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国内学者关于当代生态环境习惯法的研究成果,内容上涵盖了基本理论、价值功能、生态环境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关系、资源纠纷解决、环境要素保护习惯法、区域性生态系统保护习惯法、比较研究、少数民族环境权以及研究综述等方面。主要遵循两种研究进路:一是法学者运用法学、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的知识展开的生态环境习惯法研究;二是遵循民族学、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的、涵盖生态环境习惯法文化的生态人类学研究。现有成果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征,亦存在明显的不足。只有在该领域不断促进理论提升、强化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增强研究结论的实效性,方能贡献于当代生态法治建构和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在刑事和解改革中,许多刑事案件的处理方式遭遇是否适用"习惯法"的难题.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传统文化因素较多的汉族乡村地区,一些"习惯法"被纳入到刑事和解方式的多样化探索中.它们在妥善解决刑事纠纷、维护社会秩序方面具有独到优势.在刑事和解中实现"官方法"与"习惯法"的互动,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在当代中国司法中的融合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习惯法理论研究进路的解构与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善待正当而且有效的少数民族习惯法,是研究少数民族习惯法问题的根本目的.而改造法治之法的基本构成,通过立法或司法之路确立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法源地位,使其成为法治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达成理论研究之目的的进路,是政府权力万能的产物,其实质就是要将少数民族习惯法纳入国家法治的轨道.这一进路不仅存在实践上的困难,而且不具有正当性和合理性.协调政府权力与社会权力的关系,合理界分国家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界限和各自的调控领域,建构有限但有效的国家法律调控机制,是善待正当而且有效的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根本手段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既有法治理论无法面对当下法律生活中少数民族习惯法复苏与活跃的事实.本文认为,应在法、司法和法治三个层面重新解释少数民族习惯法的身份、功能与价值,通过合法化、司法化、资源化路径,实现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整合.在法主体资格方面,拓展现代性法治之法的概念,赋予少数民族习惯法以法的身份;在司法管辖环节,借助司法制度的发展,使少数民族习惯法通过司法化的平台从而展示其正功能;在法治治理效力层面,推动少数民族习惯法在社会权力平台参与塑造法治秩序建构而提升其价值.  相似文献   

5.
关于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之冲突与互动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千年 ,中国的法治建设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在我们大量移植外来法律文化“西为中用”时 ,中国本土的法治资源也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作为有着深厚文化根基和历史传统的少数民族习惯法 ,长久以来在少数民族地区起着调整社会关系的功能和作用 ,但在现今的社会转型时期 ,它与国家法的矛盾和冲突日渐凸显 ,从而成为我们进行法治建设所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冲突究竟表现在哪里 ?两者如何构建才能形成良性的互动 ?本文试图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理论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华民族多元生态法文化的内在组成部分,贵州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法治理念不仅是贵州建设国家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示范区的本土资源和智慧源泉,更与当代的生态法治思想不谋而合。本文基于我国生态文明法治构建的困境,在阐释贵州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法治理念的基础上,从生态伦理、社会优位、生态法治三个方面对贵州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法治理念对当代生态文明法治的借鉴意义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习惯法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法律文化资源,其中的村规民约、宗教习惯法、纠纷解决习惯法中都大量存在着关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相关内容.国际层面关于土著人权利保护的法律文件、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处理个人来文的准司法实践、外国的宪法性文件中都有将尊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习惯法上升为国家法的成功实践.以此为借鉴,我国将尊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习惯法上升为国家法的路径主要包括中央立法将尊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作为基本原则、司法自由裁量权将尊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作为裁量要素、将尊重传统文化方面的习惯法作为政府的执政理念等.  相似文献   

8.
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习惯法作为习惯法的一种 ,在广大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存在 ,是“活的法律”。少数民族习惯法在维持社会秩序、培养社会角色、传承民族文化等方面都有重要价值。本文首先讨论了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存在及特点 ,继而分析了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的价值 ,最后论述了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未来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本文根据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资料 ,重点阐述了少数民族传统习惯法规范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并依据传统经济生产、宗教信仰和民风民俗所反映的生态保护事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0.
云南少数民族对生态环境的文化适应类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生态环境的文化适应是生态人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当代可持续发展可资利用的宝贵文化资源。云南少数民族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的文化适应方式,以生态文化中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主线,大体可概括为四种类型。对每一种类型中自然与文化的互动调适进行深入分析,可为云南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对民族地区实行分类指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试论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效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少数民族习惯法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生活背景 ,承认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法律效力和有条件地适用少数民族习惯法 ,对保护少数民族的权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少数民族习惯法效力的理论基础、法律依据和社会背景等方面论述了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效力来源 ,并提出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发生法律冲突时的解决原则和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法制现代化无法忽视少数民族地区的法制现代化问题.从分析传统的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形态及其特征入手,借用法制现代化的发展模式的分析进路,对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现代性转型进行比较研究,指出少数民族的习惯法在向现代型法律的转化过程中不能忽视本民族的法律文化传统以及对待其转型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法律人类学方法较为全面地论述了西南少数民族习惯法的主要内容,充分肯定了民族习惯法的作用与价值,并指出了其性质与特点.同时,作者结合田野调查的实证材料,实事求是地分析了西南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文化多样性、文化圈与文化层、文化生态、文化空间、文化认同、文化变迁、文化再生产等是与民族文化保护有关的重要人类学概念。基于中国民族文化保护现状,以上人类学理念的中国本土化应用,应体现在四个方面: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国外经验,营造多元文化共荣的文化理念与社会氛围;倡导社会、经济、文化协同发展,推动文化利用与传承保护的良性互动;培育民族文化主体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再生产创新机制;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进少数民族文化空间与文化生态建设,完善文化保护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世界各国的法理学已经认可并大力赞扬本土民族法文化效能,作为多民族国家应肯定藏族赔命价刑事习惯法等少数民族刑事习惯法对国家法治建设的积极作用.毫无疑问,藏族赔命价刑事习惯法等少数民族刑事习惯法中确实存在着某些不尽如人意的因素,但应该肯定那些同国家法遵循着不同的法治理念而在司法实践中顽强地表现着法的正义、保持着它极强的法治作用并保障和维护着司法资源相对薄弱一方利益的本土法资源,它们还在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刑事和解不起诉制度、寻求被害人和加害人合法权益的双向保护、及时恢复原被告双方的正义及经济伦理价值、保障人的生命权、减少死刑和限制死刑、慎用死刑和废除死刑以及民族地区的团结稳定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难能可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类学是通过研究人类的文化来理解"人"的综合性学科,影像是当代民族艺术表达和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传播符号,随着"图文对话"时代的到来,照片的保存在人类学民族志中是非常重要的原始资料。本土谱系和西学源流为我们从人类学角度讨论少数民族影像的叙事伦理提供了理论支撑。潘年英的人类学影像全面展示了西南少数民族的自然生态环境、精神面貌和日常生活面貌,并将其与文字记录相结合,可以说为中国少数民族留下了一份可信度高的视觉材料与调查报告,具有艺术与人类学的双重价值。文章以潘年英作品中的少数民族影像为例,来说明人类学影像是如何呈现"他者"。  相似文献   

17.
西北少数民族法制建设中习惯法因素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习惯法作为一种隐性的规则长期存在,对于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秩序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根深蒂固的民族习惯法同时也制约着少数民族地区法制建设的进程.国家法在进入这些地区时受到的某些"冷遇"与我们不能正确对待民族习惯法不无关系.因此,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要想真正走上法治化道路,必须重新整合习惯法,赋予它正确的地位.但是,西北独特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历史传统和民族现状,决定了西北地区的习惯法带有一些独特性.同时,西北的习惯法与国家法冲突的表现和原因也与西南不尽相同.整合西北少数民族习惯法,应当从研究它的独有特征入手,通过具体分析习惯法与国家法冲突的独特表现和原因,寻求西北少数民族法制建设的相对合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根据西方文化人类学的特征,可以将法人类学研究的特征概括为:主要研究他者的一般情况下相对不发达而且具有鲜明地方性特征的法,这种研究以田野调查为基础。西方法人类学在内容上一直是文化人类学内容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在研究方法上随着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的成熟而成熟。在西方有关学者的论著中,原始法内涵的界定基本明确。法人类学的研究范围有相对性,我国法人类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应该是民族地方的法律多元现象,其核心为是少数民族习惯法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文化是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成果,是中国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各少数民族的大量实例可以看出,法由禁忌、习俗发展到习惯再到习惯法进而上升为国家制定法的演变运行过程,也从少数民族习惯法称谓、观念、规范、行为、实物形态等可以了解到少数民族习惯法文化的具体表现,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在当今社会法律体系中的碰撞与冲突、二者相互为用的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建立以来,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区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迁,这种变迁与我国生态法制建设进程及少数民族生态法文化演变历程有着极其紧密的关系。为保护和建设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区生态环境,从法律人类学的视角看,有必要进一步健全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法制并切实加强宣传教育,认真发掘少数民族法文化中有益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合理成分并加以创造性转换,加大对少数民族聚居区生态扶贫的力度并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