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家附近的一座小屋已经好多年没住人了。屋后有一棵小桑树,别看它十分瘦弱,不过你可不能小瞧它,它中量棵坚韧的,不屈的小桑树。  相似文献   

2.
李玉东 《小康生活》2005,(11):17-17
据试验,大棚内吊种黄瓜,从下籽到上市一般仅用60天时间,比在同一大棚内地面栽培的黄瓜提早上市20天.而且一年可种植3茬,1盆黄瓜植株可收5公斤果实,每条黄瓜重100-500克.由于吊盆的透水性好。黄瓜不会得霜霉病.品质好。  相似文献   

3.
黄河 《小康生活》2005,(6):31-31
实验发现:使用了“玉米王”,株高降低40.2厘米,茎粗增加0.32厘米,叶片与植株的角度有35度缩小为24度,不定根增加21条。穗长增加3.9厘米,穗粒数增加44粒,千粒重增加15克,成熟期提早5—7天,病虫害明显减轻,籽实含水量降低。3000多万亩次的实践证明:喷施“玉米王”,每亩可增产50千克,结合密植,可增产75—130千克。  相似文献   

4.
“我承包了约0.3公顷的桑园, 5000多株桑树,一年可养蚕17多张,蚕茧收入9000多元……”近日,记者  相似文献   

5.
红色膜:适用于水稻、红萝卜、甜瓜、西红柿、黄瓜等农作物栽培。水稻用它覆盖育秧,生长特别旺盛;红萝卜用它覆盖栽培,可提高含糖量10%;甜瓜用它覆盖栽培,不仅可以增加糖和维生素的含量,还可以提前20天上市:西红柿用它覆盖,成熟期可提早35-45天,黄瓜育苗用它覆盖,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乙醇发酵与膜透析耦合系统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过程可减少产物乙醇对发酵的抑制作用,膜透析系统的乙醇总量比对照组提高20%~80%,基质转化率提高30%~80%.  相似文献   

7.
邓定洪 《小康生活》2000,(10):29-29
醉金香葡萄是辽宁省农科院徐桂珍研究员育成的杂交四倍体葡萄新品种。该品种果穗园锥形,平均穗重800克,果粒大,平均粒重12克,充分成熟时果实金黄色,果皮薄,果肉与果皮、种子易分离;多汁,有浓郁茉莉香味;极甜.适口性好,品质上等。  相似文献   

8.
稻草中含氮0.57%、磷0.75%、钾1.83%、硅11.0%、有机质21%,其中稻草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水稻生长,增强水稻抗旱、抗寒、抗病、抗虫和抗倒伏能力,有利于增产增收。稻草还田的方法:将稻草铡成10厘米左右的小段,均匀撒在田面上,耕翻在土中,整地使稻草与耕土混合,施用  相似文献   

9.
黄伟 《小康生活》2005,(6):10-10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蝗虫防治工会议上,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提出今年蝗虫防治工作的具体目标:飞蝗发生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1头以内;农区土蝗平均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5头以内;草原蝗虫平均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10头以内;农区和草原的蝗灾损失分别控制在5%和10%以内,努力做到“飞蝗不起飞成灾,土蝗不扩散危害,入境蝗虫不二次迁飞”。为此,范小建要求从四个方面加大治蝗工作力度:全面落实治蝗领导责任制.切实加强监测预警工作.提早落实治蝗资金和物资,加强防治技术指导和培训。  相似文献   

10.
放任生长的成龄山楂树,修剪措施可以概括为“七疏、五缩、两截、一培养”。  相似文献   

11.
从古至今,北京文化在积淀中不断形成,意味着北京文化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生长的体系。北京文化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意味着北京文化是一个容纳百川、足够开放的体系。而北京文化中所包含的种种盘根错节的关系,也意味着北京文化是一个复杂的体系。而谱系学的研究对象恰恰是针对那些需要对历史进行梳理、对复杂的结构进行辨析以及对个异性进行把握的事物。用谱系学的方法进行研究,有助于从更宏观的角度出发,审视并挖掘京味文化个体成果的内涵与价值,同时能够立足当下,将京味文化和当下时代的文化发展要求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京味文化在当下的影响与传播。  相似文献   

12.
通过山区5县10点的试验表明:贵毕系列5个玉米杂交种在山区具有增产作用,尤其是贵毕302和贵毕303,分别比当地推广的品种增产34.0%和32.88%。这两个品种的综合性状比较好,值得在盆周山区推广。  相似文献   

13.
在现有的《诗经·国风》"桑意象"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利用文化生态理论来剖析"桑意象"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文化生态学为理论指导,试图揭示《诗经·国风》中"桑意象"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演变的历史动态过程,认为桑意象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轨迹是:桑树—桑女/女子—爱情/母亲—家园.从文化生态理论中关于人、环境和文化的互动交织关系角度,进一步探讨了桑意象演变的文化生态原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桑树崇拜、土地崇拜、生殖崇拜,另外"桑"与周代人口政策、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明清以来江南地区湖州、嘉兴等蚕桑区叶市上的"稍叶"交易,是一种典型且成熟的远期交易.叶市交易的对象--桑叶,其新鲜程度的要求极高,供给与需求的不确定性较大,且交易时间集中而短暂,这使得叶市呈现出高风险,尤其是高价格风险的特性.远期交易方式的采用,是一种规避市场风险的制度安排,它有着一套成熟的运作机制,湖州、嘉兴等地一些市镇上叶行的营业,对于这种远期交易方式的组织和实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虽然有大量投机现象的存在,但总的来说,以远期交易为显著特征的江南叶市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维持了较好的信用状况.江南叶市远期交易,反映了这一地区市场的成熟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对于正确认识传统江南经济的发展状况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明代中叶.珠江三角洲桑园围渐渐兴起。广东经济的真正繁荣是从明代中叶开始的,与桑园围兴起同步。近代广东经济的荣枯与桑园围之盛衰,在一定意义上互为因果。桑园圃形成的经济带有明显的资本主义经济烙印.具有近代工业文明的特质。桑园围源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精神理念。因此,桑园围不仅仅是一种农业技术,而是生态经济的优秀典范,一种有着深刻哲学、历史、文化内涵的精神资源,历史文化价值很高。是珠江三角洲人民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以历史史实为依据,分析了古代桑、蚕灾,桑灾的产生原因在于雨、雪、风、雹及虫等,而蚕灾的发生除与雨水、低温有关外,还与桑灾密切相关。桑、蚕灾有一定的发生规律,总结历代桑、蚕灾防治经验,也可发现一些朝代的赈济措施。  相似文献   

17.
对攀西地区栽培品种、生态条件、栽植密度相对一致的大片桑园的群体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调查了丰产(45.0t/hm2)、高产(37.5t/hm2)和中产(30.0t/hm2)桑园的有效条、平均单叶叶面积、平均单叶重、叶面积指数等指标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在攀西特定气候条件下高产桑国群体结构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桑椹、红枣的调配,研制出桑枣果茶配方,制定出生产工艺和技术要点。确定产品中桑椹原浆含量为15%,红枣含量为5%;稳定剂用量为0.15%~0.2%。制定出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江淮地方官在江南社会经济大变动的背景下,力图借鉴江南发展桑棉种植进而推动棉纺丝织业的发展模式,在江淮地区积极劝导和推介桑棉的种植,从而结下了不解的桑棉情结。本文重点探讨了明清两代出任江淮的地方官桑棉情结产生的原因以及他们在江淮致力推介桑棉的具体措施、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有益于当代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太湖地区的蚕桑业发展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在全国蚕桑业普遍衰落的情况下 ,太湖地区的蚕桑业生产却得到了长足发展 ,种桑养蚕已成为当地农民的重要生产活动和经济来源。这一时期蚕桑业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 ,1 8世纪前蚕桑业仅局限于太湖以南和苏州府的部分地区 ,1 8世纪后 ,扩大到太湖以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巨大的经济利益、国际国内不断增长的需求及便利的地理位置是明清时期太湖地区的蚕桑业生产蓬勃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