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瑟·米勒是20世纪美国著名剧作家,他以易卜生为榜样,在戏剧中注重探讨重大社会问题。米勒在戏剧理论方面颇有建树,主张描写普通人的生活,让普通人作为主人公登上悲剧的舞台。《推销员之死》是米勒的代表剧作,奠定了米勒在美国戏剧界的不朽地位。此外,米勒创作的《全是我的儿子》、《桥头眺望》等都是美国戏剧史上优秀的现实主义剧作,其中渗透着深刻的现代悲剧思想。  相似文献   

2.
作为美国现代戏剧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爱德华·阿尔比以《动物园的故事》一举成名,凭借《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芙》达到戏剧创作的高峰,从《小爱丽丝》开始步入低谷.在他的戏剧作品中,早期即主要剧作最受评论界关注:《沙箱》、《美国梦》、《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芙》和《一个微妙的平衡》.两性之争是这些剧作中反复出现的母题.阿尔比通过对这一母题的使用表达了对物质社会中精神空虚的嘲讽.也正是由于阿尔比对于这一母题游刃有余的使用,巩固了他在美国戏剧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美国杰出作家桑顿·怀尔德(Thornton Wilder 1897-1975)的剧作《小城风光》(our Town.1938)是他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本文从文化学批评角度入手,考察了该剧讴歌的小城文化.通过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这两个角度对剧作文本进行的分析,揭示了剧作的永恒感染力。  相似文献   

4.
曹禺以他闻名遐迩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剧作,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人们对他的戏剧理论却缺乏应有的注意。曹禺的戏剧理论是他自己创作经验的深刻总结,因此,研究他的戏剧理论,有助于对他的剧作的深入理解,对于繁荣戏剧创作也有现实意义。本文仅就曹禺的戏剧理论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四十年代初期出现的“战国派”,是一个带有鲜明政治色彩的文化团体。在它的成员中,陈铨是在政治上滑得最远、在文艺上散布毒菌最多的一个。戏剧创作是他文艺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解剖一下陈铨的剧作,对进一步认识“战国派”的社会政治思想、文艺思想不无裨益。 抗战中期,陈铨先后写了《黄鹤楼》、《野玫瑰》、《蓝蝴蝶》、《金指环》、《无情女》等多幕剧和《自卫》、《衣橱》等独幕剧以及收录在《戏剧与人生》中的一系列关于戏剧的文章,对戏剧有着极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终身布衣、世居绵山脚下的宋廷魁是清代剧作家中的佼佼者。他写的《介山记》是一部出色的剧作。前人曾评论这部戏剧作品可与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的剧作相媲美。但不知为什么,这位剧作家后来不曾被人  相似文献   

7.
这则对话发生在远离都市尘嚣的某大学校园里。阳春三月,绿树环立,鲜花簇拥。一方草地,对坐着A、B两人。他们正不着边际地漫谈。不知怎么的,话题渐渐就集中到高行健身上了。 A 在当代剧作家中,高行健真是才华洋溢,不同凡响。 B 是啊,其他剧作家不都是只管写戏吗?他却还要写戏剧论文,什么《我的戏剧观》啦,《要什么样的戏剧》啦,《谈现代戏剧手段》啦……  相似文献   

8.
尤金·格莱斯顿·奥尼尔是现代美国著名的戏剧家。他的戏剧创作,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反映了当时美国人的生活面貌、精神状态和美国社会的本质。“因为他那体现了传统悲剧概念的剧作所具有的魅力、真挚和深沉的激情”,1936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初期,美国戏剧还非常落后。然而尤金·奥尼尔(Eugene O'Neill 1888—1953)在1920年,以他的第一部长篇剧作《天边外》(Beyond the Horizon)打破了美国戏剧文学的沉寂。在此后的四分之一世纪里、他的戏剧创作经久不衰。他一生中所创作的剧本有四十多部搬上舞台,没有上演的剧本几乎也有这么多。1936年,尤金·奥尼尔以他卓  相似文献   

10.
有的文学史家把《原野》看作是曹禺戏剧艺术创作中的败笔(参见田本相《曹禺剧作论》);当作是曹禺创作道路上的曲折(参见辛宪锡《曹禺的戏剧艺术》)。美国威士康辛大学中国文学及比较文学副教授刘绍铭,1966年撰写博士论文《曹禺论》时,运用法国派早期的输入性影响研究法分解曹禺剧作,认为《原野》受奥尼尔《钟斯皇帝》  相似文献   

11.
美国著名剧作家尤金·奥尼尔享有“美国戏剧之父”之美誉,并在一生中创作了45部戏剧。他于20世纪30年代和80年代在中国分别掀起了两次译介高潮,但在1949--1966这17年间却没有任何一部剧作被译入中国。本文从17年间的社会背景和主导文学思潮出发,深入剖析了奥尼尔剧作在此期间的“缺席”的具体原因。  相似文献   

12.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戏剧作品,也是中国现代文学话剧史上一部杰出的剧作。在创作思想上,曹禺接受了某些外国剧作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挪威剧作家易卜生,他是十分推崇的,他曾经说过:“我从事戏剧创作工作已经数十年了,我开始对戏剧创作产生的情趣、感情,应该说是受了易卜生不小的影响。中学时代,我就读遍了易卜生的剧作,我为他的剧作的严谨的结构、朴素而凝炼的语言,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所发生的税利的疑问所吸引。”①如何理解这种影响,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话剧,作为一种新的戏剧形式,从外来移入到在民族文化中扎根,成…  相似文献   

13.
曹禺剧作象征性意象特征探析张景忠孙淑芹作为一个戏剧诗人,曹禺总是用一些意象或意象群,来表现剧作的主题思想,形成戏剧氛围,达到“情”“理”交融的诗意境界。他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意象的运用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这些象征深远、蕴藉...  相似文献   

14.
阿瑟·米勒的代表作《推销员之死》在美国戏剧史上的地位日益明显。该剧主人公、推销员威利·洛曼作为美国社会中最普通的一员,其悲剧命运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人生道路上的失败者;“美国梦”的受害者;一个失去威信、不称职的父亲;一个被不明智、不理解丈夫的妻子所纵容的牺牲品。威利·洛曼的悲剧命运具有相当的典型性。  相似文献   

15.
山姆·谢泼德是当代美国戏剧家中最具影响力的杰出代表之一,亦是美国先锋派戏剧的领军人物。他的《被埋葬的孩子》这一以"家庭丑闻"为主题的剧作荣获了普利策奖,也因此奠定了他在美国戏剧史上的重要地位。作者通过呈现剧中由意象所产生的哥特式氛围、意象给观者留下的想象空间以及意象化的视觉震撼,从而使意象产生了无声的张力,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阿瑟·米勒的创作倾向和悲剧艺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剧作家,阿瑟·米勒一直关注戏剧的社会功能和道德教谕作用。他把戏剧分成三个等级,认为“在悲剧的最高意义上,普通人跟国王一样,都是适于作为悲剧描写的对象的”。  相似文献   

17.
根据对莎士比亚生平和他的时代戏剧表演习俗的有限了解,通过对《暴风雨》和他的其它著名剧作的比较阅读,认为莎士比亚的"天鹅之歌"《暴风雨》中的主角普罗斯彼罗很大程度上是作者的化身。这一解读将帮助我们了解莎士比亚在戏剧生涯结束之际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8.
阿米利·巴拉克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黑人文化运动中的重要剧作家,他提倡用黑人革命戏剧来变革社会结构。通过分析巴拉克的代表作《荷兰人》,论述他的革命戏剧在改造美国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结构上的失败。  相似文献   

19.
《推销员之死》(Death of a Salesman,1949)是美国著名剧作家阿瑟·米勒(Arthur Miller,1915~2005)的代表作品,也是美国戏剧史上最具影响的剧本之一.米勒通过表现主义、象征主义、意识流等文学创作手法,结合灯光、音乐等舞台手段,将过去与现在、虚幻与现实有机结合,凸显了一个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冲突及其在社会生活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作品触及了美国民众的价值观以及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20.
亨利克·易卜生,作为“现代戏剧之父”,以其创作的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和全新的现实主义表现艺术,开启了欧洲现代戏剧史的新时代,他于19世纪70、80年代创作的,以《玩偶之家》为突出代表的社会问题剧,对世界各国包括远在东方的中国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半个世纪后,在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文坛上,年仅23岁的曹禺发表了他的杰作《雷雨》,这部剧作以其刺向旧世界的无情锋芒和巨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力量,成为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