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语文教育与语体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语文水平下滑的情势正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有识者为遏制这一情势的进一步发展,提出的各种举措多有参考价值.然而语文教育中语体意识的有无及其自觉程度,则是制约语文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提高语文能力的要务是增强对语体的敏感性,强化言语交流过程中的语体意识.  相似文献   

2.
论语体的交叉渗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 ,语体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言语格调 ,是为语体规范。语言运用与语体相适应是修辞的一条基本原则。语体具有封闭性和排斥性 ,也存在着相互交叉渗透的可能。语体的交叉渗透产生多种修辞效应 ,具有广泛的语用价值。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语体的交叉渗透呈现出日益多样化、复杂化、经常化的趋势。研究语体交叉渗透的方式 ,我们认为首先可分为常规性交叉渗透和变异性交叉渗透两大类。变异性交叉渗透能产生更为丰富的语言表达新形式  相似文献   

3.
只要用语言表达思想、进行交际,其言语成品必然从属于某一语体。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实际存在着语体问题。笔者比较赞同把语体划分为基本语体和专业语体两大类,认为应将日常交际语体(基本语体)确立为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本位语体,同时要掌握该语体的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4.
文言格式和欧化格式都是书面语格式,但其来源不同,有显著差异,但我们的研究结果却显示:它们在现代汉语几种书面正式语体中的出现频率却基本保持一致性,高于在非正式语体中的出现频率;文言格式出现频率高的语体,欧化格式的出现频率也高,反之亦然。这反映出书面语体一方面与口语语体存在着“正式—非正式”的差异与对立,另一方面其内部也具有“保守-开放”的差异性特征,可见,冯胜利提出的“典雅—俗白”并不是书面正式语体内部唯一的差异标准。  相似文献   

5.
广告语言随着其交际功能的发展越来越活跃 ,渐渐凝聚成了自己的“言语格调” ,形成了独特的语体风格。根据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中的语域理论 ,广告语域中的语场、语旨、语式决定了广告语针对不同的受众、媒体而运用多种多样的语体要素来达到“促销”的表达效果 ,因而形成了广告语言语体的多体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文体构成的内在因素主要由适应特定的社会需要、运用特定的思维方式、选择特定的语体形态这三个方面构成,而且彼此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适应特定的社会需要是文体形成和发展的最深层动因,是决定一种文体之所以是这种文体的本质属性;运用特定的思维方式是文体为满足社会需要而采取的思想时策,它从 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深刻地影响着文体的整体形态;选择特定的语体形态是在特定社会需要、思维方式的要求下对语言形态的选择和调整。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阐明现代汉语语体的定义和分类的基础上,探讨各种语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各种语体并不是隔绝的,而是互动的,可以互相“交错”和“交融”;由于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有些言语作品本身即具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8.
汉语语体研究领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当代汉语语体变异是不争的事实,其一是局部语体成分的替换,其二是整个语体体式的迁移。当代汉语语体变异具有二重性。规范语体是语用原则,而创新运用语体更是必须认同的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9.
语体交叉渗透的语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体是语言的功能变体 ,各类语体在语言的运用上都有自己的特点系列 ,形成语体规范。但在语用实践中 ,由于语境因素的影响 ,也存在着不同的语体要素、语体手段间的“交流”和“借用” ,形成了语体的交叉渗透。语体的交叉渗透现象 ,与人们的语言效率意识、语言审美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语体的交叉渗透 ,能产生特定的修辞效应和美感效应 ,创造出丰富的言语表达的新形式 ,具有明确的语用价值。本文主要从语言表现价值、语言美学价值、语言创新价值三个方面来论述语体交叉渗透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语体是语言的功能变体,不同的语体,在语言材料、表现方法等的选择和运用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我们称这种差异为语体的表层对立。语体的深层对立,则指不同语体间交叉渗透倾向中的差异,即统一中的对立。语体的深层对立具体表现在,相同的词语(主要指不同语体的专用词语)、语法要素和修辞手段用于不同的语体,在信息指向,信息焦点,信息效果以及编码方式等方面存在着细微差别,我们称这些差别为“信息差”,本文的目的,就是从信息论的角度,运用比较的方法,来考察这些信息差。  相似文献   

11.
时代文体与文化文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体不是孤立封闭的,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总是以自己的方式折射出时代的精神,同时每一个时代总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文体。文体还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民族性格、情绪和心理在特定时期的集中反映。考察文体与时代和文化的联系,可以由外到内、由内到外、由微观到宏观,多层面地把握文体发展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试论悲剧性与喜剧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审美类型的悲剧性与喜剧性,渗透到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和领域,除戏剧艺术外,还表现在美术、音乐、电影、诗歌、小说等多种文艺样式和体裁之中。悲剧美是一种崇高之美,悲剧感能震撼人的心灵,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坚定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喜剧的美学特征是"寓庄于谐",以诙谐可笑的艺术形式来体现深刻的社会内容。  相似文献   

13.
<左传>、<国语>、<战国策>中多有以"臣闻"起首来发表见解的,至有几个"臣闻"格式的连用,假如把其中"臣闻"格式抽绎并汇聚起来,这是"连珠"体构成的模式之一.刘胜<闻乐对>为"连珠"雏形,为受诏作之,如果脱略其有关自我事迹的叙说,那就是完全的"连珠"体;脱略具体性而只存"臣闻"格式,这是"连珠"体又一构成模式.因此,"连珠"体就是此二者的结合,把某种推理、论证从原生态语境中抽离出来进行新的组合,使得原本有具体指向的劝谏话语有了某种抽象和普世化,这些话语在新的语境中被再联结、新组合又有"历历如贯珠"的语言上的要求;其意义指向也由单纯的劝谏而兼有观赏,接受者由痛苦的被劝谏者而兼有对形式的某种欣赏,不再仅仅是对内容的接受.倒过来讲,"连珠"某某首又如同<韩非子>中<说林>、<储说>,人们或许可以直接将其引用在自己的论述中.  相似文献   

14.
“对问”和“设论”在《文选》中被立为两类,在《文心雕龙》中被追溯源头,这使其在文体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对问”体的出现是与人类早期特定的言说行为密切相关的,其文体的确立可追溯至《对楚王问》,《汉志?诗赋略》“杂赋”之“客主赋”中也很可能收录了相关的“对问”和“设论”体作品。“对问”和“设论”作为两种文体虽然有所区别,但习惯上常被放在一起讨论,其名称在后世总集中不断有所变更,有“问答”、“问对”、“设难”、“问难”、“答问”、“设辞”等各种称谓。“对问”和“设论”作为小文体无法与主流大型文体相抗衡,在后世总集中常被归并入“杂文”、“杂著”或者“辞赋”类,逐渐失去了独立的文体地位。  相似文献   

15.
试论认知方式与学习风格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认知方式和学习风格之间既有相互独立之处,又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从不同的视角探讨方式问题,它们和学习偏好、智力的关系不同,但都表现出稳定的个体差异;它们相互影响并且都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主体文体是文体系统中一种"深层结构"的文体形式。它作为作家的个性、人格、心理、感情和才华的整体显现,集中地体现了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以及文体对于个体生命的体验,特别是对精神性的追求和对人的"内宇宙"的开拓。  相似文献   

17.
一个时代的学风,必有与这一时代文艺相贯通之处;一个时代的文艺也必然会受到该时期学风的影响。建安时期的学风在传承上介于汉魏之间,是两汉经学向魏晋玄学的转化过渡阶段。建安文学深受当时学术思潮、社会风尚的影响。从务本、尚用、博涉、通艺等四个层面考察,建安学风与文风尤其是建安诗风之间存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新兴的文体,新闻承继了公文的某些特征,但与公文的性质、目的与指向不同而有别,只有认真分析二者的异同,才能避免新闻公文化或者公文新闻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19.
"元和体"曾经在唐宪宗元和年间及其后风靡一时,但目前对于"元和体"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这首先表现在对"元和体"的界定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从梳理"元和体"的概念入手,分析造成分歧的原因,并对"元和体"创作时间、主要人物、体裁和题材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20.
论"武功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功体"指姚合创作于任武功县主簿及富平、万年尉等卑吏期间的以<武功县中作>为代表的闲适类作品.武功体的产生与元和末长庆初的政治局势、文学风貌以及诗人自身的特殊经历均有直接的关系."武功体"是姚合诗歌艺术成熟的标志,它以独特的艺术表现使姚合在中晚唐诗坛上自成一家,并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