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文学巨匠。他不仅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 ,还撰写了《文学论》这部文艺理论著作 ,推动了日本近代文论的发展。漱石在文论研究和自身文学创作中提出并亲自实践了他的许多艺术主张 ,如“余裕”、“非人情”、“写生文”等 ,这都使其当之无愧地成为日本近代最杰出的集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于一身的文学大家。漱石的文艺主张同他的小说一样 ,受到中国文化思想的影响。下面 ,以“非人情”为例 ,通过分析其与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暗合之处 ,探讨漱石文论的中国文化思想渊源。  漱石在《文学论》第二编第三章里使用了“非人…  相似文献   

2.
藏玉如养德     
无论从收藏还是市场,任何一个角度看来,玉都是今天最值得关注的物品之一。玉价涨疯的言论比比皆是,但一旦有良玉出现,立刻就会被抢购,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收藏界特有的一个现象。玉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提出"君子比德于玉",将人的美好品德与玉的温润光洁内质联系在一起。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更将玉,与正人君子"仁、义、智、勇、絮"的美德相对应。《辞海》中"玉部"共收词150余条,其中多数是赞美和吉祥之词。在金融风暴影响下的今天,藏家仍然看好玉器,无论古玉还是新玉,他们都能从中看到普通人所发现不了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低徊趣味”一语出自漱石为高滨虚子短篇集《鸡头》所作的序言。“低徊”一词,按《广辞苑》解释,意即“边徘徊边玩味思索”。“低徊趣味”一语和“余裕派”,标示了漱石文学的特质。漱石在序言中写道:文章中存在叫作“低徊趣味”的一种趣味。这是我为了行文方便创造出来的用语,别人恐怕不易弄明白。一言以蔽之,它指的是,围绕一事,倾向一物,生发独特的或联想的意味,时而从左面眺望之,时而从右面眺望之,不愿轻易离去的那样一种审美情趣。所以若不叫低徊趣味,改称“依依趣味”或“恋恋趣味”亦可。不过,这种趣味如其名称所示,是尽可能长时间伫…  相似文献   

4.
明治维新之后,功利和道义的对立,是受西方文化影响的近代日本文化的矛盾。漱石代表作《虞美人草》鲜明流露出作者的主观褒贬意识,丝子和小夜子是有传统美、恪守“道义”的女性。藤尾受西方文明影响,缺乏传统的“道义”观。小野与藤尾的性格、言行与生活,反映了新旧混杂的文化时流,二人现代功利的恋爱是利己主义的体现,但也自有其必然性。漱石用“道义”来严惩三个追求功利的主人公,由此可见,《虞美人草》在某种程度上是维护上流和中流阶级的秩序、主张保守的“道义”的小说。看重文以载道的漱石提倡的“道义”表现在恋爱问题上,带有一定的守旧性。  相似文献   

5.
李垚 《阅江学刊》2009,(2):133-137
在西方经验中,社会性别关系更多地表现为冲突与对抗,而在中国,虽然男女两性间的冲突长期存在,但是共容与互动却是不容忽视的。清代女性史家汤漱玉的专题记载女性画家之史书《玉台画史》的付梓刊刻、留存与世、其夫婿的鼎力支持及其同汪家四世藏书之间的关系昭显出,艺术创作无关性别,优秀的文化艺术是男女各取所长共同缔造的。  相似文献   

6.
夏目漱石和女弟子之间超现实的精神恋爱,成为二人创作的纯净宝贵的素材。漱石的《漾虚集》以幻想的天上之爱构成一个唯美世界。但是,漱石通过《台风》和《虞美人草》逃出了这个世界,觉悟到职业作家的使命,其创作也从与大[土冢]楠绪子之间的恋爱幻想的唯美小说转变成批判现实的教化小说,以开导天下青年和读者。  相似文献   

7.
夏目漱石认为,日本由西方引进的个人主义,使人赢得了个人自由与独立,但其副作用是极易使人心走向极端利己。《心》的主人公“先生”体验了因金钱、“自己本位”、恋爱强迫人变为利己主义者的恐怖。漱石预见到未来的日本个人主义必然盛行,就其可怕的副作用,他向后人发出了警告。由此看来,《心》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石峰 《社科纵横》2009,24(8):89-90,93
关汉卿所著杂剧《温太真玉镜台》与朱鼎所著传奇《玉镜台记》都是由刘义庆的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假谲》中“温峤娶妇”敷衍而成,然而三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温峤和刘倩英(润玉)的形象却反差很大,但共同点都是带上了时代、作者思想和体裁的印记。  相似文献   

9.
夏目漱石认为,日本由西方引进的个人主义,使人赢得了个人自由与独立,但其副作用是极易使人心走向极端利己。《心》的主人公“先生”体验了因金钱、“自己本位”、恋爱强迫人变为利己主义者的恐怖。漱石预见到未来的日本个人主义必然盛行,就其可怕的副作用,他向后人发出了警告。由此看来,《心》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夏目漱石的近代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小丽 《日本学刊》2001,(6):98-111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巨匠。他在年轻时选定英国文学作为自己的专业 ,并立志要“通达英语英文 ,以外语著述伟大之文学 ,以震惊西洋人”(《处女作追忆》)。与当时文坛的无思想性和通俗性相比 ,夏目漱石重视思想的文学观念可见一斑。从《我是猫》到《明暗》的十几部长篇小说 ,漱石思想发展的轨迹一览无遗地展现在这些作品中。在他前期的作品里 ,闪射着社会批判的光芒 ,及至《门》问世 ,这种批判精神逐渐转向了对个人内心世界的精细剖析。尽管如此 ,漱石对社会的思考一直没有停止过 ,特别是他对日本近代化的认识 ,在修善寺重病之后 ,也…  相似文献   

11.
明治40年(1907)5月,大仓书店印行了漱石的《文学论》。在《文学论》第一编第三章里,漱石使用了“非人情”一语。漱石这样给“非人情”下定义:“可称为‘非人情’者,即抽去了道德的文学,这种文学中没有道德的分子钻进去的余地。譬如,吟哦‘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其效果如何?诗意确实是堕落的,但并不能以此着重断定它是不道德的。‘我醉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这也许是有失礼貌的,然而并非不道德。‘非人情’即从一开始就处于善恶界之外。……吟咏与人事缘分较疏远的、未混入人情的自然现象的诗,其中较多含有‘非人情’的…  相似文献   

12.
许昱君 《社科纵横》2013,(1):280-281
清代词人孙麟趾,以其词学理论著作《词径》,为中国词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与清代吴中、常州派词人均有密切交往,且工于填词,在中国词史上具有一定地位。然目前学界困于资料有限,对其研究尚远远不足,古代学者对他的研究亦只是零散见于各种古籍之中,使其生平事迹难得彰显。今据清潘钟瑞抄《长啸轩诗稿》本《月坡词》一卷本及《月坡词》二卷本、《同治苏州府志》、《词话丛编》等文献,对孙麟趾的生平事迹作了较细致的订补。  相似文献   

13.
刘凌  张学忠 《学术交流》2012,(2):159-164
一般对晏几道《小山词》的评价都是认为其在艺术上取得极高的成就而思想内容则较为消极颓废,评价不高。其实《小山词》书写真实的人生失意的悲哀,把词作为书写性灵的独特文体,其中所表现的对生命个体的尊重与平等意识,对生命本身的留恋与珍惜,对生命意义的叩问与追寻,超越了他所处时代的价值观,完全可以说是他的时代思想的异类,具有现代个体觉醒的思想特质,应予以重新认定。从艺术性上看,《小山词》具有感情净雅、词学观纯雅、用词典雅的"雅"的艺术特征,特别是选用更纯粹、抒情性更强的小令,去芜取精,更为本色当行,使其词沉浸在浓郁的抒情氛围中。因此,无论是思想性上还是艺术性上,《小山词》都以其独特性在词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田晓膺  阳淼 《社科纵横》2006,(11):98-100
《九歌》是《楚辞》的重要作品之一,在《九歌》中,屈原借“神灵”来抒发自己对美的热爱与追求。《九歌》中的“神灵”形象各异,妍媸不同,性情不一,屈原通过对“神灵”的歌唱,使原始宗教中的“神灵”深化为心灵的存在———美的存在。他以“美”的眼光来打量“神灵”,通过对众“神灵”之美的不同表现,来表达出美的完美和最高体现在于“满内而外扬”,内美与外美的双重融汇。  相似文献   

15.
熊伟业 《学术交流》2012,(7):174-177
"以大为美"是闻一多先生在欣赏《天问》时的感想,后人作为汉赋甚至汉代艺术的审美观念而广为引用。"巨丽"一词所指并不是"以大为美",作者本人以及先秦两汉也未有"以大为美"的意识,历代几乎都在"极丽、壮丽"意义上使用"巨丽"一词。"以大为美"是对"巨丽"注解的误读。以大赋为代表的汉赋的审美观念,应以"繁类以成艳"为妥。  相似文献   

16.
当前,随着美学研究的普及和深入,研究的领域在不断地扩大。许多同志勇于创新,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这是一种好现象。与此同时,也出现了离开美的特定内涵而任意扩大美学范围的倾向。门罗在《走向科学的美学》一书中曾写道;“美是什么的简明正确的回答便是,美是很多不同的事物,但还没有很好地了解,就把‘美’这个名词用在它们身上了。”这一方面说明人类在使用“美”这个词时缺乏严格、明确的规定,另一方面也说明建  相似文献   

17.
李广民 《日本学刊》2005,1(6):70-82
美日安全磋商委员会发表涉台《共同声明》,再次使美日同盟涉台问题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美日同盟涉台最要害的是“远东条款”,从日本政府对“远东条款”一再解释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美日同盟涉台条款的演进轨迹,即无论美日与中国的关系如何,美日对中国做出什么承诺,“远东”包括“台湾”始终是日本官方的“统一见解”。《周边事态法》、《有事法》虽对美日同盟适应范围有所调整,但其在涉台方面并无丝毫松动。美日同盟涉台条款明显违背中美、中日在台湾问题上业已达成的共识,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是对国际法义务和国际信义的亵渎。它阻碍了我国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更是有害无益。  相似文献   

18.
一 李清照的作品散佚严重。前人在辑佚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六十年代初,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辑的《李清照集》除诗文外,共得词七十九首(其中三十五首词因被人怀疑不是李清照的作品而列为附录),搜罗可称丰富。不过,《李清照集》附录中几首词的辨伪性质的案语却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如《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词后的案语说:“词意肤浅,不类易安他作。王鹏运已疑之。”《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词后的案语说:“词意浅显,疑非易安作。”只以“词意肤浅”或“浅显”为据,便疑非李清照所作,显然是不能使人信服的。 所谓词意肤浅,无非从词的内容和…  相似文献   

19.
清代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多次提到楚辞、屈原、《离骚》,仅自序就有五处这不仅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兴趣,而且也使我们惊奇地发现:作者反复论及楚辞的深层含义在于:他找到了一把具有权威性的评判“标尺”,一个高屋建瓴、指陈得失的有力“武器”。一客观基础白雨斋论美成词说,“其妙处,亦不外沉郁顿挫。顿挫则有姿态,沉郁则极深厚。既有姿态,又极深厚,词中三昧亦尽于此矣。”(卷一)而在“沉郁”、“顿挫”、“深厚”三项之中,又以“沉郁”为本,“作词之法,首贵沉郁,沉则不浮,郁则不薄。”(卷二)他还对“沉郁”作过具体的阐发,说碧山词“无处不郁,无处不厚。反复吟咏数十过,有不知涕之何从者”(卷六)。从自雨斋的研究对象——词的基本体性来看,柔媚软艳、婉约蕴  相似文献   

20.
吴淑姬著有《阳春白雪词》五卷。宋黄昇选编《花庵词选》,评云:“淑姬,女流中黠慧者。有词五卷,佳处不减李易安。”《阳春白雪词》惜已失传,仅在《花庵词选》中保存了三首。而关于吴淑姬的身世,由于编者未予具体介绍,竟成了一椿经久未决的疑案! 历来文学史家,大都根据《诚斋杂记》的记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