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探讨这一问题,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正确理解和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做好新时期的宗教工作,都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一、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内涵 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是李维汉同志1982年提出的、胡乔木同志1984年在一次讲话中也阐述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相协调的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通知》肯定了宗教同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提法。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若干重大关系》中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这一重要指示是我国加快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和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新疆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之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3.
宗教同社会主义能不能相协调,相适应?如何协调适应?这是当前学术界、宗教界比较关注并正在讨论的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问题。 宗教与社会主义,从世界观和思想体系来说,是根本对立的。但是,社会主义不仅仅是思想体系,同时也是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宗教不仅仅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而且是一种社会力量。马克思、恩格斯说过:“唯物史观是以一定历史时期的物质经济生活条件来说明一切历史事变和观念,一切政治、哲学和宗教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537页)根据这一原则,联系我国的实际进行考察,可以认为宗教同社会主义能够协调,而且有必要协调。  相似文献   

4.
就近现代以来的中国而言,“现代化”是一个贯穿始终的核心主题,而与之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现代性”主题的凸显则要晚得多.在中国语境下,“现代化”理论侧重于探讨中国如何实现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而近几十年才在中国兴起的“现代性”理论则更多地探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形势与问题.从“现代化”到“现代性”的理论嬗变,昭示出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问题的迁衍.应当及时厘清从这一理论嬗变中折射出来的问题迁衍,以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爱岗敬业、诚实  相似文献   

6.
袁霞 《学术论坛》2002,(2):13-16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一项重要内容。宗教工作要在新世纪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就要积极引导宗教与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应、与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相适应、与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政治文明的政治文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文明离不开政治文化。无论从微观上提高公民个体的政治素质,还是从宏观上转变整个国民的政治价值观,开启民智、民悟,政治文化都为政治文明提供了主体保证。中国政治文化历来就是一种“道德型政治文化”,政治生活附属于社会生活和伦理生活,后者的展开便是前者的实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的中国政治文化来说,当务之急是形成新的价值系统: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体系;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作为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基本内客;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切实铸造文化价值核心。  相似文献   

8.
198如年要目第一期第三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探索·”·““··”·””一雍文远试论社会主义经济运转的核心”··”“····”一李鸿江论我国对外资的法律保护和鼓励“一“·“一蒋恩慈古今、中西之争与中国近代哲学革命...“一冯契试论我国宗教同社会主义社会相协调问题…肖志恬略论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发掘、整理和运用 间题“.“…“·”·“·“··“:.“.“·“·“·“.”.~马伯煌中国古代文论范畴研究自议”一”.”.”·”.~陆海明上海第三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一《第三产业》课题组社会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和经济改革规律的初 步…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这给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五育并举,德育为首。道德低下的大学毕业生即使有优秀的专业成绩,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政治抱负,一样不会被社会推崇。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中最基本、最关键的要素,是一切素质发展的起点和根基。我国正处于现代社会的建设时期,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服务型社会转化,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化,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信息社会、学习型社…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并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武器 ,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可以利用它来发展壮大自己。高新技术革命在社会属性上同样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相协调 ,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的进步和发展。加入WTO带来的一系列新变化 ,对社会主义制度而言 ,并非一定产生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诚实信用原则的理性反思与科学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实信用原则作为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相承接,与现代民法的发展方向相协调,在我国民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肯定诚实信用原则之地位与作用的同时,若赋予其“帝王条款”之称,则是对它的过分强调与夸大,背离了它在民法中的实际地位。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30多年,宗教慈善事业一直处于衰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慈善的批判性阐述,在理解与认识上存在着不全面性.中国共产党“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论述,肯定了宗教有着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共同基础.在“适应论”的理论指导之下,宗教慈善形成了有系统、有组织、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同时,促进社会信任、积聚社会资本这一当代宗教慈善的重要功能也逐渐显现出来.2012年,《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的出台为当代宗教在慈善领域服务社会,从而在全社会促进社会信任、积聚社会资本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藏族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伦理道德思想蕴含着丰富而高尚的思想文化内涵,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1993年11月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目的是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一重要指示指明了宗教工作的方向,反映了宗教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的共同心愿。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深  相似文献   

15.
张威 《兰州学刊》2008,4(2):151-153
冷战之争,是国家权力之争,是制度优越性之争,更是社会先进性之争。苏联在冷战中的结局并非是苏联在军事上为西方所败的结果。苏联民众在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对抗之后基于观念的变化而产生了对苏联党和政府的“信任危机”,进而导致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内在演变是苏联崩溃的根本原因。“强大国家”与“弱小社会”的巨大反差是冷战之于苏联解体的最好注脚。苏联始终没有建立起一个与现实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健全的、平衡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不仅是苏联社会主义发展的惨痛教训。更是我们思索冷战的终结为什么会与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相联系——这一时代命题的出发点所在。  相似文献   

16.
“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项里程碑式的创新,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制度的信用基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激发诚信原动力,降低市场经济运行的交易成本;二是在党建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心性和智慧上的实证体系有助于党员的党性提升,从而提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谐统一”理念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7.
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国全  于莹 《理论界》2003,(5):90-90
“可持续发展”就全社会而言,重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于高校“可持续发展”。至少取决于二个因素:一是高校与外部社会之间是否和谐发展。二是高校内部是否协调发展。历史的经验表明,每当高校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相脱节、内部协调不利时,高校就会走向萎缩,最终被淘汰。高校如何才能做到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内部相协调呢?这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中需要探索的课题。一、迎接高等教育新发展,全面实行学分制高校的扩大招生,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打破了原来的塑造精英教育之塔,构建新的“大众化”教育之厦。为了适应…  相似文献   

18.
一、社区建团的背景随着中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传统的一元经济向现代多元经济的转轨 ,引发了政治、社会领域的深刻变革 ,经济活动的僵化、单一性向自由、多元化过渡 ,政治权力的高度绝对集中向相对集中、绝对分散的转变 ,传统意义上的“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化 ,已成为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与此同时 ,共青团工作也出现了新的特点 ,由于其职能的单一性、固定性已无法与灵活、多样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相适应、相协调 ,这一优秀青年的组织在新形势、新情况下的地位与作用日渐弱化 ,甚至有解体、消亡的…  相似文献   

19.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理论指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理论指南张永庆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总结历史经验可以看出,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社会主义都不能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只有邓小...  相似文献   

20.
儒学与现代化有相适应的一面 ,事实对此已作出肯定的回答。儒学的大同观念对中国人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曾起过积极作用 ,对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同样也会起到积极作用。儒家文化中“家族集团主义” ,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适度的中央集权” ,可以发挥协调作用 ,促进高效发展 ;儒家文化中的务实主义精神 ,可以激发人们参与市场经济的积极性和发展科技致富以提高整体生产力水平的热情。儒学随时代而不断发展的活力和优越性 ,使其具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和融摄精神 ,它同样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的民主法制建设提供有价值的资源。重“生”重“活” ,重实践躬行 ,强调宽容理解等 ,儒学的这些特点 ,都和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建设有内在相通性 ;其“民本思想” ,亦可换成“民主在民”的民主观念。这当然还需要其它的社会条件 ,诸如彻底改造小农经济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