了古代的古典主义到近代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再到现代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演变过程,欧洲文学艺术的演变发展应该说就是欧洲社会转型和审美趣味转型时期社会实践的转化功能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的“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美学论断本身包含了艺术美的定性过程。理念是真是美也是善,要符合道德的要求。因此,艺术美的定性也必然地显示出深刻的伦理内涵。黑格尔在理想的定性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辩证的阐述。理想的定性,单就它本身来看,表现为“神性—伦理”的演化,也就是伦理内涵的演化;就动作或情节来看,表现为伦理实体在“情况—情境—情节”,伦理内涵表现为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分化、冲突及其艺术价值。黑格尔艺术美定性的伦理内涵昭示了艺术的伦理道德价值,这在当前伦理观念发现剧烈变化、艺术创作中的伦理道德底线一再下降的时期,无疑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五代绘画在功能观上经历了由政教功能向抒情功能的转变。山水画从写实到写意的转变,花鸟画既注重细腻的官能感受又注重主体精神意趣的表现,这都与之后在文学领域出现的主体意识的觉醒不谋而合,体现了艺术先于文学的对时代审美趣味变化的敏锐感受。  相似文献   

10.
艺术丑是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学术界对艺术丑的长期争论,根源于各自所站的角度,层次不同。其共同的弊端是缺乏系统整体观。罗丹的“化丑为美”说,站在艺术的外部层次上过多强调了艺术家的“魔杖”、“点金术”,忽视了审美主体对艺术丑的作用;施昌东的“丑不可化为美”,是只就艺术系统内艺术丑做为独立要素的独立效果而言的,忽视了艺术有机整体结构中作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它要素联系产生的功能。总趴在一处放枪不是个好兵。笔者试以系统理论为指导,从不同角度、层次对艺术丑做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1.
隐性课程:意蕴、价值与路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隐性课程“润物无声”,它注重文化氛围的熏陶和学生内在素质的养成。高等学校的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二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当前高校过于重视显性课程建设,对于隐性课程的建设则相对认识不足。加强隐性课程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13.
人文主义教育思潮的发展轨迹及现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在不同社会背景下以人为指向的培养实践理念,这一思想随着社会环境和价值取向的变化而发展,影响并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它对现代教育的人文性、现代教育课程内容的设计、素质教育、现代教育的评价体系建构等方面有着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使我国传统的“微农”经济将受到外国大农业的激烈竞争。我们的对策是 :一方面要发挥我国农业自身的特有优势 ;另一方面要更新联产承包责任制 ,战略性地调整第一产业结构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农业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难以被科学和哲学严格界定(因其自身的复杂)的理论范式,“复杂性”虽然在语义上没有获得各学科都能够普遍接受的通论,但它总是伴随着我们,复杂性是实在(reality)的一种深刻特性。“复杂性”意味着存在着不熟悉、不理解;意味着困难、障碍和挑战;同时也意味着可能和开放。研究复杂性意味着思想范式的革命,这在哲学、科学和人类思维的变革中表现得最为深刻。这是哲学的自我救赎,也是人类破除科学迷信的路径,最重要的是复杂性思维将引导我们进入新文明时代。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的认识史上 ,曾经出现过唯物论、唯心论、唯理论 (辩证法 )、先验论 (形而上学 )和经验论等方法论 ,它们之间又有六种可能的组合方式 ,即唯物辩证法、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 (机械唯物论 )、唯物主义的经验主义、唯心辩证法 (客观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 (纯粹的形而上学 )和唯心主义的经验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从一个大的历史层面来看 ,它们都可以看作是人类在认识物质世界中所获得的思想财富 ,其中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是这些思想财富中最为瑰丽的珍宝。为着人类进步事业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我们应该对这些思想财富进行认真地鉴别和整理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建立以唯物辩证法为主线的多元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当代育儿习俗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育儿是典型的民俗传承事象之一 ,它衔接着人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育儿习俗研究对于民族的振兴与发展有着内在的实践意义 ;对于建构和完善民俗学知识体系 ,也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意义。传统育儿观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当代育儿习俗 ,即当今育儿习俗仍然以其为主体 ,并延续、发展、改变着传统的育儿习俗  相似文献   

18.
制度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的学科对制度有不同的理解,社会学和制度经济学对制度的理解都存在着过于宽泛的缺陷。从政治一哲学、政治一伦理学的视角,严格规范地理解制度更接近其原初意义。制度的意义在于:制度是从非个人角度关系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一义务关系;制度是理性化的社会演进历史与逻辑预设的统一体;制度是一种社会整合和行为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较广的范围内讨论两个模糊子集:(?)及(?)的“中介程度”,定义了一个贴近度空间的概念,并列举若干例子阐明,进而论述其贴近度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对大学校园中长期存在、广泛流传的"课桌文学"进行了分类汇总.总结出了"课桌文学"的九个特点,即真实性、广泛性、幽默性、文学性、随意性、幼稚性、感染性、庸俗性和破坏性.联系实际,指出了"课桌文学"给教育者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