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镇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土壤。挖掘历史文化的精华,总结历史发展的经验,以史为鉴,服务当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历史文化名城的美学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文化名城有六种类型。它的美学基本品格为典雅、崇高、凝重、深厚。其中 ,典雅与崇高最重要。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巨大的精神财富。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3.
如何处理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是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建设宜居城市和实现首都的可持续发展,对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策略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文章回顾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历程,描述了北京旧城现状,对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提出了建设性策略。  相似文献   

4.
历史文化名城发展文化旅游,既可弘扬民族文化,推进历史文化名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又能为旅游者提供一个高质量的旅游胜地。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原真性、保护性、文化性和独特性、体验性与创新性等五原则。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是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价,依法对这些历史文化名城进行保护,已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作者就历史文化名城的法律保护现况,存在问题,如何加强立法、执法,如何正确处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关于世界遗产城市的特称,具有文化、科学、美学、旅游等多雏价值.目前,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存在不少问题:资全缺口大,环境容量过于饱和,房地产开发造成“建设性破坏”,有“历史”无“文化”等.安徽省现有5个国家级和9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探索和总结其保护、管理和开发的经验,对促进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特殊意义.加快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应以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为龙头,运用科学方法论正确处理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中的若干关系;以创新精神做好文化与旅游、经济相结合的文章,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历史文化名城是历史文化积累的典型表现形式.在城市高速发展的今天,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正处在非常时期.历史文化名城命运的关键点在于如何实施保护和发展的有机统一.对于城市规划部门和建设部门而言,返本保护和开新发展的有机统一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理念和实践模式.返本保护理念主要在于"五本",即"本街"、"本址"、"本族"、"本然"、"本色"的保护.基于返本的保护理念,历史文化名城的开新发展的实践则有历史街区民居古宅的外部完整保护和内部的现代化,保护古城区、开发新城区,古城整治的有机更新.  相似文献   

8.
数说     
9个2月19日,西城区宣南文化研究会在湖广会馆成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王世仁担任会长,热爱文史资料的研究人员、作家、编辑与各文化艺术门类的研究者、爱好者担任理事。研究会成立后,包括会馆与名人故居、名店老号与传统商业、诗书画印、戏曲文化等在内的9个专业委员会将对深厚的宣南文化加以系统地挖掘梳理。  相似文献   

9.
2008中国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以下简称“名城会”)是一场世界级文化盛宴。在11月3日至7日的5天会期中.来自35个国家的70多座名城的市长.以及近万名国内外嘉宾与700多万南京市民.共同分享了一场世界文化的盛会.共同体验了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名城会已经成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沟通交流、增进了解、互动发展的良好平台,  相似文献   

10.
历史文化名城的个性定位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历史文化名城正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尖锐矛盾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经是急迫的现实问题。准确的个性定位是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其个性定位应是生动具体、唯我独有的 ,历史文化内容决定了城市的个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指出了对四川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总结了四川省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方面的基本措施,阐述了四川省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方面所作出的成绩,同时说明了要保护好四川的历史文化名城,必须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名城(镇)的基础上努力做大做强其旅游产业,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保护与发展两不误,实现双赢或多赢。  相似文献   

12.
《金陵瞭望》2011,(3):22-22
10月20日下午.“2010中国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序曲——郑和宝船复建庆典在扬子江大道1号“郑和宝船厂”举行。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吴建民、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朱善璐、市长季建业、市委副书记陈绍泽,市领导叶皓、钱继红、许慧玲、刘以安等。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李建乍等领导及专家.以及来宁参加名城会的16个国家44个城市的市长与嘉宾出席庆典仪式。  相似文献   

13.
成都是一座文化积淀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博资源相当丰富,亮点甚多。但是长期以来成都的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状况并不理想,与成都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不相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一种战略思维将分散的亮点巧妙地串连起来。成都文博事业和文化产业需要这样一种战略思维,以此指导文博事业的发展,从而整合资源,强化优势。  相似文献   

14.
在对城市经营、城市形象概念理解的基础上,从城市的土地、土地利用方式、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城市产业、城市形象六个方面论述了城市经营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关系。认为,要充分认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在城市经营中的地位与作用,处理好城市各要素经营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通过要素的系统配置与整合,塑造具有中华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魅力的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15.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是历史文脉延续与社会、文化可持续的重要空间载体。分析山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空间结构与分布并做原因解释,以期为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评定和历史文脉的延续提供引导。结果表明:(1)山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总体空间格局为南多北少,集中分布于晋中、晋南地势平坦的盆地,汾河、沁水两岸和南太行西麓;(2)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多时间久远,名村以明清时期为主;(3)历次评选晋中、晋南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数量大体持平,第六次评选晋南数量优势明显;(4)山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数量特征及空间分布特征与其地处黄河文明发祥地与中原文化区的深厚历史根基密不可分,同时与自然地理、评选标准、政策导向等原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人们大都知道, 镇江是一座享誉古今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17.
以四川为例,反思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中传统保护与现代化进程的矛盾,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历史街区难以在现代化建设中承载其重;保护意识存在误区,有缺陷的旧城被改造为整齐划一的新城;保护体制的危机,立法滞后与开发超前的矛盾;大规模的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如何协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经费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18.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翻开历史的画卷,谁都知道镇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文字记载的岁月就有3000多年。  相似文献   

19.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宁波城市旅游形象自我定位一直不断演变;公众对宁波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认知存在的偏差,既和宁波城市现有地位不匹配,也和宁波历史文化名城称号不相符。宁波在塑造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形象的过程中,存在资源载体建设、形象构架、传播等方面的问题。在文旅融合的新时代,宁波要以文化建设为核心,以文促旅、特色彰旅,创新载体、整合营销,通过开发地方传统文化旅游线路、区域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合力塑造城市旅游新形象。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理论研究,概括了产品供给视角下的历史文化名城与旅游发展的关系模式,结合宁镇扬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产品进行案例探讨,进而重新认识关系模式,并提出探讨的不足与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