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就业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和“走出去”战略的不断实施,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文章考察了2003—2009年间中国25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首次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变截距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就业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与国内就业显著正相关,同时,各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就业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2.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给劳动就业带来机遇与挑战。据国际失业与就业委员会与中国国际人才发展交流协会合作的一项调查测算:入世后我国每年可增加1200个就业岗位,但主要集中在具有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行业,如纺织、服装、建筑、食品、商业和农业中的种植业、林业和畜牧业;同时,我国劳动力供给总量仍将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就业总量矛盾依然突出,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结构呈结构性错位,部分行业就业岗位将减少,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如何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  相似文献   

3.
采用2005-2016年中国29个省的制造业就业数据,引用Baker等人公布的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EPU),通过建立贝叶斯正态回归模型,考察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下创新驱动战略对中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抑制了中国制造业就业增长率,而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又进一步降低了中国制造业就业增长率;在国家强调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应谨慎对待国际关于中国经济形势的评估,及时公布相关数据以降低企业和个人的不确定性预期。  相似文献   

4.
吴翌琳 《统计研究》2015,32(11):59-64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转型升级与扩大就业的双重压力:一方面,要促进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实现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要促进就业增长,保障和改善民生。但创新对就业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不同类型创新与劳动就业存在复杂的交互影响。本文构建创新与就业关联机制的Jordi模型,对不同类型创新活动的就业影响进行细化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就业增长缓慢,技术创新与非技术创新的短板与不协同问题比较突出,成为制约就业增长的瓶颈,促进两者协同发展,不仅有助于促进就业增长,也有助于提升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5.
也谈非正规就业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蒋萍 《统计研究》2005,22(6):34-5
一、国际组织关于非正规就业有关概念的研究  目前为止,国际组织采纳并界定的统计概念有两个:一个是非正规部门就业(employment in the informal sector),一个是非正规就业(informal employment)。非正规部门就业由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并于1993年1月的第 15 届国际劳动统计学家大会 ( the Fifteen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Labour Statisticians)进行了核准。国际劳工组织提出的非正规部门就业包括两层含义,一层是什么是非正规部门,一层是什么是非正规部门的就业。非正规部门是个限定词,它决定了非正规部门就业的范围。从这个意…  相似文献   

6.
观点传真     
国际经济秩序有深刻变化,中国货币政策仍然宽松,公共产品定价机制不合理加重百九负担,中国纺织品出口面临四个不和因素,国家机关普遍存在“几世同堂”现象,《就业促进法》将给百姓带来什么,让三个和尚轮流挑水,  相似文献   

7.
关于失业与就业统计指标获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我国的实际出发 ,结合国际较成熟的统计指标的获取方法 ,建立起适合国情又有国际可比性的失业与就业基础统计指标的获取方法  相似文献   

8.
最新资讯     
《四川省情》2008,(8):3-3
上半年新增就业640万人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就业总体情况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上半年,中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40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的64%。  相似文献   

9.
转型期的产业结构变动与中国就业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通过1997~2003年的面板数据对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就业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显示: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产业结构变动速度对转型期的中国就业有显著影响,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与就业正相关,产业结构变动速度与就业负相关;产业结构变动的就业创造效应大于就业破坏效应,产业结构变动的净结果使就业增加;转型期的就业与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产业结构变动速度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增加值贸易视角出发,通过构建2012年和2015年中国区域-世界投入产出嵌套表,结合增加值贸易的就业投入系数,测算并比较分析了区域增加值贸易带动的就业创造、就业溢出和就业反馈效应。结果显示:考察期内中国区域增加值带动的就业效应主要源于国内贸易,且从发展趋势来看,对国内贸易带动就业的依赖程度在进一步上升;中国区域增加值贸易带动的就业效应多表现为就业创造>就业溢出>就业反馈,其中直接带动的就业创造效应开始减弱,间接带动的溢出及反馈效应成为区域就业增长的主要来源。因此,我国应进一步整合优化以内需为基础的国内价值链作为就业"稳定器",稳步推进国内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的对接作为全球化条件下实现产业升级和促就业的"助力器"。  相似文献   

11.
运用结构突变理论对1978—2007年中国就业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各产业就业量数据为结构突变的趋势稳定过程,说明中国产业就业量的增长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出现了波动,但从长期来看,其增长沿着确定的轨迹增长。进一步运用变结构协整理论,分析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长期稳定关系,结果表明协突变关系在各产业就业量与其对应增加值之间均成立,说明外生性冲击对中国产业就业量的变动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吉宏  刘静 《山西统计》2002,(5):12-13
处在体制转轨和结构调整中的中国所面临的最大难题已从温饱问题转为就业问题。中国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除了受经济速度放缓的影响外 ,还有一系列深层次原因 ,如人口总量与经济增长的矛盾、异常二元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和资本的替代、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等原因。因此 ,在解决十分复杂的中国就业问题的政策选择上 ,应采取更具针对性、更加灵活和多样性的就业形式 ,并建立健全规避就业风险的主导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就业结构的统计体现及国际比较就业结构是不同类型劳动力的构成。就业结构在我国可以分为就业的所有制结构、就业的地域结构、就业的性别结构、就业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的技能结构。就业的所有制结构是指不同经济成分中从业人员数量的多少。根据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我国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工业部门的就业情况随着国际贸易规模的快速增加发生明显变动.文章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阐明国际贸易自由化与工业部门就业量二者之间的关系.基于误差修正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探讨了工业从业人数与贸易自由化在外部因素冲击下的响应模式.研究结果证实了贸易便利化与工业部门就业之间存在长期的正向促进关系.研究结论指出,目前中国国际贸易规模与就业的联动性主要基于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应及时借助这种优势进行就业结构优化升级,以防止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国际贸易变动对就业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魏浩  李晓庆 《统计研究》2018,35(1):43-52
基于中国微观工业企业数据,本文统计分析了中国企业参与进口贸易的基本情况,并实证分析了进口投入品对中国企业就业变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与非贸易企业、纯出口企业和纯进口企业相比,有出口行为的进口企业的就业规模最大、就业增长最快、就业创造最多、就业破坏最少,就业增长稳定性也最好;进口强度、进口产品数、来自低收入国家进口、资本品进口、异质产品进口对企业就业有显著正向影响;相对于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对企业就业增长效果更为显著;进口投入品仅对有出口行为的进口企业就业增长影响显著,而对纯进口企业没有显著影响。今后,我国扩大进口贸易的相关政策应该进一步的战略性细化,针对不同类型商品进口、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制定有差异的政策,并高度重视有出口行为的进口企业在就业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生活统计     
由于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和经济结构调整等原因,中国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但是,中国就业形势仍总体保持稳定。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4月29日发表的《中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状况》白皮书说,中国政府始终将促进就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任务,将控制失业率列入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合理调整就业结构,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大力促进就业总量的增加,总体上保持了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产业结构变动与就业水平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时间序列和计量模型研究了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水平之间的发展关系.首先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了第一、二、三次产业的产值与其就业之间的因果影响关系,继而从产值与就业两个角度定量分析了第一、二、三次产业各自对总就业水平的贡献,得出结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是劳动力就业的决定因素,而第二产业不是就业的决定因素;从产值角度来看,第三产业对劳动力就业的贡献最大,从就业角度来看,第一产业的就业对总体就业水平的贡献最高,其次是第三产业,而第二产业的就业对总体就业水平的贡献最小.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8.
改革的深入和现代化进程的逐步深化,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经济全球化正在严重冲击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使就业问题成为中国进入21世纪后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业弹性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就业弹性的逐年下降使劳动力的需求远远不能与经济保持同步扩张,劳动力过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通过研究得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相关性分析,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和决策提供依据,对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增长战略以及政策倾向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文星 《统计研究》2013,30(1):61-67
 本文利用2001-2008年中国深沪两市508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微观就业数据和企业动态劳动需求方程来重新估计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总资产规模扩张(即企业投资)具有显著的就业效应。因此,企业微观数据并不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下降或偏低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宋保庆 《统计教育》2009,(9):38-41,48
汇率变动通过影响出口品价格,改变产品国际竞争力,从而影响出口企业的规模和发展,进而对宏观经济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宏观经济联立方程模式解释了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宏观经济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际汇率变动与宏观经济劳动需求存在显著负相关。文章最后就如何减轻实际有效汇率对就业的影响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