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产业结构变化对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影响。产业结构变化通过影响资源的富集程度进而改变城市的形态。发达国家的城市发展经验表明,产业结构变革是城市化的主线之一;主导产业以及产业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进而实现城市发展的驱动力。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就要强化有利于城市发展的各项产业政策,包括制度安排和微观设计等。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企业的经营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产权不明晰的集体所有制企业,更面临着各种行政和经济体制与机制上的革新,企业如果不随环境变化进行变革,很难得到进一步发展,甚至连生存都很难维持。当前,进行演化式变革是重组企业激发活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演化式变革是指企业对组织做小幅度地调整,这种变革措施比较温和,容易被企业员工所接受。尤其对于上级主管部门是国有企业的集体企业,演化式变革是最好选择之一,通过循序渐进地针对企业出现的不协调症状进行局部的修补和调整,逐步理顺企业各种经营和劳资等关系,使员工心理有个理解和接受的过程,以至最终达到企业整体的一个组织优化变革。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描述组织结构变革的进程.面对新的环境等因素,分析传统组织结构存在的弊端,探讨了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以及信息技术应用于管理活动后,将使组织结构产生变化的四大趋势,提出三维组织模型.最后,通过对海尔集团变革过程的分析,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4.
针对组织管理中"行动者嵌入"的悖论以及一些制度变革研究者关注于产业层面的变革而忽视转型经济中广泛的制度变革问题,从制度企业家的视角对转型期西部企业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利基战略进行了探讨,指出西部企业通过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这一新兴领域将可能开启区城发展的新路径.置身于深刻的制度变革即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制度企业家,将能起到"路径定义"的作用,撬动可再生能源产业这一巨大市场利基,促进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组织能力的研究沿着不同的方向进行,处于分散状态.文章以CAS理论为视角,提出关于企业组织能力系统构成、运行的概念模型及其涌现机理和演化机制的新研究范式,具有学术前瞻性.该研究范式尤其能够解释动态复杂环境中企业为适应商业模式的变革与创新以获取新的资源和优化资源结构而与其他主体进行资源交换、共享以及创造的复杂过程,从而为企业在动态复杂环境中培育和提高组织能力、有效整合内外资源,构建核心竞争力提供新的思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6.
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组织变革.科技创新通过科技供给和市场需求拉动,以及企业组织重构,来改变要素结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从而促进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又通过创造新的需求和良好的市场运行环境,反作用于科技创新.两者的互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现代产业组织形成.  相似文献   

7.
永州市民营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营经济是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永州市民营经济在发展中面临着制度问题、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在新世纪 ,市场环境的重大变化要求民营企业必须走创新道路 ,再造优势。创新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创新是民营企业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途径。因此 ,永州民营企业只有对这些深层次的问题进行深刻变革 ,实行企业制度、科技体制和管理体制的系统创新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及科学的技术和管理体制 ,才能推动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大环境下,企业必须进行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上的变革和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这种变革和创新主要有观念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和环境创新.  相似文献   

9.
与发达国家及地区的企业相比较,由于发展中国家及地区企业面临的市场条件、宏观政策环境、体制约束与所要解决的利益冲突均存在着自身的特点,因而其在企业组织形态、演化动力、演化机制及途径等方面也就存在着自身的一系列复杂性与特殊性。此外,考虑到发达国家及地区的企业组织形式演化的历史实践以及俄罗斯、东欧等地快速私有化的教训,在企业组织演化的进程中,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决不能照搬发达地区的企业组织模式,而必须要结合本国的经济体制、制度特征及经济发展战略来进行有效的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化背景下,国家竞争和区域竞争日益加剧,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而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已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已成为各国和地区经济竞争的焦点.而资本支持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没有资本大量的投入和积累,没有融资制度的支持,技术的创新和由此带来的生产组织的彻底变革都难以实现,也就无法形成新的增长点,无法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1.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和中国社会的转型,庞杂的公共组织群体要想适应环境变化和时代要求,就必须选择变革的路线以谋求组织的生存与发展。而在组织变革的过程中,公共组织中的传统文化对于组织的变革与发展起根本性决定作用。因此,为适应变化,对传统文化的扬弃是公共组织变革的应有之举。这就需要将组织的传统文化与公共组织的变革融合在一起,以实现公共组织的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每一个组织为了生存都必须进行变革.新技术的发明和管理的创新将很快地取代组织原有的管理方式.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组织必须快速跟进周围环境的变化.本文对西方组织发展理论研究进行了介绍,重点讨论了20世纪90年代组织发展研究的新情况,讨论了组织发展的概念、组织发展的内容、组织发展的技能和技巧,以及组织的更新等方面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巨大转型,学校组织的角色与定位已起了根本的变化。学校组织所具有的科层体制、松散结构、双重系统等特性,都有可能成为课程改革实施的阻力与障碍。为了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必须对学校的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等进行根本变革,向着扁平化与团队化、人本化、柔性化与创新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组织创新是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全球性竞争,使组织环境更为复杂多变,组织创新研究也因此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西方企业理论关于组织创新的分析存在明显的缺陷。组织创新的实质是组织适应环境、谋求创新租金的协调进化,其关键是组织治理结构。加快我国企业的组织创新是推动企业改革、获取组织构造优势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社会组织领域的政治关联现象日益显著,但政治关联究竟如何影响社会组织有效性,其隐藏的作用机制又是什么?这是学术界尚未明晰的重要课题。针对254家社会组织的问卷调查发现,社会组织政治关联会正向影响组织有效性,这一关系受到组织自主性的中介作用影响。更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制度支持能调节上述中介关系。具体而言,当制度支持水平较高时,这一效应将会增强;当制度支持水平较低时,政治关联通过组织自主性间接影响组织有效性的效应就会减弱。这一发现,一方面增进了我们对社会组织政治关联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为提升社会组织有效性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对于组织现象的研究,传统管理学一般只从组织内部的结构、领导、激励和控制等方面进行研究,对于组织与其生存的环境、组织与组织之间关系,以及为什么许多不同的组织却有着相同或类似的结构这类问题,很少研究。组织社会学的新制度主义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对组织的趋同现象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解释,为人们更深刻地理解组织现象,解决组织问题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周雪光的《社会学十讲》对此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描述。本文对该书有关内容进行了归纳和评述。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电信行业传统的语言业务受到冲击,增值产品和服务需求增加,这给电信运营商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国际电信运营商通过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增强核心能力,获取竞争优势。国际电信运营商组织结构的调整模式主要为拆分和整合,变革程度多是温和演进,改进后的组织结构类型多为以客户为主导的前后端式。我国电信运营商也应抓住变革机遇,朝前后端式组织架构演进。  相似文献   

18.
转型期我国乡镇政府组织重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税费改革后,现行的乡镇政府职能和组织机构与当前农村社会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当前乡镇机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机构庞大,人员臃肿;二是职能没有准确定位。因此,乡镇政府需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撤乡并镇,精简人员,合理设置组织机构。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行政组织结构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化行政组织结构对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高行政效能及促进行政组织法的完善等具有重要意义。优化行政组织结构,应当从行政组织的三维结构入手,以政府职能的有效履行和精简、统一、效能为判定标准,扩大横向管理幅度,缩小省级行政区划;减少行政层级,推行省直管县;合理调整机构设置,控制行政组织规模;避免部门林立,实行大部制;防止大部专权,按照行政决策、执行和监督三分原则设置行政机构;打破职责同构,整合条块管理以建立伙伴关系。这些改革措施需要协同配套、同步推进并有相应的法制保障才能取得预期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的终极目的是构建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的金融服务体系,目前的改革进展与趋势在产权制度安排、管理体制与组织机制设计、利益分享等方面存在一系列认识和实际运作误区。农信社股份制改革模式有背离服务"三农"的倾向,中央与地方政府双层管理可能面临地方财政风险和道德风险问题,省级信用合作联合会不宜代行政府管理职能,农信社分红水平过高导致管理层与一般社员的角色冲突。农村合作金融有其内在优势,农村金融业风险未必大于城市和工业领域,在农信社机构改革中要坚持"存量"改革与"增量"发展并重,促进内生化合作金融组织的涌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